登陆注册
6700500000009

第9章 生两个好

文/维舟

一个朋友,在女儿四岁的时候又怀孕了。由于夫妻俩都工作繁忙,商量再三之后还是把一个已初具人形的胎儿打掉了。但堕完胎的那一瞬间她就后悔了,看到死婴时的震惊久难驱散,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扼杀了一个生命,甚至首次体会到为何堕胎在美国政治中会是那样重要的一个议题。在很长时间里她都无法摆脱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一想起来就掉眼泪。她原本觉得第二个孩子可有可无,到此刻却转变成坚定地想再要一个,直至最终如愿以偿。

她的这一心路历程并不算典型,然而不论出于什么心态,想要两个孩子的中产阶级家庭确实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不仅普遍认为有两个孩子是一件好事(哪怕他/她本身由于某些限制不想要或不能要),甚至当你有了一个孩子后,周围的同事朋友还经常会劝诫:“有没有想过再要一个?一个孩子太孤独了。”一对夫妇多生育一个孩子,十余年前还被小品和通俗故事嘲讽为“超生游击队”的愚昧底层行为,如今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种中产阶级现象。

在表面的相似底下,这其间有着诸多实质性的差别:与传统的观念不同,中产阶级并不寻求“多子多福”,他们通常觉得“两个刚好,更多也没必要”;他们也并不是为了生男孩才要第二个,因为他们普遍赞同“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最好”(这已成为极其强大的共识),他们要的是“孩子”而非“男孩子”;他们既不是为了养儿防老(对此他们并无幻想),也不是出于传递血脉的目的,不管内心究竟怎么想,至少在公开场合他们都宣称是因为喜欢孩子,且不想让一个孩子孤独才这样做的。他们是爱“孩子”本身,而不是为了取悦祖先。最能反映这种变迁和差异的一点是:如今往往反倒是年轻的中产阶级比他们理论上应该“更传统”的父母一辈更想多要个孩子——我的一个同事在确知太太再度怀孕时,高兴地打电话给自己母亲,结果其母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哭了,因为第一个孩子才两岁,都还没照顾完。相反,得知这一消息的他的所有朋友,都为他高兴(当然,他们也不必替他带孩子)。如果说传统那种多子多福的观念是朝向过去的(为了接续和继承祖先的血脉),而如今这样做却是指向未来的——为了孩子和家庭的一个更美好的将来,至少他们相信如此。

由于抚养孩子在如今的大城市中已普遍被视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支出(有人曾简练地概括道:“关键不是添一张吃饭的嘴,而是多一个书包”),因此我还记得几年前在周围的中产圈子中,抚养两个孩子几乎被看作是有钱人才做的奢侈之举。《有闲阶级论》中曾说:“那些对荣誉性消费要求格外迫切的阶级,其人口出生率都很低,这未尝不是起源于以明显浪费作为生活水准的基础,这一点不容忽视。生下了个孩子,要在很体面的方式下抚养他,由此涉及的明显浪费,也就是由此增出的开支是很可观的,这就造成了生育上的一个强大阻力。”在那时,多生养一个孩子本身几乎就像是一种“炫耀性消费”——有人那时开玩笑说:“多买几个LV不算有钱,多生个孩子才是。”

当然,大概没多少人会抱着这种心态去多要孩子的,而这些年来“生两个好”的观念也渐渐不再仅限于少数人,它事实上正变成一种被普遍认为是正确的观点。而其背后所映衬出的,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涌现:代表着幸福家庭形象的不再是计划生育宣传中的那种一对年轻夫妇加一个孩子的搭配,而变成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人们倾向于暗示: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可能对其人格发育是不利的,最终其人格可能是有缺陷的,而两个孩子则是“最美满的标准配置”。因而并不奇怪,人们为“生两个好”辩护的话语也是典型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可以创造一个对他们人格形成而言更完整的生活环境,并有助于避免独生子女自私等诸多可能的性格弊端。

抱有这些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中产阶层是比社会上任何其他阶层都更重视对子女教育的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不把子女当作是一笔到自己晚年时收回的投资,而是把孩子的潜力看作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项目——他们总是比别的阶层的家长更注重“发展”孩子的能力和个性。如何教育孩子才算合适,是他们永远关注且处于不断焦虑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忽视孩子或严厉管束孩子,都可能使他们心怀严重的负罪感。对于无法请假参加三岁儿子在幼儿园里的一次圣诞节音乐表演,都会在夫妇俩之间引发争执,因为他们总是强调家长理应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尤其在孩子展现自己才艺时理应在场予以鼓励。

有一种日渐普遍的感觉是:如何培养孩子是门很大的学问。中产父母不仅为此经常去学习相关理念,潜意识中还会把与孩子的互动看作是自身人格和经历的完善过程——并不只有孩子才得到成长,新爸爸新妈妈也是。他们虽然是父母,但对施展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心怀疑虑,因为他们深信更人性化的商讨、讲道理会是更好的交流方式和社交管控方式。这也促使他们对孩子采取一种更平等的态度,正如《不平等的童年》中所说的,“家长和孩子之间讨论问题是中产阶级抚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会促使“中产阶级孩子在这个环境场景里学习对成年人提出质疑并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和成年人讲话”。中产阶级父母还常常十分反感自己父母当年在回答孩子是从哪里来时,给予的“你是捡来的”之类的答复,因为他们觉得这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为了尊重孩子,孩子的降生往往还意味着一个城市家庭住宅空间的巨大改变。传统社会通常都没有独立的儿童间,但如今的孩子不仅会有自己的房间,还会在家中占据不小的一块活动空间,堆满他/她自己的衣物和玩具。日本也曾发生类似的变迁:家人(尤其是儿童)拥有个人的独立空间,这是欧美文化传入日本后才发生的观念变迁。传统日本住宅的独立性很差,家人之间没有隐私,直到1909年留美六年的桥口信助强烈主张改造住宅以“重视家人之间的自由和平等”。他当时所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住宅”在如今的中国城市中产家庭中也随处可见:家里的空间分隔和陈设实际上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对抚育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一点就更为明显了。许多家长为之苦恼的主要方面之一就在于,如何在这个房价高企的时代,为两个孩子都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时,正是这一点而不是别的因素,阻止了年轻的中产阶级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

确实,对他们来说,两个孩子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常常并不是因为经济负担,而是他们得付出更多精力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以及那种一旦没有这样做时涌起的负罪感。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却依然感到这是值得的,这本身就是中产阶层一系列价值观发生改变的最亮眼的指示灯。

同类推荐
  • 王火文集·第四卷: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 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

    王火文集·第四卷: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 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

    《王火文集·第四卷》收录了王火先生各时期创作的各类小说——长篇、短篇小说作品共九个:长篇小说《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短篇小说《心弦铿锵》《春风桃李》《死亡钻石》《流星》《天下樱花一样红》《错误的歉意》《“东方威尼斯”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其中长篇小说《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是以抗日英雄节振国为主人公的一部传记性传奇小说。小说描写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由节振国带领的工人游击队在唐山及冀东地区打鬼子、除汉奸、平土匪及在日本鬼子血腥扫荡中打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描写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史诗性文学作品。
  •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锦衣玉食,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不压抑,不逃避,更多地品尝悲伤的滋味,饱尝痛苦的感觉,让悲伤治愈你的悲伤。信仰自己的人,终将与最好的一切相遇。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关于自己:你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让自己幸福。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相逢是一树花开

    相逢是一树花开

    《相逢是一树花开》是由一线教师亲自撰写的一部教育叙事散文集,共20篇,约5万字,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乡村女教师对学生、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教育最真挚的情感,天然去雕饰,真实而感人,是一部值得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教育类励志书籍。
  •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全集》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志摩的诗”收录了诗人早期发表的56篇诗作;“翡冷翠的一夜”收录35篇;“猛虎集”收录33篇;“云游”11篇;“集外集”部分,是编者从报刊、徐志摩日记等处辑录的徐志摩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共62篇。《徐志摩书信集》通过集锦徐志摩与四位民国传奇女性的书信,窥探故事之外诗人真实的内心情感——对原配张幼仪的朋友之情;与旧爱林徽因相忘于江湖;对陆小曼的体贴入微,柔情蜜意;与知己凌叔华的君子之交。《徐志摩美文集》共收录了26篇美文,分为三部分:“浪迹萍踪”收录了在外游历时的见闻感想11篇;“天末凉风” 记叙了与旧识、知己、师长、亲人之间的情谊8篇;“烟火人间”集锦了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7篇。
热门推荐
  • 恶狼之吻:美男的爱恋

    恶狼之吻:美男的爱恋

    好困好累!这张床好舒服呀!”何豆豆考上大学,来到陌生城市投奔姐姐,没想到被姐姐捉弄,给了一个假地址。见到一张超级无敌帅气的脸向自己压过来,她万分紧张……是谁?色狼么?救命啊!呜呜呜,原来这是他的家。可是可是…大半夜,她能去哪呢?还是帅哥好心,暂时收留了她,接下来应该找一份工作来赚生活费啦。刚上班就遇到一个大款,竟然一口气将店里衣服都买下来了,不料,这大款居然是头色狼,救命啊!……“你放开她,她是我的女朋友。”帅哥的突然出现,让何豆豆彻底懵了,莫非他一直在暗中当自己的护花使者吗?
  • 盖世魔尊

    盖世魔尊

    狄天,神界顶尖存在九龙的第九世转世。因天生恶念,众神不敌。故善天想起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出九个拥有逆天功法的孩子,让他们分别经历不同的磨练。而狄天,正是灭天第九子。他的道路是否顺风顺水?为家人一怒入魔,为红颜再怒入魔,崎岖的道路他能否坚持下去?
  • 网游之拂晓

    网游之拂晓

    曾经最黑暗的日子里,少年寸锋寒芒,让人生畏。而如今黎明欲归,当争最强!且看落拓剑士携神域遗志扶摇直上,腾飞启航!
  •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每天漫无目的地上班、下班,过着相同步调的生活,当然赚不了大钱!光想不做,整天幻想着钱从天上掉下来,赚到大钱才是件怪事!
  • 创意大师的习惯

    创意大师的习惯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隐含在常识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看到这些好主意,进而起到枢纽的作用,把这些想法应用于现实。
  • 中国心绞痛

    中国心绞痛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
  • 白发国师惑人心

    白发国师惑人心

    “她”是为一国国师,因生下是雪白的头发血一般的眼瞳,出生当天被母亲交给一个黑衣人,让其收为徒。下山以后,又因样貌奇特被人成为不详、野种。最后听闻自己母亲被害的消息,愤怒不已,小小年纪便带上了眼袋,隐藏血瞳,隐藏自己,心随着时间渐渐的变成寒冰,武功高强,却无人能理解“她”。漫长的岁月里“她”遇见了他们。他是第一杀手;他是一国王爷;他是妙手回春的神医;他是右相之子。本来无关的四人都因“她”而心动。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殊不知阴谋也随之而来,他们能打破这重重阴谋在一起吗?
  • 彼岸没有风景

    彼岸没有风景

    在这个城市里,夏天永远是令人烦躁不安的酷热而多雨的季节。生活在夏日里暴露出眩目而多变的一面。一向自以为聪明的思佳在这个夏天里突然发现自己的心绪竟也如天空中的云彩一般越来越琢磨不定了。这天是星期天,作为机关职员的思佳终于可以躺在床上耐心数着阳光里漂浮的尘埃了,但是天气太热,躺在床上,浑身有种粘湿的感觉,还不如干脆起床。思佳坐起来,她想太阳不知到哪个位置了,听那知了声嘶力竭地尖叫就能猜到天空一准蓝得像看不到边的海水。做了一夜的恶梦,她感到头昏昏沉沉的,眼皮子很重,一照镜子,看见一个半死不活的丑八怪,自己倒吓了一跳,心情益发好不起来。
  •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

    才华横溢的王尔德,用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唯美而诗意的童话世界,感动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会沉醉其中。《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小公主的生日》……故事中一个个因至善而至美的形象,折射出人生的寓言和哲理,贯穿着敏感而悲悯的社会哀怜,是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相媲美的世界文学经典。本书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 暮晨风雨云水间

    暮晨风雨云水间

    原本不谙世事的萧暮涵,结识沈家小姐后,趁师傅出游之际来到金陵,凭着自己一身才艺,成为风靡一方的神秘人物,常以白纱摭面,后因一管玉笛与正在执行秘密任务且又在寻找梦里佳人的越王北晏晨相打相识,继而成为知己,在她于沈家茶楼以乐师的身份登台奏乐后又于出巡南下的宣德皇帝互生情愫,后来因探得自己身世来到京城,先后结识郭爱,吴妙涵,杨稷等人,皇帝又于御前随侍身份将她接进宫,无奈经历宫廷暗斗,多次涉险,均被越王北晏晨所救,然而最后却因前朝往事被卷进皇帝好友陌莲笙之间的争斗中再陷危难,机缘巧合得知自己身世,再以另以重身份误嫁越王北晏晨,却又因另一种无奈,再次与越王分离,而后终是放弃所有,二人携手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