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刘积仁:企业家一定要懂的商业逻辑】
访谈主持人:张代理(红领集团董事长)
嘉宾导师: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
访谈者手记——张代理
东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在“变”——不停地“变”,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却不忘初心,一直在这个行业中深耕细作,在互联网和房地产那么热的时候也没有动摇。因为东软的企业定位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人类、对未来最有价值的。做企业一定要设定一个底线——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就足够了。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几乎已经离不开东软,可见东软做的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而且,我们经营企业的人一定要知道:当一个市场大家都往里面进的时候,就该退出了。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机,要研究它为什么不好,可不可以进入。
我经营红领这个企业三十年了。2013年以前红领开始转型,做个性化定制。所有人都说我是精神病,觉得不可思议。当别人都觉得不可能时,就是机会来临了,这么多年走过来,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中国,华为做得非常好,海尔张瑞敏也是很用心地在做企业,都是跟着时代在变,每一次转型实际上都是在和自己做斗争。我们做企业,实际上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今天这些过得不好的人,大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自己没管好自己造成的。就像刘积仁所说:“如果你连自己都管不好,你还能管好别人、管好企业吗?”
案例方法论
企业首先对战略方向选择和发展前途要有准确的判断,这个判断不是单纯来自投资回报,而是取决于这个行业究竟能走多远。
从企业战略方向考量,我们相信在行业内深耕细作更有持续性。
你的弱点,有可能就是你的竞争力或者机会所在。
冒险的时候要有降落伞、防弹衣,这是东软在过去二十几年间一直坚守的原则。
企业经营的“变”与“不变”
张代理:东软到今天已经走过近二十五年了,经历了许多变革,您是怎么让东软一步一步越走越好的?
刘积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东软经历过技术变革,也经历了社会变革,更经历了技术和文化与生活方式融合的时代,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是:经营企业要敏感,要不断地改变。特别是像我们这个行业,平均的存活年龄大概在七年左右,就是每隔七年,可能死掉一批企业。这就迫使我们这样的企业,必须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周期。尽管你可能走过了二十年、三十年,但是每隔五六年,就得换一种生存的方式,因为自己的行业在变,技术在变,需要应对的场景也在变化,不改变就会死掉。
张代理:难能可贵的是您一直在变,不停地变,紧紧跟随这个时代的步伐,但是您没跨出这个行业,一直在这个行业内深耕细作,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您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刘积仁:这是每一个中国的企业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东软在这二十多年里,也经历了很多的诱惑,比如投资股票、房地产等。而我们做的这个事情,还需要在相当长时间内特别耐心地、一步一步地走,所以从商业利益上看,我们会面临很大的一个纠结。到了今天,我们很幸运地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和一个商业智能的时代,这个时候我们之前积累的知识财富、技术财富、客户财富和数据财富,为我们的下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有的时候,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我觉得一个企业,首先对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的前途,未来能够走多远,要有一个清楚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不是单纯来自投资的回报,更多的是来自这个行业究竟能够走多远,以及全球的发展趋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
战略的两个坑:忽略对自身的评价和盲目跟风
张代理:制定战略时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刘积仁:这个时代,我们对战略的选择,越来越趋于一致,那为什么大家都在一个相同的战略上、一个正确的战略上,获得的结果不一样?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觉得有两个原因造成这种结果。
第一个,你制定的战略忽略了对你自身的评价。任何一个战略的制定者,都是充满了野心和梦想的,带着这样一种情绪,很容易忽略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弱点,可能认为自己更好一点,认为竞争对手更差一些。
第二个,我认为是跟风。跟什么风呢?跟成功者的风,跟大势的风。
我自己的体会是当大家都在喊“这是一个方向”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最好的投资点是大家都没有看好的时候,都怀疑和纠结的时候,被认为是不对的时候,反而会给你带来机会。
企业经营的“慢”智慧
刘积仁:在中国的商业社会中,大家都急于成功,急于赚钱。每个人的智慧,没有多大的差别,可能最大的差别就是你愿不愿意退后一步,而不是前进一步思考问题。
像东软起步的时候,全中国没有人认为沈阳这个地方可以做软件开发。那个时候我们受困于地域人才匮乏,被逼无奈只能跟大学合作,我们从大学里面找到一批批最好的人,然后一年一年地开始培养,现在他们都成为我们最强大的竞争力。当你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如果看到很衰的场景,有可能正是你竞争能力之所在,或者是你的机会之所在;你看到特别繁荣的,你认为十分有机会的,有可能却是虚无的。这几年我们每一年工资投入增长12%,连续涨了五年。因为未来我们更多地向产品、服务、知识产权方面转型,而不是看劳动力成本。
企业家要懂的逻辑
刘积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凡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可能大部分要重复着走一遍,这是第一个逻辑。我们通过这个逻辑可以看到中国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知道了中国未来一定要走到什么样,也就意味着你的战略在定位上就不会走其他的方向。
还有一个逻辑是精准,当大家都展望一个特别美丽的大场景时,会忽略在很多精细的小板块里的机会,如果给予你更多,你会做得比别人更好。
它不是因为大而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专,它把这个专,最终跟社会和人的需求,做了一个特别好的结合,重新表达了商业存在的模式,使它更加精准,更加可靠。
企业经营就是修行,核心是管理好自己
张代理:我知道您有六次转变,相信您一定有很好的经验,跟我们谈谈。
刘积仁:做企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经营者对自己性格的修行——管理自己的过程。我常说,如果你连自己都管理不好,还能管好别人、管好企业吗?事实上管理自己是一件最难的事情,包括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思维方式,管理内心,管理远见。
从我创业的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软件企业,现在剩下的已寥寥无几了。
活下来的和没活下来的,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原因,我认为都是取决于对自己把控能力的强弱。因为你把控不了市场,也把控不了社会大的变革趋势,你不能印钱,也无力刺激市场,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最应该控制的不是你的野心、战略,而是控制那些在商业上最朴实的、最简单的道德和道理,而这些道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我们很容易看不上它们。
有的东西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当我们都在强调什么高科技、互联网,什么融合、知识经济等等时,我觉得有几样东西,反而比这些东西更重要,那就是你的忍耐精神及客观和务实的态度。或者说你所做的产品,所做的任何的东西,能够让别人来喜欢。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过多的成功被宣传可能带来很多误导
刘积仁:有三个社会大趋势,企业家要能够看到:第一点,任何一个行业,都进入了一个精细、精准、卓越的时代,也就是说,你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比别人做得更好。
第二点,应该改变对好企业的认知。作为一个企业的创造者,要知道“小而美”的品牌并不丢人,新的环境下,在一个好的品牌下坚守是值得推崇的。
第三点,重新认识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一个企业所处的环境,过去是一个城市,今天变到全国,未来就是全球。做任何的事情,不能仅从你所看到的范围里面来制定计划和竞争策略。
现在大家都愿意宣传成功,不愿意宣传失败,给很多人一种错觉: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事实上,他可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你就从来没尝试做过,因为你觉得没什么必要,你认为他所有的成功,都是只有几大转折点。比如说东软共六次转型,我们每次转型不需要积累吗?不需要我们的企业里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和信念吗?这里面是有一个不断地磨合、积累、认识、学习的过程的。
中国社会下一步的转型,会走向服务型经济,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的繁荣。大企业也很重要,但是中小企业的繁荣,是我们国家未来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基础,因为它承载着就业。
另外,我们讲现代的服务业,是跟生活方式相关的企业,小企业起到的作用比大企业更重要,大企业应该做的是那些大众化的产品,每个人都能用的产品,而小企业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品德、品格或者说味道。未来你走在一条马路上,你能看到一百家店,每个都不一样,你看到那里面的文化作品、音乐、艺术等等异彩纷呈。
导师说——刘积仁
传统企业,有三点要注意:第一,要谦虚,要倾听外部的声音;第二,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同时不要保守,学会把过去的积累和新的技术、新的模式结合;第三,要乐于分享,善于学习,还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坚守。
最后,我想一个企业,在走过十年和二十年之后,应回过头来看,并总结一下:当大家都在呐喊着要进入某一个行业的时候,你能清醒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大家都在想着放弃的时候,你能够坚守;当大家都在想颠覆的时候,你做了融合和整合。这个时候,你就会对今后自己能做得恰到好处更有信心。
【酷漫居杨涛:转型创新,企业家需要当机立断】
访谈主持人:曾惟靖(广东万合投资董事长)
嘉宾导师:杨涛(酷漫居总裁)
访谈者手记——今天,很多企业在谈如何转型,可有些行业可能真的没有前进的空间,转型也无从谈起,那么在明知无法前进的情况下,能当舍即舍,是企业家们的必备技能。杨涛董事长和他的企业酷漫居在传统企业转型路上走得很好,在本次访谈中,他向我们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希望企业家们的转型能少走一些弯路。
案例方法论
首先要挖透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然后针对消费者的特点及需求创造商业模式。
转型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心态。如果心存侥幸,失败的机率将会大幅度上升。
不能只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且要拥有纯粹服务的心态,拥有质朴的良知和诚信的品质。
真真正正有企业家思维的人是这样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晰,而且心很镇定。
不追着别人的话说,不追着别人的事做,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曾惟靖:请杨总介绍一下酷漫居的商业模式。
杨涛:酷漫居目前属文化创意产业,整合提升了传统的制造业,把儿童的居室环境与互联网进行了深度结合。具体操作模式是把全球主要的动漫品牌——像迪士尼、Hello Kitty等——与儿童的居室环境做了一个深度的结合,把儿童的家具和家居用品全部做成了动漫衍生产品,然后通过互联网采取了O2O的销售模式。
从消费者需求端寻求转型机会
曾惟靖:为什么有这样的定位?背后是怎么思考的?
杨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当时发现以前靠关系、靠工程类型的to B端业务增长空间是有限的,而且在民用家居的领域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类分割越来越细,儿童产品领域每年有上千亿的规模,而这个领域里没有非常大的公司和品牌。
另外,我们感觉到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再以原来的路走下去,很有可能跟我们今天的消费者渐行渐远,所以我们提出从重资产的制造业的公司,转向轻资产、与互联网深度结合运营的公司。
还有一个问题是,市场上不是没有人经营儿童家具,但消费者究竟要的是什么?他难道真的是为了给孩子去买一张床吗?消费者关注的是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就在这里面找到了定位点。
从一个制造型的企业,转变为带有浓厚互联网背景的文化创意产业,这就是我们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变。
感情才是连接客户的有效武器
杨涛: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消费者是不相信广告的,但是消费者一定会相信朋友圈,所以口碑的营销才是今天的主战场。在拥有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产品之外,还必须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成为传播者,所以我们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感动客户。
如何把住客户的脉?弯下腰去,深入年轻族群。如果说在传统的领域里,我们可能还有一点点知名度、优越感的话,到了今天的这些年轻的人群中间,我们什么也不是。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够忘掉过去的自己,不能融入他们,就没法拥抱互联网。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的业务分为几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我们称之为空军,就是第三方平台,在第三方平台业绩做到第一名。流量进来以后,就要对顾客形成一套服务的标准,而且要快、准、狠,要掌握顾客的需求,提高转化率。第二大板块是陆军,把线上的流量导入线下,深度地与客户互动,地面我们要有非常好的体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