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5500000002

第2章 概念:给事物贴上真正的标签(1)

概念是反映事物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属于思维科学的研究范畴。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我教老师】

小明第一天上学回家后,表现得比较兴奋,妈妈很高兴,说明小明不排斥上学,而小明更是一个劲儿给妈妈讲发生在同学们之间的新鲜事。后来,妈妈问:“儿子,今天在课堂上老师都教了你什么?”

小明偏着脑袋看着妈妈,表现出很不在乎的样子,说:“老师今天什么都没有教我,反而问我,‘一加二等于几’。”说到这里,小明停顿一下,用骄傲的口吻继续说:“老师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以后还怎么当我们的老师呀。”

妈妈一听,笑着问道:“那你怎么回答她的呀?”

小明说:“她不知道等于几,我只好教她,等于三呀。”

这则小故事中,儿子的回答很天真,他引人发笑的逻辑基础是不懂得“教”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范围的思维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等,而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对一切事物的反映。逻辑学所指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从有形物体到无形思想,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以至于精神现象,从各种具体学物到事物的各种性质(如颜色、动作、行为、状态、气味等)和关系(如“大于”、“在……上”、“在……之间”等),只要人们将它当作认识对象的,都是逻辑学所反映的事物范围。

“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的所有行为、过程或方式。比如,教师问那位小孩“一加二是几”,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因此,它属于“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那位小孩天真地以为老师的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属于“教”的范围。这说明他对“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也是不明确的。

任何概念都是从事物的本质和范围这两个方面来反映事物的。因此,明确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和事物范围这两个方面加以明确。

1.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性质,同时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通称为事物的属性。事物与其属性是不可分离的。各种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组成同一个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组成不同的类。

儿子放学回来后,对爸爸说:“爸爸,给我30块钱。”

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头也不抬地问:“要钱干什么?”

儿子说:“我想买一本书。”

父亲问:“买什么书,需要30块钱?”

儿子回答道:“是《三角》。”

父亲:“既然3角,干吗问我要30块钱?”

30块钱、3角钱……组成“钱”这一类事物。“钱”这一类事物具有相同的属性。《三角》、《几何》、《代数》……组成“书”这一类事物。但是,30块钱、3角钱和“《三角》”,则分别属于“钱”和“书”这两类不同的事物。不同类的事物,其属性是不同的,二者不能混淆。儿子要买的《三角》是书,而其父却将“书”与“钱”混为一谈。由此发出“既然3角,干吗问我要30块钱?”这个可笑的疑问。其闹笑话的逻辑根源就在于不懂得这个事物因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不同种类的道理。

2.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

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是类概念。这种类概念把个别事物当作由一个分子组成的类,把一般事物当作由若干分子组成的类。由分子组成类,由小类组成大类。大类相对于小类是母类,小类相对于大类是子类。母类和子类又分别叫作“属”和“种”。我们所说概念反映的事物范围,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是由哪些分子或子类组成的。

有位刚念完一年级的某大学哲学系学生暑假回家,母亲杀鸡犒劳儿子,吃饭时,父亲问儿子:“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

儿子吃完一块鸡肉,说:“哲学。”

父亲不明白哲学是什么学科,便问道:“学这个有什么用?”

儿子放下筷子,煞有介事地说:“自从我学了哲学以后,看待问题就和别人大不一样了。”

父亲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儿子,问:“有什么不一样?”

儿子说:“比如咱们现在吃的这只鸡,在普通人眼中,它就是一只鸡,一只具体的鸡。但是,在懂得哲学的人看来,这不是一只鸡,而是两只鸡。”

父亲听到这话,有些惊讶,明明今天炖的是一只鸡呀,怎么会是两只鸡呢?想到这里,忙说:“你妈妈今天炖的就是一只鸡,不可能是两只。”

儿子笑笑说:“爸爸,我知道妈妈炖的是一只鸡,我指的两只鸡,是哲学上的两只鸡,一只是具体的鸡,另一只是抽象的鸡。”

这时,一直在一旁默默吃饭的妹妹,再也忍不住了,笑着说:“哥哥,我和爸妈吃具体的鸡,你吃抽象的鸡。”

事实上,抽象的鸡是鸡的概念,概念怎么存在有几只的问题呢?只有具体的鸡才可用只来计数。因此,“一只抽象的鸡”只能是个空概念,即不反映任何具体客观事物的概念,具体说来,它不反映任何一只客观现实中所存在的鸡。

显然,这位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一只抽象的鸡”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个“空类”,其分子为零。因为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一只抽象的鸡。看来,这位大学生的哲学远没学好,他没有弄懂具体和抽象、个别和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至于对“一只抽象的鸡”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不明确。结果,遭到了妹妹的嘲笑。

【你是一只漂亮的母猴变来的】

为了研究物种的起源和进化,达尔文花了20多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探索考察,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著作《物种起源》。从此,进化论的思想开始传播。该著作中,达尔文抛弃教会“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用切实的证据提出了“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观点。该观点震动了学术界和宗教界,引起了教会的猛烈攻击,他们认为达尔文不可理喻,是亵渎神灵、离经叛道的极端分子。

达尔文为了宣传真理,经常与反对者辩论,到各地演讲。有一次在演讲的过程中,一位漂亮的女士写了一张纸条,递给达尔文。

达尔文展开一看,上面写道:“按照你的观点,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请问达尔文先生,你是哪只猴子演变而来的呢?”

这明显是一个带有羞辱性的挑衅行为,但达尔文没有回避,而是当场把这句话大声读出来。他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一片笑声。待到笑声停息,达尔文又大声对那位递纸条的漂亮女士说:“我不知道自己是哪只猴子变来的,但我知道你是一只漂亮的母猴变来的。”

他幽默的回答,自然引起一阵笑声。

一问一答中,涉及一个概念分类的问题。女士的提问,过于笼统,没有对概念进行分类,她应该这样问“你是哪只公猴变来的”才是正确的,达尔文回答“你是一只漂亮的母猴变来的”,是对概念进行了分类,让概念更加明确。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对概念进行分类,会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逻辑学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概念进行分类,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胖子和瘦子穿过树林时,同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胖子高兴地说:“瞧,我发现了一把多好的斧头!”瘦子说:“不要说‘我发现了斧头’,应当说‘我们发现了斧头’。”“不!是我发现斧头的,它应该属于我。”胖子大声叫道。他们边走边争吵,这时,忽然听到斧头的主人追过来,并且怒气冲冲地向他们喊叫着。胖子着急地说:“我们现在走不脱了。”瘦子马上反驳道:“不要说‘我们’,你应该说‘我走不掉了’,对吗?”

这里所讲的“我”是一个单独概念,而“我们”则是一个普遍概念。当胖子发现斧头后,他只愿意承认这是他自己发现的,而并不愿意承认这是由“我们”这个有两个分子所组成的类一起发现的。当斧头的主人追来时,胖子说的却又是“我们”这个普遍概念,而瘦子这时正好借胖子前面的话反驳胖子,不是“我们”,而是“我”,因为斧头并不是“我们”发现的。

单独概念是外延的数量为一的概念。例如“北京”是个地名,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它是单独概念;“蔡元培”是个人名,他是清末民初的教育家,也只有一个,它也是单独概念;“七七事变”是一个事件,它的发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它也是单独概念;“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这个语词虽然较长,但它所指的山峰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也是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是外延大于或者等于二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对象至少有两个个体。例如“人”这个概念,世界上有70多亿个个体,那么“人”就是普遍概念。其他如“电冰箱”、“水瓶”、“凳子”、“行星”等概念,也都是普遍概念。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都是数量为一的概念,因而专有名词所表达的概念都是单独概念;普遍名词所表达的概念至少有两个个体,因而普遍名词所反映的概念都是普遍概念。另外动词和形容词是对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者性质状态的概括,一般也把它们所表达的概念当作普遍概念。

2.空概念

外延为零的概念叫作空概念,或者虚概念。空概念所反映的是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例如“阎罗王”、“地狱”这些概念,在无神论者看来都是空概念。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空概念,例如“孙悟空”、“猪八戒”、“林黛玉”这些人物形象,都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在客观现实中是没有的。即使那些真实的人物,进入小说之后也变成了空概念。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这个概念,它的原型是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过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但《西游记》中的唐僧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这一特征就是客观世界中的玄奘法师所没有的,于是在《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一个空概念了。

3.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例如“人”和“人类”这两个概念虽然都是由一个个的人构成的,但“人”是非集合概念,“人类”却是集合概念。这是因为单个的“人”具有“人”的特征,比如有两条腿、会走路、能说话这些特征,是“人”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也是个体的人所具有的;但是单个的“人”不具有“人类”的特征,比如“人类”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居住于世界各地,这些特征就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所以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就在于个体是否具有整体的特征:如果个体具有整体的特征,这个整体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如果个体不具有整体的特征,这个整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如何区别一个概念是否集合概念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在这个概念中找一个个体,用这个个体概念加上“是”再加上该概念构成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成立,那么这个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如果不成立,这个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4.正概念和负概念

例如“工作人员”和“非工作人员”这两个概念,前者具有“工作人员”的属性,它是正概念。后者则不具有“工作人员”的属性,它是负概念。

负概念都有一个跟它相对应的正概念,而且每个表示负概念的话语中都有一个表示否定的“非”、“不”、“无”等,例如“非正义战争”、“不勇敢”、“无情”等,它们对应的正概念分别是“正义战争”、“勇敢”、“有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负概念都有一个论域。一旦超出了它的论域,这个负概念就不管用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小王上班,忘了戴上安全帽。工长朝他走过来,说:“不戴安全帽?照章罚款10元!”

“罚款?且慢。”小王抓了抓脑袋,灵机一动,狡辩道:“工长,你看那边门上不是明明写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9个大字吗?安全帽当然不是工作人员,我也是照章没戴它入内的呀!”

安全帽当然是“非工作人员”,但小王还是要戴安全帽进入工地,这是因为“安全帽”这个概念已经超出了“非工作人员”的论域,因而不能用上述的规定来约束它。

那么负概念的论域是什么呢?负概念的论域是这个负概念以及跟它相对应的正概念的外延之和。在上例中,“非工作人员”的论域就是它和“工作人员”这两个概念的外延的总和,它们的外延之和是“人”,这就是“非工作人员”的论域。而“安全帽”当然不在“人”的范围之内。

同类推荐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才能获取创新的灵感,赢得成功的自信,把握人生的命运。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热门推荐
  • 重生80做大佬

    重生80做大佬

    小企业家林小星意外重生回到了自己小时候,面对上一世因着意外去世的弟弟和亲妈,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保护好他们!于是,超级小镇前来助阵:【系统提示:您收获了奶牛加工厂一家!】【系统提示:您的面包工坊已造好!!】至于自小就出现在她身边的绝世米虫——秦四玉,这辈子她绝对不会让她再踩着自己家人往上爬!
  • 面对面还想你

    面对面还想你

    小说由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城市教师邵瑞到桃花峪支教起笔,通过以燕百合为代表的三个农村妇女在二十世纪悲剧性的命运和感情纠葛,反映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的焦灼、无奈和奋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乡村的变革与动荡、追求和幻灭,在灵与肉的交织中,揭示了大变革背景下的美丽与丑陋、人性中的善恶、失落与救赎等。
  •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

    漫漫历史,茫茫宇宙,缤纷的世界充满着神奇,今天的科学虽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还是有一些未解之谜和一些现有科学知识无法解决的疑案。
  •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

    《销售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说话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 魔少放开我

    魔少放开我

    他隐瞒身份来到贵族学院,遇见了慕寒雪。一开始对外宣布慕寒雪是他的女友,纯属玩笑,却没想到日久生情,在一次意外中慕寒雪发现他是自己寻找的小男孩,两人相认,情愫蔓延。此后,俊男配靓女,羡煞旁人。花痴女芳心碎一地,痴情男眼泪流不尽。而他的俩兄弟,天天被喂狗粮,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家大哥大嫂上课秀恩爱,下课秀恩爱,天天都在秀恩爱。
  • 宠妻100式:爹地放开我妈咪

    宠妻100式:爹地放开我妈咪

    “你都是有孩子的人了,为什么还揪着我不放?”“因为,我爱你?”她心中一软,但还是不愿意就范:“你孩子他妈怎么办?”“你来做孩子他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罗大陆之碧水邪灵

    斗罗大陆之碧水邪灵

    “摄梦笛,控三魂,掌气魄,若得此,万人祭,方成神。”碧水之灵,是仙神界初现时便诞生了的神灵,已守护仙灵界为使命,却被四位至高神联手暗算,被封印千年。重生斗罗大陆,觉醒的武魂,竟是要以千万人姓名为引方可成神的邪武魂?究竟是要坚守曾经抛弃过自己的所谓的正义,还是血染斗罗世界?
  • 真情始末

    真情始末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血薇

    血薇

    荒原上的冬雪,稀薄又苍茫。如同那些深深浅浅的爱情。在血雨腥风的疯狂岁月,手持血薇夕影的人中龙凤,征战武林,所向披靡。曲折的命运令他们笃信残忍冷酷的江湖生存之道。他们可以让各路豪强俯首称臣,却无法阻止内心的爱恨与猜忌不断膨胀。或许,只有刀兵相见后一同倒在血泊中的那一刻,他们才肯放下心中的戒备。这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已如渐渐消逝的体温一般,一去不返。
  • 杰出男子汉青春讲义

    杰出男子汉青春讲义

    男子汉们,也许你正在独自面临这个社会中的种种挑战,也许你正在面临人生重大的选择,也许你正苦于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这12堂人生必修课让你体会到希望、自信、快乐和坚强……增长才干,找回曾失去的自信,告别平庸,告别人生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