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后,是北京城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天高气爽的氛围让人们不约而同的带上孩子走亲窜友,最不发愁的就是馈赠的果品,秋季是京城水果最盛的日子,而的月饼也早就四溢了满城,但得留神绕道那堆积如山的兔爷摊,因为那里总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琉璃厂的街貌一派古色古香,中式铺面鳞次栉比,而各家的门面都是漆得精致且雕花细腻。在这些红绿基调的一二层砖木建筑之中,西琉璃厂路南商务印书馆,三层的米色西式洋楼就显得十分突兀。
商务印书馆是当时国内出版业的巨头。由于工作原因,玉芬经常来此和位于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商务印书馆的印刷厂,京华印书局。
今天是中秋节,玉芬为了早赶回去做团圆饼子,就主动请缨来此送资料。刚一出门,就觉得肩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居然是逸仙,手持折扇,身穿白色长衫的逸仙!呵呵,他这嶙峋的骨骼挑起这上等衣料制成的长衫来可真款式,而白色更突出了他的灵气,可真是“飘逸似仙”了!
“嘿,玉芬!刚还要去你们报社找你呢,没想到这就碰着了。”他笑容满面的对玉芬说。
看惯了他一身学生装束的玉芬纳闷的上下打量了打量他,问。“今儿怎穿成了这样?”
“哈哈,今儿不是中秋么,得穿的规矩点。好看吧!瑞蚨祥最棒的大师傅做的呢!”逸仙说着,飘飘然的就地转了个圈,定格后还用手中的折扇掩胸来扇,矫情造作出一副文人墨客的派头。不由分说,玉芬朝他一脚踹去,
“哎呀哎呀,这色儿浅!不禁脏!”逸仙夸张的一蹦三尺高。玉芬觉得路人有好多已然把他们俩当成了打把势卖艺的,无奈伸手将他拽住,愤恨的低声道,“大街上的,你踏实会儿成不成?”
“好的。”逸仙朝着他甜甜一笑,身体刻意的像她逼近。
就在他们俩嬉闹的时候,一个商人打扮,带着两个跟班的路人上前跟逸仙抱腕,“哎呀,这不是程公子么?中秋节好!”
逸仙连忙还礼说:“王老板,您好您好,祝你合家团圆,生意兴隆!真是谢谢您上次送我的哥窑小笔洗啊!”
“唉,”王老板不屑的摆了摆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只要日后我有求着您的时候莫要推辞就好啊!哈哈!”
“逸仙自当尽力而为!”
“哈哈,痛快!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您请便。”逸仙抱腕相送。
看着他走远,玉芬倏地抓住逸仙盘问,“这是擎古阁的王老板吧,你怎么认识他的?”
逸仙看玉芬表情严肃,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是如何与王老板相识的经过。
原来他那天他从刘府回来后,下午就去了琉璃厂找赵宇廉,可宇廉见他立马就愁上眉头,明里暗里的一个劲儿轰他走,并提醒他以后在琉璃厂看到他也要当做陌路。逸仙也知道自己打搅了他生意,可他的表现实在另逸仙这么不计较的人都觉得过分,或是说不解。不过宇廉送他的那个他自己画的葡萄葫芦的扇面真是让他爱不释手。
逸仙先到琉璃厂松亭哥家的稽古斋坐到了日落,告辞后又溜溜达达的“京都雅游之所”流连忘返了起来。也不知怎么的就走到了擎宝阁,而另他诧异乃至有些恼怒的是,伙计居然要把他往外请!就在要翻脸的时候忽听得月亮门后的内室有洋人用英语高声叫骂,出于好奇,逸仙不顾伙计阻拦,一步冲了进去,正巧看到一个洋人正在和擎宝阁的王老板。还是店老板有眼力,一下就从逸仙普通的学生装束后看透了他的身份,卑躬屈膝的朝他一通客气,并骂伙计不懂事,逸仙则用流利的英语为他解了围。王老板对逸仙感恩戴德,连拉带拽的把弄到丰泽园一通好吃好喝,临走时还死继掰咧的塞给了他个哥窑的小笔洗做酬谢。
常混琉璃厂的人都知道,擎宝阁的王老板专门做把祖国文物倒卖给洋人的“外单”生意!当然,敢干这些事儿的人自然是有“黑白通吃”的基座,据传闻王老板和前门外几个黑帮以及官面上的人物都交情颇深。玉芬看逸仙和这种人有所染指,心里自然担心,可见他今天兴致如此之高,也就没再言语。
沉默了半晌,逸仙忽的塞给了她一个大纸包,并喜滋滋的说:“我今儿是来主要是帮我哥哥挑拓片,顺便再到信远斋买点蜜饯什么的,袁先生给我买了一回就吃上瘾了。呵呵,本来还说要买酸梅汤来着,结果人家说早就没卖的了。这个给你,很好吃的呢!”
玉芬笑着接过了纸包收了起来说:“一看你就不是南城混的,信远斋的酸梅汤哪是那么好买的啊,这都下午了,人家就每天就卖两罐子,早也卖光了!再说人家酸梅汤每年也就从芒种卖到处暑。这日子口,还是秋梨膏吧!”
“那咱明年擎早吧!哈哈。”逸仙笑罢,扬手看了看腕表,说,“我先走了啊,今儿中秋,得赶紧回东四,家里人都等着我吃饭呢!”
“哦,那你赶紧回去吧,替我向家里带好啊。”经他提醒,玉芬也想起了自己任务繁重。
逸仙收起嬉笑,盯着她的眼睛,一本正经的对她说,“你明晚能来后海一趟。”
“干嘛?”玉芬被他的眼神震的有点心慌,惴惴的低下了头。
“来了就知道了。还有,我听松亭哥说你做了好多团圆饼子,记得给我多带几个过来啊。”逸仙说着用扇子提起了她的脸,满脸猥琐四溢。“找死~!”玉芬说着又朝他好一通花拳相加……
*********************************************************
琉璃厂:琉璃厂大街位于前门煤市街以西,延寿寺以东,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满汉内外城分居,此处贴近内城是各地会馆云集之所,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也就集中住在这一带,琉璃厂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浓的文化氛围。乾隆年间修撰《四库全书》期间,学者文人群集京华,琉璃厂的古籍碑帖、文房四宝等店铺大盛。
但凡有点闲钱的文人都会买些古玩字画,案头清供,装点书房,而资力雄厚的大多收藏成癖。有这样庞大客户的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古玩业在琉璃厂愈发大行其道,真可谓“图书充栋,宝玩添街”!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使得琉璃厂作为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琉璃厂作为“京都雅游之所”,声名远播,扬名四海!
信远斋:小说进行到了琉璃厂阶段,按说我该从古玩字画写起,可我却偏偏先着笔到了那令我向往不已的“信远斋”。
据记载,信远斋的冰糖酸梅汤每天只熬两罐,清晨熬好晾凉后装满两个带盖的大青花瓷罐冰镇着,有买者便用特制的铜提子盛在小瓷碗中,酸甜适口、香味扑鼻、清凉好喝、沁人心脾,一天就卖这两罐,去晚了就没了,虽然价钱不低,但依然每日宾客盈门。
令人扼腕的是经过上世纪中期北京城内天翻地覆的几次改革,信远斋渐渐的直到近年来市面上才出现贴有信远斋标识的瓶装酸梅汤,以至酸梅晶,不过喝过的人感叹:大不如昔!
呵呵,从小就偏爱酸甜口味的我,对其真是口水四溢的着憧憬啊。昨日和编辑讨论穿越的可行性,唉,要是真能出穿越的话,我第一个要去的年代就是民国!而穿越成功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信远斋买喝酸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