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年(1647年),清廷超拜胡统虞国子监祭酒。胡在国子监任上,创立规章制度,作明善四禁,激励诸生敦品力学。每个月,他到彝伦堂讲一次学,环桥门而听的诸生在太阳落山时还不愿回去。他对八旗子弟也是循循善诱。对不好好学习的人,他也是尽力规劝他们。于是教化大行,许多有识之士都衷心地佩服他。胡统虞在京城的名气更大了。
这一年秋天,胡祭酒把母亲和大夫人大儿子觐征二儿子泰征都接到京城来住。胡学古人之礼,准备了板舆象服,离开北京一百里迎接母亲大人的到来。自愿跟着胡祭酒一同来迎的国子监子弟有成百上千人。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伏谒在从城外到府邸的道路左边。看热闹的老百姓都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胡祭酒历来讲求德行,自律很严。他的大儿子觐征第二年秋天参加顺天的乡试。主考官是胡祭酒的门生。考试前,门生对胡祭酒说:“大公子学问高,我会留意的。”胡祭酒正色说:“我儿子绝不苟进。”结果,觐征竟然没有考上举人。见此情况,胡祭酒没有去责怪他的那位门生,而是要求大儿子觐征好好学习准备下一次乡试。还要二儿子泰征、三儿子献征都要发愤读书,凭真本事考取功名。
胡母到京城之后,与胡统虞有一次很深刻的谈话。
胡母:这次进京为什么没有看见你的恩师范大学士。
胡统虞:他出京去办一个重要差事了。
胡母:原来这样。我儿,这几年在京城当官,有什么体会?
胡统虞:在阁部翰詹的词臣之中,有恩师、钱谦益和我三人名气较大。若论德行,我自认不比他两人差。若论学问,钱公最高。若论从政,只有恩师水平最高。现今恩师辞官与朝中政局大有关系。我从政水平最低,只知实心干事罢了。虽然我今天荣耀,明天什么情况还说不定。
胡母:我一路北上,听说钱大人出事了,是不是有这回事。
胡统虞:有这回事,好像是受江南一些抗清案子的牵连。但我爱莫能助,只愿老天能保佑好人就行了。
胡母:政坛险恶,以后我儿说话办事可要千万留意啊!
胡统虞:谨尊母命。
原来在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的那一年秋天,钱谦益北上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仅仅一年时间,即清顺治三年丙戌(公元1646年)六月,钱谦益就称疾乞归,返回南京,又携柳如是返常熟。清顺治四年丁亥,受山东淄川县谢陛案牵累,钱谦益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
清顺治五年戌子四月,钱谦益又因江阴县黄毓祺抗清案被牵连,羁囚南京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出狱后,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清顺治六年已丑,钱谦益获准从苏州返回老家常熟,移居“红豆山庄”。从此,钱息影居家,在“绛云楼”藏书检校著述,也算明哲保身吧。
钱谦益晚年的家境窘迫潦倒,入不敷出。主要的生活来源是依靠钱谦益的文名,以润笔为生。如不卖文,则几乎不能维持生计。后来,钱谦益卧病于东城故第,已不能执笔,生活十分困难了。钱谦益在其《病榻消寒杂咏》中写梦的特别多,“补贴残骸为老病,折枝磨腹梦初回”;“荒疏寒雨打窗迟,愕梦惊回黯黯思”;“推窗剪烛梦悠悠,旧雨依稀记昔游”;“梦里挨肩争爆竹,忙来铺饭着秋千”。钱谦益晚年对自己的作为时时忏悔,并从降清立场又转变为同情抗清,二十年间自强不息,进行自身的检讨。
正当大学士范文程励精图治业绩显著的时候,朝中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他不得不抑制雄心壮志,置身中枢之外。原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主中原以后,权势急剧膨胀,初晋叔父摄政王,再升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竟当上了“皇父摄政王”,大有取代福临帝位之势。其亲弟多铎亦因入关和下南京之功,以及助兄治政,不断高升,初由郡王复封亲王,再晋德豫亲王。顺治四年又进封“辅政叔德豫亲王”,成为仅次于多尔衮的“辅政王”,具体主持日常政务。多尔衮极力压抑正黄、镶黄两旗忠于皇太极、福临与豪格的王公大臣,将肃亲王豪格革爵幽禁迫害致死,追革一等公图赖之爵,没其家产,革一等昂邦章京鳌拜世职,“免死赎身”,削二等昂邦章京索尼世职,罢其官,籍没家产,遣发盛京守陵。
范文程蒙受皇太极特恩殊宠,知恩图报,竭力效忠朝廷,誓死不忘故主。至是,见朝政日变,睿王权大逼帝,同僚刚林希宠背主转附睿王,福临之位岌岌可危,心中十分不满。兼之,几年以前豫王多铎谋夺己妻遭罚,难免有恨,恐将恃权报仇。形势非常明显,范文程要想晋爵加禄稳居相位,避免豫王谋害,就得离弃幼君,投靠皇父摄政王。要想保持气节,忠贞不渝,就会得罪皇父摄政王和豫王,如此可能身家性命难保。范文程左思右想,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