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世**的智慧,如果事情不关乎自己,大可以把这种让康熙皇帝不高兴的差事让当事者自己去做。对于西藏方面出兵的情况,五世**奏言:“令乌力吉图**台吉去内地,希对圣上事业有所裨益。但内地气候炎热,且蒙古军队人数不多,难以有所成就。加以人骑供养困难,很难持久。又,云南地方行军困难,厄鲁特内部又互相劫掠,因此以****为首之西藏军民,只好坚守所辖地方,而无法远征矣。”
五世**甚至为叛臣吴三桂向清廷求情:“若吴三桂力穷,乞免其死罪,万一鸱张,莫若裂土罢兵。”五世**毫不避讳,吴三桂搞地方割据对满清政权意味着什么。在清廷大发雷霆指责之后,五世**对康熙皇帝又是唱颂词又是进献哈达、腰刀、撒袋、弓箭等。总而言之,在五世**的巧言周旋下,清廷明知道**喇嘛不配合征讨吴三桂,也没有招数可行。清廷为了笼络青藏地方政教势力,继续允许川藏在打箭炉(康定)茶马互市。因此,川藏茶马古道生意兴隆。青藏地方政教势力因为在吴三桂与清的战争中保持了中立立场,保存了自己的力量。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茶马古道有几条主干路线。西北边疆的陕甘茶马古道,由明代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而此地所谓的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之所以用骆驼是因为明朝时要有数百万斤茶叶要贩运(从四川到西北),到清朝时达到了数千吨,马不能胜任,所以用骆驼。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因此陕甘茶马古道是当时唯一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甚直远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所谓西南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在川藏和滇藏两条茶马古道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
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明清时期,历经岁月沧桑一千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湖南省安化县是古梅山王国的中心区域,山好水好风景秀丽。安化黑茶与普洱茶一样,闻名遐迩,在西藏销路很好。安化县(主要为洞市、江南、小淹)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茶马古道上马蹄印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因为500年黑茶生产中心的原因,安化是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安化大山里前乡的茶,经过初制后,要运到后乡的资江边八大茶叶镇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华里山路。以小淹、江南、黄沙坪等为中心,向全县各大茶山和茶乡辐射的大道,哪条能不载马和茶?资江边八大茶镇加工出的茶叶,大都是走水路,由汉口中转,再向西北。连上川陕、川藏的茶马古道,再进入丝绸之路。从现存的石碑看到,安化境内几十座风雨桥,大多为茶商捐资修建。还有上百座茶亭,更是茶商们的功德。但水运并不是安化茶的唯一选择。陆路走益阳,去长沙湘潭,500年里,安化陆路走益阳的茶马古道,一样故事多多。尤其是在洞庭湖洪水期。在桃江的武潭、泗里河、浮邱山的穿天坳,都有过著名的茶亭。桃江、赫山境内,同样演绎了千百年茶马古道故事。
在安化境内的茶马古道中,最经典的是洞市一线。洞市地处雪峰山系东端,西南部与新化的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相依偎,一条发源于大熊山的小河———川岩江、麻溪河穿越其境,直达资江。麻溪河有个暗流奔涌、深浅难测的“三门洞”,“三门洞”附近有繁荣的集市,洞市因此而得名。在资江边的江南镇沿溪而上,有思贤溪风雨桥,桥上马蹄印迹历历在目。沿溪上去15公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驿站金田村。清澈透底的麻溪穿村而过,溪边有千年古寺“钟灵寺”。此寺与南岳山的寺院一脉相承。茶客路过此处,往往要进香拜佛,因而寺里香火旺盛。从金田南行至锡潭村,有一座壮美的风雨廊桥横跨麻溪。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的桥头,镶嵌着“永锡桥”3个正楷繁体大字;桥长80余米,桥墩由青石浆砌,桥身全由木材构成,桥身上方盖着古朴的青瓦,可避雨雪风霜。此桥由43家茶行重建,工程历时6年,耗资巨大,牵动安化、新化二县九乡百姓,可谓当时的重点工程。永锡桥上去几里就是洞市村,村里的洞市老街,有一条长达一华里的青石板路。
洞市曾是新化县多个乡镇的人们来安化的必经要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新化的茶马是通过三条山道进入洞市乡境内的,而洞市老街是“三道归一”之处。远近茶客到了这里,肯定要餐宿;要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自己所运茶叶是在此抛售还是继续外运;如果继续外运,是雇请竹筏通过麻溪水运,还是继续陆运。这样,加上其他商贾,洞市老街就热闹了。据传,从明朝开始,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运输茶叶和其他商品的竹筏最多时达两百多条。而老街上的贺家祠堂,有时竟也作为临时客栈和茶叶仓库使用。如今,贺氏祠堂的豪华恢宏,仍叫人惊叹。
洞市上去15公里就是高城村,这是洞市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更神奇的地方。何以叫高城?它海拔高出洞市600多米,村子被一群高山托起,村子背后,就是新化县的大熊山原始森林。这个村历史上是宝庆、新化、安化、益阳等多个县之间的一个中转站,茶叶、盐、中药材等运输马帮都要在此住上一夜,有些货栈还在这里设有中转的仓库。因为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有了高山之城的美誉。高城的关山里,有百年古树300多棵,是古树最多的村。村口的崆峒峡谷,既是树种的宝库,也是探险的好去处,其峡谷之险,阴风之凉,令人既紧张又兴奋。峡谷很深,抬头只见一线天,老人们讲,人在谷底走,可见虎豹猿猴在头顶一跃而过!峡谷尽头,是一座天然的城门,30米高,3米来宽。进门就是高城村。高城是一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杉木皮屋顶的木屋沿溪而建。这里是典型的原始村落。
高城村子背后,有气象万千、神秘秀美的“川岩江”。麻溪河的上段叫川岩江。川岩江峡谷就在“大熊山原始次森林”里,江边珍稀动植物很多,有湖南唯一的野生鸽子花白兰树。有金钱豹和中华小鲵。川岩江最神秘的是珍稀植物金星凤丫蕨,目前只在大熊山地区有它的踪影。川岩江的美丽,一是在石头,一条溪水中,尽是各色石头,大者如墙,将溪水拦腰挡住;贵者若宝,随便拾起一颗,就可能是7亿年前的冰碛岩;川岩江的美丽,还在潭,江中到处是潭,碧绿清澈,潭中倒映古树莽藤,奇花异木,一派原始风光;川岩江的美丽,更在瀑布,在川岩江边行走,你会感觉到有那么多奇峰异谷挤在这里开会,因为高山林立,故到处有飞流瀑布泻入川岩江。茶马古道就在这条江边随山而行,遥想千百年前的马帮每进到这里,肯定会惊奇于这仙境般的地方,停歇下来不愿再行。
胡伏虎之子胡孔征已是武陵县排前几位的富户。人的思想一般是没有的都想有,得到的还盼望。常德周边就安化、汉口、荆州、宜昌等州县,距四川打箭炉也不是特别远。胡孔征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又大量贩运安化黑茶到四川打箭炉交易。同时也贩运药材、盐巴、粮食、战马等紧俏物质。这是把脑袋系在裤腰袋上的生意,一般人都不敢做。可能是有老天和通天道长护佑,两年下来,胡孔征大老板没有一次出过事,竟然成了常德的首富。但是吴三桂战乱波及面越来越大,胡孔征见势不妙,只好暂停生意,并把大量金银钱财转移藏匿。吴三桂的大军很快攻入了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