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200000002

第2章 换个角度看中国 (1)

中国在对待同欧美诸国建立友好关系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但却荒谬愚蠢的过度自大,更加不幸的是,与我们的交往和联系被强加于她的头上。这对于她的政府和人民来说,是极其可恶的事情。

任何国家在必要时是否有权通过武力强迫另一个国家与之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和商业往来的问题在这里将不做讨论,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国际法权威去回答。本书无意对所谓的鸦片战争的正义与否表明自己的看法,也不会记录各种观点与意见。在此只是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忠实地再现和准确地剖析当时的真实情形——即鸦片战争,对于它,我想所有聪明的读者已经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相信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并且也将有自己的结论。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些真实情形在他们心中所激起的情绪、他们对待此事的观点,以及这些情绪与观点怎样严重扭曲了他们对所有外国人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继而又怎样影响了他们整个的对外关系等,所有这些及由此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并没有得到世人很好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倘若不将鸦片战争推到画面上来,对于近代真正中国人的再生动的描述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无论其他许多重要原因是什么——尽管这些原因曾经导致了许多针对中国的海陆征讨:从1842年攻击远在广东以外的吴淞要塞,到1860年占领北京的北城门和毁灭圆明园,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一切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两个字:鸦片。在中国人看来,外国人的诸多不满仅仅是借口罢了。利用这个借口,他们实现了其主要目的: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她变为一个倾销在印度种植的那种毒药的巨大市场,然后让她的子民去吸食这种毒药。

这个事实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容辩驳的。早在1842年之前,广东地方政府同东印度公司的代理商就曾在鸦片不论公开还是走私贩运到中国都违犯帝国法律的问题上发生过许多摩擦与冲突。后来,这种摩擦和冲突在东印度公司经营鸦片的特权被取消后进一步升级。1840年,噢不,应当是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被派往广东,奉谕旨要不惜任何代价,彻底断绝当地的鸦片贸易。此时,双方的冲突被推倒了顶点。林则徐在到达广东后不久,就发现在广东的22只外国商船上所有的鸦片总价值竟然高达900万元,这是对帝国法律的公然侵犯与亵渎。根据公认的法规,所有这些鸦片连同运载它们的船只都应被全部没收。

于是林则徐立即命令外国人交出所有鸦片,为此他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最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被迫将鸦片交了出来,同时保证以后不再将鸦片运进中国港口。这次缴获的鸦片共有20291箱。林则徐被立即将它们投入了在海边高处挖的又大又深的池中,掺以石灰和海水进行彻底销毁,最后残渣随潮水被送出海港。当时,现场有许多官吏负责严密监视,防止任何人私自挟走任何一点鸦片。有一个想要偷偷拿走一点的中国人被当场砍掉了脑袋。在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下,鸦片无疑被彻底销毁了。在这一事件中,清政府根除鸦片贸易的决心确实令人敬佩,而下令收缴走私鸦片本是其份内之事;而林则徐所扮演的仅仅是仆人的角色,他忠实彻底地执行皇帝的命令。

就像中国人所认为的那样,这一正义和值得赞扬的行动使得英国派遣海陆军来到了中国,迅速攻占了沿海的几个重要港口、舟山群岛以及古都南京。最后在刺刀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大不列颠在南京签订了和约。合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其中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以及军费1200万元。在这个合约中,还有一项异常重要的规定,即香港岛被无条件地割让给了英国女王。

这些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事实一直以来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外国人的看法。想要为促使英国人采取军事行动的严重不满而做的辩解都是徒劳的,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即使不为鸦片,英国人迟早也会用武力来对付中国。关于这一点,他们指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1860年北京被实际攻占以前,外国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就从来真正停止过。在相继发生皇帝的出逃和在流亡中的病死的事件之后,清政府被迫作出了更大的让步,即承认鸦片贸易在中国的合法化地位。中国人说,不列颠人只有得到这一满足,才会撕下一副来势汹汹的战争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调和的、抚慰的语气和政策。清政府为劝导英国与之采取协商和合作的态度作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目的就是为了要么立即查禁鸦片贸易,要么使之逐渐断绝。对于清政府的这些努力,明白人是心知肚明的。此外,人们还知道,英国人在对待清政府的那些请求上,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干脆直接拒绝。这一事实再一次加深了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认识与极度憎恨。

以上便是当时形势发展的一些重要特征。中国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被迫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被拖了出来,来正视近代西方世界,并被迫与之建立新的、她根本不愿接受的外交关系。如果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她对于在她看来西方毫无道理的侵略的痛恨是非常自然的;她对于那些真诚地希望为她的最高利益服务的人们的误会与曲解同样也是可以理解的。她的统治者不但对近代国际法及其具体内容不甚了解,更对支配平等独立国家间交往的准则一无所知。正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懵懂无知,才使得自己的政府总是被置于错误的位置上。他们因此总是会在那些为了争取本是合法的东西的、也应该得胜的外交斗争中失败。在他们自己和评论他们的人心里,这个事实都一样清楚明白。然而他们过于狂妄自大,从来都不愿公开承认这一事实。作者曾经听清政府的一位内阁成员:“其实无论公理和正义在哪一边都不重要,因为不管遇上什么问题,我们最终都会撞上南墙。即便是在非常有利的情况之下,我们也总会乱了方寸,从而酿成大错,最后落得惨败的下场。”恐怕这种悲哀的评论中所包含的道理,远比说话人本身所认识到的程度深刻得多。

下面具一个例子,虽然其本身并不太重要,但却能很好地说明那位内阁大臣的话是正确的。很久以来,在北京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无论皇帝何时外出,他所经过的街道都要关闭,严禁百姓通行。有一次,总理衙门很有礼貌地在皇帝外出前照会通知了各国驻京公使。事实上,即将关闭的街道并不在外国人的居住区,也就是说不会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任何麻烦,并且禁止通行也仅仅是持续几个小时而已。但是,除一家使团没有发表看法之外,其他所有外国使团都对清政府的这种做法表示出了强烈不满。清政府过分客套反而使事情弄巧成拙。在任何欧美国家的首都,不要说是市政府,就算是枢密院,都不会通知外国使馆说某某街道要暂时关闭,他们可不想自找麻烦。事实上,如果有需要,他们会直接将街道封闭一整天、甚至是一个月。倘若哪个外国代表对他们的行动提出异议,他们会立刻予以得体的反驳。

如若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人,更加全面地认识他们的缺优点,而且能够认识到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优缺点,然后再将前30年他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一一准确地记录下来的话,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古老的传统模式在此阶段不是几乎没有改变,而事实上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基本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她的臣民表面怎样,他们都绝不是一群感觉迟钝、呆头呆脑的人。然而他们实质上却既谨慎保守,又骄傲自大。他们在沉睡了数个世纪之后突然被唤醒了,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是在一种有利的环境中被唤醒的。要重塑4亿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吸收西方文明所取得的成就方面,倘若将日本人同中国人作比较,那是没有说服力的,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两个民族本质上是不同的。一个民族很快就将自己借来的服装样式抛弃了,而另一个却始终不愿舍弃自己设计发明出来的、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一直穿到几乎变为自己身体组成部分的传统服装。在抛弃东方模式和汲取西方文明方面,日本大概仅仅摈弃了其着装方式罢了。而中国人与此相反,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在过去的多少个岁月里,他们一直坚持缓慢地、吃力地纺织着自己身上所穿的棉布。

同类推荐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它不仅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现象,更揭开了隐藏在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国内通俗日本史第一人樱雪丸融合留学日本多年体验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以风趣幽默的分割、调侃辛辣的笔触,深入剖析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趣闻逸事,为您还原一个鲜活、独特的扶桑国原貌,向您展示一段华丽、绚烂的东洋岛小调。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轻轻松松学国学

    轻轻松松学国学

    “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涤荡我们的心灵,还能鼓舞我们生活的勇气,增强我们工作的信心,健全我们特有的人格,养成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我们家庭、有益于我们国家、有益于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热门推荐
  • 女尊王朝美男快到碗里来

    女尊王朝美男快到碗里来

    只是泡个澡的我,没想到竟离奇的穿越了,这不是只有小说里才有的吗?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Д°)╯︵┴┴
  •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本书从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出发,剖析了人们工作、情绪、生活失衡的种种现象,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同时提供了一系列掌控工作、情绪、生活的高效方案,为广大读者提高工作效率、调控思想情绪、优化生活秩序指明了便捷的通道。全文事理结合,告诉大家如何改变现状,释放忧郁、焦虑,排解烦恼、苦闷,游刃有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 山菊淡淡

    山菊淡淡

    收集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发表在报刊上的短篇小说、散文、杂谈、诗歌以及一部分政论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大致上勾勒出作家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秉烛夜读、伏案创作的生命风景。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织成的艺术长廊时,就从中把握了一条穿越岁月的红线,这就是一个作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
  • 女帝这条路

    女帝这条路

    很多事,因为她们的重生,发生了改变。也有很多事,却是天意使然,无可扭转。对沈蕴卿而言,是父母的故去,是国家的内忧外患。甚至还有,弟弟的驾崩。对沈落月而言,则是那个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其真心的男人。最终,沈卿以皇室唯一血脉之身,登基称帝。她完成了夙愿,还了家国百年盛世。却也舍了感情,负了陆承蔼一世倾心。【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螺中曲

    螺中曲

    金盏菊的种子迎来了它所等待的主人,“洛里斯的甜点”在有主的土地上开放。新邻居,老房子,《安灵言》在路上缓缓飘荡。真实的梦境,迷失的过去,堕落的旅人,战争的阴影……即便是法师,也逃不过自我愧疚下的无奈与遗憾。
  • A Trace of Hope (a Keri Locke Mystery--Book #5)

    A Trace of Hope (a Keri Locke Mystery--Book #5)

    "A dynamic story line that grips from the first chapter and doesn't let go."
  • 重生校园之女王耀世归来

    重生校园之女王耀世归来

    [重生,校园,爽文]说好的高冷男神呢!那么这位动不动就醋意大发的家伙是谁!白琳琅无奈抬头望天,天晓得了!好不容易出一次任务,偏偏还被某个正牌军长给逮了个正着,看着身后那些憋红了脸的兄弟,她到底是露脸呢!露脸呢!还是露脸呢!。。
  • 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

    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

    本书首先介绍了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接着介绍了成功者的第一课、富裕意识、想要黄金的人、经济学家这样看待金钱、情绪与金钱、财富是隐形的、改变你一生的金钱格言等。上篇:积累你的创富资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和富人呢?原因恐怕在于富人善于利用和积累他自身的创富资本。而穷人则忽视了这一点。从现在开始,积累你的创富资本!这对你的一生都会起到莫大的帮助。下篇:实施你的财富计划。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财富,你一定要制定你的财富目标与计划,并且要全力以赴地去实施。
  • 先生,今晚煮妖怪吗?

    先生,今晚煮妖怪吗?

    一个老妖怪,和一个贪心的人。贪心的人贪心不足,永享富贵几乎唾手可得。可一直帮助他的老妖怪却一心想成为真正的人。一个妖经历了七情六欲,一个人经历了万般富贵。贪心的人最后后悔了。可老妖怪却不想做人了。到底谁是对的,谁从一开始,就错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之愿

    恶魔之愿

    你眼中的善未必是善,他眼中的恶也未必是恶,善恶只是立场不同罢了。要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加诸在你身上,你是会因对世人的爱超脱成神呢……还是会被极度的痛苦吞没堕落成魔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