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王世华赴干校劳动还没有回家,到了秋天的时候,又被学校派到陕西师大进修。王清还不到百天,实在太小了,雅婷一个人带不了两个孩子,所以忍痛把王静委托山阳老家的大哥和大嫂代管了一段时间。
其实,家中两个年幼的女儿,一直都是王世华心中的牵挂。在1972年元旦,世华冒着大雪去游凤看望了小女儿王清。那年春节,世华打算回老家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大女儿王静。
西安到山阳县没有通班车,只有过路的卡车。王世华就坐了一辆卡车,从西安市一直坐到了山阳县,当天晚上就住在了县城的一家旅社里。和王世华同住的是一位卡车司机,是到呼家岩不知道拉什么货物的。
交谈之间,司机得知王世华的老家在板岩乡,就主动提出第二天把王世华捎上一程,王世华当然是喜出望外。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大概还不到凌晨一点钟左右,司机说为了赶路,所以要早点起床,就要开车走,所以王世华也只好跟着他起床,然后坐在卡车的副驾驶位置上。
汽车走到桐峪口,大概离县城25里路的时候,这时候要分路了。司机要到胡家岩,王世华要板岩,他就这只好从这儿下车了。不巧的是,王世华下车的这个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这可把王世华给难坏了。
那已经是腊月二十几了,天气十分寒冷,王世华只好一个人顺着十里沟向前走。走到半沟里,山风呼啸,不知道是猫头鹰还是什么野兽在山沟里吼叫。
王世华心里十分害怕,这时他看到前方有一盏亮光,他就冒失的走到了那座房子前面,敲了敲窗户。早在70年代,陕南山间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
这户人家中有一位老汉,爬起来给王世华开了门,世华说他半夜里在这里下车,要回板岩,可是前方还有很长的山路要走,他一个人有点害怕,能不能在老乡家借宿一晚,等天亮了再走?
那位老人家人非常好,他说自己家只有一盘炕,他和老伴睡着,外人也没有地方睡。王世华说没关系,他只要在这屋里面借宿一下,不冷就行了。
于是,王世华就坐在老汉家的锅台下面,幸好他的旁边还有从山上砍下来的一捆柴火,王世华就生了一堆火,坐在火旁边,烤着火,等天亮。他一直从一点钟坐到了早上大概5点半左右,天麻麻亮,世华才离开了老汉的家。
天亮临走的时候,为了感谢这位老人,王世华给他留了一块钱,压在了锅台上。
王世华说:“我走了,谢谢你啦,老人家!”
王世华心中十分感恩,当时甚至都忘了问这家人姓什么,叫什么,就这样擦肩而过,如同上苍早有安排。
天明后,王世华走了半天的路,翻过了十里沟又走过了十五里沟,来到了北沟寺,又从北沟顺河而下,当世华走到自己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后了,回趟老家真是不容易。
王世华一眼就看见女儿王静,孩子正在窗边上拿了一把小铲子,和其他的小孩一起玩得开心。王静走的时候太小,她根本不认识王世华。
大嫂说:“王静,你看谁回来了,叔叔来看你了。”
因为王世华害怕王静要跟着他回西安,所以没有敢告诉孩子,他其实就是她的爸爸。
尽管孩子不认识王世华,但是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种亲情,将他们父女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王世华在包里给王静拿了一点吃的东西,又分给了家里面其他的孩子们一些食品。
当天晚上,王静和王世华一块睡在一个床上,大嫂怕王静冷,在床上铺了一张很大的羊皮,孩子就直接睡在老羊皮上。
到后半夜的时候,王世华发现王静总是侧着身子睡觉,就问她为什么不仰着睡呢?结果她告诉王世华,背上长了一个疮,不能仰着睡,很疼。王世华就赶紧点上油灯,打开孩子的衣服看了一下,发现女儿的背上有豌豆粒大的一个脓包,但现在看来,那就是毛囊炎。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王世华赶快就把孩子背着到镇上一个卫生所里去,那里有一位大夫,姓王,叫王启龙。结果他说不要紧,只是毛囊炎,给孩子处理了一次。
第三天王大夫又开了一些抹的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
第四天,王世华就又把孩子背回了家,回来之后,王世华给大嫂叮嘱,每天要给孩子换一次药,千万不要再继续感染了,过几天就会好起来了。
第五天王世华在家陪着孩子玩,王静一直形影不离地跟着王世华,似乎生怕王世华走了一样,简直成了他的小尾巴。
王静问:“王世华叔叔,你知道咱们家的水井在哪儿吗?”
王世华说:“不知道啊。”
孩子说:“那我领你去。”
王世华说:“那好。”
世华想,就借着这个机会给家里挑一担水好了。王世华带着两个水桶,然后王静兴高采烈地走在前面给他带路。父女两个边走边说话,不知不觉到了水井旁边。
王静指着水井认真地说:“叔叔,我们就在这里吃水。”
王世华就将水桶装满以后,领着女儿一路担回了家。
第六天,王世华带着王静在后院里玩。看到院子里有一棵橘子树,上面还有几个橘子没有摘下来。
王静一本正经地说:“我大妈说了,这几个橘子是给西安我的爸爸妈妈留的。所以我整天在这看着,别叫鸟儿把它吃了。”
听了这话,王世华既高兴又难过,女儿就在自己眼前,可是现在他却不能相认。
第七天,快要离开了,世华的心里很不好受。孩子心里一直挂念着父母,她怎么能知道在她面前的就是她的爸爸呢?王世华也一直没有敢承认。
第八天,已经到了腊月二十八了,不巧那一天又下了鹅毛大雪,早上起来,王世华要离开老家回西安了。
大哥王世经和大嫂一再挽留,王世华说,因为雅婷和小女儿王清还在武功,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还在农村,世华必须回去把他们接回去,心挂两头,不能在家中久留啊,所以王世华只好冒着大雪,离开了板岩老家。
大哥担着担子专门送了王世华一程,又在担子上面放了一个小方桌,还有两个大木箱。王世华背了一个大的行李兜,里面都是大嫂给他拿的一些家乡的土特产,有豆子,有柿饼,有红薯干,还有其他的一些吃的东西。
眼看快到了过年跟前,天上飘起纷纷扬扬的大雪,王世华出门一看,心里十分难过,他舍不得大女儿,只能悄悄的走。
王世华冒着漫天的风雪,和大哥一路走着,走到了大约20多里路的时候,到了百沟寺,上面有一个地方叫三岔的地方,他们也走累了。大哥就把担子靠在一个崖畔上休息一会儿,王世华也将背着的大背包放下,靠在一个石头上。雪太大了,十米以外就看不见人了。
忽然之间,王世华听见后面有人喊叫:小叔!王世华听了听声音,是侄子传东。看他在风雪中急匆匆的赶来,王世华和大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王世华走的时候王静还在睡觉,世华也没有敢惊动她,害怕孩子哭闹起来要跟着他走。世华和世经走得很急,所以把一个小包忘了拿,里面有大嫂专门给他们炒的包谷豆,还有炒黄豆,还有一些红薯干等吃食。
所以大嫂专门叫传东用一个小口袋给王世华们背着送过来,王世华心里很过意不去,因为传东冒着漫天的大雪,孩子一个人走了那么远的路,赶了20多里路,总算赶上了他们。
王世华就问传东:“你愿意到山阳县去吗?”
孩子点点头说:“愿意。”
王世华说:“那咱们三个人一起走吧!”
传东当然十分高兴,又把大哥担的东西给他分了一些,他们三个人就这样冒着大雪来到了县城。
第九天,他们来到了桐峪口。王世华在桐峪口的一个同学家里借了一辆架子车,把所有的行李全部拉到架子车上,然后大哥在前面拉,王世华和传东在后面推。传东有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走路不方便,所以就在后面跟着,上坡的时候给王世华他们帮忙推一下。就这样,他们又走了25里路,大概天快黑的时候才投宿。
第十天他们才到了山阳县城,刚住下之后,王世华赶快到汽车站去买汽车票,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而且又没有班车,只有加班的车,王世华费了很大的事,总算买了一张卡车上的票。
第二天清早,王世华特意买了一些馒头,用口袋装着,让大哥背着回家给孩子们吃。
王世华坐上了卡车,可是只带了两个木箱。老家给的那个小方桌,车站的人坚决不让他带,说这是山里的木头,不允许向外面拿。王世华只好带着两个木箱离开了老家,和大哥他们分手了。
后来据说世经和儿子传东拉着架子车又返回了桐峪口,把车子还给主人以后,他们父子俩又步行回了家。
这是王世华最后一次回老家了,那大概是1972年的事情,距离现在也40多年了。
1972年5月,王世华的学习结束了,这时候家里的情况有一些好转,王世华就叫侄子传民把女儿王静从老家送回西安。
5月中旬的时候,王世经来信说,最近打算把王静送回来。所以王世华专程到西安去接大女儿。
他们一块回来之后,王世华给王静在西安买了一条小裙子,就在杨凌车站,专门给王静照了一张照片。孩子的头发没扎,乱蓬蓬的,于是王世华就用手简单地给女儿扎了两个小辫子,留影就算做个纪念,这张照片至今还保存在世华家里。
自从1972年之后,两个孩子就一直留在父母的身边,王世华带一个,雅婷带一个。
1976年,雅婷工作终于调动回了杨凌,这时候情况才大有好转,两个孩子能够顺利成长,中间也的确经过了很多磨难,这些情况王世华想她们是不知道的,也许王世华再次说一说,他们也会感到很新奇的。
王清小时候和她妈妈在渭北一带的农村生活。礼拜天的时候,王世华只要有空,就骑上自行车带着王静去看望他们娘俩。
一来到农村,三四岁的王清就拉住父亲的衣角,带着他到处看热闹,看稀奇。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还努力给父亲讲述她看到的杀猪的景象,一边讲,一边做出猪倒挂着的姿势,逗得父亲和母亲哈哈大笑。王静第一次看到羊粪,还以为是什么可以玩的黑豆豆,母亲说:“赶快扔了,那是羊屎蛋。”
王世华有时候带着孩子们去河边洗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就算是家里的大件了。王世华有一辆28的飞鸽自行车,可以说为他们家的团聚立下了汗马功劳。王世华骑着它带着怀孕的徐雅婷去杨凌医院做产前检查,不小心摔了一跤,徐雅婷坐到了地上,王世华吓坏了,还好孩子没有什么事情。后来王清出生了,她刚一出声就哇哇地大哭,两只小腿使劲地蹬着,把接生的大夫的手套都快蹬掉了。大夫说:“哎呦,你家这个丫头的脾气可真大啊!”雅婷说:“可不是嘛!我娃是在农村怀的,也是摔打出来的。”
爸爸在洗自行车的时候,王静和王清就脱了鞋子,在河边的浅水处玩耍。王清穿着一件白绸子的小连衣裙,她一弯腰,口袋里的一分钱掉进了水里。王清着急俯身去捡,孩子个子还小,一下扑倒在水里。王世华在洗车,却一直关注着两个孩子,见状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一只大手把小女儿从水里捞了出来。
洗完了自行车,王清的裙子也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了,王世华一前一后带着一双女儿回公社找妈妈。妈妈应该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等着他们回家呢吧!走到村口,遇见一个老汉拉着架子车卖梨瓜,翠绿的梨瓜透着香气。王世华就给两个孩子买了一只大的梨瓜,绿白条纹清晰,这个品种的甜瓜叫做北京梨。
因为世华推着车子,他本想让大女儿王静抱着梨瓜,可是王清非要她来抱,姐姐就给她递到了怀里。王清抱着梨瓜,一路摇摇晃晃地跑进公社的院子,嘴里喊着:“妈,吃梨瓜喽!”没留神脚下有一块石头,摔了一跤,梨瓜掉到地上,倒没有摔碎,咕噜咕噜一下子滚到院子当中一个渗井里去了。这个渗井很深,里面黑洞洞的,梨瓜早就不见了踪影。
王清见状愣住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刚才她掉河里都没有掉一滴眼泪,现在没了好吃的,哭得伤心欲绝。徐雅婷连忙跑出来问是怎么回事,王世华停好了自行车,说:“好了,别哭了!走,爸带你们再去买一个。”
卖瓜的老汉还在村口不远处,王世华又重新买了一个。老汉奇怪地问:“这么快就吃完了?”世华只是笑笑并不点破。
回去的路上,王世华牵着王清的手,对两个女儿说:“清清,静静啊,你们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得意忘形,哪怕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两个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王清牢牢地抱着新买的梨瓜,小脸上的眼泪还没有完全干呢!
这样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王世华觉得现在孩子们也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了,而父母也就慢慢老去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很多当年能干的事情现在都已经干不动了,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拒,却也无可奈何。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目送和别离,就让我们放平心态,自然而平静地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