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0900000013

第13章 义路的山

如果要在仪陇谈关于山的话题,人们大多会告诉你老县城后的金城山与马鞍镇朱德故里的琳琅山是最为有名的,至于义路镇的伏虞、天平二山,却很少从仪陇人的嘴里蹦出来。

我丝毫没有责怪仪陇人的意思。因为伏虞、天平二山在仪陇人记忆的窗口里实在是明日黄花。时至今日,它们除了距新老县城均有六十公里的空间距离外,深藏群峰之间而久不为外人道也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它们成为仪陇名山的重要因素。但当我们稍一细心,铲去自然的苔藓,拂去历史的尘埃,就会发现,其实伏虞、天平二山的文化底蕴大抵是不会与金城、琳琅二山输去太多的。

公元598年,隋文帝设伏虞县治。伏虞首次出现在中国地名志中。很快,伴随开化与繁荣而来的佛教、道教乃至儒教都不约而同地睁开慧眼,发现了这座巍巍然屹立于群山之中、甲山秀水、状似麒麟的伏虞山竟是如此的风景这边独好。于是红墙碧瓦,土木大兴。海拔六百八十八米的伏虞山上,终日香烟袅袅,佛号如歌,道袍飘逸,儒风满地。及至初唐,伏虞竟成川北形胜之地。

差不多过了近百年,伏虞境内来了一位原本可风度翩翩但却十分落魄的青年。按他的修养与才气,他本来是可以登上伏虞山为后世留下一点什么的,但面对伽蓝威严、梵音鼎沸的伏虞胜境,他既没有勇气也没有心情去选胜登临,贬出长安的狼狈与废为庶人的命运像两块磨盘压在他的心头,梦魇一样地挥之不去。他只有幽幽地长叹一声,将脚步挪向了离伏虞不远的天平山。

他,就是唐章怀太子李贤。

主峰海拔达七百米的天平山,与伏虞山相隔六十八包,七十二峰,虽与伏虞山同在一个山水画屏之上,且一样的雄奇幽邃,险绝无比,但却人迹罕至,这对于一个亡命天涯的废太子而言,绝对是一个苟且偷生的好地方。偏偏这位在二十余岁时即能统召帝国最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亲笔点评的“章怀注”被后世赞誉的年轻人,不仅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史造诣,更有着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望。在天平山一处鸟鸣清涧、奇花轻拂的山麓上,他选中了一个山洞作为栖身之所,作诗迎朝阳,诵文遣晚霞,既打发些无聊的时光,又收拾心境,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则天母后在长安的回心转意。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可与前辈曹植《七步诗》媲美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李贤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诗传到了长安,他的母后并没有在他的诗里读到什么亲情,而是读到了幽怨,读出了杀机。诏书是真的等来了,但却不是什么回心转意,而是将他赐死的朱笔。

李贤就这样匆匆地走了,但他却留下了太子读书洞和后世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年轻亡灵而建的章怀寺,千百年来,它一直是让天平山平添异彩的仪陇历史人文景观之一。

差不多又过了一百年,贾岛来了。

这位在《唐才子传》中被称为“所交悉尘外之士”的诗人,唯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功夫。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故因“推敲”而闻名大唐诗坛。其少时从韩愈学文,累举不第,厌学为僧,性喜天下游历。后任四川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时,偶闻蜀东北伏虞有高士,能知前后之事,遂乘兴造访。不期不遇。惆怅之余,挥毫在岩壁上留下了流芳千古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诗被镌刻在伏虞的山岩,清末尚存。但曾经丰腴的大唐却渐渐开始了她的衰老与风化,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的垂死挣扎,最终在陈桥收到了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为她铺排出的挽阕。

梦里依稀山河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王朝的兴替丝毫没有影响到伏虞山一如既往的喧闹与章怀寺悲天悯人的凄戚,它们遥遥相望,比肩而立,像两个壁立千仞的智者,在滚滚铁骑与漫漫红尘的错乱中守望着那份无欲则刚的淡定。

就在王安石力主变法与岳武穆力主抗金的宏大背景中,离伏虞山与章怀寺仅数百里之遥的眉山县走出了两个苏姓才子。其兄苏轼去了一趟赤壁,中国的文学史上顿时“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之后,他偕其弟苏辙则偷闲来到了天平山的章怀寺。他们本来是怀着复杂的心绪扼腕凭吊一番李贤这位前朝太子,并陪着这位才华横溢的太子英魂去清心寡欲地攻一番诗文的,但天平山虽好,毕竟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伏虞有一定的距离。不足旬月,苏轼继续云游去了,而苏辙留了下来,并搬到了风光绝佳的伏虞山北面,并在那里寓居了数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苏辙在这神仙般的日子里为伏虞山与章怀寺写了不少诗章。只可惜世事动荡,沧海桑田,现如今别说华章锦句,就连只言片语也荡然无存了。只有他后来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后,伏虞人在他曾居住的地方兴建的,并以他的字子由命名的子由寺,以越过千年的口吻向今天的人们描述着一个先哲的足迹。

差不多在同一时代,程颢也来到了伏虞。这位有宋一代的大思想家、儒学家,自号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他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流寓伏虞山期间,他建起了明道观,不遗余力地研究与宣讲着天理人道,相信满目青翠的伏虞山与远处余晖下的天平山都曾沐浴过程颢哲理思想的耀眼光辉。

宋词虽好,宋朝却是厄运连连。毕竟历史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日子叫作偏安。当蒙古人的铁马金戈飓风一样地刮过弱不禁风的中原大地,伏虞山的香火便开始了它不可抗拒的零落,而原本就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天平山与章怀寺也将迎来更深的孤独与寂寞。

公元1283年,元世祖下诏撤伏虞县治,其版图并入仪陇。伏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部移师地处金城山下的仪陇,原来繁华的街市沦落为清冷的乡场,因场镇两边皆有驿道,一条通往宣汉(今仪陇大罗乡),一条走向巴州,于是乡场的名字便形象地被唤作双路。

伏虞人去楼空,双路仅为乡场。伏虞山与天平山自然也就要芳草萋萋了。

元明乃至清王朝,双路有识之士皆以复兴伏虞山与天平山胜景为己任,清乾隆年间,巴中县顶山僧人孙彼岸率徒来到伏虞山,因见山有龙凤呈祥之势,将伏虞山更名为龙呈寨,将明道观更名为龙呈寺。同时联络其他僧众,新建观音殿,并大兴庙会、灯会,期冀繁荣再至,香火复燃。更有清教谕丁树诚宣使之导,其所撰楹联之中的龙呈寨灯会盛况可谓火树银花:

四海澄清调玉烛,同游盛世;万民安乐捐金钱,再买元宵。

万颗明珠烛地府,九幽重晓;千寻舍利照人寰,五蕴皆空。

霞蔚云蒸,平地汇成星宿海;花团锦簇,凌空幻出火尖山。

国是长春,金虎腾九霄瑞气;城真不夜,烛龙团万丈光芒。

楹联本乃千古事,但真实才有生命力,丁教谕虽有妙笔生花之功,但伏虞一地无可奈何花落去,名山已无燕归来却是让双路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转眼就到了清道光三十年。这一年,山东蒲台人盖星阶喜中庚戊科三甲进士,朝廷当即令其知县仪陇。此公久慕《后汉书》中的“章怀注”和贾岛写在伏虞山崖上的《寻隐者不遇》。上任伊始,即舟车劳顿,造访位于双路的伏虞、天平二山,章怀寺自然是满足了此公慎思追远的夙愿,但遗憾的是,贾岛写在岩石上的诗却在千年自然的剥蚀中尸骨无存。盖县令正欲仰天长叹,猛闻听身后一片虔诚的呼声,惊回首,乃是乡绅率老幼尊卑数百人跪拜新任县令。此情此景,令初出茅庐的盖星阶大为感动,当即表态说:“此乃仁义之乡也!何必以双路为名,叫义路甚好!”

义路于是沿用至今。至于1956年在天平山所在地新成立了另一个乡——合作乡,将老义路一剖为二,则是后话了。

1957年,中共南充地委宣传部部长牛天鸾造访伏虞山与天平山,风光入眼,胜景难却,让这位顷刻醉倒在山光水色间的老八路诗兴大发:

首次登临心相系,

但愿此生常做客。

正可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五十多年后的又一个秋天,当笔者陪同又一位市级领导造访义路,并对义路、合作两乡镇振兴旅游、再回古风进行调研时,义路镇党委书记杜文选对伏虞山与天平山的历史竟然如数家珍,只是有一点让笔者颇感意外,他汇报的结语居然也是:

首次登临心相系,

但愿此生常做客。

同类推荐
  • 给阿多诺的信

    给阿多诺的信

    瓦尔特·本雅明和西奥多·维森格朗德-阿多诺保存下来的大量书信,一部首次完整地集结于此的通信集,像其中的内容一样还不为人熟知:一九六六年阿多诺和格肖姆·肖勒姆合编了一本本雅明的书信集,阿多诺把本雅明写给他的十一封信和他写给本雅明的两封信编入其中;一九七〇年,鲁尔夫·特德曼节编了一系列阿多诺写给本雅明的信,这些信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本雅明这个时期的主要著作密切相关。经过修订和扩充后,这个集子收集了更多书信。瓦尔特·本雅明全集的编者鲁尔夫·特德曼和赫尔曼·斯维本华最后节选出版了阿多诺和本雅明的书信,作为该版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文献不仅有利于说明本雅明著作的起源与发展,而且揭示了他们在通信期间发生的剧烈争论。
  •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此书着力点在对“真爱”的讨论。从“小女孩 纯纯的爱”,到“爱要怎么说出口”,到“如何得到他的爱”以及“你好 初恋”等七个篇章,蔡澜以豁达的“过来人”的身份,帮年轻人解决在初恋之路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大麻烦”。他在第一篇文章里说道:“在公交车上见到不敢开口表白的情人,这种感觉多么珍贵。”只一句话,就能轻易激发你的共鸣。
  • 流芳

    流芳

    作者对一百多位中外名人的传奇爱情故事,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一百多个催人泪下的爱情经典,尽现“流芳”的生动,不一样的经典诠释相同的真谛——最深的爱和最重的情,会随时日一起成长,永世流芳。我们都曾经拥有美好的、纯纯暖暖的、如淡蓝天空般清澈的爱情。现在,无论那份爱怎样,无论对方怎样,无论自己怎样,无论时空、际遇怎样,我们依然相信真爱的存在,真心爱过,就是高贵的。总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流芳……
  • 野狐禅

    野狐禅

    《野狐禅》所收文章非“正禅”说教文字,作者漫谈历史旧事,畅论读书见解,娓娓叙述中频出真知灼见,常以旁敲侧击的方式翻旧案、立新论,对诸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介多让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从古至今,学术论著不知有多少华章,然思考的世界的且影响今日的又有多少呢?本书收集了中外一百篇思考世界的学术论著,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壮景,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瞻望未来的辉煌!
  • 众星界之双生星界

    众星界之双生星界

    两个世界,两个星球,两个文明,两个主角,同一本书,不同故事,不同人生——人生bsdh——为小于
  • 四爷的依庶福晋

    四爷的依庶福晋

    季雅一不小心穿越了大清的八福晋的妹妹,也是四爷的依庶福晋,一开始步步高升。最后也被人陷害,进了大牢。想要知道这个故事的情节,请要看这本小说
  •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现代杀手温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灵魂穿越到南越朝顾将军家的嫡女兰若溪身上。这兰若溪因为痴傻非常,不被家人所待见,庶母庶妹任意欺凌。因为被未婚夫退婚,不堪羞辱自尽。再次睁眼,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抹未及眼底的冷笑。身为嫡女还会被你们这些庶女欺负,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她代替痴傻兰若溪在将军府混的风生水起,用计让爹爹休了庶母,设计了庶妹的婚事,将那个抛弃了真正兰若溪的负心男整家破人亡。她女扮男装混商界,组建神秘杀手组织,闯龙潭虎穴,又夺得第一才女的称号。皇帝指给她一门‘绝好婚事’,皇帝的三儿子,南宁王。兰若溪暗骂皇帝老奸巨猾,那南宁王双腿残疾,是南越王朝有名的废物王爷。传说他不能行男女之事,成日汤药泡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身为君王制度的牺牲品,她认了,反正都要嫁人,嫁谁都无所谓。在所有人的‘祝福’中,嫁进了南宁王府,将原本清冷萧条的王府闹的鸡飞狗跳......
  • 爱恨龙头山

    爱恨龙头山

    彝族少年大洋芋怎么也不明白,眼下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白洁老师,怎么会毅然决然地从省城那个四季如春的地方,一头扎进这个叫做龙头山的乌蒙大山深处的交通僻塞、彝汉杂居的山寨小学支教,而且一教就是几年。几年过去,白洁老师居然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白洁老师今天穿的金黄的连衣裙,和金色的桂花一样迷人。白洁老师黑油油的马尾巴辫子上扎一个红红的蝴蝶结。黄、红、黑三种颜色让她一下子高贵了起来。
  • 西游遗闻录

    西游遗闻录

    天地开辟之时,阴阳分化,万物滋生,人类因部落纷杂,各自交相攻伐,北方共工氏因欲谋帝位,被黄帝之孙颛顼败于高阳,其后怒触不周山,圣人女娲炼五行石补天之后,遗下仙石将其弃之东胜神州花果山,那仙石久受日月精华孕育胞胎,化成石猴孙悟空,本书以孙悟空由道转佛为主线,其中穿插种种神仙及妖魔鬼怪的奇闻轶事。最后拜唐朝玄奘为师,开始了漫长的取经之路。
  • 你的糖浆我的砒霜

    你的糖浆我的砒霜

    【已完结】注:本文分为四个单元故事,(一个故事一卷)考虑到吸引读者的关系,所以设定VIP章节时,每卷前半部分为免费章节,后半部分为V章节,读者们千万别误会了以为整卷都是V章节哦。
  • 方与圆大全集

    方与圆大全集

    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是玩转乾坤的至高学问。为了让读者既能充分了解方圆哲学,又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方圆之道,把握好方圆之度,我们推出了这本《方与圆大全集》。本书是以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阐释方与圆大智慧的作品;是从浅显到深奥,完整展现方与圆哲学的经典;是同类图书中迄今为止内容最全面、方法最实用、技巧最丰富的版本。全书共分六篇,分别为“方与圆”、“方圆智慧——以方容圆,以圆纳方”、“为人之道—一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处世之道——能方能圆,亦方亦圆”、“商海之道——有方有圆,名方实圆”、“谋略之道——由方而圆,由圆而方”。
  • 陆先生一见钟情

    陆先生一见钟情

    他是纨绔嚣张的陈家公子,也是神秘低调的陆家大少,白天掌控商业帝国,夜晚主宰一城生死。婚后,他帮老婆手撕绿茶婊,脚踢白莲花,花式虐渣渣。顾流苏一脸懵逼,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呢?
  • 撞上总裁不淡定

    撞上总裁不淡定

    在机场他看见她脖颈间挂了一个单反,他的薄唇勾起了一抹诡笑。想要采访我,可能吗?撞到他怀里,“噢!对不起,对不起?”“嗯?对不起?不想揉一揉吗?”他想对她说。在嫡仙一般的男人面前,她怎么就觉得他很腹黑呢?从相遇开始,她就发现她的身旁从不缺少对他爱慕的女子,“什么?有人想要抢他?”那就让她尝尝当小三的下场。某宝看着眼前被称作是小三的女人,随即天真的问到,“妈咪,小三是什么?某女大笑道:”就是已经快三十的老女人,就叫小三!像这位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