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0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一 路易丝·厄德里克: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

美国是一个由世界各国移民融合而成的共同体,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大熔炉”,美国的文化是多元化发展的。多种因素、多元文化的合流促使美国文学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印第安因素是多彩纷呈的美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维。在美国,虽然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被先进的工业文明渗透已久,但古老而神秘的印第安文化(现在也被称作一种“潜文化”,即subculture),却像一股暗流仍然时刻影响着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印第安文化的生命力是经久不息的。如果书写美国史而不涉及印第安人的历史,那就无从着笔;如果研究美国当代文化而不谈及印第安文化,那就缺乏根基。从第一个感恩节说起,到波士顿倾茶事件,到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The Song of Hiawatha),到近代史上的小大角之战(The 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再到史诗巨片《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和最近问世的科幻巨作《阿凡达》(Avatar,2009),无不说明美国印第安人丰富了现代人的想象力,印第安文化滋养了美国文学。毋庸置疑,印第安文化是美国文学成长的重要土壤,是美国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渊源之一。“印第安人的声音是美国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它就没有真正的美国文学史。”这是《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The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在第一章“土著人的声音”中所特别指出的。美国印第安文学(也称为土著美国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多维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维,是美国文学的先驱。在美国印第安文学发展史上,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是继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Native American Renaissance)代表作家斯科特·莫曼迪(Scott Momaday,1934-)之后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土著美国作家,是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是一位置身于这场文学运动中心却又卓尔不群的文学家。她曾先后获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苏·考夫曼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司格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等文学大奖。路易丝·厄德里克1954年6月7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小福尔斯,是北达科他州的龟山保留地的成员。童年时,她生活在北达科他州的红河谷,她的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有法国和齐佩瓦印第安人的混合血统。父母长年服务于部落保留地的印第安事务寄宿学校。她的外公和外婆都住在北达科他州的龟山保留地,外公是部落酋长,擅长串珠,跳印第安传统的帕瓦舞,是个讲故事的好手。厄德里克自幼聆听了大量的印第安神话故事、创世传奇和英雄故事,这些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据她回忆,小时候全家人常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印第安人的这一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比她长大以后阅读文学作品对她写作的影响更大。父母鼓励她写故事,每写一个故事父亲就奖励她一枚五美分的镍币。所以路易丝·厄德里克自幼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写作的才能,她后来说,“写作要比在甜菜地里锄草容易得多。”1972年,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首次招收女生,路易丝·厄德里克在母亲的鼓励下进入达特茅斯学院学习。在那里,她认识了讲授土著美国人研究课程的年轻人类学学者迈克尔·道里斯(Michael Dorris)。虽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专业是英文写作与创作,但是她选修了土著美国人研究课程,开始真正对自己的齐佩瓦背景发生兴趣。大学期间,她获得了包括美国诗歌学会奖在内的多项小说奖、诗歌奖。1976年,她在该学院取得人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厄德里克来到北达科他州,做过多种工作,比如餐馆女侍﹑救生员﹑铺路工人﹑在监狱中授课的诗歌教师,还在甜菜地里拔过杂草等。这些复杂的经历为她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78年,她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继续学习写作。1979年,在该校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她在波士顿一家印第安报社工作。1981年,她重返达特茅斯学院做驻校作家,与迈克尔·道里斯重逢,并在这一年与他结婚。婚后,他们在写作上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相互配合默契,道里斯经常与厄德里克探讨她的作品,反复斟酌后提出修改意见,并且鼓励厄德里克参加小说的评奖活动,增强了她写作的信心。他们合著了长篇小说《哥伦布的皇冠》(The Crown of Columbus,1991)。1984年厄德里克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药》并获得了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该奖与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并列为美国三大图书奖。《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得比较多的一部长篇小说。

路易丝·厄德里克自1984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爱药》和第一部诗集《集鱼灯》(Jacklight)之后取得了非凡的文学成就。她几乎每隔一年就出版一部小说、诗集或自传,成为了一名多产的畅销书作家,鹰扬文坛。从那时起,她始终在文坛的聚光灯下,受到热情的读者和学术界评论家们的追捧和关注。目前,每年发表的关于其作品的学术文章比关于任何一位其他当代土著美国作家的学术文章都要多。她涉猎广泛,除了小说,还写诗歌、散文,诗集和散文集多有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y Morrison)曾盛赞厄德里克的作品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评论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更预言路易丝·厄德里克将成为令所有齐佩瓦人引以为豪的世界级的伟大作家。迄今为止,路易丝·厄德里克在美国国内获得了无数大小奖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已被译成14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广为传播,她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她的文学创作形式多样,包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随笔、散文、诗歌和儿童文学等,她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突出。迄今为止,路易丝·厄德里克已经独立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3本诗集,5本儿童故事以及2本散文集。她的长篇小说按照出版时间顺序分别排列如下:《爱药》、《甜菜女王》、《痕迹》、《宾戈宫殿》、《燃情故事集》、《羚羊妻》、《小无马地奇迹的最后报告》、《屠宰师傅歌唱俱乐部》、《四颗心灵》、《彩绘鼓》和《鸽子的灾祸》。在这些小说中,除了《羚羊妻》和《鸽子的灾祸》之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以她的第一部小说《爱药》为中心发散开来而形成的系列小说,《痕迹》里的许多事件是《爱药》的背景,《爱药》里的人物也出现在《甜菜女王》、《燃情故事集》、《宾戈宫殿》、《小无马地奇迹的最后报告》、《屠宰师傅歌唱俱乐部》、《四颗心灵》和《彩绘鼓》中。这些长篇小说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北达科他州为背景,并且它们之间有互文性,往往一本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另一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同一个事件会在不同的小说中通过不同的叙述者以不同的视角来叙述再现。路易丝·厄德里克出版的三本诗集是《集鱼灯》(Jacklight,1984)、《欲望的洗礼》(Baptism of Desire,1989)和《原始的火焰》(Original Fire,2003),五本儿童故事是《祖母的鸽子》(Grandmother's Pigeon,1996)、《伯奇巴克家》(The Birchbark House,1999)、《最终的射程》(The Range Eternal,2002)、《沉默的游戏》(The Game of Silence,2005)和《豪猪年》(The Porcupine Year,2008)。两本散文集是《蓝松鸡的舞蹈:出生之年》(The Blue Jay's Dance:ABirthyear,1995)和《奥吉布瓦乡村的书籍与岛屿》(Books and Islands in Ojibwe Country,2003)。厄德里克还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新英格兰评论》(New England Review)、《芝加哥》(Chicago)、《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和《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十多家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极具影响的报刊撰稿,其中的许多作品收集在诸如《诺顿诗选》,1981、1982、1983和1988年的《美国短篇佳作选》中。也许1996年和1997年是她尤其艰难的两年,她与道里斯在1996年分居,此后道里斯由于被多年的抑郁和失眠所困扰,于1997年4月10日自杀。尽管经受了这些悲痛,厄德里克和她的孩子们现在生活得很好,他们居住在明尼阿波利斯,独自经营书店——白桦皮书社。厄德里克以白桦皮来命名她的书社是深有寓意的,她曾经这样写道:“奥吉布瓦人在很久以前就是伟大的作家,他们通过保留书写在桦树皮上的记忆画卷,将口述和书写的传统融合在一起”。厄德里克是一名创作力旺盛的多产作家,现在仍笔耕不辍。

在土著美国文学家的作品中,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成就最高,广受读者欢迎,学术界对她好评如潮。批评家和学者高度赞赏的是她把齐佩瓦民族史编织进其叙述当中的精湛技巧,她对口述传统和多层次故事的娴熟运用,她对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富于感染力的刻画,她在对英勇战斗加以嘲弄和拿生存开玩笑当中所表现出的轻松诙谐,她对流行文化的准确描绘以及她对大自然热情奔放的描写。也许厄德里克的小说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其对族群的强调和关怀,而其他土著美国作家描述的大多是主人公如何寻求对他们的部落以及家族传统的理解,并强调通过将印第安人的传统、家庭和社群融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厄德里克在一系列长篇小说中通过描述不同家庭和族群中的人物之间种种复杂而嬗变的关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些小说形成了一部记述北达科他州一些典型的齐佩瓦家族的历史,尽管他们在抗争中失去了土地和文化的主权,却不屈不挠地生存下来。厄德里克犀利地描述了婚姻、恋情、家族之间的争斗,以及印第安人家族之间、土著人和非土著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在虚构的混血保留地、在想象中的阿耳戈斯镇、在北达科他州的东部,她生动地描绘了那里世代相继、丰富多彩的美国印第安人特性。她聚焦于族群的创作对其他本土美国作家的作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琳达·霍根(Linda Hogan)说她深受厄德里克描写族群内的人物这种写作方式的影响。大卫·特鲁厄(David Treuer)(奥吉布瓦族)在《微乎其微》(Little,1995)一书中着重描写一个奥吉布瓦族群,他采用的这种方式也反映了厄德里克的影响。

厄德里克最受欢迎也是最经常作为课堂上讲授内容的小说是《爱药》和《痕迹》,在这两部小说中她把奥吉布瓦人的传统和历史交织在一起的手法最为明显。读者、教师和批评家出于对她这些作品的喜爱,往往把她归类为记述奥吉布瓦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作家。对于这样的归类她总是努力予以回避。1986年她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记者约翰·布雷兹(John Blades)的访谈中表示,希望《甜菜女王》将“确立她作为一个美国作家的地位,而不仅仅是一个描写美国印第安人的作家”。尽管她说:“只要人们读我的书,我真的并不介意做一个土著美国作家。”她还声明,“我最大的愿望是从现在算起10年或20年以后,人们把我作为一个描写美国多种多样经历的人来阅读我的作品。”1993年她在接受艾伦·查夫金(Allan Chavkin)和南希·费伊勒·查夫金(Nancy Feyl Chavkin)的访谈时扩展了这个话题。当被问到是否在意被贴上“土著美国作家”或“女性作家”的标签时,厄德里克回应道:她认为这样的标签“起源于课程上的描述。如果作品得以生存下去的话,也许它们就会消失……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力求以一部作品对读者是否具有价值,具有卓越性,具有光彩永存、持久不衰的品质作为衡量它的标准。”厄德里克已经进入美国文学的正殿。她的小说和诗歌被收入多种文学选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已经成为美国印第安文学、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美国文学、比较神话学和比较文学等学科和课程所研究的文本。

同类推荐
  •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寻回热爱

    寻回热爱

    本书分为爱物篇、留恋篇、神叨篇、妄谈篇、乡行篇五大篇,从动物间的厮杀掳略到清明时节在老家上坟孝祖;再到讲述窝在凤凰听涛山腰的从文墓;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谈房子再到怀念岭南麓的余脉里深藏的家乡……作者流转的文笔带你走进散文的世界。
  • 戈登医生

    戈登医生

    读你的两篇小说,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充实。充实是个常识性概念,完全谈不上高深,甚至还有点老生常谈,无非是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一类为某些“新锐”作家与批评家不屑的的说辞。认同文学常识有时恰如带着镣铐跳舞,远不如天马行空、凌空蹈虚来得容易,尤其是在文学空心化被消解意义、消解内容的口号包装成为时尚的今天,避实就虚故作高深的花活儿往往能更轻易地获得掌声与喝彩。媒体的竞相媚俗、作家的趋名趋利,已悄悄溶蚀了小说的诗意品格,没有浪漫,没有想象力,没有激情,越来越多的被称为小说的东西其实只是酒吧调情指南和商场黑厚学教材,欲望之外一片空白。
  •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我们只活一次,唯一的一次机会,所以,必须在我喜欢的地方生活,必须成为最喜欢的自己。一个人,一张机票,一个行李箱,能抵达很多遥远的地方,而未必能诚恳地生活。对我而言,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在生活。我从来都不勇敢,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我非常清楚,对于我感到不快乐或者没兴趣的事,我总是搞砸。所以,我必须快乐,我必须得到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必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我做不到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我还年轻,依然对这个世界怀抱幻想。
  •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

    这是一本真正给女人力量的书,真正的强大不是变得强硬,而是变得温柔。我们所有外在的强悍与粗糙,都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而内在的强大与淡定,外在表现是温柔与风度。生活里有我们不喜欢的人,但没有比我们身份低配不上我们的人,愿意善待眼前这个世界的人,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愿我们内心强大像男人一样思考,却始终坚持像女人一样生活。愿我们外表温婉内心狂野,克制地生活在幸福深处。
热门推荐
  • 大原始时代

    大原始时代

    当梦醒时,无论在哪都要不甘平凡,创造属于我的悠闲原始大时代。…………
  • 萌宝来袭:沐少你老婆又跑了

    萌宝来袭:沐少你老婆又跑了

    前夫劈腿妹妹,将她送给别人,名利双失之下,她狼狈离去。五年后,携萌宝强势归来,和安城最有权的男人强强联手,名面跻身为娱乐圈耀眼的繁星,成为当红鲜肉收割机,暗地牵出父亲死亡真相,百般算计,让渣男渣女自取灭亡。他们之间本是一场交易,却在误会,纠结,矛盾中相爱相生。他冷却对她独宠,他燥却因她平静,他无情却因她生爱,他让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让她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属鲜妻。
  • 乡村档案

    乡村档案

    讲述的是西岭市西安县苦藤河乡因一条河挡住了出路,交通不便,农民的生活贫苦,苦藤河乡的祖祖辈辈都盼望在苦藤河上修一座桥。可苦藤河乡的主要领导却将农民修桥的血汗钱中饱私囊。新来的乡党委书记为了办政绩工程,早日调回县城,再一次集资修桥,致使农民与乡政府严重对立,酿成大祸;农民聚众砸乡政府、县纪委书记险遭谋害、漂亮女孩暴死灭尸……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迫使苦藤河乡的农民们团结一心,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较量……
  • 党务工作1000问

    党务工作1000问

    本书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问答的方式,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工作制度规范和方法、工作实务和事例等串连起来,按照国有企业党群工作部门的职能和业务范围进行编写。问答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指导性、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可作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学习、培训、考试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 到上村去

    到上村去

    吴玉生捡到一匹马。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几乎是奔走相告。在下村,捡猫捡狗的人有,捡马还是第一回。人们瞧了半晌对吴玉生说,是一匹好马不假,稍微嫌瘦,怎么来的?他拍拍马背说,自己来的。邻居王宁从第一天知道吴玉生捡了马,就天天跑来看。起初只是重复并带着羡慕的语气问马的来头,后面说话的味道就变了。似乎这马既然没有主人,来路不明,那就不能是吴玉生一个人占有。“我们下村的第一匹马呀!”
  • 世界上最流行的心理测试全集

    世界上最流行的心理测试全集

    本书将带你进行一次有趣的心灵之旅,让你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洞悉心的秘密,帮助你正确地读懂自己和周围的人。希望它能够成为你事业的好指导,情感生活的好顾问,健康心理和幸福人生的好参谋。
  • 逍遥刀仙

    逍遥刀仙

    万世天才,举世修炼,一刀千古传!灵修武修,炼丹盗丹,脚踏天才战!阴界古府,六极秘地,闯天翻地覆!葬情葬义,至寒至热,丹田可吞天!超级体质,踏尽一切天才,逍遥俊秀,敛进美女无数!哥修的不是丹田,而是传说!楚天逸扛着弯刀如是说!
  • 魂灯诡局

    魂灯诡局

    魂灯为炉,以芯炼魂。炼的是忠贞善良,焚的是奸恶丑陋,照的是沧桑正道,渡的是芸芸众生。灯芯轮回,出的是深冥地府,入的是繁华人世。他,是行走的灯芯,被恶人觊觎,被厉鬼畏惧。有美女相伴,总与黑暗为伍,在那冰凉的坟头,或许常有他的身影;在轮回的渡口,他手擎一盏明灯。手掌轮回,出入繁华,他普通的爱着和恨着,却经历着步步惊心的人生。
  • 江湖十二楼

    江湖十二楼

    六十年前剑圣前辈羽化登仙之时,为了不让一身所学的功夫失传,便留下了一本秘籍《花月宝典》,包含了毕生所学。传闻,得到“花月宝典”就可以得到整个天下……
  • 一个侦探所

    一个侦探所

    这是一个披着推理外表的悬疑热血校园爱情小说,揭露了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描绘了当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彷徨,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个角色无奈抉择的哀叹,发出了对当代社会不公的呐喊!好了,就这么多,我实在编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