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4100000007

第7章 人物故事(2)

太公是那个时代教育系统的“名师”,收入颇丰,但家境并不富裕,至死只有一间半祖屋和几亩薄田。这除了因为太公乐于帮困济难外,太婆不善理家也是一大原因。太婆对钱财没有特别的概念。太公在外教书时,太婆常常不生火做饭,而以糕饼果子当饭。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糕饼果子属于稀罕奢侈之物,是要花大把白花花的银子的;再者,她老人家也和太公一样,只要有人借钱,只要她的衣袋里有银子,虽心有不甘,但还是会哆哆嗦嗦地借出。族人多次劝太公对太婆的花费予以节制,太公总是笑而答之:“赚钱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嘛!”

太公晚年,仅以耕种几亩薄田为生,收入不多,加上家里人口增多和物价上涨,而太公又不愿在资助穷学生上收手,生活日益拮据,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太公转而以收入较高的修宗谱为业。修宗谱时常要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一日,太公不幸从山道上跌了下来,摔断了右臂。当时的医疗条件可想而知,再加上太公年事已高,以致落下了残疾,再也不能握笔。眼看不能修宗谱了,但太公以顽强的毅力练就了左手书写的能力,修宗谱的职业才得以继续。

乡邻们说,太公在教书、修宗谱之余,还为乡邻们写信立据,为孩子们取名。他是拥有“秀才”功名的知识分子,由他代笔、取名是值得骄傲的,太公也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于是,“借银圆伍枚”“吾儿安好”等字据、信件在他笔下源源流出。他给孩子们取名时,总是根据孩子父亲的性格“对症下药”,比如不勤于田作的,爱吵架发火的,给其孩子取的名字中就分别用“勤”“慎”等字,而很少涉及当时颇为流行的“仕”“财”等字,常常弄得乡邻们喜忧参半。然而,他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却展现了另一种风格,兄弟俩分别被他冠以“松甲”“松乙”之名。可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德为先,像松树一样高洁,也可能是希望拥有甲、乙、丙、丁……众多的孩子,只是这两个意思的载体颇为超凡脱俗。

太公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他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旧式知识分子,但也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他虽然成不了一个革命家,但也不影响他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同情和对民主政治的向往。乡邻们说,太公说过“美国的皇帝是老百姓选出来的,美国的法官是可以抓大官的”“孙中山想在宁波造大码头”之类的话。

太公是一个真正的人。由于太公是一个“真人”,感念其好的人甚多。太公谢世出殡之日,前来送丧者甚众,以致他两个儿子无饭菜可招待送丧之人。由于当时通讯不畅,信息闭塞,很多人未能及时得知太公谢世的消息而前来送丧,所以在此后数年的清明节,都有陌生人到太公坟前跪哭祭奠。

三、不要衣衫新,只要文字真

“不要衣衫新,只要文字真”是太公常常激励后人的话。

太公寄予厚望的孙子陈俊庞——我的父亲,除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被下放到龙宫做了十来年农民外,其余时间都在乡村小学、中学当教师,他深得太公遗传,教书认真,诲人得当,效果很好,颇受群众、师生的景仰。

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父亲不断地游说龙宫村办厂的陈小金,要他出资办一所初中。陈小金为其真诚所感动,创办了宁海县第一所民办初中——龙宫初级中学。父亲既当校长、教导主任,又当任课老师,在做好招聘教师、招收学生、安排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教授语文、政治这两门课。在他和其他教师的辛勤工作下,很多学生考上了中专和宁海中学,办学成绩优于周边的公办乡镇初中。当年,时任宁波市教委主任的黄新茂同志曾专程到龙宫民办初中考察调研,并给予支持。1985年8月,父亲病重,弥留之际仍时时摆动右手作写字状,仍开口呢喃如在讲课,讲课竟成了父亲生命的绝唱。

“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父亲用太公点灯夜读的事迹教育我们,用“不要衣衫新,只要文字真”的精神激励我们,用他的学识来帮助我们。我们一家四兄弟、姑父一家四个子女,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进了大学。

这应该是太公在天之灵最愿意看到的。

搜集整理:陈杰跃男1958年出生干部

2015年4月

龙宫有个好秀才

龙宫有个好秀才,名佐庭,号雅林,光绪十年(1884)出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宁海县试第一名,台州府科考取第六名(秀才)。

一天,父亲问秀才:“目前社会动荡,在选择职业方面有何感想?”秀才说:“儿早已经想好了,一个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富裕,首先必须培养人才:道德教育作先导,强国富民为目的。我立志做一个教书匠。”父亲说:“有志气,儿有自知之明,培养人才是大事,这个职业好,我高兴。”

元宵节刚过,秀才想教书的消息传到了村族长那里,族长想,村里正为找不到好先生着急呢,就急忙召集村管事来家里商量,商定后,大家推老族长出面邀请。第二天一早,老族长去秀才家登门拜访,一见面就说:“秀才老爷,我代表族里来请你出山,到文昌阁教高级班,不知你意下如何?”秀才说:“我本有此意,教育子孙,也是我的责任,我去!”族长听了十分高兴,作揖而回。

不久,各村各族的人也得知了龙宫秀才出山教书的消息,都慕名而来,到龙宫文昌阁找秀才老爷商量,要求让自己的子孙来文昌阁寄读。秀才爷马上通知族长、管事来校商议此事。族长说:“寄读这件事必须由先生来决定。”秀才爷说:“老族长,你们既然这么说,我就来决定了。你们各村的子孙就是我的子孙,一样对待,我再累也要把你们的子孙教好。寄读的事,我答应你们了!”各村的家长听了,都感激万分,说:龙宫人“义字当头,仁行天下”,名副其实;都赞颂:龙宫美,山水美,龙宫人更美!

秀才任教期间,爱生如子,贫富齐之有礼。有一天,秀才先生谕礼义,讲道德,讲得明白易懂,学生们听后印象特别深刻,受益匪浅。秀才讲解如下:

忠之有义,取义为重,义之不忠是非义。道之有德,取德为尊,德之不道是缺德。

齐之有礼,取齐为本,礼之不齐是非礼。贤之有才,取贤为优,有才不贤是蠢材。

学生们必须从这正反论述中悟出道理来,才能懂得忠、义、道德的最基本的含义。

龙宫秀才,勤俭节约是他的本性,清洁、朴素、祥和是他的天赋。他一生从不挑食,青菜咸羹为常食,很少吃肉;一辈子穿着端庄,衣衫一尘不染,仪表非凡;经常资助贫苦学生的书簿费、学费等;无论哪村遭受天灾人祸,多则捐助二十块、三十块银圆,少则捐助五块、十块银圆,从不吝啬。

秀才外出家访,从不骑马坐轿,也不管路有多远,换上蒲鞋就走。他走遍了每个学生的家,摸透了每家的生活情况。因此,上下三村村民给龙宫秀才编了一首顺口溜:龙宫有个好秀才,脚穿蒲鞋任教员。礼义道德俱兼备,救灾扶难会出钱。

龙宫秀才是个穷秀才,每年的薪水,除去养妻扶子外,留下的并不多。祖宗留给他的只有一间半的房子,他留给子孙的除那一间半旧房子外,还有几句话:刻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秀才先生谢世之日,百来名学生从四面八方来龙宫奔丧,向老先生表示沉痛悼念!学生们借古诗名句作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搜集整理:陈成宽

2015年2月

面试

从前,龙宫有位读书人,学识渊博,但因未经知县老爷面试合格,不能成为正式的秀才。

一天,秀才来到宁海县衙准备面试,知县老爷正外出巡查。只见知县老爷坐着轿,“肃静”“回避”高牌前导,十几名衙役两侧侍从,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大街上的百姓都退向两旁。

这时,秀才走到轿跟前,向知县老爷打躬作揖道:“秀才拜见知县老爷!”知县老爷探出头一望:“免礼!”秀才猛见知县是个“大鼻子”,忽发诗兴:“老爷高鼻子,与众各不同。直悬中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显奇功。江南一喷嚏,湖北雨蒙蒙。”知县老爷听罢,哈哈大笑,连呼:“好诗!好诗!”随后,知县老爷笑道:“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

秀才不假思索地答:“今人叫作‘要’!”

“古人叫作‘至’!”

“今人叫作‘到’!”

“古人叫作‘溺’!”

“今人叫作‘屎’!”

知县老爷连连点头,忙说:“古人叫作‘学’!”

“今人叫作‘号’!”

“古人‘悬梁’!”

“今人‘上吊’!”

知县老爷高兴得翘起了胡子:“妙!妙!”接着说,“古名显未必工佳!”

“今名有何尝句妙!”

“古人乘舆!古人加冠束帻!”

“今人坐轿!今人挂珠戴帽!”

“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

“岂非张冠李戴,认虎比豹!”

秀才满腹经纶,任凭知县怎样问,秀才对答如流。

知县老爷称赞道:“今日面试,秀才才高八斗,来日示榜故里!”

秀才称谢道:“此次受教,老爷名闻四海,改天道谢衙府!”

秀才面试成功,回到龙宫。这就是陈佐庭太公。

搜集整理:陈志清

2014年12月

陈司聪退差兵吓县令赈济灾民

元末明初,龙宫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大人物,可以说是威名远扬。此人姓陈,名司聪(1328—1404),葬于龙宫岙里庵基里坳。龙宫还流传着一句惊天动地的话,叫作“天上怕雷公,地下怕司聪”。

陈司聪家有良田一万三千亩,高楼大屋造了九进十明堂,马养九槽,书童、丫鬟齐备。他身长一丈八尺,能使得动八百斤重的铁锁。有一次,宁海城里着了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县老爷竟派兵去抲陈司聪。这些兵卒到陈家门口,见陈司聪身材如此高大,吓得魂飞魄散,心慌意乱,挤成一团,一直退到大车门口,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话来。司聪看见兵卒们如此模样,问:“为何惊慌?”兵卒们已经吓得魂不附体,怎敢答话!司聪说:“不要怕,你们讲,什么事?”兵卒们哆哆嗦嗦地才说出半句话:“抲……抲……县老爷叫我们来抲你的。”“我犯了什么罪?”陈司聪声音似雷霆霹雳。兵卒们不敢说有罪,只说老爷有信到来。司聪接过来一看,果真无假。他义正词严地对兵卒说道:“你们回去,我明早自来。”兵卒们听到叫他们回去,就一溜烟地回宁海去了,报知县老爷说:“大个子,抲不得,明日自来。”县老爷为了安慰火灾难民,责罚兵卒不抓罪犯,空手回城,每人打了二十个手掌。

次日,县老爷刚刚坐堂,身长丈八的蛮大汉果然来了。他大步走进县堂,兵卒们认得是他,早已躲在一边。县老爷看见这个蛮大汉,连惊堂木也不敢使用了,又眼见兵卒已躲避,心中惊慌,十分惧怕,只得连说:“先生请坐,先生请坐。”司聪毫不客气,在一旁坐下了。县老爷急忙下堂,亲自奉茶,一面问:“先生到来何事?”司聪心平气和地说:“昨日你派兵来抲我,不知我有何罪?说明便是。”县老爷含含糊糊地对司聪说:“城里火着了三日三夜,火灾难民无家可归,都说是你在三皇岭掏断龙筋造成的,你道怎么样?”司聪答道:“哪有什么龙筋虎筋,全是废话!这点小事,何必差兵来抲呢?灾民的房子我赔,要多少银子,你差兵来拿吧。灾民的衣食问题,你县衙可以救济吗?”县老爷听了连连点头道好:“真是大人物,真是大人物,度大福大量也大。”

县老爷特设一席,请酒赔礼,兵卒们在暗地里说长道短,讥讽县令倒拍马屁。此事,真是古今奇闻,天下少有的妙事。

搜集整理:陈常才

1985年8月

陈司聪拔竹放炮吓退“长毛”

相传,元末,龙宫一带“长毛”横行,到处奸淫抢掠,残害良民,人们苦不堪言。

一日,碧空万里,风和日丽。乡民们正在山上辛勤劳动,突然,传来消息,“长毛”已窜到深甽,欲经龙溪向新昌、嵊县进发。大家顿时陷入慌乱之中,不时地狂喊:“‘长毛’来了,要杀人了!快跑呀!”……那时,龙宫叫“龙溪”。村里有个姓陈名司聪的后生,身长一丈八尺,能使得动八百斤重的大锄头、大铁耙,能随手拔起毛竹,犹如拔络麻。他看到这种情况,叫大家不要害怕,也不要喊叫,由他去对付“长毛”。他快步来到三皇岭岭顶,垒石筑城,拔起毛竹,堆积如山,然后,放火焚烧。霎时,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砰砰砰砰”,响彻云霄。这时,“长毛”已接近中湖,听到三皇岭上炮声隆隆,以为前方有埋伏,且认为对方已做好防御准备,连忙调转方向,从大里、柘坑向奉化逃遁。

龙宫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丈八尺陈司聪,力大无穷是英雄,拔竹放炮一声响,吓得‘长毛’无影踪。”又云:“天上惧雷公,地上怕司聪。”

搜集整理:陈志清

2015年2月

老马娘

从前龙宫有个王富翁,年逾花甲才得一子。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

旧社会的习俗,凡是富家子弟,娶妻必要女长于男。尤其是父母已年老的单丁独子,若得了一房大媳妇,就可以早日接管家务,一面也好早日传宗接代。

王富翁的儿子年方十四,其家便央媒说亲,买通媒婆必须选择一位比儿子大的姑娘,并嘱她把儿子的岁数再虚上几岁。媒婆贪财,一一依顺。

一天,媒婆访得邻村李家有位姑娘,生得貌美如花,上门求婚的几乎要踏破门槛。姑娘的父母为了择亲,觉得这家不对,那家欠好,所以一直养着这位大姑娘。这天,媒婆上门说亲,说是王富翁托她做媒。王富翁是个有名的财主,所以这门亲事一说便成。

同类推荐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向晚短笛

    向晚短笛

    这是作者2003年之后所写的部分散文随笔,之前的则收入《苍苔屐痕》一书。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
  •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一绿色之候鸟》是陈映真小说中高度难解的一篇,它在隐晦的寓言形式中包含着政治与思想的批判性。“一绿色之候鸟”不只是泛泛的希望,而有一个更具历史性的所指。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代表了196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三种可能的主体状态和面对“未来”的方式。关于赵公的勾勒隐藏着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以及对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状态的悲叹;年轻的陈老师缺少主体性,一心只想生活在远方来日,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低调的季公是小说的核心角色,承载了作者关于出路的探索。
热门推荐
  • 几乎是春天

    几乎是春天

    冷冰冰的玻璃窗外,冬天正在离去。湿漉漉的不成形的雪花落到花坛的黑土上,落到街灯照耀下潮湿的马路上,落到匆匆来往的行人身上。远处,在大片松林后面,大海白浪滔滔。波罗的海一连三天风大浪高。我用眼睛的余光瞥见,离我五米远处坐着一个男人,他装作不看我,这有点过分……以前,我不喜欢他这样的人,他们既不爽快,又很能纠缠。他们的出现,意味着必然会有所求,而且必然被拒绝。我知道他要找我说事,但是不会打动我。
  • 农门媳妇:带着萌宝去种田

    农门媳妇:带着萌宝去种田

    穿越成了古代一个不被重视的农家女,原以为可以舒服再活一世,哪曾想到,家人为了给哥哥凑彩礼钱,居然不惜将她嫁给出得起重金的猎户“鬼见愁”!只是这“鬼见愁”怎么和传言不符?不禁温柔体贴还完全支持她各种赚钱计划?可是,可是......诶!别扔!那是她刚采的新鲜竹笋啊!什么?杂草?才不是!那可是她辛苦了好久才晒干的药草!林思言内牛满面,相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随身有清泉,脱贫还行,致富不易,且看林思言如何带着猎户相公玩转古代种田生活,脱贫致富奔前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想的轮回世界

    梦想的轮回世界

    本书不同于一般网游,完全没有女主角————很惊讶吧!更奇特的是也没有男主角————那写的谁啊?本书主角不男不女,汗~!————是灵魂体啦-_-!抛弃普通网游必定受现实影响的元素,这里就是现实。
  • 阴阳诡事

    阴阳诡事

    我这一生历经诡异之事,起因说来也是离奇诡谲,小时候被蛇妖缠上,为保命被过继给开棺材铺的龙老头,却不知自此之后,却要做那“诡通阴阳”的事情,睡觉也要睡在棺材里头……
  • 恶魔扑上小绵羊:夫君在上

    恶魔扑上小绵羊:夫君在上

    一见钟情不适合她,聪明的她无心留恋风花雪月,然而突来的一切,打破她的计划。家破人亡,没有钱,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被‘狼’看中是什么感觉,他一副高高在上,笑脸迎人,转身狠狠的在她肩头上咬了一口,抬起头时,唇上沾染了她的血,恶魔般的笑,让她失去一切。他对她说:“不要走,否则我会拉你一起去下地狱!”“地狱?我没有走出你的地狱之门,候爷!”他是人,还是魔,嘴唇上染的鲜红颜色,是什么?是她的血,说不出的诡异。说不出的感觉……她伤痕累累,将心收藏,小心翼翼无心去爱,默默将自己掩埋,就让他自己一个人高高在上吧!“祝候爷同新人,永结同心,白头到老。”喜房内,她跪着向他与新娘子磕头拜首“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么会说话。”转身,她对他一笑,惟一的一笑,毫不留恋的投入别人的怀抱,他沦陷了……一场为爱复仇的阴谋,人性变故,性情改变,你,我,他,谁都摆脱不了命运之神的控制,是是非非,谁能作主……爱我,你就要知我,惜我,怜我,疼我!内容简介:<夫君在上>视频不方便加V的朋友,我会把故事简介,慢慢传上来让大家欣赏。
  • 天痕剑纵

    天痕剑纵

    “我想体验时间极痛,极苦,即使下地狱也不惜”我只懂冷漠,我只爱剑,一生剑相伴,此生剑相随……
  • 三州四域

    三州四域

    零零散散,写的不过是虚无事坎坎坷坷,做的不过是荒唐梦凄凄惨惨,念的不过是不老情
  • 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只要为孩子真心付出,就能够为自己和孩子们带来无法衡量的成长与快乐……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爱的传播者,“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生活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被温家宝总理所盛赞的“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 冰霜大陆

    冰霜大陆

    异世大陆龙霸世,五大纪元史沧桑。踏天圣者破山河,归真神人灭苍穹。通天神书显神威,天妒三分乱世俗。天龙纪元龙祖狂,冰霜纪元熊冰扬。“吾名熊冰。”此刻谢氺白内心异常平静,紧紧的抱着那‘哭泣’的熊母亲。姓熊乃感激熊母亲的救命以及养育之恩;名冰,则是冰封过往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开始。这是一个关于熊孩子的故事,得灵书,报血仇,浪迹天涯,完美演绎生命因冒险而变得丰富又充实,书写属于他的第六纪元——冰霜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