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9400000009

第9章 民初新剧之情节剧的形式及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管窥(2)

陆镜若(1885-1915)的《家庭恩怨记》正是民初新剧之文化伦理关怀藉情节剧的形式得以彰显的典藏之作。陆镜若为江苏常州人。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期间,他开始接触日本其时方兴未艾的新派剧,并参与了其舞台演出。后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他加入了由坪内逍遥主持的文艺协会,开始了解西方剧场及其理论。他于1907 年加入春柳社,成为新剧的创始人之一。于1908年与欧阳予倩合作,在上海创立申酉会,次年又与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合作创立了新剧同志会,也就是后来的春柳剧场。直到1915年早逝,陆镜若是春柳剧场的主持人和主要剧作者。郑正秋于1919年所辑的《新剧考证百出》中记载的“春柳悲剧”多为陆镜若所创。作为民初新剧典藏的《家庭恩怨记》由陆镜若作于1912年,同年由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首演于上海青年会。朱双云在《新剧史》中点明了“《家庭恩怨记》一剧实本于晋献公故事。全剧结构颇为缜密。比闻同志会有续排二本之说,殊不以为然。盖以剧情已尽,续之恐多牵强。转将是剧损色”。欧阳予倩在“谈文明戏”一文中也指出了《家庭恩怨记》是“在春柳剧场所有的戏当中是最受欢迎的”,“对比较完整的话剧的演出形式起了示范的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恩怨记》代表了陆镜若所创的春柳剧场对剧场形式,尤其是其结构的严整统一的艺术追求,而陆镜若对剧场之现代化的自觉使其在民初新剧界卓立特出。《家庭恩怨记》在民初受欢迎的程度更为《新剧史》首页登载的广告所证实,其曰:“是剧(《家庭恩怨记》)为新剧同志会陆镜若君所编,新剧中兴以来已风行一时。其佳处观者类能道之。兹特请天隋主编成小说。文笔绮丽,趣味兴浓,爱观新剧者不可不手置一篇。”

《家庭恩怨记》戏剧冲突的中心是传统范畴的父子人伦,其故事背景是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作为父亲的王伯良是一个参与了辛亥革命的武人,他在上海为妓女桃红所惑,决定结束他的鳏夫生涯。回到苏州的家中后,王伯良把桃红作为继母介绍给17岁的儿子重生和未圆房的儿媳梅仙。当重生与梅仙无意间在花园里撞破了桃红和情人的幽会,桃红畏事泄于乃父,决意陷重生于不孝。当王伯良生辰之庆,桃红置毒于酒,诬重生有弑父霸母之谋。王伯良盛怒之下命重生离家并永不回返。其后,王伯良酒醉沉酣。重生无以自白,绝望中用其父置于桌上的手枪自杀。梅仙目睹惨剧后精神失常。翌日晚,王伯良在花园邂逅了梦游的梅仙,方得知重生自杀。当终于真相大白,王伯良手刃桃红,并计划疏散家财后自杀。后在一个朋友的劝导下,他决定离家投身于救国运动。朱双云在《新剧史》里指出:“《家庭恩怨记》一剧实本于晋献公故事。”这里所说的晋献公故事分别见载于《礼记》、《左传》及《史记》,记晋献公二子重耳及申生事。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受谗于骊姬,欲杀世子申生。因虑其逃亡将有损于献公,有悖于人子之道,申生虽临危而拒绝逃亡,最后受赐而死。申生之弟重耳流亡列国19年,备历艰辛,于公元前636年终于返国即位为晋文公,成“春秋五霸”之一。

《家庭恩怨记》的剧情证实了“晋献公故事”确为是剧之本事。在《家庭恩怨记》的第三幕,重生向梅仙转述了这个历史传奇,并表达了他对申生作为人子之忠孝典范的崇仰。此外,重生的名字结合了重耳之重及申生之生,显然是重耳和申生这两个人子形象的重叠与投射。如果对“晋献公故事”中重耳、申生这两个人子形象做一现代阐释,他们代表了对于父子伦常决然相反的两种态度。重耳代表了意志和行动。在关于他的历史叙述中,具体的生存境遇和历史时势使从权成为其行动指南,作为绝对道德律的忠孝理念被相对化了。与其相反,申生代表了对作为人子规范之忠孝理念的绝对服从,其自我牺牲的道德实践带上了强烈的宿命色彩。父子伦常对申生而言是康德式的“绝对律令”,其独立于常动不居的具体情势而要求道德主体的无条件的遵从,即使以生命为代价。《家庭恩怨记》正是对这个以父子伦常为中心的历史本事的现代演绎。虽作于1912年并以辛亥革命后的民初中国为故事背景,其情节剧的形式并不兼容任何现实主义的解读。在“当代”的表象下,忠孝的道德律令被剧场化而生成了寓言的深度。晋献公的历史本事着重于重耳这个代表了意志和行动的英雄形象,其于颠沛流离中百折不挠的故事显然更具有情节化的潜力。然而陆镜若对重生形象的塑造显然强化了执著于绝对道德律并为其牺牲的申生,在历史本事中申生的“受赐而死”更被演绎成剧中重生自我毁灭式的自杀情节。陆镜若之侧重于在人格和道德实践两方面与重耳相对立的申生,其文化伦理的指归显然别有深意在焉。

联系到朱双云和沈所一感慨于民初“世道之衰,于今为烈”,“道德沉沦,伊于何底”,从而把新剧尊为“礼失而求诸野”的济世匡时的事业,《家庭恩怨记》之对父子伦常及其忠孝理念的剧场演绎显然与此对新剧之文化承担和道德关怀的一般假定若合符节。然而要解读《家庭恩怨记》之具体的批评意义,关键还在于解读作为重耳和申生之新剧演绎的人子形象申生所代表的伦理意蕴及其情感指向。在《家庭恩怨记》中,申生无疑代表了一种忠孝典范,可吊诡的是,这个人物在剧中完全为情节所左右,缺乏任何意志力的表现,从而也被剥夺了任何行动的可能性。这种意志和行动的双重缺失使得作为忠孝典范的申生指涉了一种“负面的人格”(negative identity),其涵括的不过是“无所辩白的受难,自我否定,最后导致自我毁灭”。申生这种“负面的人格”在剧中架空了忠孝的道德理念,使其不再表现为意志、决断和行动,而成为了哀歌吟咏的对象。这类“负面的人格”在陆镜若所创的春柳剧场中具有典型性。如欧阳予倩所观察的,“春柳的戏,多半是情节除了一些暴露的喜剧,还有就是受尽了苦楚最后勉强团圆——带妥协性的委委屈屈的团圆之外,大多数是悲剧。悲剧的主角有的是死亡、被杀或者是出家,其中以自杀最多,在二十八个悲剧中,以自杀解决问题的有十七个”。对春柳剧场这种“负面”倾向,欧阳予倩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做了阐释。“这些戏暴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主要是封建社会的罪恶),反映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难于打破,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是消极抵抗——尽管有愤世嫉俗之情,因为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就不免流于消极;甚至虽是极少数的,还有厌世之想。”欧阳予倩一以概之地以“封建社会的罪恶”涵括了春柳剧目的内容,作为意义生成之剧场形式的情节剧没有纳入他的批评视界。可是他接着所指出的春柳编剧者“多半是书香门第出生”,触及了民初新剧之“负面”情感倾向与民初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联系。

回溯前此谈到的民初新剧从事者拯“世道之衰”的文化担当,其着意于传统伦理的主题关怀不宜用“封建社会的罪恶”这一“五四”批判现实主义的修辞来一言以蔽之。置身于“道德沦丧,伊于何底”的民初社会,处于政治边缘化地位的传统文人在新剧舞台上用情节剧的形式来演绎“封建伦常”与其说意在批判,不如说取其为哀歌吟咏的对象。《家庭恩怨记》中作为忠孝之人格化承载的申生正代表了民初新剧藉“哀情”演绎“封建伦常”的剧场美学。其“哀情”(pathos)之生成涵括了民初新剧所普遍执意的剧场效果,从而成就了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种情感叙述。如彼得?布鲁克斯所论证的,在18世纪末基督教之绝对威权弱化渐及缺失的欧洲,关于德行(Virtue)的叙述往往把德行主观化为情感状态或心理关系。这种把德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倾向集中表现于其时情节剧这一新兴的“现代”剧场形式。在“有清失政”的民初中国,帝制的倾颓使“封建伦常”在政治及文化两方面都失却了体制上的支持,其表现于道德实践的个人主体则是意志力、决断和行动的缺失。这种缺失显然又与民初传统文人在政治身份及文化认同两方面的边缘境遇相因果,其拯伦常于失序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从而转向了一个高度主观化的维度,执意于藉民初新剧来从事一种“情感教育”(sentimental education)。

在民初时势下,“儒家的道德目的论已经被体察为失却了其在现世的可行性。进化论的宇宙观成为一种纯自然主义的信仰体系。从儒家的道德宇宙观看来,其对社会和自然世界之合理性的维系是以非人化(dehumanization)为代价的”。由此民初传统文人所感慨的“道德沦丧”、“世道之衰”无疑指涉了在帝制被推翻,进化论的信仰喧嚣尘上后的伦常失序,而民初之文化保守主义正是植根并生成于这一“后神圣”的文化语境。其对传统的执念与其说在于理念层面的确认,毋宁说在于情感的蕴藉,从而作为新剧之主题关怀的“封建伦常”成为了伤情(sentimental)的对象,其“哀情”的剧场美学成就了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种情感叙述。近来文化保守主义正在成为中国现代性反思的一个批评焦点,学界对文化保守主义的界定还主要着重于思想史和社会政治体制的层面。与此主流相轩轾,研究中国思想史的美国学者本杰明?斯瓦茨和夏洛特?冯斯早在70年代就强调了民初文化保守主义所着重的是与传统的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不凭借于体制层面上的实践理性或智性的确信,而指涉对传统的“心理态度”。基于此一理解,作为民初通俗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初新剧尽管没有“现实主义”地反映社会政治的激变,其对“封建伦常”的伤情演绎成就了对民初历史情境的一种审美折射。民初新剧之“哀情”的伦理美学正代表了民初文化保守主义一个高度主观化的层面,指示了文化保守主义参与现代性话语的一个常被忽略的层面。其情节剧的形式及其情感主义的旨归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在文学、戏剧和电影领域的建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美国布朗大学 )

同类推荐
  • 美国人

    美国人

    本书讨论了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含义,其中先讨论殖民的背景和含义、美国人对自由的认识,然后讨论美国的地理背景和种族多样性,最后探讨美国民主制度的优缺点、功利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危害等内容。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黑化男神请你乖

    快穿之黑化男神请你乖

    【本书已坑,慎入】【新书已开!?《反派BOSS今天又真香了》?可跳坑!】【1v1,主宠微虐】【日更6k,欢迎跳坑~】任务前:小四(严肃脸):想见他们,你就必须和我绑定,完成任务攒够积分韶绿绮(怀疑脸):知道了小四(兴奋脸):宿主,要攻略男神噢!韶绿绮(冷漠脸):哦小四(激动脸):宿主,要让男神黑化噢!韶绿绮(淡定脸):好任务后:韶绿绮瞥了一眼步步紧逼的某男人,飞速遁走:“好……个鬼啊!!!”论一个戏精的成长史~
  • 快穿之反派正和我胃口

    快穿之反派正和我胃口

    秋白21岁死了,没谈过男朋友的她不甘心啊,正在上天堂途中遇到了自称命神的小破孩,自此他穿梭在各个世界,玩的不亦乐乎…
  • 天权之下

    天权之下

    这世间有流传千古的神话,有没落俗世的遗尘,有高耸入穹天的巍峨,有泛海绝天宇的浩瀚。我叫洛封,我不知道,这世界到底隐藏着什么,但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我瞩目了这无尽岁月的冰山一角,并且为之奋斗,直到世界尽头。
  • 废材大小姐魔帝独宠

    废材大小姐魔帝独宠

    她,是魔亦是神只在她一念之间,她不顾世人的看法,只为和她在一起,最终轮回百世。他,为她杀尽天下所有人,最终陷入沉睡。她,22世纪顶级杀手,陷入了一场黑吃黑的交易,最终死去,回到了原本属于她的地方。她,是懦弱的雪家三小姐,被人陷害,成为了她。且看她怎样玩转大陆。他,身世成谜,邪魅狂肆,却愿为她干任何事只为博她一笑就足够。某男说:柒柒,这次等着我来找你,不会再让你迷路了。
  •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盛世下的传奇故事)》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他在充满艰险的西行之旅中所彰显出的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识、优秀的团队意识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获得圆满人生的关键。
  • 你还能等我吗

    你还能等我吗

    你有没有有时想起,自己青春里的某一个人,你会不经意间笑了,一天某女生怒气冲冲“你个混蛋,又欺负我”某腹黑邪笑“就是喜欢欺负你,你咬我啊”
  • 黑煤

    黑煤

    客车摇摇晃晃跑着,双塔矿到了,下来几个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乘客,又上来几个人。接着,客车浑身抖了抖,摇摇晃晃起来。黑色的轮胎动了,带起一大片灰褐色的尘土,呜呜地开过去,扬起的尘土飘荡在了坑坑洼洼的柏油路上。下车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他身穿滑溜溜蓝色的T恤,迈着青春跳跃的步子,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好感。他迅速走到别人前面,叫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向着双塔矿的招待所驶去。前面一段路稍稍上坡,三轮摩托不慌不忙地嘟嘟爬着。
  • 脏地密码

    脏地密码

    启动人体养生密码。吸收中医养生精华,汲取智者养生之道。五脏六腑被昵称为人体的“五个福娃,六个灵童”,本书顺时温养五脏六腑,健康的身体就掌握在你我手中。全面解读五脏六腑的奥秘,深入挖掘藏在五脏六腑中的养生秘诀。
  • 灵眼皇妃,这个大臣不好惹

    灵眼皇妃,这个大臣不好惹

    一场穿越,她掉进了一个铺设千年的迷。他自称是迎她回宫的大臣,却在她回宫当天就占有了她。他喂他哑药,将她扔进了开水桶,还让她从他的贴身婢女一路变成皇帝的宠妃。白日里,他仍旧是朝庭呼风唤雨的大臣;夜里,却几次三番出现在她的寝宫……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