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5500000010

第10章 爷爷的心事

生产队的大院,比一般人家的院落显然要大得多。

门口是两根粗壮的圆木做门,四周围着高高的土墙。院里,正房是一排长长的土坯房,那是社员们经常开会的地方。东西两侧,有碾房、磨房、羊圈、牛圈、马圈,还有山一般高大的谷草垛,那是牲畜们冬天的饲料。宽阔的院里,散乱地停放着几台胶皮轱辘马车。角角落落里堆放着犁杖、锹、镐等农具。空旷的院里地上满是牲口的粪便。

墙上贴着白底红字的大字标语“人民公社好!”“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字迹红得耀眼,内容更让人触目惊心。

刚刚实行三年互助组,个人积累一点点生产资料,现在又要被强制归公了。动员大会刚刚开过。公社书记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讲话之后,社员们便纷纷上交了牛、马、车等生产资料。已经领教过土改的阵势,爷爷不敢怠慢。

刚才走进大门,看到了站在门口的程虎子和吴可怜,他们两个人多皱的脸上笑成了花朵。1948年土改时,他们分得了爷爷的青砖房,一直住到今天。现在,十年之后,他们既无牛马,也无车,仍以打土豪分田地的心态,看着社员们将牛马车送进生产队的大院。在潜意识里,他们知道,凡送进院里的生产工具,客观上就有他们的一份。穷人有理,懒人有理。这好事十年来一次,让他们高兴不已。爷爷讨厌他们胜利者的微笑,仿佛没有看见他们一样,从他们身旁走过。在马厩,爷爷将两匹马、一匹骡子、一辆胶皮轱辘马车,交到生产队。那匹老白马竟不肯进生产队的马厩,费了好大的劲,才被牵进去,安顿下来。爷爷转身离开,那匹老白马竟咴儿咴儿地高叫起来。爷爷听懂了它的叫声,那是依恋、不舍、反抗和斗争。爷爷返身回去,把粗大的手掌放到马嘴下,瘦骨嶙峋的马头顿时低落下来,肥厚的嘴唇几乎是颤抖地在爷爷的手掌上舔来舔去。那温热的气息,那柔和的舔舐让爷爷怦然心动,两滴眼泪竟不自觉地滴落在胸前。

这匹老白马是八年前,爷爷用两麻袋黄豆换来的。那时,它还是刚成年的小伙子,伴随着爷爷春耕秋收,生活了八个春秋。八年来,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爷爷喜欢在马吃草的时候,端着碗边吃饭边看着马吃。晚上马不吃饱,他本人就睡不着。马厩与爷爷的住处仅一墙之隔。即使在万籁俱寂的半夜,爷爷也要给它送来草料。直到看到它吃饱了,安详地闭眼小寐,爷爷才放心地睡去。

晚上,马的嘶叫声、蹄子的蹬踏声、啃槽帮的响声,从土墙那边传来,爷爷便能准确地感应到马的呼唤。啃槽帮是缺料了,爷爷便出去用簸箕送点咸黄豆。蹄子蹬踏,是渴了,用柳罐斗送去一桶水,老白马开心地痛饮之后便安静了。老白马竖着耳朵嘶叫,多半是看到狼或狗,感到威胁了。爷爷走过去,摸摸它的耳根告诉它,不要怕,狗是你的好伙伴,是忠实的看家狗,老白马便低下头来,放心地安静地吃草了。

爷爷清楚地记得,前年春天,在下洼子那片自己家的土地旁,老白马在林带里揽着嫩草吃,爷爷蹲在地头修理耲耙,感觉两只手突然搭上来,从后面抱住了爷爷,低头一看,爷爷吓了一大跳,是两只毛茸茸的爪子。意识到自己遭遇狼了,以前多次听老人说过,狼爪搭在人肩上,人一回头,狼便会咬断人的喉咙。爷爷慌了,急了,慌急之中,他大喊一声“啊——”。不远处吃草的白马听到了,看到了,它竟高高地站起,扬起前蹄,咴儿地大叫一声,然后,快步跑来。那是一匹马调动全身力量,即将进入战斗状态的动作,它的耳朵像两根尖刀一样直立起来,它的眼睛像喷出了怒火,尤其是它的铁蹄,要山一样压下来,将老狼的脑壳蹋得粉碎。那狼被一人一马高亢的叫声,特别是白马那高昂的战斗姿态吓破了胆,它竟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跑了。

白马撒开四蹄,追了好远,直到那狼没了踪影,才打着响鼻走到爷爷的身旁。惊魂未定的爷爷搂着瘦骨嶙峋的马头,脸贴在长长的马脸上,竟呜呜地哭出声来。

此后,爷爷跟马的感情更深了,上街里,在三匹马里,爷爷总是牵着老白马,让它到城里见世面;驮盐或者驮粮,爷爷总是将盐或者粮袋均匀地放置在马背两侧,不让老马有一头重一头轻的感觉。铲地,趟地,爷爷总是将老白马放到外套上,而不在川套和里套上,里套像车的方向盘,拐弯的时候,经常受鞭子的抽打,川套夹在两匹马中间,干起活来燥热。外套则自由度大一些。劳动之余,爷爷总是领着老白,到附近草甸子的水泡去,洗去老白的一身尘土,梳理它那光洁的毛发。每到这时,老白马便顺从地听从爷爷的摆弄,直到洗得干干净净,容光焕发了,它才精神抖擞地晃晃脖颈,抖落身上的水滴,对着长天,咴咴地叫几声,宣泄心中的快乐与舒畅。

再见了,老白马。爷爷倒背着双手,恨恨地走出生产队大院。爷爷今年48岁,是个成熟的男人。过去他从不背着手走路,屯里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反剪着双手走路。有心事,低头,驼背才会背手,这是一个男人驼背和有心事的动作,中年的爷爷竟有老之将至的感觉。

走出生产队的大院,爷爷没有回家。他顺着生产队前面的路不知不觉地走到村外,来到了西下洼子。这是一大片低洼的庄稼地,四周圈种着高大的杨树。此刻,初秋已过,齐刷刷的苞米茬,整齐的垄沟垄台上,都铺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连同那高大的白杨树,都挂着银白色的糖葫芦一样的白霜。薄雾蒙蒙,远树近地都在一层白纱似的轻雾中笼罩着,周边是宽阔的水渠,那上面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挂着霜花。

这块地足有二十垧,它打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一年的。望着这块养育了自己和家里多年的土地,爷爷的眼睛湿润了。连同刚送到生产队的牛、马和这块地,也将属于生产队了。爷爷有种被剥夺、被扒光衣服的感觉。这块地是自己家的祖地,祖坟就在地的中间,那里有先前死去的祖太爷等先祖。

四十年前,爷爷才8岁,在祖太爷的带领下,从山东走到这里。当时这块地地势低洼,长年积水,水草和野生芦苇遍地,野鸭子横飞,野兔奔跑。祖太爷说,这是一块好地,泥土黑,只要把水排出即可。于是一家人贪黑起早地挖壕沟。很快,地里的水顺着壕沟流到草甸上去了,油黑的土地露出了真容。当年种上倭瓜、向日葵(毛磕)就喜获丰收。第二年种上黄豆,获得了更大的丰收。于是,一家三十几口人就在这里住下来,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1948年,土改工作队来了,他们穿着八路军的军服,肩上挎着三八大盖,走家串户鼓动穷苦农民,自己觉悟起来,翻身闹革命。

那些穷人本来就对富人财富红眼,哪想到有打土豪、分田地这等好事?村里五十多队员,只有两三家地主,穷人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于是,多数人行动起来,一夜之间,将地主的房屋、土地都查封,把地主及家人绑着双手,送进农会。第二天,全村开斗争大会,几个老地主威风扫地,戴着纸糊的高帽子,被押到主席台前,在一片打倒和控诉声中,有的吓得面如土色,有的瘫坐地上,纷纷认罪。于是,他们几代人几十年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土地、房子等其他家产,都用“抓阄”的方式分给了贫苦农民。

那时候划分成分是按地多寡。凡家人没地或人均一垧地以下者,均为贫农,人均一垧地或以上者,且有雇工者为富农,人均二垧地以上,且有三个以上雇工者,为地主。土改前两年,太爷抽大烟,缺钱就卖地,卖牛卖马。到土改前夕,家只有四十多口人,只剩近四十多垧地,包括下洼子这块,其他的都卖光了。家里没有长工了,只有三个做饭的女工。因祸得福,划为富农,躲过了批斗。批斗大会那天,太爷领着爷爷在下洼子这片地上,坐在壕沟的土坡上,听着村里斗争大会上一声声的呼叫声、哀嚎声、鞭炮声,听到对中农的土地不予分配,也不参与分配的消息,太爷爷乐得直翻跟头。“他妈的,你们天天劝我戒烟,戒烟,老子不抽烟,今天就是地主,斗争对象。抽烟败了家,才保住了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爷的笑声久久地在下洼子这片自家的土地上空飘荡,听上去很瘆人。

从那以后,全家人过上了单干、互助组的生活。基本上是自家地自家人种,没有雇工,没有剩余。政府断了鸦片小贩的生意,这样自给自足的艰苦日子里,没用人劝,没采取什么措施,太爷不抽大烟了,戒了。

现在,1958年,爷爷48岁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已经成家立业了。这片已经耕种和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却拱手交公了。爷爷的心情很坏,全家人今后靠什么生活呢?那人民公社,据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大家在一起干活,打下的粮食先交公粮,剩下的平均分配。表面上看,干的多,记的分多,分的也多,可是,总量呢?总量要是少,工分多也多不哪去呀,公粮呢,公粮交的多,剩下供分配的就少哇。命运交给别人,由别人摆弄和支配的被控制感,让爷爷自觉前途渺茫。

他拿眼扫视这片土地。太阳升得老高了,秋日的阳光明晃晃地照着这片土地,四周的白杨树,早已脱去夏日的盛装,干枯的枝杈在清风中轻轻摇曳,低矮的苞米茬一看就是正经庄稼人割的,一般高,茬口倒向一面,黄格央央的,排列整齐。垄台的初露逐渐融化,油黑的土地,经过霜打后,呈现浓黑的土色,仿佛底下有油,就要岑岑地渗出。

爷爷神情抑郁地独行,向村里走去。那里有太爷领他们建的七间茅草房。这七间茅草房,苫房草是清一色的芦苇,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从黑龙江一个叫下坎的地方运回来,看上去整齐、雪白,在全村清一色的茅草房中十分显眼。墙体全是用土坯垒的,外面抹着黄土与麦秸混成的黄泥。墙体直立,墙角线绷直,与周边的其他东倒西歪的茅草房形成鲜明的对照。房檐下面少见地用厚板挡着,防止鸟雀们来做窝,损伤房脊。窗户是少见的实木,刷着天蓝色的油漆,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窗子中间的黄泥墙上,高悬着一串串白色的大蒜、红色的辣椒。房檐下,挂着已经烀熟的一串串嫩黄的玉米,甚至还有金色的腊肉。

爷爷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土坑上,饭桌上,放着冒着热气的小米干饭,还有一盆土豆炖酸菜,炖豆腐,还有盘金黄的炒鸡蛋。围着饭桌,坐着老伴,三个半大孩子。还有一位客人,一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老头。

“我说老太婆舍得吃鸡蛋了,原来家里来客人了。”爷爷坐下,客气地打招呼,并给那老头倒上一小盅白酒。那老头姓赵,是家里的常客。穿着打扮很洋气,一看就知道不是庄稼人。

“老伙计,人民公社了,把马和土地都交给生产队了,心里不是滋味吧?”老赵一年四季南来北往地做生意,见识多,一眼就看出了爷爷的心事。

“半个村子的人组成一个生产单位,能搞好生产吗?”爷爷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老赵头搔搔短发,滋滋地喝口酒,酒盅往桌上一顿,说道:“过去,种什么,怎么种,谁说了算?是家长,家长是谁,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在你家是你爹,在我家是我爹。他们都是五十岁往上的人,种了一辈子地,有经验,有组织能力。现在不一样了,人民公社化以后,穷人翻身做主人了。生产队长肯定是那些扛活的长工。长工过去是听东家的,东家说干啥,他就干啥。现在长工成地主了,要组织生产,论经验,论能力,那肯定是不行啊。”

爷爷将一大块鸡蛋夹到老赵头碗里,又给他倒满酒。老赵头一番话,说到他心里去了。

“再说了,一帮人聚到一起干活,能卖力气吗?你过去种地卖力气,地上有个高粱穗你都会哈腰捡起来。为什么?因为你是给自己种地,你不卖力气,地不打粮,不打粮你吃什么?掉在地上的高粱穗,你捡起来,明天就进你的碗里了。进了生产队,情况不一样了。干一天,你出力或不出力,干多干少都记十分。这种情况下,傻子才会卖力气。地上有高粱穗,你捡起来,你猫腰费力,最后属于生产队,分到你手里也许只有一粒,你还会捡吗?”

“生产队搞不好,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好办,混呗。苦了我这五个孩子了。”爷爷伸出酒杯,与老赵一碰,然后仰脖喝下。

“老哥,你这五个孩子。”老赵头越说越兴奋,“别让他们在屯里混了,出去混去。”

“他们长这么大,都没出过村。”对于出去混,爷爷从来没想过。

“外面世界很大。就说我吧,南边,最远,我去过大连,那里家家都有苹果树,小孩吃苹果像我们这里小孩吃土豆一样方便。”

“我这几个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呢!”

“我秋天去大连弄一筐苹果回来卖掉,就能买一件毛料上衣。我从西荒弄一筐大蒜去双鸭山卖掉,就够买一条裤子了。人挪活,树挪死。你家这么多小伙子,在家干啥?”

“北边,最远,我到过双鸭山。一过山海关,顶属双鸭山啊。那双鸭山可真是好地方,地上长粮食,地下有煤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顿顿吃馒头,天天喝牛奶。做饭烧煤,上班坐汽车,还有电影看。在那里干活的人,一个星期休一天,一个月一开支。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饭桌上,三个孩子谨慎地吃着饭,陪着家人,记住了老赵头的话。

酒足饭饱后,老赵头走了。临走留下了一句话:“过一段时间,我还去那里卖蒜。那地方的钱,好赚。”

没想到,老赵头一席话,说的大伯和父亲三叔三个年轻人眼睛明亮。更没有想到,这一席话,在三个孩子的心里生了根,三个孩子从此走出村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同类推荐
  • 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京杭大运河解冻开航,素有上拱京阙门户、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通州张家湾,又出现千帆竞驶、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元朝建都北京,粮米仰给东南,漕粮运输乃朝廷大事。张家湾就是运河最北端的漕运终点站。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从南京迁都北京,于永乐四年(1406年)进行大规模营建。修造皇宫、陵寝、衙署等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由运河水路经张家湾皇木厂运往北京。难怪民间流传“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 青萍

    青萍

    为了厂里的业务,青萍经常很晚才回家。一个人走在凌水湾静静的夜街上,看天上的弦月,听河边的蛙声,心总会再次缠绵起来。不管吴德发有什么样的缺点,她还是感觉自己对他的感情越来越浓,越来越炙热了。不管她要和万庭福过下去的决心有多大,也大不过对吴德发的思念。看破看透那都是糊弄别人的话,是理智占上风时候的无奈和沧桑。有个女作家说过,男人的爱情是女人的鸦片,一旦染上,想戒掉也难。而女人对男人的爱,也是鸦片,一旦染上,想戒也没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青萍的命,也是这世上所有女人的命。吴德发会懂得万青萍的心吗?他是个被青萍的贞洁镇住的男人哦!
  • 猜疑

    猜疑

    麦格雷的故事总是以猜疑开场,《弗拉芒人家》也不例外。位于法比边境的整座吉维城,都在控诉可恶的佩特斯一家让守夜人的女儿消失了。自此,所有叙述都围绕猜疑展开。在《贝尔之死》里,男主人公被怀疑杀死了寄宿家中的妻子朋友的女儿,所有人都怀疑他。以至于嫌疑人终于真的犯下了一桩罪行。猜疑毁了他。《帽匠的幽灵》中小裁缝卡舒达斯发现城里的要人莱昂·拉贝是令拉罗谢尔满城风雨的系列谋杀案的凶手。但他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他是外国移民,他要是说出来,所有怀疑的矛头都将指向自己。怀疑气氛笼罩全篇,令人窒息。
  • 子夜

    子夜

    《子夜》中描写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各个民族资本家,他们在各自的环境挣扎和奋斗,但最后都没有逃出悲剧下场。在这些众多人物中,吴荪甫是悲剧色彩最浓重的一个。在与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他表现出刚强自信。挤垮朱吟秋、吞并八个日用品工厂,显示了他的魄力和野心;在与帝国主义卵翼下的买办势力的代表赵伯韬的关系上,他又表现为倔强好胜、冒险大胆;在与工人和农民的矛盾关系上,他又以种种手段镇压和分化他们的反抗,表现出极度的凶残与阴险。就是这样,也没有逃脱赵伯韬等对他大规模的经济封锁,以致走投无路,几近自杀。
  •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为何小竹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收录了16个以“他”为主人公的小故事,如:他在读一本书,他在梦中喊出一个女人的名字,他想拍一部电影,他割了又长的生活……作者用熟练的手法,大胆的创意写下这些故事,却又让人很难分辨它们究竟属于哪一类,在这些故事中作者的描写有些荒诞,有些魔幻,又有些伤感;有超现实的,又有后现代的感觉。作者笔下的“他”有如生活中的你我,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有着对婚姻生活的探讨,有着对人生理想的追寻,想从中寻找答案却又似乎难以找寻。每一个故事都是单独的个体,却又以“他”为线串联起来,读完全书不免让人产生思考,思考人生,思考婚姻,思考理想,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
热门推荐
  •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李师江1974年生于福建宁德,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目前居住北京,专职写作。在台湾出版《比爱情更假》《她们都挺棒的》等四部作品,内地出版长篇小说《逍遥游》,获得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推出长篇力作《福寿春》,获得《新快报》“年度十大好书”。短篇《廊桥遗梦之民工版》入选德语版《二十一世纪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参展法兰克福书展。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等语言行畅海外。另著有历史传记《像曹操一样活着》。《三坊七巷》为其第一部虚构类历史小说。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地球球长

    地球球长

    2020年的这天,太阳照常升起。但是地球人不知道,远在632光年之外,神运号船长林放,把地球买下来了。因为他前几天在一家餐厅的卫生间,听到某个银河联盟官员炫耀说,太阳系将会被拆迁。书友群:826176135(新建)
  • 还珠格格1-3部(全集)

    还珠格格1-3部(全集)

    该书讲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类型的民间格格。深受读者和观众朋友的欢迎。琼瑶根据自己编剧在亚洲大受欢迎的同名电视剧剧本改编而成其第一、二、三部先后被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还珠格格第二部》、《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
  • 尊天记

    尊天记

    世上谁人不死,千古悠悠之间。一个少年为复活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走上那武道之路,在前方等待少年的是什么?
  • 无空主宰

    无空主宰

    不出则已,一出惊天!一名青年凭空出世,他重情重义!不屈不饶!杀伐果断!所向披靡!主宰天地!傲世古今!
  • 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从菲利斯·比托、约翰·汤姆森到卡蒂埃-布勒松、威利·罗尼、寇德卡,再到维诺格兰德、严莫凡、张乾琦;从美国FSA纪实运动到法国《VU》杂志启动的视觉新闻时代;从摆拍摄影、街头摄影、新画意摄影到非洲后殖民时代摄影;从东方学视野中的中国被摄史到玛格南图片社的印片条……本书选择过去百余年间国际上30余本重要摄影家、摄影运动、摄影现象与摄影史的代表性作品集,综合运用东方学等当代学术工具,以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深度个案研究揭示摄影从技术到艺术、从介质到观念、从经典到当代、从照片到影像的演变历程,并梳理了其背后引导和影响这一转变的社会思潮、技术革命以及艺术/个性因素。
  • 网游之洪荒大蝙蝠

    网游之洪荒大蝙蝠

    王海作为一名铸造世家的继承人,却无法拥有最重要的内力,无法铸造出拥有内力的武器。失望之下,一款洪荒游戏给了王海新的希望。
  • 嫡女盛世倾城

    嫡女盛世倾城

    穿越就算了,竟然还摊上那么个姨娘,渣爹?!得亏她不是吃素的,不管这群姐姐妹妹以前是如何极品,如今面对她,呵呵,对不起,老娘不吃这一套!想欺她?跪下来!想辱她?拿命来!且看21世纪女主,如何捣乱这天下!
  • 血拳记

    血拳记

    这个天下是真他妈的一塌糊涂了。孙起捂着流血不止的脑门,一边踉踉跄跄地窜进一条小胡同,一边恨恨地想道。确实不是一般的乱。打春天时起,便陆陆续续有消息传来,说是山东、直隶的拳民越闹越厉害,人数越来越多,眼看着势力越来越大了。拳民闹得到处人心惶惶也就罢了,洋人却偏偏也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什么英吉利国、法兰西国、罗刹鬼子俄罗斯国,还有甲午年后一直趾高气扬的倭寇小日本,竟像事先商量好的一般,纷纷调来自己的军队进驻京城,搞得堂堂天子脚下,到处都是洋兵横行,简直不成个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