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83500000002

第2章 燕京八景——熏风抚梦

燕京八景,也称燕台八景或者燕山八景,是老北京远近闻名的八处景点,最早可追溯于金代明昌年间,后来历代文人纷纷题词题诗,于是名闻遐迩。

各地的史志书自宋元以来都出现了关于北京地区“八景”的记载,但为什么用“八景”之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的记载是金朝的《明昌遗事》,记名为“燕山八景”。元代《一统志》记载的“燕山八景”中有二处与金代的命名不同:“太液秋风”称“太液秋波”、“西山积雪”称“西山霁雪”。明代《宛署杂记》的记载称其为“燕台八景”,有三处与金代的命名不同:“太液秋风”称“太液睛波”,“琼岛春阴”称“琼岛春云”,“西山积雪”称“西山霁雪”。“燕京八景”的称谓始于清代初期,《宛平县志》中的记载,与明代的记载只一字不同:玉泉“垂”虹称玉泉“流”虹。1751年(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八景的名目,在每一景点所在地树一通御碑:正面是八景之名,背面是一首七律诗。自此便以乾隆钦定的燕京八景为依据,讲述并流传于后。燕京八景的确立对于后世的园林建设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矣”。如今的现代园林或者庭院绿化也都以燕京八景为范式,不断完善园林建设,从而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1)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一景是指太液池的景色,它位于中南海,北海和中南海是金代离宫,金章宗定燕京八景中“太液秋风”便是指金中都西苑内的太液池,亦名西华潭。西苑不仅有太液池,而且池上还有岛屿等(今宣武门青年湖),太液池周围有许多建筑。元代,以万宁宫为中心另建大都城,并把万宁宫区的湖泊定为它的太液池和西苑,在西苑内重设琼华岛,太液池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明代时,把西苑列为禁苑,在太液池南端开凿南海、中海与北海,将“太液秋风”景观,附会在皇城以内的太液池上,改名“太液晴波”。邹缉在《北京八景图》中说:“太液池有仪天殿,中架长桥,以通往来,又有土台,松桧苍然,天气清明,日月滉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清代,康熙在《水云榭闻梵声诗》中写道:

水榭围遮集翠台,熏风扶处午后开。

忽闻梵诵惊残梦,疑是金绳觉路来。

乾隆最初写的燕山八景诗,把“太液晴波”又改为“太液秋风”,诗中写道:

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

荷风晚送残香气,竹露凉敲绿玉声。

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蓬瀛。

由来禁籞林泉好,行乐还同万物情。

后来,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手书“太液秋风”碑立于中海水云榭,并在碑背面题诗为:“微见商飔苹末生,镜栏玉蝀影中横。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爽入金行闾阖表,波连瑶渚趯台瀛。高秋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昔情。”

中海的水云榭这座水中的凉亭,环境非常美妙,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像出水芙蓉,夏日荷香四溢,真是人间洞天水国。清朱彝尊《早秋水云榭》诗曰:

残暑秋逾炽,凉风午乍催。

微波莲叶卷,新雨豆花开。

宛转通桥影,清冷傍水隈。

夕阳山更好,金碧涌楼台。

水云榭云光映水,碧带环绕,翠盖丹英,风景如画,不失为园林美景。

站在水云榭之中极目四望,背倚琼岛的白塔,北面是北海大桥,南面是遥望的瀛台,西岸是金碧辉煌、掩映在绿荫丛中的紫光阁,东岸是万善殿和千圣殿。近处荷花映日,远处碧波千顷,景色宜人。波光粼粼,秋日朗朗,在这水云榭上静观着秋风微微吹皱太液一池的碧水,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

(2)琼岛春阴

“琼岛春阴”的石碑位于白塔山东侧,原来位于白塔山的西坡悦心殿门前面。琼华岛自1179年建离宫以来,经过不断修缮,如今景色十分优美。《八景图》中记载:“山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忽,莫测其妙,故曰琼岛春云。”乾隆皇帝之所以将该岛改为“琼岛春阴”,就是因为诗中有“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农情的关心。

“琼岛春阴”一景的石碑,立于乾隆十六年,其顶部为盘状,碑身为四方形,周边的四框刻着缠枝状的纹饰,中间是“琼岛春阴”四个字,碑阴是乾隆皇帝御制的诗:

良岳移来石发峨,千秋遗迹感怀多。

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

乐志记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

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

而碑座的四周是经过精致雕刻的石护栏,碑旁是曲折迂回的小路,可以直接到达见春亭和看画廊。

元代,以北海为中心建起了大都城,琼华岛改名为万寿山(亦称万岁山)。明代,改“琼岛春阴”为“琼岛春云”,邹缉在《北京八景图》中说:“大山子顶有广寒殿,殿之四隅皆有亭,左二亭,曰玉虹、方壶;右二亭,曰金露、瀛州,半山有三殿,中曰仁智、东曰介福、西曰延和。其下太液池,前有飞桥,以通仪天殿,东有玉桥,以通琼林苑,山之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急,莫测其妙,故曰琼岛春云”。

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在广寒殿旧址上,建白塔,万岁山改名白塔山。乾隆初年写的燕山八景诗中又把“琼岛春云”改为“琼岛春阴”,诗中写道:

琼华瑶岛郁嵯峨,春日轻阴景色多。

云护凤楼松掩映,瑞凝仙掌竹婆娑。

低临禁苑滋苔藓,远带郊畿荫麦禾。

更向五云最深处,好风时送九韶歌。

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手书“琼岛春阴”碑,原立悦心殿前,后又移琼华岛东侧半山。后根据《周易》记载的“三百四十八爻,东方为春,稼禾聁雨,雨降于阴”,改立在白塔山东麓。碑上刻有乾隆帝所作的诗文。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御制《白塔山总记》和《塔山四面记》,分别立碑于琼华岛南麓的引胜亭和涤霭亭内,记载了白塔山的沿革、燕京八景的历史、琼岛春阴的建碑原委以及白塔山的四面景观。

(3)玉泉趵突

“玉泉趵突”是乾隆皇帝所提,指的是玉泉山的泉景。玉泉山位于万寿山的西侧,这里泉水清澈,风景秀丽,晶莹如玉。金章宗曾在山麓建造了芙蓉殿,作为在玉泉的行宫。玉泉山有三个石洞:山西南的石洞下面有泉,深浅莫测;山南的石洞,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山根处的石洞,有泉涌出,味道甘冽,并且石门上刻有“玉泉”二字。由于这里的山泉逶迤曲折,流动婉然若虹,所以又叫“玉泉垂虹”。据传,乾隆皇帝曾有言:“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也不过是也,向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因此予以正名,表为天下第一泉。”更名为“玉泉趵突”。

元代,曾引玉泉山的渚水首先注入到昆明湖,后沿着金水河进而流入大都,成为宫城的专用水源,并一直沿袭到了清朝初期。元代的陈孚和明代的金幼孜都曾以此为题作诗并著有《玉泉垂虹》。明代的邹缉也在《北京八景图》中详尽描述了玉泉山的万千气象。邹缉还赋诗一首:“碧障云岩喷玉泉,长流宁是瀑流悬。遥看素练明秋壑,却讶晴虹饮碧川。飞沫拂林空翠湿,激波溅石碎珠圜。传闻绝顶芙蓉殿,犹记明昌避暑年。”由此将“玉泉垂虹”又称为“玉泉飞虹”。

清朝康熙年间的《宛平县志》将“玉泉飞虹”改为“玉泉流虹”,乾隆皇帝首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留下了诗作《玉泉垂虹》:

涌湍千丈落垂虹,风卷银涛一望中。

声震林梢趋众壑,光浮练影挂长空。

跳波激石珠丸碎,溅沫飞花玉屑红。

自此恩波流处处,公田时雨泽应同。

后来乾隆皇帝又经过多次观察后,认为这里的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并不构成瀑布,因此不能称“玉泉垂虹”,但泉水“喷雾如珠”,像极了济南的“趵突泉”,因此改为“玉泉趵突”。并在诗中写道:

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

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

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在我国的古代,人们常常以水的轻重来衡量水质,轻的质量好,重的质量劣,所说的“质贵轻”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我国历代以来都认为江西庐山的谷帘水或者扬子江的金山水为天下第一,但乾隆皇帝曾下令内务府制作银斗,比较天下所有的名泉名水,最后得出玉泉山水最轻。由此,玉泉水就被定为清朝的宫廷御用水来源,乾隆亲题“天下第一泉”。在记文中写道:“两山泉皆泭流,至玉泉山势中豁,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不是过也。向之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爰正其名,且表天下第一泉,而为之记”,还直言不讳地说“即予向日题燕京八景,亦何尝不随声云云”而“不能免讹议”。

在北京的城市供水历史中,玉泉山的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辽金及元疏浚河道,诸水都汇入长河,最后流入都城。乾隆时期又开挖昆明湖和玉渊潭两大水库,解决了都城的供水和西郊的水患。因为玉泉山的水质好,所以也经常用来灌溉农田,由此生产的水稻芳香四溢、享有盛名,人称“京西稻”。但是北京千年以来,地形虽变化不大,但植被不断减少,气候也日渐干旱,水位更是持续下降。时至今日,不仅趵突翻涌成为记忆,涓涓细流也不见了踪影。

(4)西山晴雪

西山是北京西郊地带山脉的总称,属于太行山的余脉,所说的晴雪也是泛指这一带的雪景。“西山晴雪”的石碑就立在这一带最典型的山峰即香山的山腰上。

自唐宋以来西山就已经成为寺院的荟萃之地,其中著名的西山八院,就是金代时期开辟出来的园林。这里景色优美,“西山积雪”就是当时西山雪后的著名景观。据史料记载,800多年前,金世宗就在香山一带建造了大永安寺和自己的行宫。后来直接继承皇位的嫡孙也就是章宗完颜璟,也在这里先后构筑了会景楼、祭星台等。可以想象:每一次雪后初晴,我们站在这里凭高临远,只见旭日照辉,山峦玉列,一派红装素裹,豪情无以言表。换句话说,“晴雪”要比“积雪”更有诗情画意。元代的鲜于必仁曾著有燕京八景诗,其中是这样描写西山晴雪的:“玉嵯峨、高耸神京,峭壁排银,叠石飞琼。地展雄藩,天开图画,户列围屏。分曙色流云有影,冻晴光老树无声。醉眼空惊,樵子归来,蓑笠青青。”

明代,“西山晴雪”被改作“西山霁雪”,邹缉的《西山霁雪》有言:

西山遥望起岧峣,坐看千峰积雪消。

素采分林明晓日,寒光出壑映晴霄。

断崖稍见游麘迹,深谷仍迷野客樵。

应日阳和气回早,登临未惜马蹄遥。

我们同样可以想象得出:大雪初霁,千岩万壑,凝华积素,岂能仅仅用美好才能概括?

乾隆十年,在香山开始大兴土木,乾隆十二年改名为静宜园。园内不但有许多史上闻名的古刹和人文,而且还保留着浓郁的自然生态,山林野趣盎然于内。乾隆在观赏了静宜园之后,把“西山霁雪”改成了“西山晴雪”,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晶光迎晓日,干林琼屑映朝晴。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祗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椀伴高清。”后来乾隆皇帝又赋诗道:

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

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数佳景入新晴。

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

新傍香山构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

这首诗被刻在“西山晴雪”的碑上,现立在香山山腰半山亭的北边,朝阳洞登山道的右侧。

香山的景色,四季各有特色。春夏之交,花气鸟声,晴云碧树,特别是西南坡地带,云蒸霞蔚如绣似锦。每遇阴雨时节,林间云雾朦胧,如梦似幻,尤其是冬季的雪景,峰峦叠嶂,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绵延无际,“西山晴雪”更是闻名遐迩。但是近几年来北京的降雪并不多,因此美丽的晴雪便很少看到,别说外宾就算是本地的市民也难得见一次西山晴雪。取而代之的是每逢秋季的香山红叶,丹黄朱翠,黄栌红叶,别有一番滋味。

(5)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的石碑现在立在德胜门五里外的土城边上,这里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烟树”的美丽景观,但是这里并不是蓟门。蓟城在汉代以后是指现在广安门一带,对于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为什么又称这里为蓟门呢?《水经注》中写的“蓟城西北隅有蓟丘”应该是指原来白云观的土丘。邹缉曾说的“蓟门在旧城西北隅”, 其实是把“旧城”误解了,它指的是金中都,因为元大都建成后,金中都被称作旧城。明代的《长安客话》也说:“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丘。”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乾隆皇帝钦定的《日下旧闻考》就是以此为依据,把“蓟门烟树”碑立在了这里。“蓟门烟树”这种称呼最早是在唐代诗人李益的诗中,他有一首名为《秦城》的七绝: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

秋空莫射南来雁,纵遗乘风更北飞。

诗中的“秦城”就是京城南面宝坻县南十里的地方,传说这里是“秦始皇所筑”。诗中的“蓟门”是指当时幽州的藩镇城,也就是后来辽金故都城的前身,但在金中都的城中确实有一处称为“蓟门”的地方。

《金史》中记载,大定二十三年,世宗对大臣们说:“朕前诣兴庆宫,有司请由蓟门,朕恐妨市民生业,特从他道。”由此可见当时的蓟门确实是一个繁华的地方,经过多方考证,这个地方大概在现在宣武门外大街的西侧。根据《析津志》的记载 :“蓟门在古燕都城中,今大悲阁,南行约一里,基枕其街盖古迹尔。”辽圣宗曾因避雨进入大悲阁,所以改为圣恩寺,这就是“蓟门飞雨”的来源。大悲阁后来圮废,蓟门的称呼也就不存在了。

此地也留下了不少名人雅士的佳作,姚广孝的《蓟门诗》言:

云树依依接远丘,时看飞雨洒征裘。

不知铜马坊何在,惟有桑干水自流。

李东阳也有一首《蓟门作》:

蓟门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

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

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村有数峰。

坐久不知迟日暮,隔溪僧寺午时钟。

诗中所说的蓟门景色还在金中都的城中,但景名逐渐从“蓟门飞雨”演变为“蓟门烟树”。邹缉的《八景图》上说:“蓟门在旧城西北隅,(误指元大都德胜门)门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缥缈,游人行旅,往来其中,多有赋咏,今并废,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

清代的乾隆皇帝好古,常常寻访古迹,曾指元大都西墙的残门就是蓟门并写下如下诗句:

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

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

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后来又于乾隆十六年在这里立了碑,还在碑后赋诗:

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丘。

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填入即渐稠。

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

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

这首诗确实描述出了当时蓟门的盛况。但是历史上的蓟门并不在元大都西墙的北部而是在原金中都的城中,现即今宣武区界内,现在的“蓟门烟树”只不过是借题发挥。1949年以后为保证历史的整一和完好,有关部门根据史料和乾隆留下的诗,在学院路西侧的土城处又建起了壮观的城门和静穆的碑台。由此“蓟门烟树”的碑牌重新高耸入云,古朴典雅的楼馆和长廊也得到了修缮,花木草坪也散发着生机和新亮,真正再现了“芳树重重拥蓟门,苍茫烟翠满郊原”的瑰丽景色。

(6)金台夕照

金台,又称黄金台,曾指公元前3 世纪,为礼贤下士燕昭王所设置的土台,上面放着千两黄金,用来聘请天下名士。

因为年代久远,这个土台的位置并不确定,目前有八种说法。《上谷郡图经》记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延天下士。”《水经注》上记载:“固安东有黄金台遗址。”明代的《长安客话》上说“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为乐、郭而礼之者。胜迹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易州,易水边二处,都城朝外一处,有三处黄金台。”清代的《宸垣识略》上说:“永定门外三里有黄金台。”除上述列举之外还有马芷庠的《北平指南》上的记载:城内灯市口的东口路北——二郎神庙。当地人说,“金台夕照”的遗址在外小庄往北的地方有条金台路。据传,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了朝外也就是现在关东店的南面3501厂内。石碑倒卧的照片目前可以在《旧都文物略》(1935年出版)中找到。2006年,在北京地铁十号线的修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出土了金台夕照石碑。

一般认为,金台夕照是中都城内的一景,明末清初人孙承泽著有《天府广记》,上面写着:“燕城故迹,见于元人莴逻禄、乃贤文集者,一曰黄金台,大悲阁东南隗台坊内。”隗台坊的地点,在《宸垣识略》中有言,隗台坊内“其地约今白纸坊,殆金所筑也”。另有人考证,大悲阁的旧址是在今天宣武区的长椿街南口路东,而隗台则在教子胡同地区,金台应该在其他地方。

对于明代所盛传的“金台夕照”地点在什么地方,事实上至今也没有考证清楚。明朝刘侗等人的著述《帝京景物略》中记载:“黄金台名,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明朝蒋一葵的著作《长安客话》中说道:“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濠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台者,辄低睠顾,有千秋灵气之想。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即此。”

乾隆皇帝根据历代的诗作以及相关记述,在乾隆十六年作诗如下:

九龙妙笔写空蒙,疑是荒基西或东。

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

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辨方孟任小童。

遗迹明昌重校检,睾然高望想流风。

这首诗概括了黄金台的历史情况。然后将“金台夕照”的石碑立在了朝阳门外关东店的苗家校场。

关于金台夕照这个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校场中有个高台,称为金台。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在夕阳西下后的一段时间里,仍有一段太阳光线照在这个地方,这是由于该地地势较高。可是,当乾隆巡行到这里的时候,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疑心重重,认为这是苗家得天独厚,这对于朝廷是不利的,于是改为“金台夕照”,想要借此破坏苗家的风水。

(7)卢沟晓月

卢沟也就是永定河,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1189年,金世宗下令建桥,四年落成,名为广利桥。长266米,宽9 米,桥身如长虹,共有十一拱券门,华表四个,望柱上的大小石狮共计485 个。在古代的时候,交通很不方便,从这里到京城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所以人们常常在这里打尖住宿,送别亲友,第二天很早就上路了。出行之时,晓月当空,大地就像是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纱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卢沟桥上月如霜”。于此,“晓月”的意境也传播开来。西山似黛,涧水如练,黎明之时抑或斜月西沉之际,倒影于水中的月色,更加明媚皎洁。

另外,让国人难忘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日寇谎称自己的军中失踪了一名士兵,要求经过卢沟桥进入宛平县搜查,守桥部队第二十九军看穿了他们的诡计,断然拒绝了。日寇便以此为借口对我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我军守桥部队凭借英勇战斗,挥舞着大刀将一千多名日寇分片包围,只等一声命令就可全歼日寇。但是汉奸政府竟以“不要扩大事态”为由命令前线部队将日寇放了。中共中央听闻此消息第二天就向全国发出抗战宣言,于此也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现在卢沟桥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再担当太繁重的运输任务,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风雨卢沟桥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卢沟桥修复委员会近年来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筹建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这使卢沟桥又焕发了新姿。

“卢沟晓月”石牌立在桥的东头,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书,桥的西头则是康熙皇帝在1698年记述重修卢沟桥的御制碑。

(8)居庸叠翠

“居庸叠翠”是指以关沟地区的居庸关为中心进而扩展开来的八达岭风景区。关沟地区是著名的隘道,有著名的太行八陉(轵关陉、白陉、太行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孤陉、军都陉),其中的军都陉被称作“九塞”(大汾、冥阸、荆阮、肴、井陉、句注、令疵、方城、居庸),其中的居庸关,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关沟地区的名胜古迹有很多,有关沟十二景之称,除了“居庸叠翠”之外,还有二龙戏珠、栓马柱、仙人枕、青龙潭、六郎相、弹琴峡、状元桥、云台、关城、八达岭等。其中关城的云台,建于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原来的云台上立着三座喇嘛塔,后来遭到了损毁,现在也仅仅保存着一些遗迹。云台的面积约有310平方米,台下券门的结构是半六角,券顶上是“曼陀罗”的图样,花中还有佛像,共计2215尊。内壁上是四大天王的浮雕以及兽神的图案,门上正中位置刻着金翅鸟王,两旁刻着金刚杆图案以及象和龙的浮雕,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除此之外内壁上还有用梵文、八思正文、藏文、西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六种文字镌刻的《造塔功德记》和《陀罗尼经咒》,这都是研究佛典的珍贵材料。

居庸关地处北京西北,是长城的三大名关之一,北称八达岭,南为南口,水门下有“居庸关”三个字。1971年,在内蒙古东汉墓发现一幅《居庸关运筏图》,这幅壁画中不仅有关城,而且也有舟渡。现在的居庸关可以看到水和陆两个关门,地跨百米的山沟,水门的券门虽然已经倒塌,但是基址还在,终年不断山泉。当年这里的水势很大,过沟需要用渡船。元代的陈孚留有《居庸叠翠》: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度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太阳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明代的画家王绂绘有《北京八景图》有言:“两山峡峙,一傍流水,骑通连驷,车行兼辆,先入南口,过关入北口,关中有峡曰弹琴,旁道有石曰仙枕,两崖峻绝,层峦叠翠。”

清代的乾隆皇帝也多次游览过居庸关,并写下数首诗作,如: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

雄峻莫夸三峡险,崎岖疑是五丁穿。

岚拖千岭浮佳气,日上群峰吐紫烟。

盛世祗今无战伐,投戈戌卒艺山田。

1751年,乾隆又有诗言:

断戎颓垣动接连,当时徒说固防边。

洗兵玉垒曾无藉,守德金城信不穿。

泉出石鸣常带冷,日含峰暖欲生烟。

鸣鞭阿那羊肠道,可较前兹获有田。

并题了“居庸叠翠”,立在了居庸关东南边的大道边。石碑已经不知道去向,只剩下碑座被遗弃在了公路的西侧。

同类推荐
  • 丐世奸雄

    丐世奸雄

    新书《白骨西游记》求支持从卑微的乞丐,到主宰世界的奸雄。血与泪的交织,阴谋与杀戮的人生。你过的又是怎样的人生?如果你在古代,是鲜衣怒马,肆意妄为,还是救苦救难,造福百姓,或者安分守己,寿终正寝?邓镶:我不做那盖世的英雄,只做随心所欲的奸雄!
  • 我的征程始于1641

    我的征程始于1641

    杀杀杀!无尽的杀戮,是明末的主题这里是,杀百人为雄,杀万人为人雄,杀百万人为雄中雄的时代。血腥的战场,无尽的杀戮,不择手段的战争,能够陪伴你一直走下去的人,只有生死兄弟!提枪跃马,逐鹿中原,引百万大军,一定乾坤。1641年,将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晋北重工,工程师,将明末历史这架狂飙的马车,引向了另一个未知岔道。历史的改变,是吉是凶,是祸是福,没有人知道。华夏历史数千年,王朝兴衰,帝王更替,战争从未停止,只有这里的百姓,和奔腾的黄河水,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记忆着这里发生这一切。
  • 金鳞开

    金鳞开

    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重生为皇明末代太子朱慈烺。从不接受失败的灵魂,因此掀起了复兴大明的风暴。从这一刻起——让别的民族瓜分大地和海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皇皇大明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阵列自己的大炮!============新书《大国医》发布,恳请支持!书号是:1003467253
  • 历史典故(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历史典故(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则历史典故都是寓意深长的教育篇章,从历史典故中你能知道如何做事,你能知道如何做人,你能知道很多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特别是从那千锤百炼中反映出来的诗人作家、有识之士的高风亮节、学子们的刻苦学习精神等。
  • 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天禧五年初,有神鸟现世,其色银白,两翼吞吐烟火横空而行,坠于京城之西。——《北宋天书野录》“神鸟?这玩意怎么感觉更像是我乘坐的失事飞机?”本书主角李璋有些疑惑的道,“另外我是谁的大表哥?”
热门推荐
  • 诸天收集系统

    诸天收集系统

    新人练手,深坑莫入!!!三卷少女失意作怨妇,往后年少驾马满天飞。
  • 极品凤后

    极品凤后

    她本是相府庶女,被大哥卖入宫中,生母来寻,摇身一变成为位高权重的长公主。再次回到宫中,成为皇帝最宠爱的郡主,传说得她者得天下!长姐威胁,她玩弄权术,不屑一顾;太子追求,她装疯卖傻,誓死不嫁;世人嘲弄,她琴棋书画,羡煞旁人!当她遇到了他,她助他夺皇位,帮他守河山,最后他却成为别人的驸马,对她拔剑相向……
  • 吃货萌妃:傲娇太子追妻忙

    吃货萌妃:傲娇太子追妻忙

    夜轻歌一度觉得自己很走运,自打穿越以来,整日吃喝玩乐,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潇洒滋润,最走运的是她还抱上了国师那条金灿灿的大腿!可当她真的抱上后,总觉得哪…哪不对劲??经年流转,昔日清冷绝尘的国师大人摇身一变竟成了帝国尊贵的太子殿下!而她竟狗血的成了别人眼中祸国殃民的妖妃??夜轻歌的心里别提有多委屈了,她看着床上那个坦胸露怀,笑的风情万种还时不时朝她抛媚眼的男人,欲哭无泪的揉了揉老腰: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到底谁祸国殃民了?什么狗屁国师,什么清冷绝尘风华绝代,我放你娘的狗屁!这明明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翘尾巴狼……(1v1爆笑宠文,吃货公主vs腹黑太子)
  •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疯狂的多塔

    疯狂的多塔

    赵定国是一名普通的DOTA(多塔)玩家。游戏有输有赢,但娱乐么,开心就好。可是,当有一天打DOTA跟性命挂钩时,赵定国就不淡定了。因为在他的笔记本里,意外出现了一款疯狂的DOTA对战平台!若是在平台上的比赛打输了,轻者扣除奖励,重则直接抹杀!然而,当赵定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获得胜利后,他发现,这里面获得的种种神奇奖励居然能带到现实中来。不管是技能、装备还是血统,只要经历过残酷的死亡团战,一切都有可能!一场场艰难的战斗后,赵定国终于能坦然的从胜利和抹杀之间走过,他不变的追求就是胜利!
  • 侏儒英雄

    侏儒英雄

    了两个月的“环宇宙探险行动中自然人类权益案”终于要宣判了,大法官汉谟拉比先生走上法官席,原告与被告立在法庭前等候着。原告:“维护自然人类尊严与权益大联盟”的代表费舍尔先生;被告:世界政府代表岗田正义先生。
  • 一世逍遥仙

    一世逍遥仙

    凌风一个天生废骨的人,偶得上古龙脉睚眦相助,在血池中度过了半月的极苦之炼,成功涅槃浴血重生,仗剑天下,以逍遥为名,以兄弟为命。我凌逍遥纵横天下曾一念成神,也曾一念成魔,我为神时,意气风发,放荡不羁,纵横九天十地,伸手摘星,低头捉月,无所不能。我为魔时,狂绝万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人欲逆我,一怒万里流血漂橹,神若逆我,杀!佛若逆我,则戮,天欲逆我,便屠!逍遥天下,仗剑舞曲。踏雪飞歌,泪洒九州。青云曲,普众生,月悲歌,唱吾天。仗剑而起,就注定了孤独,放不下剑,便是捡不起情,今生我没能放下心中执念,若有来世我必与你共舞九霄!(墨森文学社,编辑墨森力荐)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王妃嫁到,王爷的代嫁萌妻

    王妃嫁到,王爷的代嫁萌妻

    洛瑶瑶,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因一场意外穿越至古代当一个并不受宠爱的二小姐,还要替人嫁给瘸子王爷,可没想到王爷并不是真瘸,洛瑶瑶崩溃,说好的瘸子呢?那两个小妾算怎么回事。【小剧场一】“王爷,王妃到了”门外的一名小厮看到王妃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赶紧朝着屋里通报。“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话音刚落,“哐当”一声,门被撞的摇摇晃晃的。书房门口站着一个一个手掐着腰的女子,后面还带着一群丫鬟。【小剧场二】“王爷,本王妃想外出游玩,顺便带一个美男,至于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吧。”说完,就准备朝着外面走去,却被某王拉着手。“王妃,难道本王就不是美男了吗?嗯~”
  • 成大事必备的9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9项修炼

    本书从心智、口才、交际、才智、习惯、性格、养心、学养、敢为等九个方面阐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