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6900000002

第2章 七上春官但终身不仕

林纾这样拼命苦读,除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之外,主要还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

但是科举制度实在埋没人才,以林纾的人品学问,硬是考不中个进士。

林纾中举时已经三十一岁了,第二年(1883年)兴致勃勃地入京会试,但却报罢而归。当然他不甘心,也不死心,以后参加历届考试,到1898年,已是“七上春官”,他也已经四十七岁了。

林纾这样不辞辛劳,往返奔波,当然是为了博个正途出身,谋个一官半职。但是虽然七上春官,仍然不及一第。终于宦情扫地,决计不再求仕进了。

在科举时代,考进士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做官。林纾既然七上春官,说明起初他是很想做官的。那时候,想要做官,除了科举一途之外,还有捐纳、举荐等名目。以林纾之耿介自持,捐纳固不屑为,但是连举荐也不愿接受,却未免异于常人了。

1901年,清政府诏开经济特科,敕枢近大臣举荐人才,参加考试。消息一出,许多人造贵要大臣之门,希望得到引荐。林纾当时正在北京,但是毫无所动。不过他刚认识不久的同乡、礼部侍郎郭曾炘(字春榆)还是把他的名字推荐上去了。林纾知道以后,不但不表示感谢,反而写了一封不怎么客气的信,表示坚辞不赴。这就是著名的《上郭春榆侍郎辞特科不赴书》,书中说:

恶争崇让,世之善名也。纾七上春官,汲汲一第,岂恶争之人哉?果一第为吾分所宜获,矫而让之,亦适以滋伪。而纾之省省不敢更希时名,正以所业莫适世用,又患辱之累至,故不欲竞进以自取病耳。……古大臣进士,虽不出于士之自进,亦必平日省其道之宜进,察其人之弗苟,而后登之荐牍,用副皇帝之求。今纾行不加修,而业益荒落,奈何贪美名、觊殊赏,冒进以负朝廷,而并以负公也。(见《畏庐文集》)

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底(1903年1月),也是他的同乡,后来做到邮传部尚书的陈璧,写了一封奏疏,举荐林纾为郎中,并要求皇上引见,准备在元旦日上奏。林纾知道消息后,马上写信给陈璧,决绝地说:“疏果朝上,吾夕出都也,后此勿复相见!”陈璧只好把疏稿毁了,并亲自跑去挽留他,这事才算作罢。后来林纾在《七十自寿诗》中专门提到这件事:

金台讲席就神京,老友承恩晋六卿。

我不弹冠办禹贡,公先具草荐祢衡。

伧荒哪办官中事?萧瑟将为海上行。

多谢尚书为毁草,食贫转得遂余生。

(《年谱》卷二第47页)

林纾热衷科举,“汲汲一第”,说明他是想做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有官而不做呢?

第一,受他小时候接受的“畏天循分”思想的影响。这一点留待下节再谈。

第二,是他看透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不愿同流合污,所谓“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七十自寿诗》之十二,见《年谱》第48页。)

据说林纾画过这样一幅画:画中两乞儿争食,其一前立得食,意颇自得;另一求分食不得,气愤之下从后拔起前者之足,使之欲颠。作者题词曰:“遇食汝尽前,我拔其足汝便颠。汝遇食,须顾我,汝先我食如何可!乞儿纷纷方竞争,林氏过之长太息:不让固非佳,愤争亦何得?官场士品半如此,我今借汝作样子。”[2]

当时的官场,好人受欺负,坏人欺负人,林纾看在眼里,而深以为戒。

如他晚年在《示儿书》中说:“己亥(1899年),客杭州陈吉士大令署中,见长官之督责吮吸僚属,弥复可笑,余宦情已扫地而尽。”(见《畏庐续集》)

另一件事对他影响更大。

他的同乡好友魏瀚(字季诸),出身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赴法国学习造船术,回国后,在马江船政局工程处任职,后来做到船政局长、京汉铁路局长等。1898年春,奉命护送他亲自监制的一艘铁舰前往旅顺,但是中途遭人构陷,几罹不测。

林纾对这件事大抱不平,反应十分强烈,乃至“中夜浩叹,怏怏如有所失”。他当即给魏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方今小人之多,任事之难,在古实无可比例。盖上有积疑之心,下多分功之思。有积疑之心,则肤寸之失足累乎全局;有分功之思,则觖望之事弥甚于仇雠。故凡语言、酬应、精神,稍不相属,引憾已足刺骨,况又慷爽质直,自行己意,此人言之所以不直于执事,必欲求逞者也。执事此行,短执事于新帅者甚夥。纾策执事必坦然自信,然执事亦闻郑袖之短楚美人乎?(《畏庐文集·与魏季渚太守书》)

魏瀚遭人构陷的具体情况待考,林纾在信中提道:“王君之事,狱连裴少卿,恶王君、少卿且所不惜,矧于执事有先人之言乎?”可见事情比较严重,所以林纾劝诫魏瀚:“不当南归,当于北军择一善地处之,勿见才,勿任气,苟有报国之事,以诚恳雍容出之。”

这件事让林纾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坚定了他誓不为官的决心,他在写给陈宝琛(号沧趣)的信中说:“魏季渚为人构陷,其事为风人所为。揆诸古之贼臣行为,亦殊不类。国家日求变,而此辈极力颠倒之,不特可悲,而亦可笑。纾之立誓不为官者,正痛恨此辈入骨耳。”

林纾决心不做官,但是不能不吃饭。要吃饭,就得有个职业。中举后,他仍在家乡以教读为业,享受门生供养,有钱的门生甚至帮他盖了新房子。这正是举人身份与此前做一般教书匠时不同的地方。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除了吃饭以外,他还需要发展。于是在他四十九岁的时候离开了家乡。

那是1899年。他应杭州府知府林启(字迪臣)、仁和县知县陈希贤(字吉士)之聘,掌教东城讲舍。林、陈均福州人,主客相处甚欢,暇日辄呼朋携友,寻幽访胜。林纾游必有记,留下了《游栖霞紫云洞记》《记九溪十八涧》《记超山梅花》《游西溪记》《记花坞》《湖心泛月记》等优美散文。

林纾是近代晚期著名的古文家,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作专门的讨论,这里借机会引他的《游西溪记》,以见一斑: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蒨,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溪水漻然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于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石桥十数,柿叶蓊菱,秋气洒然。桥门印水,幻圆影如月,舟行入月中矣。交芦庵绝胜,近庵里许,回望溪路,为野竹所合,截然如断,隐隐见水阁飞檐,斜出梅林之表,其下砌石可八九级,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缚帚焉。大石桥北趣入乌桕中,渐见红叶。登阁拜厉太鸿栗主,饭于僧房。易小艭绕出庵后,一色秋林,水净如拭,西风排竹,人家隐约可辨。溪身渐广,弥望一白,近涡水矣。涡水一名南漳湖,苇荡也。荡析水为九道,芦花间之。隔芦望邻船人,但见半身,带以下芦花也。溪色愈明净,老桧成行可万株,秋山亭亭出其上。尽桧乃趣余杭道,遂棹船归。不半里,复见芦庵,来时遵他道,纡,归以捷径耳。是行访高江村竹窗故址,舟人莫识。同游者为林迪臣先生、高啸桐、陈古士父子、郭海容及余也。己亥九月。(《畏庐文集》)

林纾平生喜柳,在游览过程中,见某处宜柳或缺柳,则默记于心。第二年清明节前,购买柳苗千株,率人一一补栽。林纾的举动,当时传为佳话。他自己也颇为自豪,自号曰六桥补柳翁。

林纾在杭州待了三年。1901年,他应聘赴京,主金台书院讲席。金台书院在崇文门外之金鱼池,院内有康熙皇帝手书的“乐育英才”巨匾,可见其历史之久、规格之高。前引《七十自寿诗》中“金台讲席就神京”一句,指的就是这件事,并且自注曰:“金台书院主讲者,多退老之六卿,次亦词臣,余独以布衣受聘。”可见其颇引以为荣。

不久,北京五城学堂成立,这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一所中等学堂。林纾的同乡陈璧正任顺天府尹,又聘他为总教习,兼授国文、修身等课。

从此,林纾在北京定居下来,把北京作了人生的第二故乡。

1903年受聘于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任笔述之职。1906年受京师大学堂之聘,授预科及师范馆诸生伦理学。1909年改受大学文科聘,同时授课于五城学堂、闽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1910年就大学经文科,讲授古文辞。1911年武昌起义,举国震动,京师不安,林纾乃挈家避地天津。

民国建立,1912年秋,林家又搬回北京。林纾亦再主大学文科讲席,1913年辞职。1914年为北京《平报》司编纂。

1915年受正志中学校长徐树铮聘,教授国文。1917年开文学讲习会于城南,讲授《左传》《史记》《庄子》及汉魏唐宋文,至1920年辍讲,当时名公硕士执弟子礼而请业者逾百人。1923年春主励志学校讲席,秋兼主孔教大学讲席,这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逝世前数月,还力疾往孔教大学讲课,授诸生以《史记·魏其武安列传》。

从上述简历中,我们知道,林纾拒绝入仕后,主要以教学为业,前后门生超过千人。此外则努力译书,大量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其《七十自寿诗》之十二曰: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巳千人。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第四句下自注曰:“娄东授经,门左千人,门右千人,余已过之。”可见他是很以此自豪的。

同类推荐
  •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问题处理技巧。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妙趣横生——讲述美丽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炼字佳句——读锦绣文章,品字字珠玑,悟写作精要;说文解字——挖掘方块汉字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本书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用一则则故事连缀起一个个知识,用一个个趣话解释一个个问题。父母不妨翻开此书,给孩子讲述关于汉字的故事,使他沉浸于汉字带来的美丽动人、博大精深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涵盖汉字的缘起与变迁、构造与间架、谐音撷趣、汉字典故、炼字之妙、字谜艺术、成语故事等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汉字史实及奇闻趣事。一则则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了解到汉字的前世今生;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带你去探索历史的同时,又让你品悟到汉字的瑰丽与神奇。
热门推荐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 假面娇妻的双面身份

    假面娇妻的双面身份

    一场豪门的婚姻,姐姐莫蓝嫁入了这个家族,可是在一个夜晚,远在加拿大的双胞胎妹妹莫羽,接到了姐姐在国内打过来的电话,电话那边,姐姐因为难产而不幸去世!等莫羽回到国后,见到的,只有姐姐莫蓝的墓碑,为了找到姐姐流产的原因,莫羽毅然决定顶替姐姐莫蓝的身份,踏入这个家族,寻找真相......一个是天才理科学霸,一个是文科的学神,一个性格暴躁,什么都敢直接说出来,另一个是温婉尔雅的气质淑女,姐妹两个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的区别,莫羽要怎么忍耐,才不会露出了自己本质的那一面!可是当真相一点点的剖开时,姐姐的丈夫和自己加拿大的男朋友........莫羽该如何抉择......
  • 闪电窗

    闪电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落魂赋

    落魂赋

    转世投胎的陆辰,阴差阳错,被冥河老祖误投往异世世界,这里有魂修武修,唯独没有仙修。带着前世的记忆,用华夏修仙大法,借助神兽的助力,战魂武,闯仙界,闹神界,统御一方却不爱权势,冷酷杀戮却侠胆柔情!博杀四方,打一个惊天动地,做一个逍遥神尊!
  •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理论综述;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必要性;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中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等。
  • 国宝档案(走进科学)

    国宝档案(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北京人化石、和氏璧的秘密、汉墓国宝、皇后之玺、乐山大佛等。
  • 数字侠客行

    数字侠客行

    我辈仗剑走天涯,路遇不平拔刀助。空有一身本事不用来行侠仗义哪这力量有什么意义?
  • 七年之痒婚姻保卫战

    七年之痒婚姻保卫战

    她和他在一起已经两千五百四十二天了,也就是六万一千小时,二亿多秒,这样的分分秒秒中,她以为他们会挽手风雨,一生相随,可是一切的一切,就在这七年的痒婚里变了模样,前妻携女突然造访,小三威武张扬,难道婚姻注定是一场战役?可是尘埃落定,一地狼藉,这样的战场,她如何面对?
  • 王者之旅:爆笑校园

    王者之旅:爆笑校园

    路小小因为玩游戏太痴迷,被父母勒令整个大学期间所有的零花钱没收,同时也将路小小转入到另一所大学,然而令路小小没想到的是,就在开学一个月之后,学校传来了王者荣耀的主办方要在学校里组织一场比赛,而因为这次意外,让路小小那颗平静的内心再次泛起滔天骇浪。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因为这次意外,梦想有了,男朋友更是有了!而且还是传说级人物!
  •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第一次发现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从此欧洲历史打开新的篇章;著名音乐家韩德尔奇迹般的精神复活,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弥赛亚》;老年歌德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