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300000003

第3章 一九八四年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劭西先生琐记

帮我上大学

劭西先生是我上大学时的老师,但在上大学之前便已和他认识,大学毕业之后,仍和他保持联系。我向他学习、请教,书信往返达四十五年。我认识他时,他四十四岁,我则刚刚弱冠。劭西师姓黎名锦熙,当时是北平师大的文学院院长,钱玄同师是北平师大文学院国文系主任,他们同为海内知名的语言音韵学大师。我当时报考北平师大就是慕他们大名而去的。

大学考上了,学费虽然免收,但却要在入学前交杂费二十元大洋。那时我每月的伙食费只大洋二元,一次要交二十元,等于一次要交十个月的伙食费,这真叫我这样的穷困学生为难啊!但我又想“天无绝人之路”、“路是人闯出来的”,岂能让几十块钱成为我学习上的拦路虎。当时,北平的私立中学很多,不少人一考上北平的名牌大学,就可以大学生身份到中学兼课。我也只好这样考虑,万一上不了学,就扛着北平师大这块招牌到中学教书去,但又自惭形秽:一是年纪太小,不像个老师;二是衣履破旧,仪容不整,没有老师的派头。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我的大哥在我跟前出现了,他说,他找过劭西先生,提出因经济困难,要求为我申请保留学籍,哪知劭西先生从容地说:“二十元由我出面担保,先报到罢。”我是在报到截止前的两天才办完入学手续的。倘若没有劭西先生的帮助,人海茫茫,谁能料到我会落到什么样的地步啊!

登门造访

劭西先生的家,在北平西城根的烟筒胡同四号,是“五四”前夕先生从湖南到北京工作不久后购置的。房子是北京一般居民的四合院,质量不怎么样,但占地宽广,环境僻静,适合读书人住。先生嫌胡同名字欠雅,改称淹通胡同,发音相近,但并未通行,居民仍写烟筒胡同。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他家的“常客”的,但我去拜访,多在星期天或寒暑假。第一次是大哥领我去的,当面感谢劭西师帮我上了大学。那次拉响门铃后,就听到从南屋传来洪亮的谈话声。南屋是客房,布置简朴,只有几把中式木椅,一张三人坐的旧沙发,靠窗是一架钢琴。我们进去后,黎先生连忙向旁边那位高谈阔论的先生说:“这就是我说过的那位文言文写得还可以的学生。”然后指着那位先生说:“这是钱玄同先生,见过了么?”我不禁肃然起敬。因一年级尚无系主任的课,只闻其名。钱先生个儿不高,眼睛近视,身体微胖,鼻脸发红,后来才知道他四十岁后便患了高血压病,尽管如此,仍然目光炯炯有神,嗓音洪亮。在两位学者面前,我感到特别拘谨,手足无措,但听了两位大师的阵阵笑谑,也就跟着微笑,慢慢地轻松自如了。自此之后,大概一两个月拜访一次。有时还邀我三哥或其他同学一道去。记得有一次是星期天,我和我的一位学英文的同学李章伯去拜访。因为老师习惯在夜深人静以后工作,所以起床较晚,九点以后才开始用早餐。早餐很简单,大体是一杯牛奶,几块蛋糕,他手上还持个烟斗,边吃边谈,边接待。谈到我的学习问题时,他说:“语言这个东西,不论中外,都要熟读成诵。”他认为背诵是学习语言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古诗词,或先秦散文,都要像对待外文一样,把它背下来。因此,他并不一般地反对死记硬背,他反对的是私塾里不懂装懂的大合唱式的乱嚷,囫囵吞枣地背书。他强调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他说年轻时背诵的东西,终生难忘,对以后做学问工作大有好处。劭西先生是研究历史的,他对先秦的著作,曾经整部整部地背。讲授时,凡引用《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史记》等,几乎都是背的,真可谓博闻强记。他的记性至老不衰。他常说:“背诵加深理解,理解促进背诵。”他并不研究音乐,因经常听女儿宪初弹钢琴,也就懂得肖邦、贝多芬的一些名曲了。我缺少音乐细胞,虽然常听师姐宪初弹琴,仍然一窍不通。我属牛,劭西师有时幽默地说一句“对牛谈琴”,引起一阵笑声。宪初的爱人方玮德,是桐城派古文家方东树的后人,新月派的新秀,与陈梦家同为徐志摩的得意门生。他与宪初订婚不久,因肺结核长期不愈,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九日病逝。劭西师写了挽联:“皖学旧名家,如此才华堪接武;珠(赤)绳刚系足,可怜药石已无灵。”同年六月,陈梦家编的《玮德纪念专刊》,由北平晨报承印部印出,收进劭西先生的挽词和黎宪初的《哭玮德》。一九三六年五月,玮德逝世周年时,在《北平新报·半月文艺》上,我发表过悼念玮德的诗[1]。一九七三年,我去北京治病,拜望劭西先生,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玮德纪念专刊》送给我,读了宪初《哭玮德》的文章,真觉一字一泪,不禁在封里题了一首七绝:

诗句情笺字字灰,招魂乏术海风哀。

当年曾说弹琴手,此日尤怜咏絮才。

自玮德病故,宪初于抗战前夕与南开大学教授陈之迈结婚,后陈赴美任驻美大使馆参赞,宪初亦赴任所,因难产身亡。直到解放前夕,才几经转折,由别人将死者生前的几件遗物如手表一块、钢笔一支带回给父亲作纪念。劭西师直到临终都是戴着女儿的手表,用着女儿的钢笔的。

讲学与“内助”

世人多知劭西先生为语法学家。的确,他是使汉语语法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从二十年代初期出版后,图解法便普及于大、中学校,影响极为深远。到三十年代,他又为师大国文系开设“比较文法”,及至六十年代,指导刘世儒同志编写现代汉语教材,从而建立了独创的语法体系,中外驰名。其实劭西先生不仅是语法学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与疑古玄同先生主持北平师大中文系,特别重视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凡国文系学生都要学“周至唐学术思想概要”,“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清代学术思想概要”等课程。劭西师晚年除了开设“比较文法”外,还主讲“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加之兼任文学院院长,行政工作占去了不少时间。此外师友门生大量来信的处理,也都是不容易对付的。为了把上述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使其相得益彰,他不得不依靠他的贤内助了。记得在大学三年级时,劭西先生来校授课,往往有一位身穿紫红外衣年近三十的女士陪侍左右。上课时,那位女士便坐在教室后面一同听讲。她是谁呢?下课后,劭西先生便向我们大家介绍了,这时我们才彻底明白她就是劭西先生的内助贺澹江女士。后来劭西先生到全国各地讲学,都由贺女士照顾。他给学生的信也往往由贺女士代劳,他只签名。这样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直到晚年为止。

劭西先生讲学与玄同先生讲学有不同的风格:一个慢,一个急;一个从容不迫,一个激情洋溢;一个似断实续,一个滔滔不绝。相同的是,都是有本之学,很少无稽之谈。用今天的话说,他们讲学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的。我在多年直接聆受劭西先生的教益中,尤其认识到先生知识的渊博性、思想的周密性和言语的条理性,的确是同时代人中所罕见的。

请胡适讲学

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劭西先生为了配合“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论”的教学,请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到师大来讲学,题目是“中国禅宗的起来”[2],每周一讲,一共四讲。劭西先生指定我和另一同学作记录。我对佛学并无兴趣,劭西先生说我笔头快,可以记得完整一点。加以我常在报刊发表文章,还在胡先生编的《独立评论》上写过文章,与胡先生通过信,见过面,胡先生听说我为他记录也很高兴。讲禅宗在中国的兴起,本来是不易讨好的,但胡先生长于辞令,记忆力好,穿插了不少小故事,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他讲完后,我们把记录整理后交给他过目,他增删了一些内容,发表在《师大月刊》上,并印成单行本作为思想史教材。从此,我亦视胡适为老师。但在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却有所变化。当时北平大、中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二月九日,六千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结果竟遭到大批军警镇压,于是引起了北平各校学生总罢课。此时,胡适却公开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与北大校长蒋梦麟串通一气,千方百计逼学生上课。当蒋梦麟与学生在校门口辩论时,胡适竟从旁把蒋梦麟拽开,说:“何必对牛弹琴!”被激怒的学生立即斥责胡适:“你这条老牛,滚开去!胡为乎来哉!”因胡适字适之,当时的进步学生就讽刺他为“胡适之?”意谓:“国难当头,你往何处去?”有一小报便以“胡适之”作为对联的一边,征求对边。有人对了“孙行者”,劭西先生听了,也说对得工整。意谓胡适在现实生活中走投无路,只有做孙行者上西天取经罢了!

到了一九三六年六月,我和李章伯创办了北平《小雅》诗刊,在风格上公开与“胡适之体”的白话诗相对立,还提倡“国防诗歌”。他很恼火。这样,我与适之先生就不只疏远,而是对立了。但是,在事隔四十年后的七十年代,我到北京去看望劭西先生,还共同回忆了当年胡适讲“中国禅宗的起来”的情景。我对胡适的学问是敬佩的,劭西先生在背诵胡适引用的禅宗北宗的神秀的诗偈,依然滚瓜烂熟。并命我也口占一偈:

世上本无树,人间岂有台?

乾坤原一气,何处觅尘埃!

劭西先生听了莞尔一笑,点头称是。

燕云湘水两无穷

七七事变后,我向劭西先生告别,前往广西桂林,劭西先生则随校内迁西北,一别八年,但书信未断。新中国成立前夕,劭西先生函召我入京,一同参加开国大典。从这以后,我与劭西先生朝夕相处,请教就更直接了。

一九五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拿了我写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的长篇叙事诗《洪秀全》朗诵给劭西先生和贺澹江师母听。诗是根据秦似同志的小册子《洪秀全》写的。朗诵后,劭西先生说不错。不久,我又送请老舍先生审阅,他和赵树理同志同意在《说说唱唱》上发表。我说不知与历史真实有无出入,后来托人请罗尔纲先生过目,他写了一些眉批,说诗稿与史实有出入,最好修改一下。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起来了。这时,正好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程千帆同志通过劭西先生转给我一封长信,动员我去武大教书。东北、山西、江苏等地的朋友也纷纷来信邀我,而北京方面又不放我。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劭西先生,聊了大半天,最后他写了一个《十字诀》送我:

一家七口,知名吴教授,

三心二意,五颜六色处处有,

十拿九稳,四面八方由你走。

不久,我就与劭西先生告别,先到武汉,后到江苏,历经各种运动,二十年间,只在一九六四年、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三次到北京看望过他老人家。一九七八年接到他逝世的讣告后,我又奔赴北京,参加追悼会,并护送他的骨灰盒到八宝山公墓。一代学人,千秋盛业,将与燕云湘水,同其久长。

一九八四年四月写于

江苏徐州云龙山麓向阳轩

(原载《湘潭文史资料第五辑·忆黎锦熙》,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

注释

[1]此处作者回忆有误,吴奔星的诗作《纪念诗人方玮德》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北平新报·半月文艺》第四期“诗的创作专号”,距离方玮德去世仅一月有余。——编者注。

[2]胡适到北师大讲中国禅宗应为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吴奔星和何贻焜的记录稿经胡适润色,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三十日发表于《师大月刊》第十八期,题目为《中国禅宗的发展》。——编者注。

同类推荐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历史学家张灏提出的“幽暗意识”与“转型时代”已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张灏多年治学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探索时代大风暴的思想根源与背景?张灏的思考结晶之一便是名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的丑恶,种种的遗憾。张灏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幽暗意识”也有独到的研究。本书是张灏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章精选。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蓝灵界

    蓝灵界

    星际战甲就直接自己在家自己拿在哪就是就是计算机技术
  •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几年里,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从上帝那里偏离得太远;其他的人则在担心一些宗教狂热分子正在向美国的自由传统发起“圣战”;许多美国人似乎认为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无可奈何的、被宗教分裂开来的国家。实际上,上述的这几个观点都没有切中要点。有关美国的好消息——作者将其称为美国福音——正是在让宗教塑造美国的同时,又不让它扼杀美国。
  • 明:繁华与崩溃

    明:繁华与崩溃

    明朝,是一个繁华昌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残酷和精彩的朝代。明朝社会,自上而下,由始至终,爱恨骋意,倨傲以狂,狂放自适,嬉乐贪欢;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曹石之变、宁王之乱,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锦衣卫、东西两厂,权宦当道,朝野昏暗;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谜团重重,党同伐异……绮楼盛境,帝国繁华,转瞬间皆成梦忆,不能不让人扼腕慨叹。在这样一个大伪季世,既有明朝“中坚”的文恬武嬉和好做新朝“臣妾”的暗通款曲;也不乏秦良玉、夏完淳等妇人孺子,抗贼御寇,忘身忘家,戚继光、俞大猷等勇武将士,力战歼倭,捐躯赴国……君与臣的博弈,忠与奸的对峙,各种势力的角逐,统统在这个王朝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 倾世圣宠:极品皇妃太嚣张

    倾世圣宠:极品皇妃太嚣张

    天下美男这么多,英俊傲气的周将军、柔美如玉的王爷,道骨仙风的大师……各有千秋、绝代风华,皇上您以为自己是女人唯一争先恐后争夺的抢手货?后宫风云纷争,她苦中作乐,给帅哥抛媚眼,不断挑战九五之尊的底线!繁华落尽,妃舞凤华,舞出倾世之姿。
  • 不消失的恋人

    不消失的恋人

    饶雪漫的金牌编辑方悄悄转型啦!一直扮演着“失恋专家”的她,写的却是一部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一段异国恋情,一个转身的恋人……像《八月照相馆》般清新浪漫,2009不可多得的疗伤小说。本书讲的其实是个简单的故事,表达的也是一种简单的信念:不能让失去的东西禁锢我们的人生,无论受到多重的伤害,都要尽力完整、诚恳地活下去。教授留学生中文的研究生陈晓镜与自己的学生青田开始了一段恋爱,一切看上去美好得不像话。但是青田在一次短暂的回国之后,便向晓镜提出了分手。尚未走出分手困局的晓镜,却猝不及防地接到青田因车祸去世的消息。在这之后,许多和青田有关的人以不同的姿态介入了她的生活……
  • 毛衣

    毛衣

    于海涛这才知道,怪不得经理把工钱给他们了,原来是朹子在暗中帮的忙。朹子说,我不想他再继续骗人,于是我找到了他现在的女朋友说明了真相,这位地产老板的女儿怎么也没有想到热恋中的男友竟是化了名的有妇之夫,他是凭着一双巧嘴和容貌骗了大家呀!于海涛问朹子还会不会跟大宽复婚,朹子说,他是因为回到起点才找我的,可我怎么再能和这样的人生活下去呢?不早了,我休息了。有话明天说。
  • 婚然天成之名门宠妻

    婚然天成之名门宠妻

    她是商界的名流夫人,人前风光,人后暖床。二十九岁生日被相恋五年的男友一脚踹到剩女的大军伍当中去,因为撞破了她高贵冷艳的顶级BOS一个惊天大秘密,就被一只集纯良、腹黑、傲娇、暴走、温柔、各种矛盾体于一身的名门纯禽给拽到了已婚妇女的革命队伍中来。【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宠妻无上限的故事。
  • 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面对班组长这一企业中最基层的领导岗位,针对其既是生产者又是组织者的特性,以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各项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就技能、道德、情商、决策、沟通等方面的多维含义和具体应用法则作了详尽阐述,结合现实案例,提供了完备的素养参考,以帮助班组长依靠自身卓越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赢得认可,像雁阵中的领头雁那样带领团队拼搏奋进。《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论证全面、案例鲜活,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材料,还可以作为班组长和广大员工自我提升的读本。
  • 世间所有的清晨

    世间所有的清晨

    海归建筑师李思川对在party上遇见的神秘黄金女郎“小钰”一见钟情,成为“小钰”的男友后才发现,“小钰”的原名是郁金,是晋江首富郁修善的女儿。李思川本想退缩,郁金却在此时向李思川求婚,两人结为夫妻。婚后,郁金生下女儿,渐渐出现心理问题,她拿出偷偷拟定的遗嘱逼迫李思川离婚。原来她和李思川结婚就是为了脱离父权的控制,并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孩子。李思川愤然签字离去,冷静下来后,为了明白妻子的心病,选择去美国修了心理学。归国之后两人再度相遇,李思川强势回归郁金的生活,并得知郁金身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原因,之后,李思川用尽一切手段回归家庭,用耐心的爱解开了郁金十几年的心结,回到了她身边。
  • 诸天神话管理系统

    诸天神话管理系统

    新书《化敌为女友》已发布,欢迎各位书友前往品鉴——亚瑟王提起圣剑再次发动屠神战争,酆都大帝率领百万鬼兵迎战远古天庭,痴情龙王轮回转世化身黑龙与魏征再续三世情缘,呆萌猴子苦苦追寻羲皇身影只为寻求一个答案。灵气复苏,神话觉醒,河神、刘伯温、黑白无常、聂小倩、荀子、墨子、法老王、地狱三头犬、冥王、神王、泰坦巨人……无数传说中的人物纷纷传承现世。是生,是死,是默默无闻地老去,还是争一争这诸天万古?踏凌霄,踩地府,从此踏上不归路。一个神秘系统,一棵水晶小树,一位重生者的旅途……【本书无毒,各位道友可放心收藏,交流群:782095950,有事没事都可以进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