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300000003

第3章 一九八四年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劭西先生琐记

帮我上大学

劭西先生是我上大学时的老师,但在上大学之前便已和他认识,大学毕业之后,仍和他保持联系。我向他学习、请教,书信往返达四十五年。我认识他时,他四十四岁,我则刚刚弱冠。劭西师姓黎名锦熙,当时是北平师大的文学院院长,钱玄同师是北平师大文学院国文系主任,他们同为海内知名的语言音韵学大师。我当时报考北平师大就是慕他们大名而去的。

大学考上了,学费虽然免收,但却要在入学前交杂费二十元大洋。那时我每月的伙食费只大洋二元,一次要交二十元,等于一次要交十个月的伙食费,这真叫我这样的穷困学生为难啊!但我又想“天无绝人之路”、“路是人闯出来的”,岂能让几十块钱成为我学习上的拦路虎。当时,北平的私立中学很多,不少人一考上北平的名牌大学,就可以大学生身份到中学兼课。我也只好这样考虑,万一上不了学,就扛着北平师大这块招牌到中学教书去,但又自惭形秽:一是年纪太小,不像个老师;二是衣履破旧,仪容不整,没有老师的派头。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我的大哥在我跟前出现了,他说,他找过劭西先生,提出因经济困难,要求为我申请保留学籍,哪知劭西先生从容地说:“二十元由我出面担保,先报到罢。”我是在报到截止前的两天才办完入学手续的。倘若没有劭西先生的帮助,人海茫茫,谁能料到我会落到什么样的地步啊!

登门造访

劭西先生的家,在北平西城根的烟筒胡同四号,是“五四”前夕先生从湖南到北京工作不久后购置的。房子是北京一般居民的四合院,质量不怎么样,但占地宽广,环境僻静,适合读书人住。先生嫌胡同名字欠雅,改称淹通胡同,发音相近,但并未通行,居民仍写烟筒胡同。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他家的“常客”的,但我去拜访,多在星期天或寒暑假。第一次是大哥领我去的,当面感谢劭西师帮我上了大学。那次拉响门铃后,就听到从南屋传来洪亮的谈话声。南屋是客房,布置简朴,只有几把中式木椅,一张三人坐的旧沙发,靠窗是一架钢琴。我们进去后,黎先生连忙向旁边那位高谈阔论的先生说:“这就是我说过的那位文言文写得还可以的学生。”然后指着那位先生说:“这是钱玄同先生,见过了么?”我不禁肃然起敬。因一年级尚无系主任的课,只闻其名。钱先生个儿不高,眼睛近视,身体微胖,鼻脸发红,后来才知道他四十岁后便患了高血压病,尽管如此,仍然目光炯炯有神,嗓音洪亮。在两位学者面前,我感到特别拘谨,手足无措,但听了两位大师的阵阵笑谑,也就跟着微笑,慢慢地轻松自如了。自此之后,大概一两个月拜访一次。有时还邀我三哥或其他同学一道去。记得有一次是星期天,我和我的一位学英文的同学李章伯去拜访。因为老师习惯在夜深人静以后工作,所以起床较晚,九点以后才开始用早餐。早餐很简单,大体是一杯牛奶,几块蛋糕,他手上还持个烟斗,边吃边谈,边接待。谈到我的学习问题时,他说:“语言这个东西,不论中外,都要熟读成诵。”他认为背诵是学习语言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古诗词,或先秦散文,都要像对待外文一样,把它背下来。因此,他并不一般地反对死记硬背,他反对的是私塾里不懂装懂的大合唱式的乱嚷,囫囵吞枣地背书。他强调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他说年轻时背诵的东西,终生难忘,对以后做学问工作大有好处。劭西先生是研究历史的,他对先秦的著作,曾经整部整部地背。讲授时,凡引用《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史记》等,几乎都是背的,真可谓博闻强记。他的记性至老不衰。他常说:“背诵加深理解,理解促进背诵。”他并不研究音乐,因经常听女儿宪初弹钢琴,也就懂得肖邦、贝多芬的一些名曲了。我缺少音乐细胞,虽然常听师姐宪初弹琴,仍然一窍不通。我属牛,劭西师有时幽默地说一句“对牛谈琴”,引起一阵笑声。宪初的爱人方玮德,是桐城派古文家方东树的后人,新月派的新秀,与陈梦家同为徐志摩的得意门生。他与宪初订婚不久,因肺结核长期不愈,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九日病逝。劭西师写了挽联:“皖学旧名家,如此才华堪接武;珠(赤)绳刚系足,可怜药石已无灵。”同年六月,陈梦家编的《玮德纪念专刊》,由北平晨报承印部印出,收进劭西先生的挽词和黎宪初的《哭玮德》。一九三六年五月,玮德逝世周年时,在《北平新报·半月文艺》上,我发表过悼念玮德的诗[1]。一九七三年,我去北京治病,拜望劭西先生,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玮德纪念专刊》送给我,读了宪初《哭玮德》的文章,真觉一字一泪,不禁在封里题了一首七绝:

诗句情笺字字灰,招魂乏术海风哀。

当年曾说弹琴手,此日尤怜咏絮才。

自玮德病故,宪初于抗战前夕与南开大学教授陈之迈结婚,后陈赴美任驻美大使馆参赞,宪初亦赴任所,因难产身亡。直到解放前夕,才几经转折,由别人将死者生前的几件遗物如手表一块、钢笔一支带回给父亲作纪念。劭西师直到临终都是戴着女儿的手表,用着女儿的钢笔的。

讲学与“内助”

世人多知劭西先生为语法学家。的确,他是使汉语语法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从二十年代初期出版后,图解法便普及于大、中学校,影响极为深远。到三十年代,他又为师大国文系开设“比较文法”,及至六十年代,指导刘世儒同志编写现代汉语教材,从而建立了独创的语法体系,中外驰名。其实劭西先生不仅是语法学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与疑古玄同先生主持北平师大中文系,特别重视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凡国文系学生都要学“周至唐学术思想概要”,“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清代学术思想概要”等课程。劭西师晚年除了开设“比较文法”外,还主讲“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加之兼任文学院院长,行政工作占去了不少时间。此外师友门生大量来信的处理,也都是不容易对付的。为了把上述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使其相得益彰,他不得不依靠他的贤内助了。记得在大学三年级时,劭西先生来校授课,往往有一位身穿紫红外衣年近三十的女士陪侍左右。上课时,那位女士便坐在教室后面一同听讲。她是谁呢?下课后,劭西先生便向我们大家介绍了,这时我们才彻底明白她就是劭西先生的内助贺澹江女士。后来劭西先生到全国各地讲学,都由贺女士照顾。他给学生的信也往往由贺女士代劳,他只签名。这样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直到晚年为止。

劭西先生讲学与玄同先生讲学有不同的风格:一个慢,一个急;一个从容不迫,一个激情洋溢;一个似断实续,一个滔滔不绝。相同的是,都是有本之学,很少无稽之谈。用今天的话说,他们讲学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的。我在多年直接聆受劭西先生的教益中,尤其认识到先生知识的渊博性、思想的周密性和言语的条理性,的确是同时代人中所罕见的。

请胡适讲学

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劭西先生为了配合“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论”的教学,请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到师大来讲学,题目是“中国禅宗的起来”[2],每周一讲,一共四讲。劭西先生指定我和另一同学作记录。我对佛学并无兴趣,劭西先生说我笔头快,可以记得完整一点。加以我常在报刊发表文章,还在胡先生编的《独立评论》上写过文章,与胡先生通过信,见过面,胡先生听说我为他记录也很高兴。讲禅宗在中国的兴起,本来是不易讨好的,但胡先生长于辞令,记忆力好,穿插了不少小故事,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他讲完后,我们把记录整理后交给他过目,他增删了一些内容,发表在《师大月刊》上,并印成单行本作为思想史教材。从此,我亦视胡适为老师。但在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却有所变化。当时北平大、中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二月九日,六千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结果竟遭到大批军警镇压,于是引起了北平各校学生总罢课。此时,胡适却公开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与北大校长蒋梦麟串通一气,千方百计逼学生上课。当蒋梦麟与学生在校门口辩论时,胡适竟从旁把蒋梦麟拽开,说:“何必对牛弹琴!”被激怒的学生立即斥责胡适:“你这条老牛,滚开去!胡为乎来哉!”因胡适字适之,当时的进步学生就讽刺他为“胡适之?”意谓:“国难当头,你往何处去?”有一小报便以“胡适之”作为对联的一边,征求对边。有人对了“孙行者”,劭西先生听了,也说对得工整。意谓胡适在现实生活中走投无路,只有做孙行者上西天取经罢了!

到了一九三六年六月,我和李章伯创办了北平《小雅》诗刊,在风格上公开与“胡适之体”的白话诗相对立,还提倡“国防诗歌”。他很恼火。这样,我与适之先生就不只疏远,而是对立了。但是,在事隔四十年后的七十年代,我到北京去看望劭西先生,还共同回忆了当年胡适讲“中国禅宗的起来”的情景。我对胡适的学问是敬佩的,劭西先生在背诵胡适引用的禅宗北宗的神秀的诗偈,依然滚瓜烂熟。并命我也口占一偈:

世上本无树,人间岂有台?

乾坤原一气,何处觅尘埃!

劭西先生听了莞尔一笑,点头称是。

燕云湘水两无穷

七七事变后,我向劭西先生告别,前往广西桂林,劭西先生则随校内迁西北,一别八年,但书信未断。新中国成立前夕,劭西先生函召我入京,一同参加开国大典。从这以后,我与劭西先生朝夕相处,请教就更直接了。

一九五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拿了我写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的长篇叙事诗《洪秀全》朗诵给劭西先生和贺澹江师母听。诗是根据秦似同志的小册子《洪秀全》写的。朗诵后,劭西先生说不错。不久,我又送请老舍先生审阅,他和赵树理同志同意在《说说唱唱》上发表。我说不知与历史真实有无出入,后来托人请罗尔纲先生过目,他写了一些眉批,说诗稿与史实有出入,最好修改一下。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起来了。这时,正好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程千帆同志通过劭西先生转给我一封长信,动员我去武大教书。东北、山西、江苏等地的朋友也纷纷来信邀我,而北京方面又不放我。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劭西先生,聊了大半天,最后他写了一个《十字诀》送我:

一家七口,知名吴教授,

三心二意,五颜六色处处有,

十拿九稳,四面八方由你走。

不久,我就与劭西先生告别,先到武汉,后到江苏,历经各种运动,二十年间,只在一九六四年、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三次到北京看望过他老人家。一九七八年接到他逝世的讣告后,我又奔赴北京,参加追悼会,并护送他的骨灰盒到八宝山公墓。一代学人,千秋盛业,将与燕云湘水,同其久长。

一九八四年四月写于

江苏徐州云龙山麓向阳轩

(原载《湘潭文史资料第五辑·忆黎锦熙》,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

注释

[1]此处作者回忆有误,吴奔星的诗作《纪念诗人方玮德》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北平新报·半月文艺》第四期“诗的创作专号”,距离方玮德去世仅一月有余。——编者注。

[2]胡适到北师大讲中国禅宗应为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吴奔星和何贻焜的记录稿经胡适润色,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三十日发表于《师大月刊》第十八期,题目为《中国禅宗的发展》。——编者注。

同类推荐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热门推荐
  • 拉池县丞志

    拉池县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常的漫威与不正常的我

    正常的漫威与不正常的我

    不正常的穿越者,在漫威的日常...............
  • 阴祸

    阴祸

    农村结婚,媳妇儿他妈要三十万彩礼,我爸在梦中一气之下杀了她!而后的事情,却越来越奇怪……
  • 寡妇三嫁

    寡妇三嫁

    推荐小悠自己的文:七岁小魔后邪医残宠我的调皮王妃【本文女强+美男无数+结局一对一】弑父果然是要遭天谴的啊,不过这雷也太给力了,一劈就把她劈成了……寡妇???本来想替她那心有所属的妹妹嫁人,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不要她。妈的,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想她那二十一世纪堂堂总裁的一百八智商,还怕对付不了这些落后了上千年的老古董?她,一个寡妇!就是要把妓院开遍花街柳巷满城风流!就是要把赌场开得轰轰烈烈,人人尽皆知!就是要把酒楼开得累死那些酿酒的,乐死那些喝酒的!嘿嘿,在古代,就是要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才对得起自己嘛!他,一国之君,后宫三千佳丽,却独独喜欢她,老喜欢深情地痴情地钟情地望着她:“为了你,朕愿舍弃后宫,独宠你一人。”他,京城首富,性格冷漠跟冰块也似,女人从来都无法入得他的法眼,却偏偏看上了她,总是喜欢用那种刻骨的眼神盯着她:“你是我的,谁也不能把你从我身边抢走,不管他是神还是鬼!”他,江湖侠客,孑然一身半世漂浮,谁晓得一遇到她还就赖着不走了!“只要能留在你身边,就算只做一个下人,我也甘之如殆。”花片一“小姐,王家人的来向你提亲了。”小青在心里替王家公子悲哀。王语寒抬头面无表情的说:“把他赶出去。”“是。”看来王家公子没有希望了。“小姐,赵家公子来抢亲了。”秀香惊吓的跑来。王语寒再次面表情的说:“找人把他扔出去,抢什么抢都说了本小姐我不嫁。”“小姐,皇上来了。”小青心里叫着,你不会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吧!“什么。”想她堂堂一个没有人要的寡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要啊!不行,要跑,一定要跑。花片二“女人,你没有人要吗?为什么要纠缠着我。”天涯不屑的说着。“因为你是我宝宝的爹,我的相公,不纠缠你,我缠谁去。”语寒得意的把宝宝抱了起来给他看看。宝宝露出可爱的小脸笑眯眯的叫着:“爹爹。”【本文简介无能随时会修改,更多精彩尽在文中。喜欢的亲们请多多收藏。
  • 尚书大论

    尚书大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本书的沙发游是她8年来运用自驾游、背包游等各种穷游方式游历生活后的新探索。书中不仅包括了她旅游中的经历、风景,也讲诉了她与宿主间的友谊、交流,还有面对孤独、伤感时调整、面对的过程……欢迎大家与猫猫一起体验她的旅行过程,陪伴她经历各种我们平常生活之外的传奇。
  • 獒王归乡记

    獒王归乡记

    护院神犬——獒王巴勒占堆被寻獒人偷到拉萨,他巧用计谋逃脱,与“闹市魔王”成为朋友,在老索朗的帮助下走上返乡之路,但偷走他的人始终尾随着。途中,他受到诺布、益西等善心獒犬的帮助,差点落入人类的圈套但再次逃脱,与黑獒加古成为挚友,与野狼数次恶战,亲身经历了野驴争夺王位的悲剧。最终,他以德报怨,感化了偷他的人,成功返回家乡。
  • 泡沫

    泡沫

    夏季午间的空气里响起胡同尖厉的喊声,很尖很细的像一把锋利的小刀在彩缎上划过。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在一个大热天里,那个刚刚在全市职工游泳赛中获得三项冠军的于小鱼淹死在一个不到两米深的池塘里。和这件事差不多重要的是那天停电。
  • 封修神

    封修神

    为了去世的爷爷报仇,为了寻找失踪的父母,走入了修炼界。
  • 丑颜倾天下之妃本倾心

    丑颜倾天下之妃本倾心

    岁岁年年月月日日,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流年浮屠岁月蹉跎,我却能记住你的每一句话。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十年前,她只是个卑微的私生女兼贱婢,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让她决定许下终身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