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500000005

第5章 附:与萧乾谈报纸文学副刊及其他

(一九九六年三月八日下午于北京萧乾寓所)

周立民(以下简称“周”):萧老,您在文章中曾提到中国的报纸文学副刊不同于外国的,它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创举,我想请您具体谈一下,您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创举?

萧乾(以下简称“萧”):外国的报纸副刊只登书评,不登创作,像《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英美报纸的副刊都是这样的。而中国的副刊刊登创作,可以说是作家的摇篮,许多作家都是先给副刊写文章,再给杂志写,最后出书而成名的,这是我们与他们的不同之处,严格点说,我们的副刊应当加上“文艺”两个字。

周:萧老,那么您认为副刊与杂志相比有什么优越性?

萧:快!你昨天写的文章,今天就可能见报,杂志就不行了,至少也得两个月。因为副刊出版周期短,所以书评很适于在这上面推出,这样,书出版没有多久,书评就可以登出来了,杂志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但是副刊也有它的局限,那就是篇幅上,一般最多只能登八千字,一万字就太挤了,一些长稿子只能发表在杂志上。当然副刊也可以搞连载,但日报的副刊还行,如果是周报就不太合适了。

周:您编《大公报·文艺》时一般没有搞连载,孙伏园编《晨报副镌》却常搞连载,一篇稿子无端被分成好几块,有时看起来不太习惯。您倒是编了不少专号、特刊,把主题相同的东西集中起来,无形之中扩大了副刊的版面,内容也显得充实丰满,也避开了副刊的一些局限。

萧:我编副刊有两个特点,一是搞专号,这样就可以登一些长文章,像曹禺写的《我是怎样写〈日出〉》。另外是编专栏,比如“文艺新闻”,后来海外来稿多了,我就把它分为国内新闻和海外新闻两部分,另外为了答复读者来信,我还开设了“答辞”专栏,开设这样的专栏,可以沟通各地文艺界和作者的关系,而且有针对性,吸引人,有时候读者看报纸不看其他作品,往往从这些短小的专栏读起。

周:您的那些答辞写得十分精彩,记得沈从文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还特意提起它们,据说那时写答辞最初是为了补足排版上的空白。

萧:是的,主要是排版上考虑的。

周:读者好像特别欢迎这个。

萧:那个时候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很密切,联系也很广泛,我精力充沛,编副刊,还要跑新闻,也喜欢写信,一个下午最多能写四十多封信,有一些来信比较集中的问题我才在副刊上公开回答。

周:一天要写那么多信?!这些信除了收在《废邮存底》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都没有保存下来吧?我看您的书信集中收集的大多是新时期书信。

萧:没有了,“文革”时早就烧了。日记都不敢写,经历了“文革”后写信都非常简单,全是事务性的,根本不发表什么议论,我本来是很愿意写长信的。

周:您的这一习惯,与沈从文倒是很相像,据说现在收集上来的沈从文的书信已经有250万字了。

萧:这恐怕还不全吧?我们那时精力可真充沛。

周:您现在依旧是精力充沛,从您在《收获》上开的“玉渊潭随笔”专栏就能看出来,文章写得都很长,读起来真过瘾。

萧:专栏上的文章全写完了,但第六篇文章是写“文革”的,据说不能发,我还要补写一篇。头一篇就是提倡言论自由的,另有一篇《校门内外》是谈教育的,我曾从小学教到大学,还教过国外的学校,我读书的学校也是从小学到大学各式各样的,我在文章中特别提到了辅仁大学,那是个天主教学校。学校拼命宣传教义,但是我们都不听他的,就像现在反复宣传的一些东西一样……

周:徐志摩主持《晨报副镌》时,就曾反对“党化教育”,历史有时候是很有意思的。

萧:我第三篇写的是《老唐,我对不住你》,讲“三反”的时候我们打老虎,打错了一个人,他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我们竟然造出了那么多数字说他贪污,后来发现这都是子虚乌有的,搞错了。我写了政治运动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压力,也是对频繁地搞政治运动的一个批评。第四篇写的是《请听老报人掏掏心窝子》,讲到现在报纸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它们只认得名家,对青年作者置之不理,我反对这样。武汉有一个报纸搞了个“外地名家”的专栏,找我写稿,我说武汉本地就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不找他们写稿,还用找外地的?而且专找什么“名家”,我不太喜欢人们把我当成什么名家。第五篇题目是《点滴人生》,谈了些我对人生的认识。第六篇我正在写,谈的是出版方面的事。文章写完了,我今年的任务就完成了。去年《尤里西斯》出齐了,还出了本《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

周:萧老,《大公报·文艺》曾培养了一批书评家,像常风、宗珏、李影心等人,您当年是怎样调动他们为你写稿的?

萧:一个编辑要善于做发现人的工作,要能够发现作者的长处,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从他们的投稿中发现他们擅长哪一方面后,就鼓励他们发展这一方面,甚至给他们寄一些书,我记得就曾寄过我写的《书评研究》。不过,在中国搞书评真是一件难事,你对一本书说十句好话,再说一句是坏话,那也不行,他们仍旧怀恨在心,结果书评尽成了夸书的东西了。在国外,不是这样,书评是有很高的信誉的,靠写书评甚至可以挣钱吃饭的,读者信任书评,根据书评去买书,人家书评的第一话可能就是:“这是一本很糟的书。”而我们却很少有这么直率的时候。

周:我们有些书评简直是赤裸裸的图书广告。

萧:前些日子,曾有人组织了全国书评家会议,让我去讲话,我想全国的书评家开会一定有利于书评的发展,很高兴。去了之后一看人不少,我就问主办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告诉我说他们都是出版社的副社长,是写征订目录上新书介绍的,原来这也是书评?

周:我还想请您从编者的角度谈一谈《大公报·文艺》的倾向和它的特色。

萧:我是比较喜欢办副刊的,版面在编辑自己的手里,能够充分发挥编者的才能,这很有意思。

至于《大公报·文艺》我提醒你注意一件事,我们不是搞了一个“大公报文艺奖”吗?获奖作者有何其芳、曹禺、芦焚。其中我们最初评的不是芦焚,而是萧军,后来萧军没有领这个奖,至于什么原因,我一直没有弄清楚,后来我也没有问。我估计是“左联”组织决定的。我是有意把《文艺》办成一个既是天津的,又是上海的,既是右派的,又是左派的报纸。

周:研究者们一般都认为《文艺》和《文学杂志》是京派的摇篮,关于京海之争,京派还有一个实际的存在,而海派似乎是不存在的,不知您怎么看的?

萧:京派、海派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严家炎和吴福辉都写过专著。我认为京派、海派在大方向上是没有实质区别的,比如对待抗日,大家态度都是一致的。至于京派,我觉得在创作上它不大从概念出发,他们写的也是社会不公平、人们的疾苦,但比较注重表现的方式,讲究艺术技巧。京派有一个时间界限,在一九三二年以前,京派的盟主是周作人,但是他提倡的那些明清小品,我们是很不喜欢的。而在这之后是沈从文等人,我和何其芳等后来者还被视为“小京派”。但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巴金,你说他是哪派的?他在上海,也在北京办报纸、写文章。

周:说到流派,我还想到同人杂志、同人报纸,一般说来这样的报纸有一致的趣味,共同的主张,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历史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不知您是怎么看的。

萧:同人办报,在解放前可以,在解放后,由于社会体制的原因,难以办到了,但有一段时间人们试过,也鼓励过。可是主编和下面人都是上边任命的,这怎么能办同人刊物?

周:萧老,在你们那个时代,您认为还有哪些报纸副刊值得关注?

萧:《申报·自由谈》,沈从文编的《益世报·文学周刊》,凌叔华编的《武汉日报》副刊。

周:我发现您和你们这一代人对过去的传统都比较怀念,那个时代报人的办报思想、方式和经验都值得我们今天搞新闻出版的思考,遗憾的是不少人却丢掉了一些好的传统,搞出的东西不伦不类。我看过一个材料,说邓拓主持《人民日报》时,要刚参加工作的编辑都到图书馆去翻阅《大公报》、《申报》等过去的报纸,吸取好的经验。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积累,需要有良好的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底气不足也难有长足发展。

萧:正因为这样,我支持你搞好副刊研究,写写过去,不一定为现在,而是为二十年后,或者更远的中国。我们应该面向二十一世纪,那时人们通过你的书,可能还会发现报纸原来可以这样编。

周:萧老,从整个文学发展来看,您认为我们的副刊有哪些值得珍视的好传统呢?

萧:我认为最重要的它是文学创作的园地,它培养了大批年轻的作家,这是最突出的特点。它为我们的文学发展培养了新生力量,而现在报纸专找名家写稿真不是办法。

周:据说现在不少编辑根本不看外稿,不过,名家的稿子自然能够吸引读者,相比之下,年轻作者不引人瞩目,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当年是怎样推出新作者的呢?

萧:我们那时文坛的风气跟现在就不一样,那时新人倍受重视,谁发现了一个新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像我当初在《大公报》上发表《蚕》,林徽因为此专门请我去她的沙龙,为的是鼓励我今后好好创作。沈从文当年还曾卖掉自己的衣服给卞之琳出诗集,我们每个人踏入文坛都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拥抱。

同类推荐
  • 东张东望

    东张东望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历史,只是日本极少数人在上个世纪和前些年制造了新与旧的不光彩的事件,给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日本人带来了的伤痛,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的某些隔阂。目前两国政府正在“破冰”、“融冰”,志在沟通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建立彼此的互信和互惠战略关系。互知才能互信,互信才能做到互惠。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等,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它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是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热门推荐
  • 天武神帝

    天武神帝

    大陆最强圣皇罗天穿越重生,身怀世界第一至宝古神殿,第一功法《皇天九圣决》,所向披靡,纵横寰宇。闹百地,闯千域,与当世无数天之骄子争锋,吸纳万物之力,容纳万千法则,战尽天下,成就神帝之名!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佛说目连所问经

    佛说目连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 金牌皇后

    金牌皇后

    内容简介她叫欧阳羽彤,欧阳家的十三小姐,嫡母所生,却排行十三。自打出生,家里就祸事不断,长兄身亡,父亲瘫痪,姨娘病死。自打出生,她就背上“扫把星”的骂名。人家出嫁,凤冠霞帔,八抬大轿,她,一道圣旨,许给恶名昭著的平阳王为侧妃,一身“孝服”,一顶寒碜小轿从后门入,嫁入夫家。还未洞房,就被夫君默许,被正室乱棍打死。她叫尹政君,美国哈弗大学毕业,计算机和金融学双博士学位。回国后她顺利接掌家族企业尹氏娱乐有限公司的博彩业务,旗下酒店、地产、航运公司多不胜数。她是商场上的风云人物,她也是众人眼里的豪门闺秀,她更是“皇家赌场”里令人闻风丧胆的赌场女皇。这样一个女子竟也遭遇了离奇的穿越事件。看商界玫瑰、赌场女神尹政君穿越到十八岁的懦弱少女身上,又是如何的一段辉煌故事。从此十三小姐华丽丽地蜕变了。恶名昭著的平阳王,切,什么东西,本小姐要休就休,一纸休书,遍贴京城,你,独孤城,是本小姐的弃夫!你喜欢女人是吧,全城所有青/楼本小姐买下,叫你无处寻/欢。你喜欢银子是吧,全城所有银号本小姐收购,叫你钱无所归。你家大业大是吧,全城独孤商号本小姐吞并,叫你家破财破。心肠歹毒的二夫人,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整死你。给我下毒是吧,我叫你毁容。想欺负俺娘是吧,我叫你给俺娘提鞋、倒马桶。===传闻:京城有女,姓氏欧阳,背离家门,自立门户,不到半月,家财万贯,京城十三街,街街有商号,京城九九路,路路有当铺。年年十二月,月月三五七,门口排长龙,皆是提亲郎。某女定下规矩,曰:金牌十二道,金山十二座,珠宝八百箱,绸缎三千匹。缺一不可,少一不见。非富不嫁,非贵不嫁。=========================东方璃,东楚帝君,从来说一不二,野心勃勃,一心想开疆扩土。“这女子才能非一般男儿所及,得之则得天下。要么杀之,要么娶之。传朕旨意召她入宫,赐予皇后位。”南宫云轩,堪称天下第一美男子,身世扑朔迷离,本是南岳皇子,为南岳、东楚两国联盟,入住东楚,封为辽王,生性冷血,残酷不仁。“你若一天不嫁我,我便屠城一天,你若两天不嫁我,我便屠城一月,你若三天不嫁我,我杀光天下所有男女老少。”本文女强,女主亦正亦邪,在宫里斗智斗勇,在宫外叱咤商界,艳福多多,YY多多,结局一对一。==========================
  •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本书由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发展了一个企业的企业家——契约一般均衡理论,试图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内解释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市场经济中企业内部权威安排,回答了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工人监督企业家,为什么资本所有者而不是劳动者选择企业经营者,什么因素决定什么样的人将成为企业家这样一些问题。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有才能又有财产的人成为“企业家”,有才能无财产的人成为“职业经营者”,有财产而无才能的人成为“单纯资本所有者”,既无才能又无财产的人成为“工人”。
  • 向美而生,向上而行

    向美而生,向上而行

    小富女著的《向美而生 向上而行》内容分为六个篇章,囊括了作者对美丽的梯度理解和点滴印证。外形修炼篇讲述了“变美”这件小事情,生活方式篇提出活得美丽才是头等大事,岁月成长篇进一步论证了向美而生的一千零一种可能,人物篇以历史女性的角度阐述美的内涵,梦想篇指出美丽是永不放弃的向上力,养育篇补充说明养育是一场自我的修行。简而言之,本书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成长模式,帮助处在迷茫中的女人建立强大的自我完善系统。
  • 重生之星际美食日记

    重生之星际美食日记

    周繁锦一位现代的疯狂的美食家,同时也是一位拥有可以和五星级大厨媲美的厨师。因为一场偶然的意外,她穿越到了多年后的星际时代,当一位美食家来到了一个只能靠营养剂维持身体所需能量的时代,那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美食这种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发扬光大。
  • Oppose Any Foe (A Luke Stone Thriller—Book 4)

    Oppose Any Foe (A Luke Stone Thriller—Book 4)

    "One of the best thrillers I have read this year. The plot is intelligent and will keep you hook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author did a superb job creating a set of characters who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very much enjoyable. I can hardly wait for the sequel."--Books and Movie Reviews, Roberto Mattos (re Any Means Necessary)OPPOSE ANY FOE is book #4 in the bestselling Luke Stone thriller series, which begins with ANY MEANS NECESSARY (book #1)!A small arsenal of U.S. nuclear weapons are stolen from a NATO base in Europe. The world scrambles to figure out who the culprits are and what their target is—and to stop them before they unleash hell on humanity.
  • 解放常州

    解放常州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常州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