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章回小说》2007年第06期
栏目:警坛轶事
曹大路没想到会以这种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他的这次副局长竞选,他除了为自己感到悲哀外,同时对局领导的操作方式感到震惊。尽管他十几年里一直奋战在缉毒一线,对行政管理并不熟悉,但他还是可以肯定,如果是群众选举制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如果知道这次选举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绝对不会去报名参与?……下午下班后,曹大路骑在他的那辆破自行车上一路都在想这个问题,他越想越气愤,自行车越蹬越快,以至于在十字路口连红灯亮了都没看见。所有的车辆和自行车都齐刷刷地停在停车线上,由于是下班高峰时期,南北两边都黑压压停了一片,只有他的坐骑孤零零地、肆无忌惮地向前冲去。站在路口维持秩序的交警没料到会冲出一辆自行车,挥舞拳头在他身后大声叫骂着,可是曹大路根本没听见,继续朝前冲去,差点和东西向的一个骑自行车的撞在了一起。那人破口大骂起来,十字路口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曹大路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时岗楼里的值勤交警也从岗楼冲了出来,一边骂着,不信还有吃了豹子胆的,看我怎么收拾你个龟儿子?等他冲到跟前,才看见是曹大队长,他们都很熟的,就说,曹大队长,什么事这么急啊?曹大路尴尬地连连说着对不起。交警说,曹大队长,往后你得小心点,这样很危险的。曹大路说,真是对不起,今天心里想点事,不知怎么就闯红灯了。这时变绿灯了,交警说,曹大队长,没什么,绿灯亮了,你快走吧。曹大路又骑上自行车往前赶,心里只管生气,等他回过神时早就超过他家的巷子,于是又回头往家走。回到家里已是七点半了,妻子春草已做好饭等他,女儿小米在里屋做作业。
春草知道今天是民意测验的日子,她本想等曹大路一进门就问问结果,但一看曹大路的脸色不好,就没多问。他们草草吃完饭,女儿出去玩去了,春草就问,是不是没选上?曹大路点点头。春草说,没选上就没选上,咱们还像以前一样过,不是很好吗?曹大路说,要是真没选上倒没什么,可是选上了,又给硬扯下来了,你说能不气人吗?
今天下午,县委组织部部长专门带人来监督民主测评,由于早上局里专门开会做了布置,刘局长说,除了执行紧急任务的同志外,其他人都必须参加,再加上评选副局长的事大家都很关心,事先各人都有许多猜测,所以到会比较齐,连平时千方百计不参加会的人今天也到了,三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曹大路和另外三位候选人按规定回避。三点钟时,刘局长宣布会议开始,接着组织部刘部长讲话,他从这次民主测评说开去,对当前进行的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必要性及民主选拔干部的好处进行了论述,希望大家本着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次的测评,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用好自己神圣的一票。接着刘局长逐一介绍了每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年龄、业绩等几项,曹大路的名字虽然排在最后一个,但他的功迹最突出,先后获得过全国先进缉毒工作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相比之下另外三个候选人就逊色得多,最高奖也就是办公室主任袁环的市先进工作者。办公室给每人发了一张测评表,上面写着候选人的名字。拿到表后,大家都说没带笔,等着别人先填,其实是想看看别人的动向。
王苹看见大家都在等别人先签,就知道大家心里想的是什么。她说,我带笔了。于是大家说,你快填吧,填完你的笔借我们用用。于是王苹当着大家的面,在曹大路名字的后面画了一个勾。她将笔交给旁边刑警大队的一个人。这个人说,还是曹大队长条件最硬,为人也不错,于是也选用了曹大路,大家也都选用了曹大路。大家都将测评表交给了办公室副主任李宏,正主任袁环因为是候选人今天也没到会。大家都各自回了办公室。大约一个小时后,刑警支队的小良来到缉毒大队,他说,李宏刚才拿着新表格到各办公室,让大家重填。王苹问,为什么?小良说,据说是对大家填的结果不满意,其实各部门的头头早已开过会了,刘局长的意思是让大家填袁环,结果是曹大路得票第一,这让刘局长很生气,所以各部重填了。王苹问,那你们怎么填的?小良说,还能怎么填呢,只好按局长的意思办?小良走后,缉毒大队的人都很愤怒,大家一致表示,如果李宏到他们办公室的话,大家还是填曹大队长,要不就弃权。可是到下班李宏也没来。曹大路回来后,大家都不好将这事告诉他,怕引起事端局里又要追究,还是王苹忍不住说了出来,于是大家才夹叙夹议地说了起来,然后又对曹大路进行了一番安慰。曹大路很生气,想去质问组织部的人,被大家硬劝住了,然后曹大路气冲冲地骑上他的破自行车一路冲了回来。
曹大路认为,局长这么干是公然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对人事改革的歪曲?
他同时认为,组织部放任局里的这种做法更是有违组织原则!
曹大路想,自己并不是非要当这个副局长,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实在让他想不通。他觉得这是专门针对自己的,因为明摆着四个候选人中只有他才最具有实力?
最后曹大路悲哀地想,早知是如此结局,还不如当初没报名。
王苹是缉毒大队唯一一名女侦察员,早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她就喜欢搜集曹大路的英雄事迹。那时全国各大报刊常有关于曹大路的各种报道,和她同龄的许多女孩子都把演艺明星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而她却将曹大路作为自己的偶像。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警校。父母亲都反对她报考警校,可她仍然没有放弃,她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将来能成为一名像曹大路一样优秀的刑警。毕业后她幸运地分到了郎中县缉毒大队,成为曹大路的部下和同事。在参加工作的这三年里,她已跟着曹大队长办过几个贩毒大案,她领略了曹大路作为一名优秀警察的卓越的天赋和侦察能力,更领略了他坚强、勇敢、正直无畏的性格。敬佩之余王苹又有点替曹大路担心,就是他由于太要强太要面子,而使王苹觉得他缺乏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感,主要是对家庭和对自己的责任感。他对社会、对单位做出了很多贡献,回报要求得却很少,或者是有意地拒绝社会对他的回报。其实这并非出于情愿,而是有意为之,主要是怕别人说他拿荣誉作为筹码向社会讨价还价,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愿意别人这样说。他甚至不愿别人产生这样的想法。这在王苹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当然,王苹觉得作为局里来说,在对待曹大路的问题上也显得太过无情,作为一个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来说,除了精神鼓励,还应该在物质上有所奖励,应该为英雄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就拿曹大路来说,妻子下岗在家,家里就靠一个人的工资,勉强够维持日常生活,王苹去过曹大路家里,家里除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外什么东西也没有。许多贩毒团伙对曹大路恨之入骨,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他经常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许多团伙扬言要对他及家人下手。曹大路考虑到妻子和女儿的安全问题已搬过三次家,可局里从未采取过相应的救助措施,也没有在精神上给予过任何安慰,终于,在去年八月的一天深夜,一贩毒团伙对曹大路家进行了袭击,在门口安装并引爆了炸药,将曹大路的家门炸得四分五裂,门上的一颗钉子擦着曹大路的脑门反钉在墙上。过后局长除了在大会上进行了表扬,激励大家要和贩毒分子坚决斗争到底外,也没见有何动静。大家都劝曹大路跟局长好好谈谈,看能不能趁这个机会解决一套房子。曹大路并不是不想要一套房子,他也想让妻子女儿住得舒适安全一些,妻子女儿跟着自己处处担惊受怕,他心里确实也感到一丝愧疚,可他仍然没去要,他想要是局里主动提出解决的话,他心里才坦然一些。他其实一直盼望着局里能为他解决一些困难,这样他也会对妻子有一个交代,可直到他出事局里一直没有表示过。
今年年初,曹大路因为肾结石住院,结果还查出了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出院后的曹大路比以前沉默了许多,十七年来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很虚弱。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已无法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想换一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也是大夫的意思。曹大路去找刘局长说明情况,刘局长以这个岗位离不开他为由没答应他,而且过后还在一次会上说,有些人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向组织讨价还价。这件事不但伤了曹大路的心,也很伤大家的心。这次局里进行人事改革,决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一名副局长,曹大路完全符合候选人的条件,可他迟迟不敢报名,怕又被人说什么,后来在大伙的一再劝说和鼓励下才在最后一天报了名,没想到结果闹成了这样。王苹能理解曹大路心中的愤怒,当她看见曹大路跌跌撞撞地骑上他那辆破自行车跑出大门时,她的心里的确不是滋味。王苹对眼前这个昔日她崇拜的英雄充满了同情。
吃完晚饭,曹大路等妻子和女儿都睡了以后,就小心翼翼地翻出一沓荣誉证书,一件件地翻着,凝视着。在十七年的缉毒生涯中,他已经获得了这个行业里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也就是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全国缉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等,足有十多本,每一个证书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他十七年的刑警生涯中,他曾三百次化装成毒品贩子,深入到犯罪团伙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破获大小案件三百多起。他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曹大路为此而骄傲。这些证书就是他青春和理想的见证,这些证书都被妻子宝贝似的珍藏着。他曾经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这些东西,在他的心里,它们是无价的,可当它们面对一个副局长的职位时,它们却似乎一钱不值,他感到了巨大的悲哀。
他曾经有机会毫不费力地坐上副局长的宝座,在1996年他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时候,那时他已经获得了从全国到省市县的所有荣誉称号。全身被色彩缤纷的光环笼罩着,上报纸,上电视,作先进事迹报告,接受省市领导的接见和慰问,他成为朗中县的象征和骄傲。那时的县委张书记也常陪着他到处开会作报告,所以他和张书记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多。一次他和张书记去省里开一个表彰会时,张书记曾对他说,小曹啊,你是个人才,你为咱县争了光,也为我这个当书记的挣足了面子。这样吧,让你们局里先拿个报告,让组织部考察考察,你就先干个副局长吧,咱们县的领导岗位上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那时的曹大路刚刚三十一岁,在荣誉面前他很冷静,他觉得这是组织在考验他,而且说真的,他也从没有想过要拿这些荣誉去交换一个副局长的位子,他迷恋自己的职业,从没有将荣誉和地位挂过钩。曹大路除了对张书记的关心表达了真诚谢意外,还向张书记表达了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张书记当时拍着曹大路的肩膀说,小伙子有志向,好好干吧,我支持你。那段时间里,当时的李局长也对他格外关心,经常找他谈心,问他对工作有什么要求,而且他好像对他和张书记在一起的情况非常关心,问他们在一起时经常谈些什么,张书记有些什么爱好,喜欢谈什么话等等。李局长说,小曹,我最近正在为你整理个人材料,推荐你当咱们局的副局长。曹大路说,张书记也跟我谈过了。李局长关切地问,张书记跟你谈过了?你看我,怎么就没有早点想到这点呢。曹大路说,我跟张书记说了,我还想继续在缉毒大队工作,张书记答应了。李局长说,那好吧,这事以后再说,你好好干吧?
这一干就是七年时间。他当时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有年龄增大的时候,他以为自己会永远年轻,永远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他也从没为妻子和当时刚刚出生的女儿着想过。他从没想过工作之外的事情,他以为生活永远都是这样激烈、刺激,并且伴随着成功的喜悦,笼罩着成功的光环,生活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这就是他心中的未来及未来的生活图景。随着岁月的推移,他感到自己干这一行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突如其来的一次肾结石,疼痛使他几乎失去了知觉,他住进了医院,接着又查出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这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原来这些周围人常患的病也早已埋伏在自己的身体里。过去他也常听说某某得了什么病死了,但只是听听而已,他从未将这样的事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但他现在确定自己也会和其他人一样随时因病死去。这场病使他开始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在医院的那些日子里,他每时每刻看到的是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病人,听到的是歇斯底里的叫喊和痛苦的呻吟以及病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这场病使曹大路第一次正视自己,同时第一次想到了妻子和女儿,如果自己有一天突然走了,妻子和女儿怎么办?女儿才刚刚八岁,上小学二年级,就这样丢下她在这个艰难的人世,那也太对不起她了。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从没有真正关心过她们,而妻子和女儿却以他为骄傲,他欠她们的真是太多了。
他变得像所有的病人一样,对自己的病情非常关心,反复向主治大夫问一些问题,总觉得大夫对自己的病不够重视。好在大夫知道他,对他非常敬重,才不厌其烦地向他解释。曹大路知道自己患的病非常难缠,尤其需要认真保养。大夫说,你这病虽然难以根除,但只要精心保养,也没什么大碍,平时注意不能太劳累,而且心情要平和。以后你得换换工作,如果经常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状态,对你的病非常不利,应该多注意休息。
曹大路想,是该换换工作了。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七年了,为了侦破案子,他曾三百多次化装成毒品贩子混迹于犯罪团伙中间,平均二十天就要卧底一次。这样频繁的角色转换使他的身心经常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有时候他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毒贩呢还是警察,想起来都有点后怕,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的。
他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尽快办这事。他想起了张书记,可这时的张书记已经是市委副书记了,他想去找张书记,可一想到自己当初对张书记说过的那些话,就觉得脸发烧,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决定去找当年想提拔他的李局长,他现在已经是县委主管政法的副书记了,曹大路想他肯定会帮他的,现官不如现管,找他不是正好吗?于是他到县委找到了李书记,向他谈了自己的病情和自己想换工作的想法,不料李书记说,这事我这儿不好办,你得先跟刘局长谈谈。曹大路说,李书记,我不是向您要官的,我现在身体不好,想变个岗位。李书记说,小曹啊,当初我在局里的时候什么都好办,现在在这个位置,有些话不好说,你还是找刘局长吧?曹大路就去找刘局长。刘局长说,大路啊,你是咱们的人才,缉毒大队怎么能离开你呢,你还是克服一下困难,好好工作吧?曹大路说,刘局长,平时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这你知道,可这次确实克服不了啊,大夫都说了,这岗位对我这病很不利。刘局长说,那你就先写个申请,下来班子再研究吧。这一研究就是一年。这中间,妻子工作的县食品厂由于效益不好倒闭了,一家三口加上年老的父亲,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的肩上,他感到内心充满了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