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2000000018

第18章 乌龟公阿寿

很久之前,我在台北工作,住第一饭店,一泡就是两年。

那小房间就是我的家,里面堆满了翻版书,这种东西在台湾最便宜,不买是罪过。

看书看到半夜,肚子饿,没有厨房,我一定横过马路,跑到对面的大排档去吃炒面。这摊子的老板四十多岁,对工作一丝不苟,先爆蒜茸,生面炒个半熟,加上汤滚,又把一大锅的面分成六七份,各份均等地放入鲜鱿、五花肉、葱菜、鸡蛋、腊肠和虾,翻炒一下,撒上猪油渣、炸小红葱后上桌。那面入口,不软也不硬,香甜到极点。

多年后重游,想起那家炒面口水直流,即奔该大排档,已不见影踪。不死心,到附近的商店去打听,没有人记得,因为他们也是新搬来的。最后,找到一间简陋的杂货店,那干瘪的老太婆说:“你是讲阿寿是么?他的福建面好好吃唷!”

“对呀!对呀!就是他!”我开始看到了希望,“他人在哪里?”

“面不卖,去做乌龟公了!”老太婆说。

“乌龟公”,台湾指妓院老板。我心想:“他妈的,真有种!”

老太婆也不知道他的地址。我对自己有个交代,以为事情告一段落。

最近在西门町,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马上高兴大喊:“喂,阿寿!”

“是你呀,蔡先生,真久没见!”阿寿并没有忘记我。

看他一身新衣服,头发染得乌油,真有点龟公相,单刀直入:“听讲你做了乌龟公,是真的?”

阿寿尴尬地点点头。

“不过,”他说,“做乌龟公不算是一件羞耻的事!”

“我不反对。”我同情他还是羡慕?

“真巧,我刚从监牢放出来,她们给我钱去理完发。我们先到一条龙去喝几杯吧!”阿寿也高兴起来。

三杯下肚后,这是阿寿的故事:

有一晚,来了七八个女人,她们都是附近做酒家女和舞女的,常来消夜,大家都很熟悉。她们叫了半打绍兴,吃到醉了。

“喂,阿寿。”其中一个说,“过来饮一杯,我敬你!”

我心里想老婆刚跟团去日本去玩,自己一个也无聊,就关了铺和她们吃酒。

“今夜这一顿算我请了!”我一喝醉就很大方地说。那几个女子高兴得跳起来,说我人真好。我一想起赚的钱全部给老婆拿去花,就有气,叹了一声:“做人,不如做猪哥。”

“猪哥有什么好?”那个五月花说。

“赚钱!”我回答。

大家都笑得由椅子上滚下来。

皇后说:“不如我们请你做猪哥!”

那一群女的都赞成:“对了,我们免费替你服务,赚到的大家分,但是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你炒面给我们吃!”我当时把心一横,就一口答应下来。

说说说之间,她们租了一间厝,我也把所有的钱给了我老婆,反正都是她抓着,收了面档跟着那群女人跑了。

起初大家都在酒家做,白天接客,半业余。钱赚得刚够开销,大家乐融融,一块儿吃炒面。我分配她们,也和炒面一样,很平均,而且你知道我做事一丝不苟,她们都很欢喜。

后来生意慢慢好了,她们干脆不当番,一天到晚吃这嘴饭,又招了许多姐妹,一下变成二十多个。问题来了,生意大家争,炒面也要抢着先吃,结果给一个新来的坏女人告到警备所,把我抓进去。她们哭得好伤心啊!一个个轮流来探监,那个守卫假装看不见,她们隔着铁条门,用手替我来一下。

两年很快过去,她们今晚等我回家吃饭,我不知去还是不去,因为我听说这桌菜,是一档卤肉饭的老板在家烧的。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论述传统伦理思想的定型对道德生活的影响;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道德在道德生活中的表现;元朝种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对道德生活的影响;蒙古族的道德生活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中原地区的道德生活对蒙古族道德生活的影响,揭示这一历史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态及其特点。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涩女传说

    涩女传说

    大姐,请你不要介意,我真的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搬进来与您同住的,请相信我真诚的眼神,我绝对没有想要染指这屋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严寒语……雪帷,相信我,过去的女人都是浮云,只有你才能让我永久地停驻。我一定会删掉所有MM的联系电话,永远只给你一人打电话的。蒋诚度语……
  • 青天问道

    青天问道

    魔非魔,道非道,善恶在人心;情非情,欲非欲,姻缘由天定。青天之下,问情亦问道。
  • 带个超市去三国

    带个超市去三国

    韦军,一个现代主义社会的小伙子。命犯天雷劫。躲过第一个天雷劫后,终难逃宿命。在第二次天雷劫时,身死。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个老头,将他的灵魂带到了三国时代。附身在了刘备身上。穿越回三国当刘备!而且还带了个超市!带个超市回三国,看韦军如何在三国闯天下。爆笑,热血,血腥,感动,言情。应有尽有,莫要错过哦!
  • 男孩战争(1)

    男孩战争(1)

    《男孩战争》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四个70年代末出生的男孩在青春期的故事。王海洋,张跃扬,潘晓松和陈雅文是省重点中学初中的学生。学校里沉闷压抑的气氛让他们无所适从。张跃扬屡次带领他们做出种种“反叛”的行为,并遭到了古板的班主任的压制和班级里学生干部的陷害。后来张跃扬和同班的女生李梦婷恋爱,被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拆散。张决定带着李梦婷离家出走。同时班级里收上来的钱丢失,老师怀疑是张偷走。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王海洋无奈说出张的去处,张和李被追回。张不堪老师的误解,跳楼自杀,成了王海洋心里一道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痕。
  • 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英雄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历史前进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 绝世至尊狂女

    绝世至尊狂女

    霸道,暴力,粗鲁,脾气不好,说的就是她。凤冥幽,前世身为杀手至尊的她,一朝身死穿越到神话世界。练气升级,元素修行,炼丹救人,十项全能不在话下!什么奇珍异兽都是白菜价,百万年不出的龙凤之子!什么当世第一天才,绝世奇才通通靠边站!废后大翻身,摇身一变成绝世天才!!!三千大世界,区区六界算什么,神界天帝是我手下,冥界,死神是我追随者!天才一出,谁于争铎?!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
  • 我能看见战斗力

    我能看见战斗力

    “如果总有人要成为最强,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一个被流星带到异界的倒霉青年,发出不甘地怒吼。我只是想写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假的玄幻世界。阅前提醒1:觉得人性能用简单好坏区分的,慎点。阅前提醒2:觉得家族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吹捧主角的地方,慎点。阅前提醒3:觉得全世界都是主角装逼的舞台,所有人都是主角装逼的垫脚石,慎点。书友QQ群:256133197欢迎加群讨论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演员的前世今生

    演员的前世今生

    第一世她出身于平安家庭,因为热爱走上演员之路,演技高超却没有背景,遭人打压从此消声灭迹,重生到一位同名千金身上,遇到致爱,再入娱乐圈一展女神风范,成为人生赢家!
  • 苦栎树底下的人生

    苦栎树底下的人生

    苦栎沟因村口有棵苦栎树而得名。苦栎沟只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刘,一户姓林。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太平军战士,失败以后为了逃避官兵的追杀,躲进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往后割草搭棚,开山辟地,后来又留住那些讨饭的、逃荒的、发疯的女人,与之成婚,繁衍后代。只是死的死,嫁的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苦栎沟仍然只有两户人家,共四口人。两家只隔一道坎,上屋住着林家,母亲叫春兰,儿子叫青苗;下屋住着刘家,母亲叫凤梅,女儿叫翠月。凤梅与春兰,姐妹相称,当年一起逃荒嫁到苦栎沟,不幸的是她们的男人都是“短命鬼”,留下一个后代便匆匆“归西”了。两姐妹只好相依为命,互帮互助,共同维持生活,抚养儿女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