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300000002

第2章 B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释义]百尺竿头:百尺高竿的顶端,佛教用来比喻道行修养达到极高境界。后比喻即使有了极高成就,还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

[同义]再接再厉

[例句]小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爸爸勉励他不要满足,而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故事]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当时在长沙有位名叫景岑的高僧,据说他对佛法十分精通,且造诣颇深,又因他身居招贤寺,因此人们都尊敬地币尔他为“招贤大师”。

招贤大师由于在佛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因此,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有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讲经,由于他的名气很大,因此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令昕的人颇受感染,整个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之外,可以说是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之后,寺中一名僧人突然站起来,恭敬地给招贤大师行了一个礼,然后提出了几个问题,并请求大师给予解答,大师也非常郑重地还了礼,就慢慢地作答起来。当那个僧人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又向招贤大师提出疑问。于是他们两个人一问一答,气氛显得亲切自然。

而其他的听讲人却发现,他们两个人谈论的问题是关于佛教最高的境界一十方世界的问题。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只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末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 “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要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个成语的出处即在于此。后人用这则成语来比喻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不断攀登高峰。

)2.半途而废

[释义]途:道路;废:停止。半道上停止。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同义]有始无终

[反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例句]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

[故事]乐羊子是东汉人,他的妻子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既心灵手巧、勤劳干练,又深明大义,她的品行操守赢得人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抬到了一块金子,十分高兴地带回家向妻子炫耀,妻子看了看,语重心长地对乐羊子说: “我听说有志者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你是有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要拾来的东西昵?”乐羊子听后十分羞愧,对妻子敬佩不已,自愧不如,于是把金子又放回原处,并决定去远方求学。

一年以后,乐羊子突然回到家里。妻子正在织布,看到他又惊又喜,便问他: “你去远方求学,想不到这么快就学成归来了。”乐羊子一笑,回答说: “学业并没有学完,只因非常思念你,就回来了。”妻子听完脸上的笑容渐渐失去,她随手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把织布机上的丝线全部剪断了,然后回头对乐羊子说:“你看这匹织好的布。我养蚕作茧,用茧作原料抽出丝来,再用织机一条丝一条丝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成这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的布,这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啊!可是刚才我把机上的丝剪断了,那么我以前所织的就全废了。”乐羊子似乎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于是妻子又说: “你读书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只有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完成学业,如果半途而废,就会像这剪断的丝一样。”

乐羊子听后十分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深明事理的妻子而庆幸,于是第二天便又离家继续求学去了,这一次直到七年后,学成了方才回家。

)3.宾至如归

[释义]人来到这里,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周到、热情。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同义]亲如家人

[反义]视同路人

[例句]这里机场的服务非常热情,使寂寞的旅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大夫名叫公孙侨,他为人正直,又很机智聪明。郑国的国君非常赏识他。

有一次,公孙侨奉郑简公之命出使晋国,并带去了许多礼物。因为郑国是个小国,晋平公根本没把公孙侨放在眼里,就借口为鲁国国丧致衷,把他们留在使者住的宾馆里不管。公孙侨带来的礼物因为没人管,也只好放在马棚里。

受到)令遇的公孙侨非常气愤,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随从人员把晋国驿馆的所有围墙全部拆掉,然后把马车赶进围墙里边,把带来的礼物一样一样地安放在大殿里。

晋国的大夫士文伯看见后,大吃一惊,就来责备公孙侨说:“晋国治安不好,为了保证使者们的安全,我们才修了这么高的墙,现在你把围墙拆掉了,使者们遇到危险怎么办?”

公孙侨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们郑国是一个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点我们非常了解,这一次我们带来了许多从本国搜罗的礼物。本想会受到欢迎,却没想到你们国君连会见我们的时间都没有。”公孙侨又指了指礼物说: “这些礼物我们无法送出,也不能让它们被日晒雨淋吧,万一发霉了,我们小国的罪名不是更重了吗?”

说到这里,公孙侨表情更加严肃,他说: “昔日晋文公作霸主的时候,自己住的宫室低矮简陋,接待诸侯的驿馆却高大漂亮。每次宾客到达的时候,欢迎的场面热烈异常,而且照顾宾客可谓无微不至,使宾客们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而现在情况却正好相反,你们的宫室绵延数里,接待来宾的使馆却简陋得连装礼物的马车都赶不进去。马车又不能翻墙,所以我们只好把墙拆了,否则,礼物丢失了,谁负责啊?”

士文伯把这件事转告给晋平公,晋平公听了很惭愧,于是马上接见了公孙侨,并设宴隆重地招待了他们。

)4.病人膏肓

[释义]膏肓: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的地方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形容病情已经到了无法医治的程度。也比喻事情危急,已不可挽救。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

[同义]不可救药行将就市

[例句]由于父亲已病入膏肓,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故事]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只能终日躺在床上。他派人四处求医问药也不见效。

后来,有人告诉景公说,秦国有一个很高明的医生,通晓百病,药到病除,景公便专程派人去请。

晋景公躺在床上耐心地等待医生的到来。有一天他望着床上的帐子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个六七岁的小孩,围在他身边,他让这两个小孩离开,他们却不听,还悄悄地说话。一个小孩说: “听说那个高明的医生很快就要到了,这回我们可在劫难逃了,我们快点想办法躲起来吧。”另一个小孩却说: “别担心,没有什么可怕的,我有一个绝好的去处,保证让神仙也对我们无可奈何。我们就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这时候,景公便醒了。

不一会儿,有人来报说秦国的名医到了,景公大喜,连忙派人把名医请到了自己的卧室为自己看病。名医进入景公的卧室,恭敬地见过礼后,便开始给景公看病。他先摸摸景公的额头,又用手替他诊脉,过了很久,医生才微微摇了摇头,然后语气和绥地对景公说: “您得的是一种恶性疾病,已没有治愈的方法了。原因就是您的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任何药力都无法达到膏肓之处,我也无能为力了。”

晋景公听了,心里猛地一惊,立刻想起了他的那个梦,他想:医生所说的话,果然验证了自己刚才梦见的那两个小孩的对话,便让人准备了一份厚礼送给医生。不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5.不得要领

[释义]要领:要点,关键。比喻没有抓到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反义]提纲挈领

[例句]他学习外语虽然很努力,但总是不得要领,所以成绩总是不太好。

[故事]早在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了酒杯。月氏人被赶跑,都对匈奴怀有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苦于没有别国的援助。

当时,匈奴也屡次侵犯汉朝的疆土,掠夺汉朝的百姓,汉武帝也非常想消灭匈奴,听了这些话,他便想要和月氏友好往来,联合起来攻打匈奴。但是要到月氏就必须路过匈奴,沿途是非常危险的,于是汉武帝便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这时张骞应召愿意出使。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而且被扣留了十多年,可是在这十多年中,张骞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保持了高尚的气节。

后来,张骞终于找到了逃离匈奴的机会,他便带着随从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的国王早就听说了汉朝的强大和富有,便想与汉朝往来,于是全心全意帮助张骞。最终,在大宛国国王的帮助下,张骞来到了月氏,但此时的月氏为了躲避匈奴的侵扰已向西迁移,并且占领了大夏国。此时的月氏物产丰富,人们过着丰衣足食、没有外来侵略的生活。他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仇恨,不想再向匈奴报仇了。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张骞始终没有得到月氏人对共同抗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这件事时说: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张骞不得不动身回国去了。

后人把“不得要领”这句成语引申为说话写文章时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6.不堪回首

[释义]堪:能,可;回首:回头,引申为回忆。不愿意回忆过去痛苦的事情。形容境遇或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对往事的感慨。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

[例句]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令他不堪回首。

[故事]李煜是南唐的君主,世称李后主,但他这个君主做得并不轻松:因为当时的宋朝建立者赵匡胤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小王朝。

李煜在国家大事、领兵打仗方面昏庸无能,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很深,尤其在诗词、赋曲方面,堪称典范,但他的作品大多离不开糜烂的宫廷生活。

李煜的皇后是美貌出众的周后娥皇,能歌善舞,但不幸的是,她却因病早逝。后来,李煜又迷上娥皇的妹妹,把所有的国家大事全都抛在脑后。而这时宋朝的势力日趋强大,但李煜只求眼前一时安逸,并不做抵御的准备,而是向宋朝俯首称臣,成为宋朝的附庸。李煜只求偏安一隅,但宋朝连他这个小小的企望也不满足他。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多次派使者召他到开封,李煜害怕丢了性命,托病不去,这正好给宋朝讨伐的借口。10万北宋大军兵压城下,李煜惊慌失措,但悔之晚矣!北宋军队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南唐的都城金陵攻下。南唐覆灭,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被押解至北宋都城开封。

宋太祖没有杀他,但却极具侮辱性地封李煜为违命侯,派人看管,这使李煜抑郁不堪。李煜回想起自己在南唐做君主那荣华富贵的生活,常常泪流满面,也更加思念家乡……一天,李煜做了一首流芳百世的词,那便是《虞美人》,来寄托亡国之痛和思乡之苦,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意思是说,过去再美好的一切不能再回顾,回顾只能使人更加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怀念故国非常记恨。后来,又有一些他怀恋故国的词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7.不名一钱

[释义]名:占有,拥有;一钱:一文钱。形容穷圃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

[同义]一文不名

[反义]家财万贯富甲天下

[故事]相传汉文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人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的水手。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要升天却怎么也升不上去,就在他焦急万分之时,有个戴着黄色帽子的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使他如愿以偿上了天。可是当他回头看推他的那个人时,他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第二天,文帝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发现了一个和他梦中相遇过的那个极其相似的人,他也是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也打了一个结。文帝心想,他既然能将我推上天,一定是个奇才,于是便召见他,并对他宠爱有加。文帝不仅赐予邓通丰厚的钱财,而且还封他为上大夫。

有一次,文帝的背上长了一个疮,十分疼痛。疮化脓后,里面的脓血却怎么也出不来。于是,邓通认为机会到了,便不顾肮脏,主动用嘴为文帝吸吮脓血。文帝看后,深受感动。有一天太子刘启来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就让太子也为自己吸脓,太子不想,但又不敢违抗,只好照做。后来,太子知道邓通为文帝吸脓之后,对邓通恨得要死,心想:一定要收拾邓通。

文帝死后,刘启做了皇帝,他就是汉景帝。他即位之后,马上免去了邓通的职位,还抄没了他所有的家产。顷刻间,邓通从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景帝的姐姐赐给邓通一些钱,也全都被没收了。最后,邓通真的穷得没有一文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8.不知所措

[释义]措:安置,处理。指对意外的情况,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惊慌、窘迫。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同义]手足无措惊慌失措

[反义]泰然自若措置裕如

[例句]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草丛中窜出一只老鼠,闹得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故事]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魏国占据了北方广大的土地,发展经济以及农业,实力很雄厚:吴国以长江为天险,地理位置很优越: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越来越富庶。

当时诸葛亮担任的是蜀国丞相,而他的哥哥诸葛谨却在东吴孙权手下任职。诸葛谨有个儿子叫诸葛恪,从小就聪明过人,而且热爱读书,特别爱思考问题。

有一次,孙权设宴,宴请手下的文武百官,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觥筹交错,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诸葛谨带着儿子诸葛恪也置身其中,因为诸葛谨的脸长得很长,孙权又觉得他比较憨厚老实,就想开个玩笑,捉弄捉弄他。于是就命人牵来一头驴,拿起毛笔在驴的脑门上写下了三个大字: “诸葛谨”,参加宴会的其他官员看见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弄得诸葛谨很尴尬,脸都变红了。

这时,站在父亲身后的诸葛恪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拿起笔在驴脑门上填了“之驴”两字,结果意思完全变了。宾客们看后都从心底里称赞他。这么一来,不仅替他父亲解了围,也使孙权对他另眼相看。

诸葛恪成年以后,成了一个博学多才,有勇有谋的人才,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孙权死后,为了争夺权利,诸葛恪设计废掉了太子,另立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继承了皇位。孙亮当时年仅十岁,什么都不懂,突然的变故让他感到困惑不解——不知道如何去做皇帝,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只好把一切权力交给诸葛恪。

诸葛恪掌握了朝中大权,心中十分得意,他给弟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太子继位以后悲喜交加,不知所措。”

同类推荐
  •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在大一统气氛笼罩的时代,荀子才是儒学的主流。中国文化经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论称赞还是批判中国文化,很自然都会拿儒家的主张、信念作为代表。更进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画上等号。儒家相信什么、主张什么,也就理所当然认为是孔子和孟子所说、所主张的。这种常识态度,在历史上不只不精确,而且带着许多误会。那些想当然对儒家的种种说法,其实里面来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过来自《孟子》的。孟子名气大,和孔子并称,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没在背景里,但若从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上来看的话,荀子对于后世建立的儒家传统,影响恐怕大过孟子。
  •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其中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鬼谷子》共有14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本书取自道藏本,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对原文做了通俗易懂的翻译和注释,逐篇进行深刻点评解析,对文中意蕴深刻的典句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剖析、阐释,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获益。
  •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学是将艺术置入社会文化背景中来审视的方法,着眼于对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解释人的参与、文化的渗透所包蕴着的持续发展的艺术形态和精神内涵。本书从艺术文化概述、艺术与社会等方面简述艺术在当代社会里的新位置。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翻开本书,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
热门推荐
  • 齐天大圣传(全集)

    齐天大圣传(全集)

    这次让我们看一个摆脱了紧箍咒、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孙悟空!《西游记》的另类演绎,揭开“西游世界”的终极秘密!谁安排了大闹天宫?谁操纵了唐僧西游?五百年重压藏猫腻,八十一难是作秀。当孙悟空恍悟一切,齐天大圣的故事才真正开始,看那只大名鼎鼎的猴子,如何弃取经、斗如来,打破枷锁!读《齐天大圣传》,你会彻悟西游,一切存疑都会变得顺理成章。小到每一个配角的来龙去脉,大到明里暗里的高层博弈与交锋;从幽冥黄泉到凌霄宝殿的一砖一瓦,从城隍小鬼到天兵佛陀的一喜一怒;在这个紧贴西游脉络的中华上古神话体系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神仙妖怪故事,还有对禅语、道经与天理的聚合与思辨,更有对生命、天地、宇宙等终极问题的叩问!
  • 艾泽拉斯的泰坦之旅

    艾泽拉斯的泰坦之旅

    艾泽拉斯,多少人午夜梦回的世界。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到艾泽拉斯,成为了一名泰坦神灵,你会怎么做?一切都恍若当年,我们第一次踏上艾泽拉斯这片土地开始,十几年过去了,艾泽拉斯老了,我们也老了,但这份记忆永不老。你好,艾泽拉斯,愿你一切安好。
  • 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

    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

    本书是一本文化批评和社会评论著作,通过对当前文化生产逻辑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剖析,凸显资本机制的极端发展所造就的总体物化状况,以显现新世纪以来“社会意识和文化精神的分裂症候”。“精神分裂”这个概念,在本书中被用来描绘当前中国社会精神意识领域的核心特征:对现实矛盾的想象性解决、想象性批判,把一切现实的矛盾变成爱情、娱乐和琐碎生活的矛盾,用情感主义的美满来作为真实生活美满的替代品。本书借助于各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本与社会事件的分析,让读者在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看到令人震撼的中国社会困境。从电影电视到小说网文、从街头抢盐的恐慌到高速路口的拥堵,本书不仅描绘了一幅当下中国社会鲜活的全景图,也透视每一个细节中隐藏的权力矛盾、文化斗争和政治对立。这是一个精神和文化正在分裂的时代,这本书旨在让读者触摸裂痕、思索未来。
  • 李鱼的一生

    李鱼的一生

    大女主文旨在挖掘女性中的不屈、智慧、成长等力量愿每个人都能勇敢地面对世界,并有勇气去改变世界!
  • 洪荒之石矶

    洪荒之石矶

    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得道仙人,法宝为八卦云光帕,座骑是青鸾,座下弟子碧云童子和彩云童子。为人善良、讲道理,因为没有强力法宝,被哪吒太乙真人师徒二人欺负到死,是个倒霉的神仙……QQ书友群:749264497(满),748555375
  • 朝阳警事

    朝阳警事

    天眼,地眼,不如人眼。社区民警,扎根基层,依靠群众之眼屡破奇案。朝阳群众表示:别犯事,否则你就完蛋了!PS:新书《韩四当官》上传,求支持!
  • 至尊仙王

    至尊仙王

    一尘,移山填海;一火,翻天覆地。一人,震烁古今;一仙,永世长存。红尘万丈,谁取一瓢饮尽;白昼黑夜,谁在对月哀歌。千里江河,皇何困于囹圄之中,褪下仙骨,尝尽轮回……且看一人,逆天而上,战诸天敌,寻前世果。面对阴谋诡计,众叛亲离,都一力化之。扶摇而上,与天争锋。
  •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是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法老大副堂泰斯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秘密告诉了他。堂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 书筏

    书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