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300000002

第2章 B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释义]百尺竿头:百尺高竿的顶端,佛教用来比喻道行修养达到极高境界。后比喻即使有了极高成就,还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

[同义]再接再厉

[例句]小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爸爸勉励他不要满足,而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故事]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当时在长沙有位名叫景岑的高僧,据说他对佛法十分精通,且造诣颇深,又因他身居招贤寺,因此人们都尊敬地币尔他为“招贤大师”。

招贤大师由于在佛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因此,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有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讲经,由于他的名气很大,因此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令昕的人颇受感染,整个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之外,可以说是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之后,寺中一名僧人突然站起来,恭敬地给招贤大师行了一个礼,然后提出了几个问题,并请求大师给予解答,大师也非常郑重地还了礼,就慢慢地作答起来。当那个僧人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又向招贤大师提出疑问。于是他们两个人一问一答,气氛显得亲切自然。

而其他的听讲人却发现,他们两个人谈论的问题是关于佛教最高的境界一十方世界的问题。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只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末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 “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要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个成语的出处即在于此。后人用这则成语来比喻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不断攀登高峰。

)2.半途而废

[释义]途:道路;废:停止。半道上停止。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同义]有始无终

[反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例句]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

[故事]乐羊子是东汉人,他的妻子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既心灵手巧、勤劳干练,又深明大义,她的品行操守赢得人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抬到了一块金子,十分高兴地带回家向妻子炫耀,妻子看了看,语重心长地对乐羊子说: “我听说有志者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你是有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要拾来的东西昵?”乐羊子听后十分羞愧,对妻子敬佩不已,自愧不如,于是把金子又放回原处,并决定去远方求学。

一年以后,乐羊子突然回到家里。妻子正在织布,看到他又惊又喜,便问他: “你去远方求学,想不到这么快就学成归来了。”乐羊子一笑,回答说: “学业并没有学完,只因非常思念你,就回来了。”妻子听完脸上的笑容渐渐失去,她随手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把织布机上的丝线全部剪断了,然后回头对乐羊子说:“你看这匹织好的布。我养蚕作茧,用茧作原料抽出丝来,再用织机一条丝一条丝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成这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的布,这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啊!可是刚才我把机上的丝剪断了,那么我以前所织的就全废了。”乐羊子似乎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于是妻子又说: “你读书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只有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完成学业,如果半途而废,就会像这剪断的丝一样。”

乐羊子听后十分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深明事理的妻子而庆幸,于是第二天便又离家继续求学去了,这一次直到七年后,学成了方才回家。

)3.宾至如归

[释义]人来到这里,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周到、热情。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同义]亲如家人

[反义]视同路人

[例句]这里机场的服务非常热情,使寂寞的旅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大夫名叫公孙侨,他为人正直,又很机智聪明。郑国的国君非常赏识他。

有一次,公孙侨奉郑简公之命出使晋国,并带去了许多礼物。因为郑国是个小国,晋平公根本没把公孙侨放在眼里,就借口为鲁国国丧致衷,把他们留在使者住的宾馆里不管。公孙侨带来的礼物因为没人管,也只好放在马棚里。

受到)令遇的公孙侨非常气愤,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随从人员把晋国驿馆的所有围墙全部拆掉,然后把马车赶进围墙里边,把带来的礼物一样一样地安放在大殿里。

晋国的大夫士文伯看见后,大吃一惊,就来责备公孙侨说:“晋国治安不好,为了保证使者们的安全,我们才修了这么高的墙,现在你把围墙拆掉了,使者们遇到危险怎么办?”

公孙侨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们郑国是一个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点我们非常了解,这一次我们带来了许多从本国搜罗的礼物。本想会受到欢迎,却没想到你们国君连会见我们的时间都没有。”公孙侨又指了指礼物说: “这些礼物我们无法送出,也不能让它们被日晒雨淋吧,万一发霉了,我们小国的罪名不是更重了吗?”

说到这里,公孙侨表情更加严肃,他说: “昔日晋文公作霸主的时候,自己住的宫室低矮简陋,接待诸侯的驿馆却高大漂亮。每次宾客到达的时候,欢迎的场面热烈异常,而且照顾宾客可谓无微不至,使宾客们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而现在情况却正好相反,你们的宫室绵延数里,接待来宾的使馆却简陋得连装礼物的马车都赶不进去。马车又不能翻墙,所以我们只好把墙拆了,否则,礼物丢失了,谁负责啊?”

士文伯把这件事转告给晋平公,晋平公听了很惭愧,于是马上接见了公孙侨,并设宴隆重地招待了他们。

)4.病人膏肓

[释义]膏肓: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的地方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形容病情已经到了无法医治的程度。也比喻事情危急,已不可挽救。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

[同义]不可救药行将就市

[例句]由于父亲已病入膏肓,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故事]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只能终日躺在床上。他派人四处求医问药也不见效。

后来,有人告诉景公说,秦国有一个很高明的医生,通晓百病,药到病除,景公便专程派人去请。

晋景公躺在床上耐心地等待医生的到来。有一天他望着床上的帐子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个六七岁的小孩,围在他身边,他让这两个小孩离开,他们却不听,还悄悄地说话。一个小孩说: “听说那个高明的医生很快就要到了,这回我们可在劫难逃了,我们快点想办法躲起来吧。”另一个小孩却说: “别担心,没有什么可怕的,我有一个绝好的去处,保证让神仙也对我们无可奈何。我们就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这时候,景公便醒了。

不一会儿,有人来报说秦国的名医到了,景公大喜,连忙派人把名医请到了自己的卧室为自己看病。名医进入景公的卧室,恭敬地见过礼后,便开始给景公看病。他先摸摸景公的额头,又用手替他诊脉,过了很久,医生才微微摇了摇头,然后语气和绥地对景公说: “您得的是一种恶性疾病,已没有治愈的方法了。原因就是您的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任何药力都无法达到膏肓之处,我也无能为力了。”

晋景公听了,心里猛地一惊,立刻想起了他的那个梦,他想:医生所说的话,果然验证了自己刚才梦见的那两个小孩的对话,便让人准备了一份厚礼送给医生。不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5.不得要领

[释义]要领:要点,关键。比喻没有抓到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反义]提纲挈领

[例句]他学习外语虽然很努力,但总是不得要领,所以成绩总是不太好。

[故事]早在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了酒杯。月氏人被赶跑,都对匈奴怀有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苦于没有别国的援助。

当时,匈奴也屡次侵犯汉朝的疆土,掠夺汉朝的百姓,汉武帝也非常想消灭匈奴,听了这些话,他便想要和月氏友好往来,联合起来攻打匈奴。但是要到月氏就必须路过匈奴,沿途是非常危险的,于是汉武帝便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这时张骞应召愿意出使。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而且被扣留了十多年,可是在这十多年中,张骞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保持了高尚的气节。

后来,张骞终于找到了逃离匈奴的机会,他便带着随从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的国王早就听说了汉朝的强大和富有,便想与汉朝往来,于是全心全意帮助张骞。最终,在大宛国国王的帮助下,张骞来到了月氏,但此时的月氏为了躲避匈奴的侵扰已向西迁移,并且占领了大夏国。此时的月氏物产丰富,人们过着丰衣足食、没有外来侵略的生活。他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仇恨,不想再向匈奴报仇了。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张骞始终没有得到月氏人对共同抗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这件事时说: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张骞不得不动身回国去了。

后人把“不得要领”这句成语引申为说话写文章时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6.不堪回首

[释义]堪:能,可;回首:回头,引申为回忆。不愿意回忆过去痛苦的事情。形容境遇或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对往事的感慨。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

[例句]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令他不堪回首。

[故事]李煜是南唐的君主,世称李后主,但他这个君主做得并不轻松:因为当时的宋朝建立者赵匡胤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小王朝。

李煜在国家大事、领兵打仗方面昏庸无能,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很深,尤其在诗词、赋曲方面,堪称典范,但他的作品大多离不开糜烂的宫廷生活。

李煜的皇后是美貌出众的周后娥皇,能歌善舞,但不幸的是,她却因病早逝。后来,李煜又迷上娥皇的妹妹,把所有的国家大事全都抛在脑后。而这时宋朝的势力日趋强大,但李煜只求眼前一时安逸,并不做抵御的准备,而是向宋朝俯首称臣,成为宋朝的附庸。李煜只求偏安一隅,但宋朝连他这个小小的企望也不满足他。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多次派使者召他到开封,李煜害怕丢了性命,托病不去,这正好给宋朝讨伐的借口。10万北宋大军兵压城下,李煜惊慌失措,但悔之晚矣!北宋军队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南唐的都城金陵攻下。南唐覆灭,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被押解至北宋都城开封。

宋太祖没有杀他,但却极具侮辱性地封李煜为违命侯,派人看管,这使李煜抑郁不堪。李煜回想起自己在南唐做君主那荣华富贵的生活,常常泪流满面,也更加思念家乡……一天,李煜做了一首流芳百世的词,那便是《虞美人》,来寄托亡国之痛和思乡之苦,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意思是说,过去再美好的一切不能再回顾,回顾只能使人更加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怀念故国非常记恨。后来,又有一些他怀恋故国的词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7.不名一钱

[释义]名:占有,拥有;一钱:一文钱。形容穷圃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

[同义]一文不名

[反义]家财万贯富甲天下

[故事]相传汉文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人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的水手。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要升天却怎么也升不上去,就在他焦急万分之时,有个戴着黄色帽子的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使他如愿以偿上了天。可是当他回头看推他的那个人时,他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第二天,文帝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发现了一个和他梦中相遇过的那个极其相似的人,他也是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也打了一个结。文帝心想,他既然能将我推上天,一定是个奇才,于是便召见他,并对他宠爱有加。文帝不仅赐予邓通丰厚的钱财,而且还封他为上大夫。

有一次,文帝的背上长了一个疮,十分疼痛。疮化脓后,里面的脓血却怎么也出不来。于是,邓通认为机会到了,便不顾肮脏,主动用嘴为文帝吸吮脓血。文帝看后,深受感动。有一天太子刘启来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就让太子也为自己吸脓,太子不想,但又不敢违抗,只好照做。后来,太子知道邓通为文帝吸脓之后,对邓通恨得要死,心想:一定要收拾邓通。

文帝死后,刘启做了皇帝,他就是汉景帝。他即位之后,马上免去了邓通的职位,还抄没了他所有的家产。顷刻间,邓通从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景帝的姐姐赐给邓通一些钱,也全都被没收了。最后,邓通真的穷得没有一文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8.不知所措

[释义]措:安置,处理。指对意外的情况,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惊慌、窘迫。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同义]手足无措惊慌失措

[反义]泰然自若措置裕如

[例句]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草丛中窜出一只老鼠,闹得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故事]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魏国占据了北方广大的土地,发展经济以及农业,实力很雄厚:吴国以长江为天险,地理位置很优越: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越来越富庶。

当时诸葛亮担任的是蜀国丞相,而他的哥哥诸葛谨却在东吴孙权手下任职。诸葛谨有个儿子叫诸葛恪,从小就聪明过人,而且热爱读书,特别爱思考问题。

有一次,孙权设宴,宴请手下的文武百官,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觥筹交错,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诸葛谨带着儿子诸葛恪也置身其中,因为诸葛谨的脸长得很长,孙权又觉得他比较憨厚老实,就想开个玩笑,捉弄捉弄他。于是就命人牵来一头驴,拿起毛笔在驴的脑门上写下了三个大字: “诸葛谨”,参加宴会的其他官员看见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弄得诸葛谨很尴尬,脸都变红了。

这时,站在父亲身后的诸葛恪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拿起笔在驴脑门上填了“之驴”两字,结果意思完全变了。宾客们看后都从心底里称赞他。这么一来,不仅替他父亲解了围,也使孙权对他另眼相看。

诸葛恪成年以后,成了一个博学多才,有勇有谋的人才,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孙权死后,为了争夺权利,诸葛恪设计废掉了太子,另立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继承了皇位。孙亮当时年仅十岁,什么都不懂,突然的变故让他感到困惑不解——不知道如何去做皇帝,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只好把一切权力交给诸葛恪。

诸葛恪掌握了朝中大权,心中十分得意,他给弟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太子继位以后悲喜交加,不知所措。”

同类推荐
  • 味道之味觉现象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最微观到最宏观,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网络。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这是哪儿?北京!

    这是哪儿?北京!

    老猫在《这是哪儿?北京!》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更有关于它的好玩与无奈。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烟火气也有故事的都市。这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是那种老先生、老北京的回忆式的书,也不是那种蚁族、北漂的憧憬式、奋斗征服式的书,而是一种记录。记录一下几十年间城市的变化,也记录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态。
  •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

    本书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散文杂文奖项,背负着生命困惑,为文化灵魂的回归导航;剖析千年中华文明,探索人性的自我救赎。本书在原《山居笔记》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照片、插图近70幅,且用料装帧均较考究。
热门推荐
  • 家庭保健小百科

    家庭保健小百科

    本书汇集了家庭常用医学预防保健常识701例,内容浅显朴实、权威实用,是呵护全家健康的必备之选。除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更有日常生活中健身强体妙招推荐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良好建议。一书在手,让你远离疾病。健康常伴。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走进此书一探究竟吧。
  • 首席霸爱:合法追妻365夜

    首席霸爱:合法追妻365夜

    他是天煜集团的总裁,俊美多金却冷若冰霜。她是N集团董事长的独生女,活泼刁钻又毒舌。原本亳无交集又性格迥异的两人,却偏偏纠缠不清,只因他突然绑架了她。她以为自己爱的是别人,以为他只是把她当成前妻的替身。于是她对自己的“心上人”各种追逐,他则在一旁各种破坏。她问:“你这样累不累啊?”他很认真地回答:“跟你在一起,我永远不累。”她:“……”(Q群:320166735欢迎大家加入!入群申请信息注明书名即可。)
  •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本书收录斯坦福经济学精品课程,并将课程中对当下市场经济最具指导性,与可操作的方法与案例予以最简洁的诠释,摒除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保留对创业者、店主、商家最具指导性的商业细节与规划,除了教大家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经济利益之外,还对企业如何保持基业长青,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很多独到的创业与管理思想,还是刚刚问世,理念非常新,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本经逢原

    本经逢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重生之弃女皇后

    重生之弃女皇后

    贺晗想过自己很多个死法,却是从未想过自己会是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一剑穿透心脏而死。高贵端庄的皇后一朝暴毙而亡,以清流闻名的皇后娘家,被冤枉成通敌卖国之辈,满门抄斩。嫡亲弟弟太子之尊却是莫名其妙落水身死。这一层层的阴谋之下,隐藏的却是那后宫妇人一颗颗蛇蝎般的心。当凤凰浴火重生,重来一世,褪去那软弱的外衣,贺晗发誓她势必要这些美丽面容之下的丑恶嘴脸。伪善的皇帝,狠毒的妃子,仗势欺人的恶奴,重活一世,贺晗势必要将这些债一个个的讨回来。当天下负我,覆了这天下又何妨!只是这神棍国师是怎么回事?走开!本公主不需要盟友!
  • 严歌苓作品:谁家有女初长成

    严歌苓作品:谁家有女初长成

    年轻姑娘巧巧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灯红酒绿的城市,就被人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站上。原来她是被工人花钱买来的媳妇,而且是兄弟两个人共享的。梦想、温情,以及最后一点尊严被现实残酷地撕碎后,巧巧举起了菜刀。当她逃至一个边防小站,女性的柔媚在全是男人组成的世界里焕发出最后的光彩。
  • 妃同一般:诸神之王

    妃同一般:诸神之王

    他,是绝世无双的光明之主;她,是至高无上的暗夜之王。千年的恩怨纠葛,会因为她的归来一笑泯恩仇还是不死不罢休?且看小女子穿越归来,诛小人,收神宠,结交美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神算什么,六界算什么,全都通通跪拜在她脚下,顺她者昌,逆她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