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4200000001

第1章

我对埠头这个词的理解一直很不准确。几乎整个少年时代,我都把埠头当作或者说是理解成了一个纳凉场所的代名词。直到会查词典并懂得学习需要用功的时候,我才知道埠头就是码头,并且多指有码头的城镇。

故乡是一座真正的城。故乡的城墙是用那种大青条石砌成的,一块大青条石足有一吨重,比我现在所看到的名噪千秋的荆州古城,不知要气派和昂贵到哪里去了。到过荆州的人都知道,荆州古城是用烧制的砖所砌成。而建造故乡的那座城墙却是用的大青条石,黏合这些大青条石所用的材料,一律是磨碎了的上等糯米。这绝对不是信口雌黄,县志上就是这么记载的。县志还说,故乡是三国时鲁肃用以屯粮的地方,所以又称“鲁肃粮城”。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那座古城一共有六个门:东、西、南、北门,还有丰乐门和岁安门。

在这六个门中,南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门。城里的人到火车站去,一般都走南门。尽管从别的城门出城也能抵达火车站,但从南门出城,却是一条最近的捷径。除此之外,南门之所以比较重要,就是因为南门有个埠头。

出了南门,有五十多级向下的台阶,下完这些台阶再往左拐,就到了我所说的埠头。原始的埠头,实际上是一片长满蒲艾的开阔地带,可供一百多人各自躺在一张竹床上纳凉,而且还绝对保证每张竹床之间有足够的穿行空间。

蒲艾是一种可以驱蚊的植物。在我们故乡,每逢端午节,城里的人都要到埠头来割一把蒲艾带回家悬在门框的上方。门框上悬有这束蒲艾的人家,晚上睡觉是断不会有蚊子来骚扰的。当然,更多的城里人夏天愿意到埠头来过夜,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在埠头过夜更加情有独钟。吃过晚饭,他们就扛着竹床,带着换洗的短裤和背心,在埠头上游占据一处风向极好的位置,然后跳到河里去洗澡。洗完澡,他们就在一个用竹片夹着蒲艾做成的更衣室里换上短裤和背心,坐到竹床上,三五一堆地讲那些荤素各有千秋的故事。

埠头边有河,这证明埠头对于故乡来说原本是一个很准确的名词。据更老一点的人说,当初故乡之所以被鲁肃看中,就是因为有这条河。这条河在故乡的古城边,像人造的护城河一样环绕着古城。很久以前,故乡这条河上舟楫如网,帆影如歌。这条河叫陆水河,意即不论水里还是岸上,欢歌和笑语都像河水一样流淌。但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国家在陆水河的上游修了一座大型水库。自我懂事之日起,不到汛期,这座水库好像就没有开过闸,这使陆水河里的水比自然形成它的时候要浅得多。它已经浅到了不能通航大型木船的程度。现在陆水河上漂浮的船只,多是一些舢板。这些舢板上的人,大都是些下网捕鱼的无业游民。

我对这条河怀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在这种情感中,憎恨成分大大超过了对它的爱恋。这当然是在我真正懂事之后。在我懂事之前,我对这条河依然有一种生于斯和长于斯的眷恋。我是为数不多的独自一人到埠头去过夜的少年。我那时还扛不动竹床,我在埠头过夜的卧具,实际上就是一床席子和一条薄薄的床单。

在埠头过夜的女人不多。其中有一个名叫曾玉珍的,是唯一敢参与男人一起讲下流故事的女人。同时,曾玉珍也是唯一不考虑羞辱因素,肆无忌惮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洗月经带的人。曾玉珍在洗月经带上的血渍时,总是用皂角和鹅卵石拼命地搓,而且嘴里还不停地说:怎么这样难洗?怎么都结了壳子?洗完之后,她就把月经带晾在竹床下端的横梁上。曾玉珍的月经带很长,晾在横梁上也每每要拖到地上。用刘夫子的话来说,曾玉珍的月经带可以给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做一条围巾。这当然是刘夫子在没有染指曾玉珍之前的秽语。曾玉珍总是喊热,即使是坐在竹床上摇着大蒲扇,她仍然骂热不止。实际上埠头是很凉快的,除了曾玉珍之外,根本没有人用扇子。我这么一说,你就会知道曾玉珍很胖。的确,曾玉珍胖得总是让她的竹床发出一种难负其重的“吱呀”声。曾玉珍穿着非常宽松的短裤。刘夫子曾经同样很风趣地说:她的短裤用料可以给一个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做两件棉袄,而且连荷包布也包括在内。曾玉珍摇蒲扇的时候,短裤总是一飘一飘;而我总是在这一飘一飘中能看到她那个最隐秘的部位。坦率地说,这也是我经常爱到埠头过夜的重要原因。后来曾玉珍像是发现了这一点。有一次,她一蒲扇打到坐在席子上的我的头上,你个小东西看什么?老子生你都有多的!

需要说明的是,曾玉珍在打我的时候是笑嘻嘻的。她甚至还有一种徐娘半老的得意。打我之后,她又接着说,我刚才讲到哪里来了?

接着她又饶有兴趣地讲了起来。

曾敏兰往往会出现在曾玉珍正津津乐道的时候。

曾敏兰是曾玉珍的女儿。在曾玉珍穿着非常宽松短裤的时候,曾敏兰却穿着当时风行一时的考板裤。考板裤很像现在的牛仔裤,屁股裹得紧紧的,在当时只有比较浪的男孩子才穿。但曾敏兰不知怎么瞒着她母亲做了一件,而且天天穿在身上。

你个贱货跑来干什么?洗澡没有?曾玉珍没好气地说。

洗了,曾敏兰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说,你没看到我的头发还是湿的吗?曾敏兰甩头发的姿势很好看,或者说很有少女的韵味。刘夫子用一种回味无穷的目光望着曾敏兰说:敏兰真是越长越漂亮了!曾敏兰说:只有你刘老师才说我漂亮。我妈妈总是说我丑。

洗了怎么不换条裤子?天天穿这条考板裤!老子说过几次,要是再穿这种裤子,以后断了月经莫怪老子冒说过。你看我,天天穿这么宽松的裤子。

曾敏兰说:莫说得那么吓死人的,穿一条考板裤就做不成姑娘了?曾敏兰的表情既不以为然,又像不为母亲的话所屈服。她甚至还很卖弄地把两个大拇指分别勾在考板裤的口袋上,而且屁股也扭向一边。这个动作在当时很能说明一个女孩的品行。曾敏兰说完就对刘夫子说:刘老师,你说是不是?

刘夫子色迷迷地连连点头:对,对,对!

曾玉珍不高兴了:你个贱货到底来干什么?

曾敏兰说:我想到埠头来过夜。家里热死人,而且蚊子也多得不得了。

曾玉珍说:不行!要是强盗偷了家里的东西,怎么办?曾玉珍烦得猛摇蒲扇。她对女儿的拒绝体现在蒲扇上的动作越来越猛。而我这个时候就聚精会神地看曾玉珍那个最隐秘的地方。由此看来,我小时候是个内心很龌龊的家伙。我不知道我是从何时开始这种目淫的。我同样也不知道,我是何时投入曾玉珍、刘夫子这伙人的纳凉集体,并被他们承认和接受的。

在我们这个纳凉集体中,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男性青年。他在我的描写中是无法说话或者说是没有声音的,因为他是一个哑巴。

哑巴一直用直挺挺的目光望着曾敏兰。他的目光有一种垂涎欲滴的觊觎意味,这证明哑巴已经到了性成熟的年龄。我不怀疑哑巴的哑,但我怀疑人们对他公认的聋。因为在曾玉珍讲那些荤素各有千秋的故事时,哑巴并不是显得充耳不闻的样子。此刻,哑巴的目光更为犀利地投射到曾敏兰的身上。刘夫子在这个时候收拢折叠扇,轻轻地敲了一下哑巴的头。

说到这里,我可能在叙事或者说是描写上出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我说过在埠头纳凉的人中,除了曾玉珍之外,根本没有一个扇扇子的人,而我现在又说刘夫子收拢折叠扇轻轻敲了一下哑巴的头。这需要做一个说明:刘夫子的折叠扇,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一种装饰。实际上,他的扇子并没有发挥任何解热的作用。刘夫子在摇动扇子的时候,速度很慢,而且多在自己的腋下摇动。

这就有了刘夫子的一种风味。刘夫子总是穿着那种立领、葡萄扣的茧绸衬衣。据刘夫子说,那种茧绸衬衣,洗的时候只需用一只手,就能把它握在手掌心里捏干。这种面料的衬衣很有飘性,是可想而知的事情。所以刘夫子扇扇子的时候,他的茧绸衬衣就不停地飘动;但他胸前右边口袋的部位却不飘动,因为那里装有一只怀表。金黄色的链条从他口袋里攀缘而出,拴在胸前葡萄扣的扣眼上。我记得曾敏兰当时说只有你刘老师说我漂亮的时候,她就扫了一眼刘夫子这块怀表的链条。

我似乎有必要再描写一下刘夫子的五官,这对你进一步了解刘夫子或许有更多的帮助。刘夫子的鼻梁很高,在这个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刘夫子的脸如同他的身子一样,很瘦,但却给人一种很精神的感觉。特别是他的头发,总是一丝不苟地向后梳着。他给人的印象是很有知识,但事实上他只是一个中药铺里的账房先生,而且他那副眼镜也只是平光的。我不知道他平日里总爱戴那副金丝眼镜的原因是什么。

“家里的门冒锁吧?还不赶快回去。贱货!”曾玉珍的声音从蒲扇上又回到嘴上,而且语调更为尖刻,没有回旋的余地。

曾敏兰又扫了一眼刘夫子胸前的怀表链条,随即目光又从刘夫子的脸上一掠而过。曾敏兰在转身的时候,带有抗拒意味地说:么事贱货不贱货。讨人嫌!说完她就扭着屁股,离开了我们这个纳凉的圈子。

回来!你给老子回来!曾玉珍大声地喊。

又是么事呢?曾敏兰折回来,满脸愠色。

把这个给老子带回去。曾玉珍说着,就把竹床下面横梁上的月经带取下来递给曾敏兰。曾敏兰很不情愿地说:我不拿。这东西拿在手上丑死人!曾玉珍说:丑什么?天都快黑了,哪个晓得你拿的是什么?曾敏兰万般无奈地拿起月经带,心不甘情不愿地往回走。手上的月经带一晃一晃,就像一条晒干了的海带。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曾玉珍又讲了一个很荤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长。在这个长长的故事里,曾玉珍毫无廉耻地讲述了一个女人在例假期间也不禁欲的详细经过。故事一直到281次列车从陆水河大桥上经过时才讲完。这时已是十点多钟了。纳凉的人往往把这趟列车经过埠头的时间,作为休息的开始。

哑巴是最先躺下去的,接着就是曾玉珍躺下,最后躺下的是刘夫子。事实上最后躺下的是我。在这些纳凉的人中,我始终充当着一种间谍的角色。好在他们都认为我小,并没有对我加以防范。

曾玉珍躺下去之后,蒲扇便下意识地放在肚子上。那个大蒲扇实际上遮住了曾玉珍那个最隐秘的地方。躺在席子上,我在想刘夫子和曾玉珍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源于何时;而让我想得更多的,是他们的这种暧昧关系会有一种什么结果。曾玉珍的竹床与刘夫子的竹床几乎是拼在一起的,两张竹床之间,大概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这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只有点点渔火在陆水河上闪烁着。

纳凉的人们都被一天的疲惫挤拢了眼睛,鼾声此起彼伏地在埠头的上空飘来荡去。

我已经谈到了火车。在离埠头不到八百米的上游,京广线的铁路桥横跨在陆水河上。那是一座古老的铁桥,火车经过的时候,便发出隆隆的响声。这种声音对于故乡的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它甚至成了故乡人用以催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音乐。

一列火车经过铁桥,通常需要不短的时间。百无聊赖的时候,我曾经站在城墙上数过那些货车,发现最长的一列有六十四节。有些要停的货车经过铁桥时还要减速,因为过桥之后只有三华里路程就到火车站了。

这天晚上通过的又是一列很长的货车,而且这是一趟减速的货车。当我正要在这种听惯了的隆隆声中入睡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曾玉珍放在肚子上的蒲扇掉到了地上。这时,列车经过铁桥的声音刚刚响起不久。

我猜想,曾玉珍的蒲扇不会毫无理由地掉到地上来。于是我睁开眼睛,并悄悄支起半边身子。我的推测是正确的,我看到刘夫子的一只手伸进了曾玉珍那大大的裤裆。而一向像母狮子一样厉害的曾玉珍,此刻却像羊羔一样温柔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出自什么心理,躺下后,我想猛地用力咳嗽几声。

但还没等我咳出声,我就听到哑巴用脚敲击竹床的声音。这无疑使刘夫子收敛了自己的下流动作。这之后,我听到曾玉珍在竹床上翻身的声音。接着她就说:我的蒲扇呢?

我像警察缴获了脏物一样地对她说:蒲扇在这里!

在整个故乡的城区,人们习惯于把南街叫做南门。

我就住在南门。南街从城门开始到它的尽头,总长度不到二百米。但在这条不到二百米的街道上,却塞满了不少民宅、机关和学校。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在这里罗列一下。从城门开始,最初的二十米街道都是民宅,接着就是老文化馆、城关第二小学、粮店、中药铺、废品收购站。在南街的尽头,是新文化馆和百货公司。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不少的民宅。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城关第二小学与粮店之间,有一条小巷通往县委大院的后门。县委办公室的人一直想把这个后门堵死,原因是县委大院里经常不明不白地丢失一些东西。他们很肯定地认为,是南门这条街上的人干的。但不知为什么,到了1976年,也就是我爱到埠头去过夜的那一年,这个后门仍然没有堵死。如果你想琢磨我这篇小说中有哪些费解的事情,记住这一点也许对你有用。

我就住在老文化馆一间临街的房子里,而且是一个人单独住着一间十八个平方的房子。

我的父亲最初在文化馆当馆长,后来调到了文教局。调到文教局后,父亲又分了两间房子。父亲具有现在的人爱多处占房的缺点或者说是特点,所以叫我仍然住在老文化馆那间旧房子里,而且很少管我。

同类推荐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

    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人生注定要成为一个传奇。
  • 苦力

    苦力

    文革后期,专案组内查外调,取回证明材料,证明麻六出身贫农,根本不是什么富农。专案组手把材料不相信是真的:麻六这小子会是贫农?大家伙儿也不敢相信:凡和麻六沾边的事儿,多半都掺假!麻六自己这回也犯了糊涂:我是贫农,那受管制二十年的麻六是谁?因而,麻六的出身竟成了一桩疑案。连他到底是否排行老六,我也不能肯定。如今,他上了年岁,面皮发松,便是原先的浅白麻子也看不出了呢!
  • 别招惹女王

    别招惹女王

    与其心心念念地期待成为灰姑娘,不如自己努力做女王。根据本书改编的影视剧筹拍中。毕业第四年,马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恋数年的男友傅青松劈腿,分手二十五天后就入赘豪门;前男友结婚那天,一场意外遇见了“他”。刻薄的女上司因为嫉妒贤能,想方设法排挤她,逼着她失去了工作。失去工作,积蓄用尽;遭遇职场和情场双重滑铁卢,面对一无所有的窘境,马励似乎已经无路可走……她背水一战,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创业。在经历重重波折和打击后,创立的网站终于上线了。然而商场风云变幻,马励和合伙人发生分歧,在网站急速扩张时毅然离开。在冤家史锐一和闺蜜杨随意、原知秋的支持和帮助下,马励又重振旗鼓,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

    四个垂死挣扎的年轻人,一场诡异的杀戮游戏,决定他们命运的,是一个早已跳楼身亡的少女,而警方却被诱导上了一段彭罗斯阶梯,在错误的方向无限循环,始终无法接近真相……一桩诡异离奇的“杀妻案”,一名雨夜遇害的警察,当事人全部人间蒸发。萧兰草和甘凤池发觉,他们似乎被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捉迷藏游戏,而一张死亡的天罗地网,正悄然向他们逼近……人性的黑暗,深不可测,唯有燃烧的热血,是照亮深渊的微光。
  • 薄欢

    薄欢

    蔻色出生于江南小镇,五岁时父母离异,跟随奶奶在小镇生活,与嘉年就此结识,父亲工作调动,蔻色离开了小镇,与嘉年天各一方。数年后,奶奶病重,蔻色回到小镇,在音乐社团的嘉年却不认得她了,而他身边也已经有了叶绛心。绛心看到追梦疲累的嘉年数次劝说要嘉年陪她出国,一心为了追求梦想的嘉年留在了大陆,与绛心就此分开。那些辛苦的岁月,陪在他身边的是蔻色,兜兜转转,两人终成眷属。继安妮宝贝之后,华丽文风与澄澈情感的最完美结合。一本惘然之书,写给那些在少年时光里被爱珍惜过被亏欠过的人看。
热门推荐
  • 我的粉丝是昏君

    我的粉丝是昏君

    一朝穿越,家徒四壁,网络女作家提笔写话本,势将白话小说推行到底!只是,力度是不是大了点?居然把史上那个最强昏君都变成自己粉丝了?还想召自己入宫?不,我拒绝!某昏君:今天更了吗?更几章?再不更新封你当贵妃……简宁:陛下,民女正在努力更新,莫冲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到王府-灵动小王妃

    穿越到王府-灵动小王妃

    林若夕,芳华正茂,义薄云天,敢作敢为。为了给好友壮胆,她被半强迫地陪着去告白,为了让好友浓情蜜意,她独自承担烧烤重任。结果,她被一块让她泄愤的石头戏弄了,穿越到了一个不知所云的王朝,然后遇到了他,为了她,他一怒为红颜,甚至动摇了整个王朝,为了她,他抛弃过往,只为博她红颜一笑,为了她,他霸道狠绝,只为留住她的脚步,留住她的心。而她,改造了整个王府,颠覆了所有的礼教,创造了美好的回忆之后,面对他的真心,面对回去的机会,是否会迟疑。且看小书为你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
  • The Path of the King

    The Path of the K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宙合

    宙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工业之动力帝国

    工业之动力帝国

    飞驰的列车,高高的井架,呼啸而过的战机,劈波斩浪的巨舰......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工业的血脉在钢铁怪兽中尽情奔腾!!!共和国工业心脏的缔造者:梁远书友群,欢迎来踩:235141016
  • 新传奇品

    新传奇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 混在帝国当王爷

    混在帝国当王爷

    李狗儿,一个连正儿八经大名都没有的穷要饭,一个社会的最底层,当一个做贵妃的姑姑突然砸到他头上的时候,李狗儿的幸福生活开始了。三妻四妾?富甲天下?那都不是个事!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做忠臣能臣?那太累,而且自己也不识几个字。做外戚当权臣?那太危险,好像历朝历代没有几个能得善终的。李狗儿没有理想,没有志向,更没有抱负,只是想做个富贵散人,但是天下已经乱了,这个富贵散人,他还做的下去?
  • 好好过趁活着

    好好过趁活着

    五个志不同道不合的老同学,两男三女,外加一帮各自的最佳损友,混迹于中国一线城市,虽然任何一个人的伤心往事扔出来都能平窦娥的冤、洗孟姜女的悲,却依然乐观而健康的活着……新书《形婚男女》9月初正式上传,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