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400000006

第6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5)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即“过犹不及”。孔子主张恪守“中庸之道”,如《论语》提出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德刑并用”“宽猛相济”。

后来,儒家学派日渐繁盛,孔子的地位日隆。汉初,孔子被尊为“素王”,即有王道而无王爵的人。汉高祖路经鲁地时,用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启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例。后来,汉明帝将当时仅限于孔氏家祠的祭孔活动,扩大到所有的官学中,从此,孔子成了想入仕的读书人心中的守护神。

儒家的正统地位确立后,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各种各样的谥号,如褒成宣尼公、文圣尼父、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一些皇帝还亲自到孔子故里曲阜主持祭孔大典。就这样,孔子的封号每增加一个,皇帝每去曲阜一趟,孔子头上的神秘光环就更大一些。就这样,他由人变成了神。

⊙七十二贤——孔门之高足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等。在孔子的弟子中,不少人都做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以及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颜回

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见称。他勤奋好学,笃信孔子的学说,并且“闻一知十”,领会深刻。颜渊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也是最得意的学生。孔子曾经多次称赞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由于生活贫寒,又用功不辍,颜回29岁时就头发尽白,33岁就英年早逝了,这对孔子打击很大。他哀恸地哭道:“天丧予!天丧予!”

曾参

曾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被人尊称为曾子。曾子曾经担任过小吏,在当时以孝著称。他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赞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并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后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渝地实践着孔子的学说。相传曾子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思孟一派的创始人。

曾子的名言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路

子路,姓仲,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孔子九岁,是孔子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他出身贫贱,为人豪爽,曾经自述其志道:“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路性格耿直、好勇、果敢,而又有些鲁莽,有轻视学问的倾向,认为“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因此孔子曾经提醒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路很敬重孔子,经常紧随孔子之后,时时保护孔子,但他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的意见。孔子对子路的直率也比较了解,所以虽然经常批评他,但又承认“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甚至说:“如果我的主张不能得到施行,我就乘船出海,到时候能够跟随我的,除了仲由还能有谁呢?”

隐圣

中国历代皆有一些隐居不仕的儒士,他们或著书,或授徒,或为王者师,这一传统始于子夏。司马迁说,孔子死后,“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凡为王者师,必属隐者之流,否则只为臣下,而不可谓师友,子夏可谓儒家的隐圣。

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是最富有的弟子,在拜孔子为师之前,他曾在曹鲁两国之间做买卖,发了大财。子贡长于辩论,才思敏捷,而且善于外交,心怀大志,有强烈的从政志向,他关心治国方略,经常问政于孔子。孔子让弟子谈各自的志向时,子贡说他愿游说两国之间,不动干戈使两国相亲如兄弟。孔子听了大为称奇,称子贡为“辩士”。

巧舌如簧

田常欲兴兵伐鲁。为解救国家危难,子路、子张、子石皆欲请行,孔子不同意。子贡请行,孔子立马同意了。子贡一出,巧舌如簧,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纵横捭阖,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后人视其为纵横家之祖。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前来致哀,子贡批评他说:“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孔子的其他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然后离去,各奔前程,唯独子贡守墓六年。

⊙亚圣孟轲——儒家之继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人,他的家乡离孔子故里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有记载说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史记》上说他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无论如何,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子思的影响,所以后世把子思和孟子列为思孟学派。

孟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让他有个好的成长环境,母亲不辞劳苦屡次搬家。把家搬到邹城的学宫附近后,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读书。看到儿子受到良好的学风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高兴地说道:“这才是适合我儿子住的地方呀!”

孟母断机

孟子天生聪慧,却也难免年幼贪玩,有次还竟然逃了学。他一回到家,母亲就用剪刀将刚织了一半的布剪成了两段,并对他说:“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剪断了就无法再续。上学和织布是一个道理,经常逃学如何成才?”从此,孟子便勤学不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在政治上,提出了“法先王”“省刑罚”的仁政主张;在经济上,提出了“井田制”“薄税敛”。面对当时世风日下的情形,他主张重视社会道德教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国家,使民风归于淳朴。

最初,孟子主要为本国邹国,以及任国、曹国等一些周边小国出谋划策。但不久后,他便意识到,这样不可能影响天下大势,也不可能推行自己所主张的“仁政”,于是他便带领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以推行自己的学说。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这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这些得自天的本性,深深植根在心中,生发出来会使人神色温润清和,表现在颜面,显露在肩背,直到四肢,四肢一动作,不用语言说明,人们一看便知道。

人们都有先天向善的能力,即“良知”“良能”。良知是指不用思考就知道,良能是指不用学就会做。比如,两三岁的孩童,没有不知道爱父母的,他们长大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要想成为泽被万民的圣人并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是把人生来具有的这种仁善之心推广到天下罢了。

为了进一步阐述“人性本善”的理论,孟子还提出了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向,它们是仁、义、礼、智发生的根源,而仁、义、礼、智是属于善的品德,由此可知,人生来就具有向善之心,人性本善。

恻隐之心

孟子说,假如有个小孩即将落水,看到的人都会感到惊骇、恐怖、怜悯,人人都会大声呼救,或者奋不顾身地上前相救。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为了和这个小孩的父母攀亲结友,也不是为了要在乡党朋友中博取赞誉,而是受了恻隐之心的驱使。

据此,孟子得出结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之有此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在战争频繁的战国时代,想说服诸侯们施行仁政,几乎是不可能的。孟子在诸侯国间奔走了18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大约在公元前311年,62岁的孟子回到邹国,此后便不再远游,而是像孔子晚年一样,专心著书立说,留下《孟子》一书。

⊙学者荀况——集儒之大成

荀子,又名荀况、荀卿,战国时赵国人,著有《荀子》一书。据说,他可能生于公元前314年,卒于公元前217年,活了93岁。如果属实,荀子可算是长寿了。

荀子15岁就游学齐国。当时,齐国在战国七雄中比较强盛。齐宣王广招天下贤士,各国饱学之士都纷纷聚集到临淄的稷下学宫,大学者孟子、邹衍等都曾在此讲学。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治国主张,领取大夫的俸禄,号称“列大夫”。一时诸子百家荟萃齐国,临淄成为令人神往的学术中心。

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30岁左右时,荀子就做了齐国的祭酒。他曾进谏齐相,齐相不听,加上齐国国势日衰,列大夫纷纷散去,荀子也离开齐南游楚。齐襄王时,稷下学风再起,荀子重游齐国。这时,他的学术成就日益突显,在列大夫中“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主讲。

除在齐国讲学外,荀子也曾在赵孝成王面前谈兵;还曾到秦国谒见秦昭王和秦相范雎,对秦国政治颇为赞赏。可惜秦国不重儒学,他只好重返齐国。荀子怀抱治国的宏愿,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以施展抱负,然而事与愿违,其政治理想始终都没能实现。

“性恶论”是荀子学说的基础。这一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好利、好色、好嫉妒,如果不加以克制,就会产生争斗、淫乱,危及社会秩序。为了导恶从善,就需要对人施以教化,以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引导人。

他主张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磨炼,来避免恶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多,就懂得礼仪制度,成为善人;不受教育,恶的本性就不会变化。

圣人与小人

荀子彻底打破了天赋的道德观;否定了先天良知的存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从而为礼义、道德、君师、修炼对于人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说,尧、舜与夏桀、盗跖的天性一样,可前者是圣人,后者是小人,关键在于后天努力的不同。

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本恶,但他认为人人都有从善向善的愿望。然而,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一个人想要成为圣贤,除了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修养品德之外,别无他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江海是一条条小溪汇集而成的,人的德行和学识也是一点点积累成的。

荀子在楚国时,楚相春申君黄歇正在招揽人才,荀子被他任命为兰陵令,得以在政治上有所施展。不料后来春申君被刺身亡,荀子也丢了官,只好回家著书立说。他一生还收过不少学生,最著名的是杰出的思想家韩非和政治家李斯。

⊙大儒董仲舒——始创儒教

儒教奉孔子为教主,但孔子并不是儒教的创立者。他只是一个学识渊博、关注于现实人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儒教的真正创立者是董仲舒。

儒生自古就有方士之称,孔子之后,仍然有部分儒生沿着方士化的道路前行。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神化孔子,并假托孔子制造谶语,董仲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董仲舒,西汉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他提出“天人感应”理论,使儒家向带有神学色彩的儒教转变。

在他的学说中,“天”是最高的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他还给天体也加上了道德属性,于是日月星辰的运行成了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表现。

人是天的复制品

董仲舒认为,“天”按照自己的构造创造了人类。人有小骨节366个,天有366日;人有大骨节12节,天有12月;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视瞑,天有昼夜;人有计虑,天有度数……

董仲舒把天作为“万物之祖”“百神之君”,把人看成了天的复制品。天用祥瑞现象表示对人的赞许,用灾异现象表示对人的谴责。因此,他宣称每个人的行动都要按照天的意志去进行,违背天意就要受到惩罚。这给儒家学说披上了宗教神学的外衣。

他还以儒学为中心,借用阴阳家邹衍的五行学说,将五行重新排列,并赋予道德的属性,提出“木为仁,火为智,土为信,金为义,水为礼”。他甚至从五行相生的理论推论出“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的结论。

此外,董仲舒还把五行与季节、情感都搭配起来。“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喜气为暖而当春,怒气为清而当秋,乐气为太阳而当夏,哀气为太阴而当冬。”于是,天下万事万物都与五行附会在一起,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

在董仲舒的影响下,儒生与方士在西汉末年逐渐合流,使得谶纬之学盛行于世。当时社会的各种政治势力纷纷编造谶语,蛊惑人心,或神化自己的统治,或打击敌方,以达到争夺权势的目的。

谶语

“谶”指神的预言,以此预言人间祸福吉凶的书,称为谶书。谶书往往附有图说,又称图谶。古代的谶语大都是预言政治事件的隐语,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前,民间流传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诀,其实就是一种谶语。

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理论,宣扬“君权神授”学说,适应了统治者利用神权维护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使神化了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两汉谶纬之学的兴盛,则使儒学进一步宗教化。

⊙后世大儒——弘圣贤道统

自孔子开创儒家学说以来,儒家思想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并且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期间,儒家出了一大批代表人物,不断地整理、编纂儒家经典,不断地将儒家学说推向前进。

贾谊,西汉初年能够影响皇帝决策的儒生。20岁时,他就“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并参议朝政。贾谊曾批评法家不懂因势变化而变更对策;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藩,巩固中央集权;提出“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二程,即程颢、程颐,北宋儒学宗师。他们把“理”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人性是理、气的结合物;认为“天命之性”都具有善质,而“气质之性”则有善与不善之别;还认为亲身经历的“真知”和间接获得的“常知”有一定差异。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发展了北宋二程关于“理气”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堪称光耀千古的儒学大师。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熟读经史。他在南康军主持政务时,修复了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讲学,吸引了大批读书人。白鹿洞书院一时间声名远扬,与石鼓、应天、岳麓齐名,并称宋代“四大书院”。

陆九渊,南宋著名心学家。他倡导“心即理”说,主张“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天理、人理、物理都在人心之中。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 舌尖上的西北

    舌尖上的西北

    本书“陕西小吃小识录”这一章节,其中包括了数十种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第3至19章节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第20至27章节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都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热门推荐
  • 敦煌故事

    敦煌故事

    我开着车,已过了野猫山嘴。车子上到一个拐弯处的制高点时,一束光耀,祁家店水库像是猛然抖开的一匹蓝茵茵的布,展现在了眼前。我收住了车速,但没有完全停下来。我按下车窗,看到了水库边,大佛寺的塔楼,在晨曦中,闪着一种澄明的宁静,让人心里怦然一动,仿佛打开了一扇幽闭已久的阁窗。几只鸽子或者是燕子,在曦微中缭绕着,感觉就是从我心里放飞的——今天是四月四,是大佛寺庙会日。隐约间,远远的路上,已有许多车辆向大佛寺方向涌动。我把车往路边上靠了靠,从后视镜中看到有一辆大货车驶过去。不是一时冲动,是内心里突然肃穆出的朝觐,我掉转了车头,下了国道,沿着水库边,抄近路去了大佛寺。
  • 圣空的永夜

    圣空的永夜

    这是一本没有大纲的书,除了圣空十字军和永夜军团这些名词之外所有的设定和故事线都是在前文的基础上衍化的。无数小地图,随机传送开局。现故事线三十六魔物(一百多章节后内容),取自《虫奉行》月岛仁兵卫,《火影》自来也,《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志贺春树,《加勒比海盗》飞翔的荷兰人号,章鱼船长,《游戏王》武藤游戏,《百变小樱魔术卡》樱......还有《X的天使》等三十六魔物,其余人物也有借用.....
  • 美人笑江山摇

    美人笑江山摇

    他,想江山与美人同在。结果是得了个天下。输了她。他,负了天下,舍了江山,丢了性命,只为得那抹生命中最绝美的美人笑。他,为了天下,舍了她。她,只愿得绾一同心结,相结同心人,永结同心好。如梦,如幻。若风,若烟。真与假不辨,得与失不分。江山与美人谁舍?谁得?谁又能摆脱得了命定的摆布?谁怜她愁上眉梢?美人笑,江山摇。人妖娆。拂袖红颜百媚娇。不爱江山爱美人,几许柔情几许真?爱情,真的只是一场难圆的梦?红尘妖娆一场空,且看那,凤凰涅磐浴火待重生。********************************雨先谢谢大家的支持。雨把这文参加了原创大赛,虽然偶知自己写的不算好。但雨悄悄想的是,偶不求名次,重在参与。但是,宝贝们也不希望偶输滴太惨了是吧?所以哩,还请各位宝贝们是会员的话在读过,闪过,路过的同时小小的抬一下贵手,顺便、小小的点一下下那个放入书架和投票推荐,给偶收藏一下下,投一下下票票,砸点砖砖哩。不是潇湘会员滴宝贝们先点最顶上会员中心免费注册会员成功后再回来本页继续点放入书架和投票推荐即可。偶不怕砖多,怕的就是没有哩。。。***************QQ群交流:44964502喜欢这篇小说的宝贝们、随时关注着若惜成长的宝贝们,喜欢和雨一起讨论若惜的GGMM们,欢迎随时加入哩。暗号么,就是这本书的书名,或是若惜等任何一个书中人名都可以滴哩。记得哦,雨可是十二分滴欢迎大家随时加入滴说。******************个人博客:(均为冷雨原创文字,欢迎去踩)个人论坛:http://m.wkkk.net/m.wkkk.net(建设中,欢迎大家光临顺便提点意见滴说)最后,谢谢小篱落给偶申请滴论坛。还有小嫣然的帮忙管理。***************推荐好友的几部作品:夜恋凝新作:殇异客栈之拐个杀手做老公丁丁的《花落唐朝》:http://m.wkkk.net/info/m.wkkk.net冰隐的《帝王宠妃》:偶自己滴新书《红妆女之天下倾》:
  • 圣魔

    圣魔

    他前世是一位强者,因意外而死,醒来后却成为灵云宗一名废材弟子,更被人诬为魔道,一场所谓名门宗派与正道弃徒之间的大战,看似不可避免。我心向圣,奈何成魔……切看他如何举世与敌,如何捅破这天地间的黑暗!
  • 悲伤逆流何人伤

    悲伤逆流何人伤

    一些故事,一些文字。愿能给予一些感觉。也许是摘抄,也许是实情,只为那一丝丝心动。
  • The New Machiavelli

    The New Machiavell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觉醒日2

    觉醒日2

    4600年前的涿鹿之战,究竟是谁和谁的战争?长春真人西行途中,在撒马尔罕城发现了什么让他畏惧不已的事物?欧洲中世纪的女巫迫害,到底是为了何种原因?龙虎山天师张彦頨的寻宝活动,寻找到了怎样的恐怖存在?明末起义领袖张献忠,为什么成为了杀人魔王、又在帮谁隐藏着什么?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神秘人生,竟然是从一幅与西藏有关的凶画开始的?一系列的历史谜团,整个人类的生存进化之路,似乎都和一股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息息相关……
  • 误惹腹黑师弟

    误惹腹黑师弟

    新书已发《傲娇小萌妃:殿下太腹黑》--一朝穿越,别人都在豪华王府,为何她却在道观里……这满地的道士都尊称她一声大师姐,真是感觉倍儿棒!“喂,那边那个小道士,呃,小师弟,你为何不叫我师姐?”“……”“你是哑巴吗?”“……”“给师姐笑一个??”“……”从此她每日的生活都以戏弄小师弟为乐,只是她却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小师弟竟然长成了一个大腹黑,还将她拆分入腹,吃干抹净…
  •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本书详细地披露了日航复兴过程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本书作者历经一年时间,听取了稻盛和夫名誉会长、大西贤会长和植木义晴社长等多位人士的真实声音。并采访了从集团公司的职员、飞行员、客舱乘务员到地勤工作者(负责行李和货物的装载)、航行管理者等涉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日航的崛起挥洒汗水,贡献了一己之力。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逐渐了解到,意识改革究竟以何种形式渗透到他们的内心并使之发生变化。日航的重生看似是个奇迹,其实这并非意外。从职员到董事,每个人内心的变化,以及意识、行动、组织和企划的变化是实现其快速崛起的关键力量。
  • 医灯续焰

    医灯续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