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400000007

第7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6)

王守仁,明朝大儒。他做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后功高遭忌,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他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文士掌兵

王守仁考取进士后,授兵部主事。王守仁以文士领兵,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对他很是轻视。一次,张忠竟强令王守仁当众射箭,想令其出丑。不料王守仁三发三中,全军欢呼。王守仁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明朝灭亡后,他在衡阳起兵抗清,失败后投奔南明政权。后来,南明大势渐去,王夫之便隐居船山,专心著书40年,人称船山先生。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博通经史,反对“理在气先”,认为“理在气中”。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即含动,动不含静”,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黄宗羲,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曾积极参加抗清运动,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抗清失败后,他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批判传统的重农轻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

黄宗羲反对空疏无用的“迂儒之学”,主张“经世应务”。他发扬了先秦以来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

锥刺阉党

黄宗羲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尊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后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时年仅19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申冤。崇祯即位后,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同党许显纯等人,轰动朝野。

顾炎武,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苦习“经世致用”之学,14岁起就与众名士议论国事。他辑录有关各地山川、农田、水利、兵防、物产、赋税、交通的众多资料,撰写了著名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清兵占据南京后,他积极投身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用随行的骡马驮着书籍,逃亡于各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此期间,他还联络各地的抗清志士,以图发动新的抗清运动。而且,他在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后,写出了传世之作《日知录》。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史、音韵、考古、舆地、诗文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诣。他做学问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朴实学风的一代先河。

在儒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以上谈到的几位代表人物之外,宋代的周敦颐、张载等也对儒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这些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发挥,促使儒学不断发展、成熟、完善。

■ 流传千年的儒教经典 ■

儒教经典主要指十三经:《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是训诂之作。南宋大儒朱熹编定的《四书五经》,则成为后世儒生的必读之书。

⊙《周易》——儒教至高无上经典

《周易》,儒家群经之首,约成书于商末周初。孔子对它推崇备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哲学圣典。据《史记》载,伏羲制八卦,周文王作卦辞演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大传。

《周易》含六十四卦,每卦配以卦辞;每卦又分六爻,每爻配以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说明、解释、发挥,则为《易传》。《周易》以阴、阳两种符号为基本元素,以自然中的八种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分别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三易

变易、简易、不易,是为三易。对儒家来说,宇宙的千变万化都受一个简单法则支配,有定规可循,就是“简易”;社会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都会因时而变,就是“变易”;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不会变,则是“不易”。

阴阳是宇宙存在、发展的基础。《周易》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必分阴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就是说,男女交合而生人,阴阳交合而生宇宙。

宇宙变化不息,洋溢着勃勃生机。正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凡是运动变化的事物都是“吉无不利”的。从自然界的天地、日月、四时、昼夜、寒暑,到人类社会男女、吉凶、祸福、存亡、生死及事物存在形式的大小、内外、进退、泰否等,无不表现为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对立的双方不断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发展,其规律为物极必反、循环往复。

二进制

当古希腊的芝诺提出那个关于连续性问题的千古悖论的时候,中国古人已经跨过了连续性事件,用二进制表达了量子化的自然和社会规律。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就是二进制,代表“+”和“-”,或“+1”和“-1”。据说,冯·诺依曼当年就是从《易经》中得到启发,以二进制代替十进制,从而大大改进了计算机的性能。马克思盛赞《周易》可同“宇宙的统计学家毕达哥拉斯并列”。

两千多年以来,《周易》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越了时空。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周易》没有展开阐述的“道”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使《道德经》和《周易》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辩证法的经典之作。

后来,刘安、邵雍、张载等文化大家,都是研究《周易》的专家。研究《周易》逐渐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易学。现在,中、日、韩、美等国都有易学研究机构,《周易》研究进入了历史新时期。20世纪末,全世界曾一度掀起过“易学热”。

专家们把《周易》所阐述的思想,同现代哲学、预测学、医学、管理学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产生出各种新的见解和思想。正如《周易》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说,《周易》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古老又最现代的文化之源。

⊙《尚书》——古代官府公文总集

《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

《尚书》向来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中绝大部分应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相传它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但不管怎样,它都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子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书中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盘庚动员臣民迁殷

《尚书》中的《盘庚》诸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目光的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

书中虞、夏、商的部分文献是据传闻写成的,不甚可靠。如《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据古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都没能传世。所以,说起先秦散文,还得从《尚书》开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等文章,都明显受其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而《尧典》《皋陶谟》等篇,则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

总之,《尚书》在语言方面虽大都古奥难读,但实际上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历代散文家颇多借鉴。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 《诗经》——中国首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土风、风谣,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其中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他均产生于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这些诗篇,本是歌曲的歌词。《墨子》中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诗》三百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诗经》的作者

一说为孔子删诗。司马迁认为,古代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为三百。一说为王者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还有一说,认为周王朝的乐工和太师们是编撰《诗经》的功臣。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只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或是娱乐,或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赋《诗》言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孔子曾表示,经过“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学《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诗经》中的作品,总体上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原则的。《诗经》是中国从“春秋”到“清代”的主要教课书之一。

⊙ 《礼记》——先秦礼乐制度大全

《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学者关于礼乐制度论著的选本,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其中《大学》《中庸》等篇具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被列入四书,成为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篇目。

《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不仅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还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并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礼记》的思想成就

教育三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学习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养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学五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它们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还有大量富有哲理、精辟深刻的格言、警句。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多采用归类法来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其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将其分为五类,包括:通论礼仪和学术,如《礼运》《乐记》《儒行》等;解释《仪礼》,如《冠义》《射义》《聘义》等;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的杂事,如《孔子闲居》《檀弓》《曾子问》等;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如《王制》《曲礼》《月令》等;阅读《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131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85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49篇,称为《小戴礼记》。

东汉后期,《大戴礼记》不流行,以《小戴礼记》专称《礼记》。《礼记》又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为其作注后,它的地位上升为经。《礼记》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 《春秋》——五千年来谁著史

《春秋》,儒家五经之一,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修订而成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由此,春秋一词又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春秋笔法

中国传统学问中“经”、“史”不分家,史书记事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道理,规范人的行为,所以王阳明说:“以事言曰史,以道言曰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这就是“春秋笔法”。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16000多字。书中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

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但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都是大败。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春秋》经文极为简略,但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具有信史价值,显示了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现存的《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三传经文大同小异。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战国时期的荀卿传下来的。

问鼎中原

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加强盛,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他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这就是“问鼎”一词的来历。后来,楚国大胜晋国,中原各小国纷纷归附,楚人称霸中原。

同类推荐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哈佛之道

    哈佛之道

    仲秋,赏叶的时节,美国东部新英格兰的红叶据说是最壮观的。好大的一片美丽!色彩的海洋,树叶的大潮,不动声色但却义无返顾地蔓延伸展,向南,向南!从加拿大的南端,跨过白山,分分秒秒都在行进、占领,行迹所至便毫无商量从从容容地涂染出一片绚烂的金黄,它就这样夸张地展示妩媚和美丽,倾倒无数游人。这片红叶潮席卷翻飞铺天盖地,漫过麻州,来到康桥,来到了查尔斯河畔,来到了哈佛。秋叶之美,贵在成熟。三百五十余岁的哈佛,红叶点缀在层层幛幛的古老校舍中,写意了成熟的另一种美感。宁静、庄严、深沉、厚重,且又充满人气。十月金秋,十月哈佛,醉人的时节,醉心的学府。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素书(全集)

    素书(全集)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它充分发挥诸家思想观点与方法,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并以此认识事物,对应物理,对纷繁复杂的事理予以厘清和指导。本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
热门推荐
  • 马丁·伊德(上)

    马丁·伊德(上)

    《马丁·伊德》以十九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年间的历史风云为背景,通过露辛达一家四代人的命运,尤其是对露辛达追求与失落、沉浮和哀乐以及漫长的痛苦经历的细腻描述,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新兴澳大利亚的崛起和老牌英帝国的衰落。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
  • 庶女谋之驯夫有道

    庶女谋之驯夫有道

    前世枉付的情意,今生我要你百倍偿还!嫡母践踏,我让你血溅铁蹄之下;亲姐陷害,我让你受尽人间凌辱;长兄侮辱,我斩断你子孙根,与虫蚁为伍!相府女儿重生归来,不稀罕前世仇敌的钦慕、更不怕恶人的诋毁陷害!若有来生庶女当自强!誓不为人棋子!当她繁华落尽,当他霸业终成,看这江山如此多娇,只有白首同心,缔造盛世传奇……
  • 武林故事

    武林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报告总裁,甜妻要造反!

    报告总裁,甜妻要造反!

    (重生,1v1,he)奚氏的千金含冤而死,两个月后,人们在她的坟前发现了她的前夫楚家少爷的尸体。重生归来,奚惜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楚斯墨离婚。第一次提出离婚,离婚协议被他撕个稀巴烂。第二次提出离婚,翌日各大媒体都是她被他从酒店抱出来的头条。第三次提出离婚……不是已经离了婚,她这档案上怎么还写着已婚呢?!奚惜小没想到,重生两次竟都栽到了同一个男人手中,直到某天,姓楚的男人在她耳边低低道:“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爱了两次……”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闪电寻心·女巫的秘密

    闪电寻心·女巫的秘密

    原本守望在金色麦田里的、没有生命的稻草人,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被一道闪电击中了,它由此获得了生命。老猴子阿西给他取名闪电。在与猴子的相处中,闪电意识到自己缺少一颗心,生命并不完整,因此踏上寻心之旅。随着稻草人的找寻,闪电在寻找心的旅途中,路过了森林、橡树农场、樱花庄园、噬魂谷、翡翠王国、魔法森林,结识了猴子阿西、失去妈妈的小狐狸小绒球、寻找妈妈的小男孩诺奇、找寻主人的精灵嗡嗡、被继母卖掉的女孩米雪等各种各样的好朋友,不仅收获了友情,还懂得了在勇气和担当。
  • 宝洁你学不会

    宝洁你学不会

    2011年,宝洁公司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第五大最受赞誉的公司。自1997年以来,宝洁公司每年都排在该榜日用家化和化妆品类企业的首位。本书将全面解析全球日化产业象征——宝洁公司一百七十多年发展史、品牌营销理念及独特的经营管理策略,堪称一本企业营销学教科书。
  • 重生后我当红娘了

    重生后我当红娘了

    【1v1甜宠双洁】燕馨梦又重生,没错,是又重生了。她,燕馨梦,活了三世了,头一回喜欢一个男人!可他呢!竟然敢拒–绝–我!(咬牙切齿·jpg)哼,我还不要他呢!哼哼!“墨玄染,给我松手!”看着抱着腿不放的男人,她蹙了蹙眉,一只手推着他的脑袋,一只拔着自己腿。男人眨着如琉璃般澄澈的眼睛,委屈巴巴得道,“不要,不许走。”说好的高岭之花呢?你的高冷呢?你的生人勿近呢?墨玄染:要这些有啥用?能讨媳妇喜欢还是能让媳妇喜欢我?即无用,丢了就是!傲娇软萌暴力萝莉&高冷腹黑爱撒娇帝王
  • 娇宠贵女

    娇宠贵女

    林月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表示很淡定。生活嘛,在哪里不是过。更何况现在的父母恩爱,兄长友善,家境还富足,最重要的是,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儿,她现在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啊!没事就出门上上香,拜拜佛,待在家里绣绣花,扑扑蝶,这个小日子,过的不要太滋润了。然而没想到,和她指腹为婚的侯府世子周琰突然拿着信物上门求亲,八抬大轿的把她娶回了家。婚后的日子一点点过去了,林月娥发现她的世子夫君除了宠她宠的有点过分,其他方面都特别厉害,就跟开了挂似的,好多事竟然都能未卜先知。不要紧,不要紧,谁还没点秘密呢,管他穿越、重生,反正她是盛宠不衰的正室,安心过日子就是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