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400000007

第7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6)

王守仁,明朝大儒。他做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后功高遭忌,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他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文士掌兵

王守仁考取进士后,授兵部主事。王守仁以文士领兵,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对他很是轻视。一次,张忠竟强令王守仁当众射箭,想令其出丑。不料王守仁三发三中,全军欢呼。王守仁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明朝灭亡后,他在衡阳起兵抗清,失败后投奔南明政权。后来,南明大势渐去,王夫之便隐居船山,专心著书40年,人称船山先生。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博通经史,反对“理在气先”,认为“理在气中”。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即含动,动不含静”,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黄宗羲,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曾积极参加抗清运动,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抗清失败后,他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批判传统的重农轻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

黄宗羲反对空疏无用的“迂儒之学”,主张“经世应务”。他发扬了先秦以来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

锥刺阉党

黄宗羲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尊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后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时年仅19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申冤。崇祯即位后,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同党许显纯等人,轰动朝野。

顾炎武,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苦习“经世致用”之学,14岁起就与众名士议论国事。他辑录有关各地山川、农田、水利、兵防、物产、赋税、交通的众多资料,撰写了著名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清兵占据南京后,他积极投身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用随行的骡马驮着书籍,逃亡于各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此期间,他还联络各地的抗清志士,以图发动新的抗清运动。而且,他在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后,写出了传世之作《日知录》。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史、音韵、考古、舆地、诗文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诣。他做学问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朴实学风的一代先河。

在儒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以上谈到的几位代表人物之外,宋代的周敦颐、张载等也对儒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这些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发挥,促使儒学不断发展、成熟、完善。

■ 流传千年的儒教经典 ■

儒教经典主要指十三经:《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是训诂之作。南宋大儒朱熹编定的《四书五经》,则成为后世儒生的必读之书。

⊙《周易》——儒教至高无上经典

《周易》,儒家群经之首,约成书于商末周初。孔子对它推崇备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哲学圣典。据《史记》载,伏羲制八卦,周文王作卦辞演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大传。

《周易》含六十四卦,每卦配以卦辞;每卦又分六爻,每爻配以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说明、解释、发挥,则为《易传》。《周易》以阴、阳两种符号为基本元素,以自然中的八种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分别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三易

变易、简易、不易,是为三易。对儒家来说,宇宙的千变万化都受一个简单法则支配,有定规可循,就是“简易”;社会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都会因时而变,就是“变易”;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不会变,则是“不易”。

阴阳是宇宙存在、发展的基础。《周易》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必分阴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就是说,男女交合而生人,阴阳交合而生宇宙。

宇宙变化不息,洋溢着勃勃生机。正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凡是运动变化的事物都是“吉无不利”的。从自然界的天地、日月、四时、昼夜、寒暑,到人类社会男女、吉凶、祸福、存亡、生死及事物存在形式的大小、内外、进退、泰否等,无不表现为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对立的双方不断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发展,其规律为物极必反、循环往复。

二进制

当古希腊的芝诺提出那个关于连续性问题的千古悖论的时候,中国古人已经跨过了连续性事件,用二进制表达了量子化的自然和社会规律。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就是二进制,代表“+”和“-”,或“+1”和“-1”。据说,冯·诺依曼当年就是从《易经》中得到启发,以二进制代替十进制,从而大大改进了计算机的性能。马克思盛赞《周易》可同“宇宙的统计学家毕达哥拉斯并列”。

两千多年以来,《周易》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越了时空。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周易》没有展开阐述的“道”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使《道德经》和《周易》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辩证法的经典之作。

后来,刘安、邵雍、张载等文化大家,都是研究《周易》的专家。研究《周易》逐渐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易学。现在,中、日、韩、美等国都有易学研究机构,《周易》研究进入了历史新时期。20世纪末,全世界曾一度掀起过“易学热”。

专家们把《周易》所阐述的思想,同现代哲学、预测学、医学、管理学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产生出各种新的见解和思想。正如《周易》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说,《周易》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古老又最现代的文化之源。

⊙《尚书》——古代官府公文总集

《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

《尚书》向来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中绝大部分应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相传它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但不管怎样,它都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子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书中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盘庚动员臣民迁殷

《尚书》中的《盘庚》诸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目光的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

书中虞、夏、商的部分文献是据传闻写成的,不甚可靠。如《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据古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都没能传世。所以,说起先秦散文,还得从《尚书》开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等文章,都明显受其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而《尧典》《皋陶谟》等篇,则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

总之,《尚书》在语言方面虽大都古奥难读,但实际上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历代散文家颇多借鉴。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 《诗经》——中国首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土风、风谣,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其中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他均产生于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这些诗篇,本是歌曲的歌词。《墨子》中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诗》三百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诗经》的作者

一说为孔子删诗。司马迁认为,古代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为三百。一说为王者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还有一说,认为周王朝的乐工和太师们是编撰《诗经》的功臣。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只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或是娱乐,或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赋《诗》言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孔子曾表示,经过“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学《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诗经》中的作品,总体上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原则的。《诗经》是中国从“春秋”到“清代”的主要教课书之一。

⊙ 《礼记》——先秦礼乐制度大全

《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学者关于礼乐制度论著的选本,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其中《大学》《中庸》等篇具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被列入四书,成为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篇目。

《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不仅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还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并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礼记》的思想成就

教育三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学习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养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学五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它们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还有大量富有哲理、精辟深刻的格言、警句。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多采用归类法来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其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将其分为五类,包括:通论礼仪和学术,如《礼运》《乐记》《儒行》等;解释《仪礼》,如《冠义》《射义》《聘义》等;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的杂事,如《孔子闲居》《檀弓》《曾子问》等;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如《王制》《曲礼》《月令》等;阅读《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131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85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49篇,称为《小戴礼记》。

东汉后期,《大戴礼记》不流行,以《小戴礼记》专称《礼记》。《礼记》又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为其作注后,它的地位上升为经。《礼记》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 《春秋》——五千年来谁著史

《春秋》,儒家五经之一,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修订而成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由此,春秋一词又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春秋笔法

中国传统学问中“经”、“史”不分家,史书记事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道理,规范人的行为,所以王阳明说:“以事言曰史,以道言曰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这就是“春秋笔法”。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16000多字。书中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

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但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都是大败。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春秋》经文极为简略,但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具有信史价值,显示了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现存的《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三传经文大同小异。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战国时期的荀卿传下来的。

问鼎中原

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加强盛,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他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这就是“问鼎”一词的来历。后来,楚国大胜晋国,中原各小国纷纷归附,楚人称霸中原。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神话传奇

    神话传奇

    神话由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神话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本书选取了中国最著名,最为重要的神话呈现给读者。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热门推荐
  • They and I

    They and 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博士家的火灾(原创经典作品)

    博士家的火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婚婚欲睡

    婚婚欲睡

    宫先生宫太太结婚周年庆,商业界的传奇某著名宠妻狂魔宫南倾被记者提问。“如果您的妻子和您发生了争吵,您会怎么解决?”宫南倾沉默傲娇脸,扬起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啪。”“如果您的妻子要跟您离婚,您会怎么解决?”宫南倾挑眉。“不可能。”
  • 皇室第一管家

    皇室第一管家

    【完结】“殿下,请用餐。”“殿下,该上课了。”“殿下,请换衣。”“殿下,我走了。”“殿下,再见。”尹灵是一个欧洲小国的公主,因一次祸事沦落亚洲小城市。在这里相处了两个月,尹灵认识一个阳光少年金恩俊。为了气总是对她恭谨的具有“皇室第一管家”之称的尹泽轩,为了气总是以主仆相称的尹泽轩,尹灵毅然转身选择金恩俊。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只惹来他的奔走……
  • 歙州砚谱

    歙州砚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化境文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化境文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创作的十四行诗全收录。成书大约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写爱情。
  • 妃你莫属呢

    妃你莫属呢

    世人都说,无情皆是帝王家。从她入宫开始,她便深受宠爱。她愿也怒,可也无可奈何。身为帝王家,他的心思只是在这个女人的身上,除了这个女人之外,他从未爱上过任何的人。悄悄的呆在她的身边,默默的守候着这个女人。深宫之中,帝王独爱唯此一人。谁都不会明白,在他的心里,这个女人到底是有多重要,也没有谁知道,在这个女人的心里,这个男人到底是又有多重要。缘深缘浅,深宫独爱。
  • 情来不自禁

    情来不自禁

    娱乐圈有三宝:长得好、演得好、后台硬。黎芮表示这些都不算事儿,作为一个优秀的新人女演员。还要懂得:撕逼上位!四方面全齐活,演艺、男神两手抓!
  • 校园聚焦

    校园聚焦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四十四路公交车

    四十四路公交车

    C市离奇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在调查中,发现所有能连接起被害人的线索竟然是一辆诡异的44路公交车......有人说这是一辆灵车,如果你看到它,必然是有人死了。也有人说,这辆公交车可以完成你的心愿,只要你付出等值的代价。驱魔人云洛在调查这件案子的时候误打误撞在一个小警察的手里吃了个哑巴亏,正当她怒气未消的时候,这个小警察却自己送上了门来。“云小姐,这桩死亡谜案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云洛嘴角微勾,“别和我谈兴趣,谈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