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的编制通常是以一年为一期,这样便于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一致,以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评价和考核。当然,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还必须再分成更短期的预算,如季度预算、月份预算,有些甚至还有周预算或日预算。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控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酒店经营的波动性。
1.资本预算和经营预算。
为购置长期使用的资产而编制的预算是资本预算。资本预算的预算期较长,因此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行调整。经营预算又可分为营业预算和财务预算,前者反映营业决策的结果,包括损益表的各项内容;后者反映财务决策的结果,包括预算现金表及资产负债表。经营预算的期限为一年,通常还要划分为更短的时期,以便于日常控制。
2.期间预算和项目预算。
以一定的预算期间为对象而编制的预算称为期间预算,如企业管理费预算的编制。以特定项目的全过程为对象编制的预算称为项目预算,如固定资产扩建预算或更新改造预算等。
3.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
短期预算指预算期在一年以内的预算,经营预算通常表现为短期预算,它又分为季度预算、月预算、周预算、日预算等。长期预算指预算期在一年以上的预算,有时可长达几十年,资本预算通常表现为长期预算。
4.部门预算和总预算。
部门预算是酒店内各部门为完成各自任务而编制的预算,如客房预算、餐饮预算、商品经营预算等。各部门预算经过预算委员会综合协调后会形成酒店总预算。
三、酒店编制预算的作用。
通过编制酒店餐饮业预算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1.可以明确奋斗目标。
科学的预算能指导酒店餐饮业更好地开展业务经营活动。预算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将酒店确定的经营总方针具体化为各部门预算的过程,通过编制预算将酒店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及其制定依据、落实的措施等明确提出来,从而使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知道预算期内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等,达到使酒店各部门劲往一处使、大家共同努力的目的。
2.可以作为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
预算所规定的各项指标是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以预算指标为依据,分析预算与实际之间的差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保证预算指标顺利完成,从而使预算起到控制日常财务活动的作用。
3.可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由于酒店餐饮业各营业部门及职能部门的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局部预算的最优化,对全局来说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为了实现酒店总的战略目标,各部门的行动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为此,必须将各部门的预算拿到全店进行综合平衡。而预算编制过程正是各部门反复协商、反复平衡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各部门加深了彼此的理解,避免了互相冲突、互不衔接的现象,使相互间的配合更为协调,使整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可以作为考核实际工作业绩的标准。
实行业绩考核是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条件。衡量业绩单纯用超过历史水平来评价是不够的,因为超过历史水平只能说明有所进步,但不能说明这种进步是否达到应有的程度,相比之下,预算是考核实际工作业绩的更好的标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完成预算未必是坏事,对预算的某些偏离,也许更符合酒店利益,而预算得到完全执行却不一定没有漏洞。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判断,但作为考核业绩的标准,预算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节)节税从投资开始。
投资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它既是企业诞生的唯一方式,也是企业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对投资主体来说,投资的主体就是盈利。现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对盈利的关注应充分考虑各税收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税收筹划日益成为重要的内容。
企业选择投资地区时,除了对投资地区的硬件环境有所考虑外,对投资地的税收待遇也要进行充分考虑。因为出于特定改革的需要,国家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倾斜是不一样的,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税收优惠改革。这对企业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出台了许多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使不同的地区产生不同的税负差别。因此,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可以让企业在选择注册地点时,达到节省税金支出的目的。
应当看到,经济特区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绝非仅限于那些位于这一区域内的纳税人。从下面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区域选择的重要意义。
某纸业公司A,打算在外地建立一家生产兼销售的子公司B。通过可行性研究,了解到在C地因有税收优惠政策只征15%低税率的企业所得税(征免从获利年起至获利后5年),生产每吨纸的原料成本和运输费用为800元。在D地生产每吨纸的原料成本和运费只有750元,此项成本费用虽然低一些,但是却无税收优惠,得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以税前利润衡量,选择D地方案优于C地,但以税后所得衡量,C地条件显然优于D地,比较结果,当然是在C地设立子公司好。
因此,选择投资区域,必须先了解各类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了解税法,将政策用足用活,通过对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分析比较,结合自身生产条件和能力,综合考虑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总对比税收筹划成本,选择最优投资方案。在实践中,有几种典型的避税方法可供参考。
1.综合利用避税法。
综合利用避税法即企业通过综合利用“三废”开发产品从而享受减免税待遇。综合利用减免税的范围:一是企业在产品设计规定之外,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二是废渣的综合利用,利用工矿企业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碎屑、粉尘、粉末、污泥和各种废渣生产的产品;三是废液的利用,利用工矿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酸液、废碱液、废油和其他废液生产的产品;四是废气的综合利用,利用工矿企业加工过程中排放的烟气、转炉铁合金炉回收的可燃气、焦炉气、高炉放散气等生产的产品;五是利用矿冶企业余热、余压和低热值燃料生产的热力和动力;六是利用盐田水域或电厂热水发展养殖所生产的产品;七是利用林木采伐,造林截头和加工剩余物生产的产品。
企业采用综合利用避税法,应具备两个前提:一是使自己的产品属于减免税范围,并且得到有关方面认可;二是避税成本不是太大。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本不是综合利用型企业,为了获得减免税好处,不惜改变生产形式和生产内容,将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2.出口退税避税法。
出口退税避税法即利用中国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避税的方法。税法规定,对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除国家规定不能退税的产品外,一律退还已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退税的产品,按照国家统一核定的退税税率计算退税。
企业采用出口退税避税法,一定要熟悉有关退税范围及退税计算方法,努力使本企业出口符合合理退税的要求。至于有的企业伙同税务人员或海关人员骗取“出口退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成本费用避税法。
成本费用避税法是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专案的组合与核算,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值,以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避税方法。采用成本费用避税法的前提,是在政府税法、财务会计制度及财务规定的范围内,运用成本费用值的最佳组合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润,扩大成本计算。可见,在合法范围内运用一些技巧,是成本费用避税法的基本特征。
某企业注册资本600万元,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缺少资金400万元,于是向银行贷款解决。假定其借款年息40万元,当年税前利润100万元。由于在投资总额中注册资本比例压缩为60%,这意味着企业有如下税收利益:一是将借入资本利息40万元作为税前扣除金额,缩小了所得税税基,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即可节税13.2万元;二是分配利润时,由于按股权分配,既能减少投资风险,又能享受财务杠杆利益。
另外,投资企业类型选择法也是一种投资者依据税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我国企业按投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同一类型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同,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其承担的税负也不相同。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对企业类型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