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1500000007

第7章 行由品第一(1)

述六祖一代之行状由来,故曰“行由”。

时,大师至宝林[1]。

[1]时,六祖自广州法性寺至宝林寺,即曹溪南华寺是也。法海辑《坛经序》:“先是西国智药三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别,溪源上必有性地,堪为兰若。’随流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峰峦奇秀。叹曰:‘宛如西天宝林山也。’乃谓曹侯村居民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号宝林。’时,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具表闻奏。上可其请,赐‘宝林’为额,遂成梵宫,落成于梁天监三年。”《传灯录》五:“中宗神龙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敕为法泉寺。”《宋高僧传》八:“太平兴国三年,敕建塔,改为南华寺。后又改日华果寺。”《广东通志》二百二十九:“南华寺在县(韶州府曲江县)南六十里。梁天监元年,天竺国僧智药建,后为六祖演法道场。唐万岁通天初,则天皇后锡赍宣诏。元和间,赐塔曰‘灵照之塔’。其寺为岭外禅林之冠。”按:《指月录》:“曹溪宝林,堂宇湫隘。六祖谒里人陈亚仙,舍宅广之。即此寺也。六祖传黄梅衣钵,居此,今衣钵与真身俱存。开宝三年,赐名南华。塔毁,明成化六年建复,国朝康熙五年平藩重建。有降龙塔、伏虎亭、卓锡亭、避难石、曹溪水等十二景。”

韶州[1]韦刺史[2]与官僚[3]入山[4],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5]讲堂[6],为众[7]开缘说法[8]。

[1]府名。隋置州,寻废。唐复置。元为路。明改府,属广东。清因之。今废。曲江县其旧治也。

[2]名璩。刺史,官名,汉置。其职各代不同,隋唐之刺史,犹清之知府及直隶州知州。《传灯录》五、《宋高僧传》八、《会元》一,韦璩,皆作“韦据”。

[3]官与僚属也。

[4]此山指南华山而言,在曲江县南六十里,宝林寺即在此山。

[5]《广东通志》二百二十九:“韶州府曲江县报恩光孝寺在河西。唐开元二年,僧宗锡建,名开元寺,又更名大梵寺。刺史韦宙,请六祖说《坛经》处。宋崇宁三年,诏诸州建崇宁寺。政和中改天宁寺。绍兴三年,专奉徽宗香火,赐额曰‘报恩光孝寺’。”

[6]讲堂,讲经说法之堂舍也。《无量寿经》下:“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大众班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教道,演畅妙法。”

[7]《法华义疏》二:“四人以上,乃至万二千人以还,悉名为众。”

[8]犹言启发人之因缘而为说妙法也。《法华玄义》六:“诸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有因缘故亦可说。”

师升座次[1],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2]学士[3]三十余人,僧[4]尼[5]道[6]俗[7]一千余人,同时作礼[8],愿闻法要[9]。

[1]座次,所坐之处也。

[2]儒宗,儒者之师也。《史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汉书》:“董仲舒为世儒宗。”

[3]学者也。《史记》:“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4]僧者,僧伽之简称,皈依佛教之人也。《行事钞》:“四人以上,能御圣法,辨得前事,名之殪僧。”

[5]出家之女僧也。梵名比丘尼,俗谓之尼姑。

[6]崇奉道教之士也。此教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为教祖,创于东汉张道陵。至晋时称天师道,后遂名之为道教。

[7]在家未奉佛法者之称也。

[8]作礼,敬礼也。《佛说阿弥陀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9]简约而枢要之法义曰法要。《梵网经》法藏疏一:“无非妙轨云法。”《孝经注》:“以一管众为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1]!菩提[2]自性[3],本来[4]清净[5];但用此心,直了成佛[6]。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7]

[1]《法华文句》四:“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涅槃经》二十五:“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谓之善知识。”

[2]旧译名道,新译名觉。道者,通之义;觉者,觉悟之义。《名义集》五:“道之极者称之曰菩提。”

[3]诸法各自不变不改之性也。《唯识论》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六祖金刚经口诀》:“一切众生,自无始来,不能离生灭者,皆为此心所累故。诸佛惟教人了此心;此心了,即见自性;见自性,即是菩提也。”

[4]无始以来名本来。

[5]远离身、口、意三业恶行之过失,烦恼之垢染,名清净。《探玄记》四:“三业无过云清净。”

[6]《起信论义记》下:“众生真心与诸佛体,平等无二。”又:“众生真心,即诸佛体,更无差别。”故《华严》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如来。”又云:“众生心佛,还是教化众生。”《华严经》五十二:“应知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传心法要》:“惟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以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7]且,助语辞,有宽缓说来之意。

惠能严父[1],本贯范阳[2],左降[3]流[4]于岭南[5],作新州百姓[6]。此身不幸[7],父又早亡,老母孤遗[8],移来南海[9],艰辛贫乏[10],于市卖柴[11]。

[1]父严母慈,故称父曰严父。又,尊其父云严父也。《孝经》:“严父,莫大乎配天。”《周易·家人卦》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2]贯,籍贯也。本贯,犹云本籍。范阳,地名,唐郡。今直隶大兴、宛平、昌平、房山、宝坻等县之地。《正宗记》六:“其本籍范阳。父行瑫,武德中,谪官新州。”

[3]即左迁,谓降职也。古以右为尊,故谓迁秩为左降。《宋史·真宗纪》:“左降官羁管十年以上者,放还京师。”

[4]犹放也,为五刑之一。安置远方,终身不返也。分远近为三等。《尚书·舜典》曰:“流共工于幽州。”注:遣之远去,如水之流也。

[5]岭南,五岭之南也。东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今属广东,治十一县。

[6]新州,即今之新兴县,在肇庆府南一百三十里。详《大清一统志》三百四十五。上古惟贵族有姓,故谓百官之族曰百姓。《书》:“平章百姓。”注:畿内民庶也。今则通称国民为百姓矣。

[7]《论语》:“不幸,短命死矣。”《说文》:“夭死之事。”故“死”谓之“不幸”。

[8]耶律楚材诗:“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余。”《旧唐书·李大亮传》:“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任昉《王文宪文集序》:“亲加吊祭,表荐孤遗。”《孟子·梁惠王下篇》:“幼而无父曰孤。”

[9]移,迁也。《书》:“移而遐逖。”南海,郡名。今改县。属广东粤海道。

[10]艰辛,谓艰难辛苦也。李白诗:“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诗传》:“三岁之后,始贫乏于衣食。”

[11]市,城镇也。出货曰卖,谓以物易钱也。柴,小木散材,供炊爨之用者也。

时有一客买柴[1],使令送至客店[2]。客收去[3],惠能得钱,却出门外[4],见一客诵经[5]。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6]。

[1]买,以钱易物也。

[2]《孟子》:“便嬖不足使令于前欤。”置货鬻物之处曰店。

[3]“客收”之“客”,别本作“容”,非是。

[4]却,退也。

[5]诵经,诵读经典也。

[6]开悟,开智明理也。《法华经·序品》:“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1]。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2]。客云:我从蕲州[3]黄梅县东禅寺来[4]。其寺是五祖忍大师[5]在彼主化[6],门人一千有余。

[1]此经即《大般若经》中之第五百七十七卷。前后共有六种译本,互有详略。最通行者,为罗什译本。《三藏法数》二:“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六祖金刚般若经注自序》云:“《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只为世人不见自性,是以立见性之法;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所说道理,各随所见;见虽不同,法即无二。宿植上根者,一闻便了;若无宿慧,读诵虽多,不悟佛意。”

[2]持,执也。

[3]蕲,音“其”。《大清一统志》二百六十三:“蕲州在黄州府东一百八十里。”

[4]《湖广通志》七十八:“黄州府黄梅县,东禅寺在黄梅县西南一里。”《名胜志》:“东禅寺号莲华寺,乃五祖传衣钵于六祖处。有六祖簸糠池、坠腰石及吴道子《传衣图》。”

[5]《五灯会元》一:“五祖大师,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后遇信大师得法。”

[6]彼,指黄梅县,亦指东禅寺而言。主化,主持教化也。

我到彼中礼拜[1],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2],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3],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4],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5]。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6]。

[1]礼拜,恭敬之意现于身相者也。

[2]《智度论》三十一:“性各自有,不待因缘。”又见后。《六祖金刚般若经注自序》云:“经是圣人之语,教人闻之,从凡悟圣,永息迷心。此一卷经,众人性中本有,不见见者,但读诵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经,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方信一切诸佛从此经出。”

[3]宿昔有缘,犹言前世因缘也。

[4]衣粮,衣食也。

[5]《象器笺》:“参,趋承也,晋谒也。”

[6]辞违,别本作“辞亲”。

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1]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2],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3],若为堪作佛[4]?

[1]别本“人”字下有“来到此山礼拜,今向吾边”十字。

[2]作佛,成佛也。尽菩萨之行,断妄惑、开真觉之谓。《法华经·譬喻品》:“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大智度论》十八:“求佛道者,从初发心作愿:愿我作佛,度脱众生;得一切佛法,行六波罗蜜,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佛道。”

[3]“獦”音“葛”,兽名。“獠”音“聊”,称西南夷之谓也。《一统志》八十一:“肇庆府,秦为南海郡,地属岭南道。风俗夷獠相杂。”山谷《过洞庭青草湖诗》:“行矣勿迟留,蕉林獦獠。”注曰:山谷赴宜州贬所,岭南多蕉林,其地与夷獠相接,匀会。獦者,短啄犬;獠,西南夷。

[4]为,何也。按:意言如何能作得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1]。獦獠身与和尚不同[2],佛性有何差别[3]?五祖更欲与语[4],且见徒众[5]总在左右[6],乃令随众作务[7]。

[1]《禅源诠》二:“一切众生,皆有空寂真心,无始本来性自清净,明明不昧,了了常知,尽未来际常住不灭,名为佛性,亦名如来藏。”《涅槃经》二十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2]和尚,僧徒称其师之尊称。其义为亲教师,谓能教人学戒、定、慧,犹俗家之有业师也。

[3]差别,不同等也。白居易诗:“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楞伽经》:“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亦皆是佛,以不生不灭故。”

[4]别本作“大师更欲共惠能久语”。

[5]弟子之成群者曰徒众。

[6]总,皆也。

[7]《会元·三百丈章》:“师凡作务执劳先于众。”《广韵》:“务,事务也,专力也。”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1],弟子[2]自心常生智慧[3],不离自性[4],即是福田[5]。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6]獦獠根性大利[7]!汝更勿言,著槽厂去[8]。

[1]启,白事也。

[2]《行事钞》上三:“学在我后,名之为弟;解从义生,名之为子。”

[3]见后。

[4]自性,本智;触处应现,千般万般,应用不乏,不即不离。《传心法要》:“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又曰:“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5]《探玄记》六:“生我褔,故名福田。”《无量寿经》净影疏:“生世福善,如田生物,故名福田。”《报恩经》:“众僧者,出三界之福田。”谓比丘具有戒体,戒为万善之根,是故世人归信,共养种福。如沃壤之田,能生嘉苗,故号良福田。

[6]这,读“若”者,犹言此也。

[7]《辅行》二之四:“能生为根,数习为性。”大,音“太”,过也;利,锐也。

[8]著,命令词。槽厂,养马小屋。槽厂,别本作“且去后院”。《广传灯录》作“槽(木厰)”。《海篇心镜》曰:“厂,马屋;槽,马槽也。”《正宗记》六:“尊者知其异人,佯诃曰:‘著槽厂去。’惠能即退,求处碓所,尽力于臼杵间。”按:槽厂,即后院之碓坊也。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1]差惠能破柴踏碓[2]。经八月余[3]。

[1]行者,禅院之侍者也。《禅林象器笺》八:“有发而依止僧寺,称为行者。”《释氏要览》上:“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观无量寿经》:“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善见律》十一:“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未见译语。”按:即此方行者也,男生八岁毁齿,十六阳气全,以其有意乐信,忍修净梵行。故自晋时,已有此名,如东林远大师下有辞蛇行者。

[2]碓,音“对”。破柴者,以斧碎柴,使可为爨料之谓也。踏碓,舂米碓之用足踏者。桓谭《新论》曰:“宓牺制杵臼之利,后世加巧,因借身践碓而利十倍,则碓盖起于杵臼之遗法也。”

[3]别本作“八个余月”。《传灯录》三作“昼夜不息,经八月”。《正宗记》六作“虽历日月,而未当告劳”。

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1],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2]。

[1]言汝之见地可用。

[2]所以不敢朝参暮请,欲使他人不觉惠能将传五祖之衣钵而为六祖也。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1]。

[1]《楞严经》三:“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天台四教仪》:“从地狱至非非想天,虽然苦乐不同,未免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生死。”《销释金刚科仪》曰:“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每日尘劳汩汩,终朝业识茫茫。不知一性之圆明,徒逞六根之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会夸能,必竞非实。风火散时无老少,溪山磨尽几英雄。绿鬓未几,而白发早侵;贺者才临,而吊者随至。一包脓血,长年苦恋恩情;七尺髑髅,恣意滥贪财宝。出息难期入息,今朝不保来朝。爱河出没几时体,火宅忧煎何日了?不愿出离业网,只言未有功夫。阎罗王忽地来追,崔相公岂容展限?回首家亲都不见,到头业报自家当。鬼王狱卒,一任欺凌;剑树刀山,更无推抵。或摄沃焦石下,或在铁围山间,受镬汤则万死千生,遭剉磕则一刀两段。饥吞热铁,渴饮镕铜。十二时甘受苦辛,五百劫不见头影。受足罪业,复入轮回,顿失旧时人身,换却这回皮袋。披毛戴角,衔铁负鞍;以肉供人,用命还债。生被刀砧之苦,活遭汤火之灾。互积冤愆,递相食啖。那时追悔,学道无因。何如直下承当,莫待今生蹉过。”

汝等终日只求福田[1],不求出离生死苦海[2]。

[1]求人天有漏之果,福报尽时,还入三涂。《竹窗随笔》:“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土,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有老僧摇手不之信。予谓:‘无论隔世,亲见一僧结茅北峰之阴,十年颇著清修,一时善信敬慕。为别创庵,徙居之,遂致沉溺,前所微得俱丧。见世且然,况来生耶?’问:‘此为谁?’予云:‘即老兄是。’其人默然。”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洞见·无常与新生

    洞见·无常与新生

    幸福人生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不是通过听讲习得的,却可以通过打开心量,专注当下,本书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高远的视野去理解人生这些具体的实践来达成。如果愿意在生活中试一试,便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改变。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家欢

    家欢

    守着一家小小包子铺的顾家生活拮据,一个铜钱恨不得掰成两个花。女主重生成为顾家的小孙女儿,遭遇了算计多多的后祖母,从此踏上了一发不可收拾,斗智斗勇的道路……幸而身边有恩爱父母疼惜,有热血哥哥护航,有明理姐弟相伴,小日子照样欢欢喜喜!一句话简介,市井小人物的奋斗史,温馨种田流。已有五本完结作品,坑品有保证,请跳坑~O(∩_∩)O~
  • 觉醒大明星

    觉醒大明星

    自从启动了觉醒app后,就知道上贼船了……
  • 青梅竹马之有你真好

    青梅竹马之有你真好

    “这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就是当红小花旦童晨曦!也是这部剧的女主角……”著名主持人介绍童晨曦。童晨曦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看着主持人,心里却想着她实现梦想了,可是一直守护他的人呢?他又在哪里呢?坐在沙发上看着屏幕里的童晨曦,他嘴角牵出一丝微笑,她终于实现梦想了,可是他们还会再相遇吗……
  • 静哥哥每天都醋不停

    静哥哥每天都醋不停

    某男咬牙切齿逼近:“怎么……撩走了我的心就想始乱终弃了?嗯?”面前冷峻妖孽发出危险讯号,靳天心里打鼓心虚的一匹,却还想着逃,非常欠抽道:“咱们不是一路人,你大人大量放过我?”某男脸孔发黑:“怎么就不是一路人了!”靳天一本正经:“我不想负责,也不想被负责,而想负责的你和我不是一路人。”某男掐住靳天下巴!“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真让人火大!”某日,靳天在网上教妹子防狼,“直接来一脚断子绝孙,别问我为什么,小时候踢足球的时候不慎被人踹了一脚,跪在地上半小时没起得来。”某男青筋突突的跳,“沾花惹草?撒谎都不打草稿?你肚子里的种哪来的?!”被抓包的靳天秒怂:“呃……”
  •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

    小野是色相世界里的一个人。这世界是个色相的世界,它是虚幻的“空华”,人称“水月镜花”。藤尾是小野的学生,她心目中的爱情都是自尊之爱,只准自己玩弄男子,不准男子玩弄自己。小夜子曾与小野缔结婚约,她是个属于往昔过去的女子,怀揣着属于往昔过去的梦想。小野觉得小夜子过日子真够吝啬的,小夜子却浑然不知小野在想些什么。不和藤尾结婚的话,那该上哪儿去找这么一笔钱呢?这桩婚事得趁早办成了才好,也好心遂所愿,把孤堂先生给早点照料好——在书桌前,小野发明了这样一套逻辑。高档挺括的西装背心的内插袋里正装着天皇陛下恩赐的那块表,至于还有一种比这更贵重的金表,自然更是小夜子心灵连做梦都想象不到的。
  •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微商手记:39位成功微商的经验谈

    微商手记:39位成功微商的经验谈

    《微商手记:39位成功微商的经验谈》在内容上独辟蹊径,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邀请了微商界39位颇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对他们在微商路上的挫折、失败、经验和心得进行了深度复盘。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有知名品牌企业主和创业者,有学生和职场白领,有工厂普通职工和民工,还有专职宝妈和草根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微商事业也各不相同,有的做化妆品、护肤品、服装鞋包,有的做土特产、奢侈品、母婴产品,还有的做食品、饮品、保健品……涉及多种职业和多个行业,基本上涵盖了当下大多数微商从业人群和微商行业。本书以案例为主,但是自我认识、产品定位等所有微商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全部包含在其中。
  •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就业忠告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就业忠告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人才招聘会越来越火爆,随便哪个主题的招聘会都是场场爆满,人头攒动,甚至造就了一个新兴产业,一种新的经济热点——“招聘经济”。尚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择业难,有工作经验又有阅历的求职者再就业的形势同样也不容乐观。应聘者找工作难,那招聘者的情况如何呢?与应聘者找不到工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招不到人,以至于打出了高薪揽才的旗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才市场上提供的人才不能满足或不适合招聘单位的需要,以至于招聘单位想招的人招不到,而不想招的人却是如过江之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