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500000002

第2章 墨家概说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派之一,在当时和儒家一起并称为先秦时代的两大“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墨家因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故而这一学派被称为墨家学派。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此说墨家出自清庙之守,即巫祝,巫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的人,也有说墨家出于武士。其实,墨家主要来源于社会中、下层手工业者,墨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家是从儒家分出来的。但墨家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希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具体来说,墨家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不义之战,认为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实力从事。

墨家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派,还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为“巨(钜)子”。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去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墨家讲究“任侠”,相传“墨子之门多勇士”,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墨家尤重艰苦实践,以自苦励志。“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是墨家的真实写照。墨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家代表著作是《墨子》,由墨子的弟子根据授课笔记编撰而成。《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家著作八十六篇:《墨子》七十一篇、《胡非子》三篇、《随巢子》六篇、《我子》一篇、《田俅子》三篇、《尹佚》二篇,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仅有《墨子》五十三篇存世。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动于战国中后期。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称为后期墨家,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成就颇丰;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学渐趋式微,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中国文化中匡扶正义、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得墨家精神的真传。

同类推荐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当下的觉醒

    当下的觉醒

    生活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启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对人生之顺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乐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对金钱等的种种诱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对,超然于物外,终不为富贵所累。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宠婚成瘾:顾少宠妻入骨

    宠婚成瘾:顾少宠妻入骨

    深夜醉酒被调戏……紧要关头被他所救,且不惜与家族为敌娶她为妻,自此,疼她入骨……
  •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华书目报进行重磅推荐。精选中外宫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规、骇人听闻、曲折离奇的奇案,还原案件经过,在现有有限史料基础上,力争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参考资料有限,为防止主观臆断,本书会将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现。对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嫔、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绍,并简介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图片和链接。
  • 后宫:勤妃传

    后宫:勤妃传

    女主穿成小秀女,宫斗类型的宠文,性格懒散好吃,却被康熙封为了“勤妃”,女主表示:我内心是崩溃的。而且……康熙这九个儿子居然都是问题儿童?于是女主走上了纠正问题儿童的养儿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域

    五域

    故事发生在架空幻想的五域世界。这里有魔法也有科技,有人类也有其他智能生物。冰域、火域、金域、天域、地域有着不同的地貌、政治、文化。故事起始发生在冰域风暴堡,一个古老家族的领地,以主人公荧的成长为故事的开端,讲述一段在五域的爱恨情仇传奇故事。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钗头之凤

    钗头之凤

    步入皇宫,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可未曾想过。一夜遇到一个男人,改变了她原本普普通通的命运。她不愿沾染后宫的一切,却没有想到步入后宫之后,她的命已经和这个后宫牵扯到了一起。她不想要对付别人,可没有想到别人却找上门来。从小一起到大的妹妹,也渐渐的变了,后宫步步为营,除了她之外,身边还有两个愿意为了她付出一切的人。她又应该如何选择?他很好,为了她愿意付出一切。他也很好,归为帝王,却也把她当作了手心里的宝。深宫阴谋,情愿坎坷,这一条路她又应该如何走下去?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重生影后撩男神

    重生影后撩男神

    安倩对秦朗说:上一世你爱我爱的死去活来。秦朗眼神冰冷:保安,将这个神经病哄出去。安倩不死心。秦朗上下打量一遍:你是我见过的最差的女人。安倩炸毛翻脸:你竟然知道的这么清楚,肯定是睡过其他女人了,秦朗咱俩完了。秦朗眼中闪过慌乱:我眼神一直不好。安倩竖着耳朵听他下文,秦朗抿唇:更差的话我也认了。安倩咆哮:秦朗,你去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残魄

    残魄

    黑夜,玉贞就这么悄悄地走了,不想惊动任何人。三十一岁,她自己都觉得年轻。理应是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那样死得其所,可是,她是自杀。一九四八年沈阳的冬天真冷啊!玉贞就是要选这一天离去。十年前,也就是一九三八年,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在上海黄浦江边她见到了他,她的姐夫,也是她的恋人轩。今天她终于又见到轩了,在她的葬礼上。啊!她看见轩了,他站在人群的后面,穿着那件藏青色的中山装,左上兜别着那只派克金笔,还有一朵小巧精致的白花,别在左上胸。他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这样穿戴讲究、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