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用人,用人又要先识人,眼光、手腕,两俱到家,才智之士,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识人技巧和原则,才能打开局面,有大的收获。
1.识别人才,大有学问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孔子
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善于识人、善用人才。与人打交道,必须对他形成正确的判断,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中国古代留下了无数伯乐相马的故事,也累积了丰富的识别人才的有效方法,为后人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刘劭和清代的曾国藩都是我国历史卜有名的识人大师。为了发掘朝中的人才,曾国藩曾经在《应诏陈言疏》中给皇帝出主意,让内阁、六部、翰林院等部门的长官经常到基层接触普通官员,了解他们的性情、心术和学问;通过考察核实,发现和识别优秀人才。而为了有效掌握官员的才德,曾同藩建议皇上借奏折作为考核人才的工具,结合面对面的问询发现能够担当大任的栋梁之才。
通过无所不在的沟通渠道识别人才,从细微之处考察人才,这是中国传统识人用是说,观看对方的作为,考察他的经历,丫解他追求的目标,这个人就没有可以隐瞒的东西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认清一个人的才干和品德。
福特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应聘的经历,在走进面试房间的那一刻,他发现地七有一片废纸,便毫不犹豫地弯腰拣起来,然后扔进垃圾箱。福特刚坐下来,一位主考官就微笑着走过来,对他说:“年轻人,恭喜你被录用了。”
福特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雇主的青睐;而主考官则从细微处发现了福特可贵的品格。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视其所以”的考察办法,即对于初次见面的人,要通过对方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来观察他的品德;而对于我们熟悉的人,小仅要看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更要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识别人才,不仅是组织领导者的一门课程,也是为人处世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如何识别人才,怎样区分人的善恶,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考察,采用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了“识人”的要领,我们才能采取灵活的对策,做好人、办大事。
2.金无足赤,世无完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人无完人”,与人交往、识别人才,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对他人求全责备,不但是一种苛求,而且会使我们不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很容易丧失正确、公正的判断,最后做出错误的决策。
唐代柳宗元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连自己的床坏了都不会修,而求助于他人。由此可见,他的斧凿锯刨技能是相当差的。但是,这个木匠却自称能造房,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在一个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见到了这位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操持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不禁感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人无完人,倘若一叶障日,只能是不见泰山啊。
试想一下,起初你对这位木匠是怎样看的呢?如果看到他先前的表现,相信许多人都会把他贬得一文不值;然而,事实上他是一位出色的工程领导者。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以先前的心态与他交往,会带来怎样恶劣的影响呢?
区分做人做事的对象,不仅要看到当事人的性别、暂时的表现,更要看到他长远的作为。不以“一时一事”看人,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既看到短处,义照顾到长处,从而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巾不发生短视行为,在做事的时候对事不对人。
《水浒》中的时迁,偷鸡摸狗成性。但是,他擅长飞檐走壁的功夫,加入粱山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做出了一番大事。对这样的人,如果只看到缺点,鸡蛋里头挑骨头,就会看错人、误大事。有多少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错失良机,与成功失之交臂,不都是因为一时的“以偏盖全”造成的吗?
3.观察敏锐,见微知著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训》
观察艺术反映了一个人识别人才的水平高低。一些识别人才的专家之所以能够对一个陌生人,在短时问内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在细微之处发现真相,剔除了表面的假象。
春秋时期,曹刿能帮助鲁网打败了齐同,就在于他善于观察与分析情况。“打头一遍鼓,将上挺有劲儿,第二回就差了,第三回就是鼓响得怎么厉害,也没有多大的精神,趁着他们没有劲儿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不赢呢?”至于敌人逃跑了为什么不立即追击,曹刿说:“敌人逃跑也许是个计,说不定前面还有埋伏,非得瞧见他们车辙乱了,旗帜也倒了,才能够毫无顾虑地追上去。”
显然,曹刿对敌人军情观察敏锐,由此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取得了军事胜利。识别人才的时候,我们也要具备这种观察判断素养,才能成为一个识细务、懂大体的人。
冯梦龙在《智囊补》中记载了一则小故事,说明了在观察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王戎年七岁时,常于诸小儿游。瞩见道傍李树有子板折,诸小儿竞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傍而多子,此必苦李。’试之果然。”
如果是甜李,在路边不早就被别人摘下吃了,还等你去摘?王戎见此现象而能分析判断出了真实的情况。此外,诸葛亮制造的“空城计”,刘邦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孙膑的“减灶示弱”,姜太公要文王“圣人将动,必有愚色”……都可以做为观察敏锐的绝好例证。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观察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识人水平一高下,进而决定着与人打交道的效果、成败。善于识别人才,不仅妻善于识别表面现象,还要穿透假象看到本质,从而不被迷惑。
4.暗渡陈仓,间接察人
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红楼梦》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对方,所以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要坚持暗中考察的原则,才能全面公正地评价对方。识人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暗中考察人则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肯德基是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企业,在美国本土的总公司如何管理远在千里之外的众多员工呢?除了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外,暗中考察下属是肯德基采用的有效策略。
有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了3份总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在外滩的快餐厅工作质量进行了客观的评定。公司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文件疑惑不解,因为总公司从来没有派人到这里考察,怎么会有鉴定结果呢?
原来,肯德基总公司雇佣和培训一批考察人员,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到指定的快餐店里接受服务,从而对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检查评分。很显然,提供服务的肯德基员丁无法知道自己接受了考察和评价。就这样,“特殊顾客”完成了考察任务。
考察、识别人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正面的沟通外,通过暗中考察更能得到对一个人公正的评价和判断。所以,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避免员工打游击战,就采用潜移默化的考察方式。此外,在评价—个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交往获得多种信息,从而正确识人,最终正确区分做人做事的对象。
掌握暗中考察人的技巧,首先要善于从细微之处识别对方,因为“魔鬼存在于细节”。其次,要把考察人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企业招聘为例,识别和考察人才不能局限于面试的那一刻:应该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考察对方,形成—种有效的互动。
5.解除伪装,识别小人
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普卡利西尔
万事万物,都是假象先行,让愚痴紧随其后,尽显其低俗、平庸;真相往往姗姗来迟,让愚者无法忍耐下去,失去判断所必需的细心辨别、观察,匆匆地下了结论。识别人才的时候,注意那些善于伪装的小人,能够解除他的伪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日本历史上,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一段长达265年的历史被史家称为“德川幕府”。它的开创者——德川家康,便是以扮演温驯、忠厚而成功的小人的典范。
家康的性格是在他十三岁时,奠定下来的。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火掉织田家,既而取掌握天下的大权。为实现这个愿望,他处处表现出谦虚和服从,让大家以为他是个没有野心的人。
家康的作风,赢得织田、今川三氏的赞赏:像他这种势力不强的家族,以守信二字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是最叫智之举,家康一直都守着这项原则,即使后来他成为日本第二大势力集团,对于支配他的人——丰臣秀吉.他仍然表现得像绵羊一样温驯,像狗一般忠实。
可是等到丰臣秀吉一死,他就摇身一一变,恢复成一个诡谲多诈的政客。由此可知,家康只是以守信为手段,借此换取别人的信任。他这种伪装的功力,竟能维持50年之久,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家康还有一项别人所没有的特殊本领,即无沦如何厌恶或者愉悦,他从不轻易表现出来。他从未随意向部属们动怒、惩戒。即便他极端厌恶的人,他也能把嫌恶之情深深地隐藏起来,见面时,仍然装出十分亲善的样子,礼貌而诚挚地问候对方。
生活中,像家康这样善于隐藏和伪装的人有很多。他们把自己的野心和锋芒藏起来,给人们制造假象: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开始行动了,最后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识别人才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事务背后的真相。
6.双管齐下,识别奸人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韩非子》
善于透过现象看出事物本质,善于判断,窥破奸计,一双慧眼,洞察入微,才能真正识别人才,做出公允的判断。比如,《藏书》记载曹公遣刺客见刘备,问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既而亮人.魏客失措,急起如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亮徐叹:“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必刺客也。”急迫之,客已越墙去矣。
了解、识别奸人的办法很多,重要的是以假制假,双管齐下。这里有七种常用的方法:
(l)通过拨弄是非挑拨离间来了解其市场;(2)追根究底地进行追问以了解其应变、答辩能力;(3)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4)告诉危难情况和灾祸来了解胆量和勇气;(5)用酒灌醉后来了解其修养;(6)给予其得到财物的机会以观察其是否廉洁:(7)嘱托其办事以观察其是否守信用。即识别人要从各个角度进行。
生活中,“交往”与“识别人”往往同时进行。在交往中,我们可以设置种种情境,让对方在其中表演,这样我们就能窥探出他的真实意图。一般来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识别那些奸诈之人,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对那些奸诈之人,往往事先并不知道。所以,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学会警惕三分,学会采取不同的方法考察和识别对方。
7.接近亲友,考察新人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不取。——《资治通鉴》
正确进行人际交往、求人办事,需要有知人之明。知人才能择友,知人才能善任,知人才能正确处理亲友关系、同事关系以及各种社交关系。识别人才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考察新人的时候,只有准确把握对方的性格、优缺点与心理特色,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对方,进而顺利交往。
除血缘关系以外,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以互相认识厂解为基础。互相认识了解,才能开始交往,认识了解的深度,决定交往的稳定程度和亲密程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不同场合通常表现出迥异的言行,其中既有交际与.丁作的需要,也有人性复杂多变的诱因。所以我们要正确识人、善于识人。
比如,企业领导人需要准确识别人才,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管理日标。为此,他们往往有自己独到的人才考察方法。在这里,通过家庭关系考察下属就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原日本西武铁道集团公司董事长堤义明曾经表示,自己在提升一个职员出任高级经理的时候,必须先见见他的老婆;如果把一个经理晋升为公司董事,就得连家里的孩子都得叫来见一见。
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这种方法的确非常高明。因为在公司里面,员工出于各种原因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和缺点,表现出领导所期待的优秀品质:而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往往会彻底放松自我,人性的种种状况都会自然地呈现出来。所以,堤义明通过与员工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就能从日常的小事中发现员工真实的个人品质。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陌生人,与他们打交道、开展工作。有时候,要与其中某些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准确地了解对方,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同事关系、事业上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生活中生死不渝的朋友关系。利用各种机会,可以接近他们的亲友,对这些“新人”形成独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