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200000003

第3章 拜师学艺,临摹古画(1)

张大千画派的绘画艺术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区域,是一个延续、开放、包容性极强的中国画中的综合性画派,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还是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画法,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是怎样形成的呢?他常说是从临摹古画开始的。

张大千自幼随母亲、哥哥学画,奠定了绘画的基础。

张大千22岁时,遵母命和曾正蓉结婚。曾正蓉小张大千两岁,父亲曾星五是四川内江人,开了个绸缎铺,生意还过得去。曾正蓉家里只她一个女儿,父亲很疼她,特地请了私塾先生教她读书识字。因此,曾正蓉能看报、写日记、记账,还看过不少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封神榜》、《红楼梦》等。

完婚之后,张大千决心正式学画,到上海拜在曾熙门下。

曾熙是湘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进士,出任兵部主事,接着又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返湘,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后来,他创办了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即今衡阳师范学院前身。他还兼任衡清师范学堂(今衡南一中前身)监督,即校长。曾熙书法造诣极深,康有为将他与隶书圣手何绍基并列,沈曾植、陈三立、谭延闿、胡光炜、马宗霍等书法名家对他均有很高的评价。晚年,曾熙常挥毫作画,提倡“书画同源”之说。辛亥革命后,他在湖南家乡闲居。后来,受书画家李瑞清之邀,赴上海以卖字画、授门徒为生。曾熙在书画界名声显赫,与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誉,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杰”,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1929年全国第一届美展和第四、第五届中日绘画联展,他均有精品展出。他的一幅墨梅被推选参加柏林中国名人画展,刘海粟将它编入《中国名画辑》。曾熙著述甚丰,有《左氏问难》十卷、《春秋大事表》二卷、《历代帝王年表》二卷、《和陶诗》二卷及《书画谈艺录》、《诗集》、《文集》各若干卷。2006年,湖南开展“遴选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活动,曾熙与齐白石、沈从文、田汉、丁玲、章士钊、徐特立、周立波、贺绿汀、翦伯赞获选。

其后,张大千又拜在李瑞清门下。

李瑞清号梅庵,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李瑞清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现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前身)监督,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李瑞清所定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极为有名。

中国有句名言:“名师出高徒。”这两位名师的风骨和教诲对张大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他绘画艺术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两位恩师都是一代名士,富于收藏,精于鉴赏,张大千得以在恩师处饱览历代国画大师的名作,开始专心致志地临摹这些名作。

张大千极崇拜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将他的画作反复临摹。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是广泛地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并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源泉,进一步完善表现技法。

石涛的作品笔法流畅,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宏阔,或局部特写,变幻无穷。

石涛画风苍劲恣肆、新颖奇异、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不拘成法,自抒胸臆,极富个性。

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石涛作画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涛对后世影响极大,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赝品也经久不绝,但大多画作低劣,易辨真伪。张大千以其洞察一切的过人眼力,深深地迷上了石涛的山水,只要有机会看到原作,便废寝忘食地加以临摹和学习,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他曾花巨资先后购买石涛原迹达五百多幅,是拥有石涛作品最多的画家和收藏家。

张大千刻苦精研石涛作品,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得其精髓,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地,甚至超过了石涛。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在石涛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因而被推为中国画的复兴人物。

张大千才气横溢,并不因此而满足,他进一步汲取唐人之朴厚,宋人之法度,下至元明两朝之笔墨意境,将上下千年融于胸中,再现于笔端。

在两位恩师的指导下,张大千用足了工夫,广撷精华,在25岁时便名扬上海了。

当时,上海文人雅士常举办秋英会,大家在一起赏菊吃蟹,当场挥毫作画,握笔题诗。张大千初次参加秋英会时,既绘画,又吟诗,又题字,令大家刮目相看。

当时,上海画界、收藏界正掀起一股石涛热。

张大千出于爱好,临摹了好多石涛的画。由于临摹得惟妙惟肖,与真品无异,被画商抢购一空。

在临摹和悉心揣摩的过程中,张大千的精神已和石涛融为一体了。他的临摹作品与真迹无异,连当时鉴定石涛作品最权威的大鉴定家如著名画家黄宾虹、陈半丁和大学者罗振玉等人都无法分辨其真伪,多次看走了眼。因此,张大千像一匹黑马一样,迅速在中国画坛上名声大噪,被人叹为“腕中有鬼”。以致他的这些仿石涛的画流传世界,被国外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当做真品收藏,根本无法辨认。

那时,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也傲视群雄。

1925年冬,画家陈半丁声称新近收集到一册石涛画页,堪称绝妙精品,为此特地设宴邀请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以资庆贺。席间,陈半丁将装裱精致的石涛册页放在案上,扉页上有日本著名鉴定家内藤虎所题“金陵胜景”四字。正当众人赏玩之后啧啧称奇时,张大千趋步上前,略瞥一眼说:“这个画册是我三年前画的!不是石涛真迹。”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陈半丁一脸不悦,诘问道:“大千此言,有何凭证?”张大千不慌不忙,如数家珍般将册页内容、题跋和印章一一说出,大家翻开册页比照,果然所言不虚。陈半丁尴尬至极,宴会也不欢而散。

张大千的《临石涛山水图》,长198厘米,高101厘米,见1990年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张大千书画集》第七集。

此图临于1934年,画中一条小溪蜿蜒流向远方,下方坡岸平坦,岸旁满是蒿草、短枝。沿岸有一条小径,一渔夫头戴斗笠,肩扛鱼竿,缓步而行。前面有一座小木桥连接两岸,岸旁乱石堆叠,密树成林。再往前则渺渺茫茫,一望无际。此画纵横涂抹,笔意奔放,墨韵清润,既富于文人画之品位,又不失大家气概,是典型的石涛风格。图上有张大千的题词:“足迹不经千万里,眼中难尽世间奇。笔锋到处无回顾,天地为师老更痴。大涤子本,大千居士临之。”

张大千的《临石涛山水人物四屏》,分别为《煮茶图》、《临石涛画意》、《饮茶图》、《写唐人诗句》。

此画一气呵成,画中树木藤枝线条硬朗,又不失韧性,山岩险峻,岩石、地坡用峭劲的小斧劈皴和折带皴画出。画中人物更是体现出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临摹古人之功力,无论高士、书童,衣纹均挺拔流畅,同时又流露出清脱秀逸的情致。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张大千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的书画界已极有名声。他所仿作的石涛画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与真迹无异的境地,常使当时上海、北平等地的许多自称为“目中有神”的著名鉴赏家相继上当,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当时,坐镇华北的少帅张学良耗费巨资,从各处搜罗了一些石涛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张大千的仿作。后来,听社会上盛传所谓的石涛真迹其实大半出自一个青年画家之手时,张学良不禁为自己大上其当而感到震惊。于是,他很想结识一下这位能把假画造得天衣无缝,使海内外大名鼎鼎的鉴赏家也难辨真伪的高手。

不久,张大千随二哥进京。张学良听说后,便柬邀张大千吃便饭。当时,一些好友都提醒张大千说这恐怕是鸿门宴,要小心张学良和他算账。张大千认真考虑后,还是赴宴了。不过,他临出门时,再三嘱咐家人,如果逾时不归,就要托人打听,请人关照了。

席上有不少北平书画界的名流,张学良对张大千颇有礼贤下士之风,于是张大千便逐渐消除了有关鸿门宴的顾虑。张学良谈笑风生,根本不问假画的事,这才令张大千放下心来。不过,张学良还是点了张大千一下,他曾拍着张大千的肩头向其他客人介绍说:“这位便是仿石涛画的专家,大名鼎鼎的张大千。在我的收藏品中,有好多是他的仿作。”

同类推荐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科克托戏剧选

    科克托戏剧选

    本书收录的科克托的戏剧代表作包括《人声》《艾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俄耳甫斯》《双头鹰》《打字机》《在劫难逃》《克莱芙王妃》等。这些代表剧作包含科克托对爱情和死亡的剖析、对自由的追求,充分展现其非凡的才华、敏锐的观察和高度的自信,其中不可避免地打上的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思潮、回归古典主义等烙印,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20世纪法国风云际会的艺术风貌。科克托的剧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值得品读、鉴赏和收藏。
热门推荐
  • 武神闯异界

    武神闯异界

    龙啸天,一个以武成神的神话,被扰乱空间的龙族魔法带到了异世界,开始了他的冒险。什么神,什么魔,什么精英,什么王者,什么贵族,都是虚伪的化身,一个棋盘上的棋子。一个阴谋……
  • 海边有座红房子

    海边有座红房子

    《读·品·悟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海边有座红房子》收入相裕亭短篇小说十余篇。所选之作,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作者的这一组短篇小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精神。《读·品·悟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海边有座红房子》中既有作者青春岁月中的浪漫情怀,又有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既有好读好玩的情趣故事,又有清新隽永的语言意境;既折射出都市的焦灼和浮躁,又蕴藏着乡村的醇厚情感……读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 再谯成后

    再谯成后

    术士说她是天下之母。因着这句话,身为河东节度使的她的公爹带着她丈夫造了朝廷的反,败了。母亲说她克死了自己的丈夫,要送她去当尼姑。她没有看破红尘,当然不愿意青灯黄卷,断然拒绝,她说:“死生有命,何必妄毁行发为!”她又嫁了,这回不是媒妁之言,而是倾心相爱。她追随着他,横扫天下,一统帝国。稳坐了江山,厌烦了横刀立马,他现在更爱后宫里的温香暖玉。山有陵,天地不合,与君绝,恩爱成灰,妾心已冷,阴谋一出,相爱相杀。到了生命的尽头,他问她:“朕只是放纵一时,卿何故绝我一世。”她说:“爱到断肠,便成了恨。”
  • 假西周

    假西周

    你见过武将成神,文人成圣么?武能翻山蹈海,文能气化万物,随我一同领略这群雄逐鹿的时代吧!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讲述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 病美人——宝宝无敌

    病美人——宝宝无敌

    【后期剧情大幅度改变,男主未定,坚持一对一,女主前强会弱也会更强。】前世的她被亲生父母当成一个玩具送出。最后竟然是被侮辱致死。所幸的是在那苟且偷生中学了不少本事。一招穿越,不公平的老天爷为嘛在她享受过温馨的亲情后又残忍的收回。这一世绝不认命,就算是老天爷要跟她抢人,也要看看她的心答应不答应。本想随性的活着,这一世就算不美满也要活得潇洒,但总有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把她卷入其中,似乎一切都是注定,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事态的发展。浑身透着病态的她,那瘦瘦的身体里到底影藏着什么样的秘密。、难得与某人接近却不知是阴谋,昔日的温柔化作入骨的狰狞,这背叛注定成就悲剧。她又会为谁改变?是那个神秘的他?温柔的他?霸道的他?活力的他?还是变态的他?本以为一切终在她的掌握之中,最后却发现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精彩片段一:满眼冰冷的看着那个搂着别的女子的男人。“这就是你的选择?”那男子似乎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是看了看怀中的女子,坚定的说。“对不起,只怪我们没能早点相识。”说着对后面的那些高手做了个手势。女子连退散步,“好,好,好,当我段醉兮当初瞎了眼,愿你们白头到老天天吵,新新颜旧貌替情缘。生生世世都断罪绝孙!!”说完转身抛入那大海,瞬间被浪头卷走。徒留那男子的自己不稳了一下,随即脸色难看。昔日的温柔化作入骨的狰狞。背叛注定成就一场可怕别的悲剧。精彩片段二:“段——醉——兮——”某男子一早上的就河东狮吼。某女懒懒的靠着,白白的手臂从被子里伸出来揉揉耳朵“本妇人还很年轻,耳朵没聋。你干什么?”“你,你,你对我做了什么。”“额,你这么激动干什么,大家成年人,你情我愿的事情,不就要了你一点小小的DNA么。以后还你就是了。”说完懒懒的翻个身,还想再睡,。“好,好,好。”三个好之后。某男当即翻过某女。。。。。。
  • 叫一声妈妈泪落如雨(上篇)

    叫一声妈妈泪落如雨(上篇)

    人生难以预料的一场变故,毫无征兆地在黎明前悄然而至。那时候沉沉夜色昏晦朦胧,整个城市似乎还都酣睡未醒。聪明乖巧的小男孩柳阳从一条巷口移步而出,手握一只装满凉白开的旧饮料瓶,背负着沉重的书包,孤独地走在芙蓉花树隔挡的人行道上。途经一条横穿马路的斑马线时,充满血雨腥风的飞来横祸突然发生——拐弯处,一辆橘黄色无牌照的车像鬼魅一般从侧翼呼啸而至,只听得“嘭”的一声响,孩子瘦弱矮小的身躯,一瞬间遭遇到极为猛烈的撞击,像一只断线风筝般弹飞出去。肇事汽车丝毫没有停顿,转眼间跑得无影无踪。
  •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 为自己出色工作

    为自己出色工作

    多付出未必真吃亏、聪明员工不敌傻员工。为什么世界上只有蜗牛能爬上金字塔?勤奋是走向成功的习惯。职场上的你是怎样的人?本书告诉你为自己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是“蜗牛”,也有爬上金字塔的一天。
  • 才子佳人一杯酒

    才子佳人一杯酒

    以两个人对话、问答的方式来表达。以迷茫青年的眼光,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另类而深刻的思考。风格独特,幽默智慧,中间有嬉笑怒骂,也有完全颠覆的理解。朋友们从梦蝶的文字里面,会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内心、看到他们的不一样的喜怒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