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2200000008

第8章 齐桓晋文之事章(2)

孟子又说:“尊敬体贴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及到别人的长辈;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也关心呵护别人的孩子。这样一来,治理天下就可以得心应手了。《诗经》上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室宗国。’这也就是说,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其他方面罢了。所以,如果广施恩泽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泽,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不能保护好。古代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没有别的,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善行推广普及罢了。如今您的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请大王您好好想想吧!或者说,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与别的诸侯国结下深仇大恨,这样您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我怎么会以此为快事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高的理想。”

孟子问:“大王可以把自己的最高理想说给我听听吗?”

宣王笑了笑,没有明言。

孟子问:“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吗?轻软温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缤纷艳丽的色彩不能满足观赏呢?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聆听?伺候您的仆从宠臣不够用吗?这些,大王的臣子都可以充分满足您,您难道就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样的话,您的最大理想便很清楚了,就是想扩张领土,使秦国楚国臣服,君临中国进而安抚四周的外族啊。不过,以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实现您的理想,就好像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哩。到树上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不会有什么后患;凭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很想得到的东西,要是尽心竭力地去做,必然会留下灾祸在后头。”

宣王问:“您能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取胜呢?”

宣王说:“楚国胜。”

孟子说:“是这样,小国必定打不过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能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现在,在天下千里见方的土地一共有九块,齐国的土地凑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拿九分之一的地方去征服九分之八的地方,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又有什么区别呢?您为何不回到根本问题上去求得解决的办法呢?现在若大王推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做事,农民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生意,天下行人旅客都想从齐国经过,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如果情况是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宣王说:“我头脑糊涂,不能达到您说的这种境界。希望先生帮助我实现大志,明明白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也愿意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坚定的信念,只有士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的黎民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也就没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胡作非为,坏事做绝。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惩罚他们,这就像是安下法网引诱百姓往里钻。哪有仁爱之人做了国君却用这种坑害百姓的方法来治理国家的呢?所以说,贤明的君主所规定的百姓产业的大小程度,应该是必须使他对上足以赡养父母长辈,对下足以养活妻子儿女,年景好时,一年到头都能吃饱,年景不好时,也不至于因饥饿而死。做到这一点后,督促他们向善弃恶,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

“可是现在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对上不足以赡养父母长辈,对下不足以养活妻子儿女,年景好时,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勉强能维持温饱,年景不好时,则难免因饥饿而死亡。这样的话,老百姓连维持生计都怕做不到,哪有闲功夫去学习礼仪呢?

“大王您想推行仁政,那么为何不从根本上做起呢?五亩大小的宅院,种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制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的养殖,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拥有百亩之大的田地,不要干扰他们的生产,八口之家就可以不再饿肚子了。认真办好学校,反复地向年轻人宣讲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观念,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肩背身扛地赶路了。老人穿丝袄,吃鱼肉,百姓不再挨冻受饿,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做到天下归附,是绝对不会有的事情。”

【述评】

仁治的魅力

齐桓晋文之事其实是历史政治文化中常常被津津乐道的焦点,是具有王霸理想的君主行事的榜样。在政治混乱的战国时期,齐宣王也想能够像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志向不可谓不远大,但是当他向孟子请教时却遇到了委婉的拒绝。难道真是像孟子说的那样,自己孤陋寡闻不知他们的王霸事迹吗?当然不是,孟子只不过是想借机宣传自己的王道理念。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充满着智慧,是《孟子》一书中精彩的一章,它较全面地阐发了孟子关于王道的政治思想。

齐宣王和孟子的对话,一开始就涉及对霸道和王道的关注。霸道,即是力量的体现,用暴力使人们不得不臣服;王道,即施行仁政,用仁爱去感化民众。两者的结果看似相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差异。

王道和霸道的政治形式在周朝的历史执其首尾两端。殷商末年,纣王无道,激起民众的强烈不满。当时,商的属国周迅速崛起。据《史纪·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在商朝受封于周,被称为西伯。他继承古公亶父的法度,施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团结族人,巩固内部。同时重视农业生产,体察百姓稼穑的艰难,注重解决鳏寡孤独者的衣食问题。这一系列的修为赢得了民众的拥护,仁政所导致的王道图景开始出现,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人民乐于为王前驱,这些在《诗经·灵台》中多有歌颂。后来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周军与商军决战于牧野,以5万击溃20万敌人,迫使纣王自焚而死。周朝的胜利,是王道的胜利。

周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被称为东周。东迁后,周王室的实力严重削弱,政治地位急剧下降,从“天下共主”到名存实亡,权力掌握在诸侯国手中,周朝其实已经分崩离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所谓王道盛世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诸侯逐鹿、大国争霸的混乱局面,霸道由此而产生。

在孟子的眼里,西周政治是“王道”,以仁德服人;东周以后王道不存,但是王道观念仍在人心,霸主以力服人,同时打仁政旗号,假借仁义之名,所以能聚合诸侯形成霸政局面,此之为“霸道”,用孟子的说法就是“以力假仁者霸”。霸道更多时候是指君主凭借威势,利用权术、刑赏进行统治的方法。自古以来,霸道与王道常常是君主并用的互补的统治手段。孟子认为,霸道是“以力假仁”,所以推崇王道。“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大多雄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理想的实现,当然齐宣王也不例外。对外连年征战,对内严苛施政,盘剥百姓,使人民多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孟子提出了“保民而王”的王道理念。这一理念是奠定在“发政施仁”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的“发政”,就是要改革政治,改变现实中不合理的现状;所谓“施仁”,就是施行仁政,实现王道理想。

孟子就“王道”的理念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保民”是“发政”的目的,“制民之产”是“保民”的基本原则。孟子认为,对于人民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不能一味地压榨;应该“制民之产”,使得人民有自己的土地;应该“省刑法,薄赋敛”,减轻群众负担,使人民得到温饱。这样,人民才可能对政治势力保持亲近。在此基础上,“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二,推恩是君主“施仁”的心理条件,是“施仁”的起点。孟子从齐宣王不忍杀牛祭钟这一事件引发开去,认为领导者要推广自己的恩德,由小及大,由己及人,最终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孟子的结论是“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第三,仁心是君主“施仁”的心理基础,是“施仁”的保证。孟子认为君主必须具有忍让之心,这样才可能实行仁政,他提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孟子在这里对君主“发政施仁”的各种条件因素作了全面的论述,并对理想的王道图景作了具体的描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一图景在《孟子》当中多次出现,里面生活恬静安宁,道德风尚良好,俨然一派和谐的小农经济的优美图画。

仁政爱民的王道政治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纵观历史,如果统治者能够体贴民众,为他们着想,就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就会兴旺发达。这是仁爱思想在施政中的体现,也是仁爱思想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政不仁,必然会遭受唾弃甚至覆灭。从《过秦论》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秦国拥有险要的地势,成功的政策,最终实现了霸道,统一了中国。然而,强盛一时的秦朝却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就灭亡了,为什么?因为秦人把自己的民众当做敌人看待,“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其民。”“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最终的结局,是二世而亡。作者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看来,以仁义为核心的王道和以武力为核心的霸道对统治所带来的后果是可以想见的。

同类推荐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它不仅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现象,更揭开了隐藏在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国内通俗日本史第一人樱雪丸融合留学日本多年体验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以风趣幽默的分割、调侃辛辣的笔触,深入剖析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趣闻逸事,为您还原一个鲜活、独特的扶桑国原貌,向您展示一段华丽、绚烂的东洋岛小调。
热门推荐
  • 和谐与共赢相处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和谐与共赢相处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和谐和共赢相处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侠女奇缘(上)

    侠女奇缘(上)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丫鬟夫君

    丫鬟夫君

    让一个人回心转意有多难?——若是有情人,不过一瞬……“我有些担心。”他轻轻说着,“你一直都没回来……所以我有些放心不下。”——时隔六年,你我再次相逢,却是故人难如旧。
  • 怨气撞铃

    怨气撞铃

    许景媛、孟阿塞、李乃文、李宗翰等主演悬疑网络剧原著小说,讲述盛家的小女儿盛夏为查明母亲死因的真相,化身为路铃掌铃人季棠棠开启的一段神秘惊险的边疆公路旅途。怨气撞铃,一串只能被死人怨气撞响的风铃,一段永远看不到终点的漂泊旅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骊华

    骊华

    医女陆妩穿越到殉情的千金陆芜身上,痴情皇子纠缠不休她被囚禁在深沉的庭帷之内。当白梅零落,不争后廷高位,还能守住那一份真情?
  •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他是北齐传说中的战神,也是先皇第六子,奇谋睿智,骁勇善战。传闻他生的俊美如斯,待部下如同手足;传闻敌国军队只要听闻他挂帅,便主动退降,不愿与他交战;还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可传闻中他最终却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舞姬夜闯皇宫禁地,血染宫墙,犯下谋逆之罪,筋脉尽断,成为废人。她只是现代的一缕幽魂,跨越千年,成了大玥王朝的亡国公主,被赐给北齐国那个传闻中残忍嗜血、古怪暴戾的废人王爷做妃子。大婚之夜,竟有狂人当着王爷的面,洞房之内敢调戏与她,而她那王爷夫君却视若无睹,冷眼旁观……
  •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本来本书已经设置成完结状态,是无法继续更新的。可能是改版后的原因,导致出现了可以继续发布章节的这个错误。现在错误已经修复,后台无法发布新章节……这样导致我解释不了,所以只能改在简介上面了。我很想写完……但或许是天意,千言万语只能说声抱歉。新书九月初活着中旬的样子发布……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想想就很激动!
  •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为什么说:制度是基业常青的守护者? 为什么说:让员工服从靠制度?为什么说:好制度造就好人才? 为什么说:好的制度在于执行? 为什么说: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 为什么说: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什么说:执行无小事,态度决定一切?陈荣赋编著的《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传递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只有切实执行,才能把口头上讲的理论、纸上写的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切实执行,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快穿大神他超甜

    快穿大神他超甜

    秉着除渣男撕莲花的专业手法,锦鱼没想到会惹到这尊大神。霸道闷骚总裁一本正经“女人,你在玩火。”古代手执油纸伞的病弱书生潋滟着凤眸“相公在这儿呢。”众多小妾中,少年低眉顺眼“主人,我的都是您的。”不仅如此,她还竟然穿成了一个异!性!!某神斜睨着风情万种的凤眸挑起锦鱼带着青色胡碴的下巴撒娇“鱼鱼~”锦鱼嘶吼“欺负我会折损你二辈人的气运!!”某神“哦?当真连我们未出世儿子都不放过?”救命!谁来带走他!
  •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