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序
《黄帝内经》里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人的各种情绪一旦过分强烈,无一例外都会伤及人的身体,“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1.强健体魄加固心理堤防
生理是否健康与心理是否健康有关系吗?
也许你会说:“那有什么关系!心理疾病又不是身体不好造成的,而且,有的人受心理疾病所累长达数年,生理上也不会由此产生什么病痛!”然而,多年的医学实践证明,性格开朗、乐观的人不容易罹患心身疾病,即使有了病也常常会很快痊愈;而有着神经衰弱、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患溃疡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几率则大大超过常人,且性情暴躁、易激动的人还有较高的患高血压、冠心病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具有消极心态、无法保持良好情绪的人还有早衰的趋向。近年的医学研究还发现,过分内向并长期压抑自己的种种负面情绪,会使罹患癌症的几率明显提高。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在405个癌症患者中,有292人(72%)在发病前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或有严重的精神创伤。
我认识的一位老太太,她是一个幼儿园的园长,可能因为经常面对活泼可爱、纯净无邪的小孩子,使她对任何人都怀着一颗慈悲、友善的心,并且,由于自己多年来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她的心胸豁达而宽广。几年前,她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体内有一恶性肿瘤,医院建议她再作一次专门的深入检查,以确认病情,尽早治疗。但是,与此同时,她又接到了去外地参加研讨会的邀请。她权衡轻重,觉得自己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感觉,检查身体迟些也可以,而这次研讨会却关系到幼儿园能否向现代化靠拢,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于是,她没有多考虑就放弃了检查身体,仍然如期外出了。在研讨会期间,她脑子里心心念念的全是幼儿园的建设,完全忘记了体检的事。回来后,她虽然又想起了这件事,但见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中。很快3年过去了,在又一次体检中,医生奇怪地发现,老太太的体内明显曾经有过一个恶性肿瘤,但竟奇迹般地消失了。所有的人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他们问老太太在过去的3年内是否服用了什么特殊的药物,比如说某些民间土方。老太太说道:“当然没有,我根本早就把这件事给忘啦!”
说是令人匪夷所思也好,说是万中取一的奇迹也罢,这样的事情就是会降临在某些幸运的人头上。研究一下那些战胜病魔、挣脱死神的魔爪的案例,尽管其中原因多多,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乐观、豁达的心境。
虽然拥有乐观、豁达的心境并不能战胜每一种疾病,但没有这种心境对身体却是大为不利的。我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人的各种情绪,一旦过分强烈,无一例外都会伤及人的身体。“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现在你还会说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没有关系吗?
拥有强健的体魄,使我们受益匪浅。首先,生理上的健康,能使人自然而然地时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心态平和、乐观自信。其次,身体没有病痛,我们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如:好好创一番事业、经常去登山等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愉快。再次,健康的身体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了保障。一旦我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威胁,只要我们活动活动自己的身体,如跑跑步、打场球、游个泳,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我们的心理又会回到健康的轨道。但如果我们没有强健的身体,想跑步跑不动,想打球动不了,想游泳腿也迈不开,这使我们的心理危机找不到排解的出口,那样我们就可能真的无法自拔了。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强健的体魄保障了我们的心理健康,而健康的心理回过头来又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身为女人,生理上天生就比较脆弱,在经历生儿育女的艰辛之后,更是少有健康无虞的。现代的女性纷纷走出家庭,大都有自己的事业,在为工作劳心劳力的同时,哪里还顾得上自己偶尔的那点小病小灾?但是,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两者兼有对我们而言是丰厚的财富,不管少了哪一样都是缺陷,两者都没有则更可谓灾难。只要想到这一点,女人,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如果不知道,不妨考虑一下笔者的建议:
§§§第一条
不用说,就是锻炼身体。女人们在这方面大都比较懒惰,尤其是已婚女人,在生儿育女后,基本上已经把锻炼身体的事赶出了自己的日程表。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把它找回来了,并且要一周最少两次、最好七次让它出现在你的日程表上。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不能盲目从众,要符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必要时参考一下医生的建议。运动项目要符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举个例子,对血压偏高的女性来说,剧烈的运动是不利于健康的,长期坚持慢跑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女性在特殊时期(像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的体育锻炼应以散步、广播体操、骑车、慢跑等活动为主,同时注意避免大强度、剧烈的活动。运动项目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在本来就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女人对一项缺乏兴趣的运动是无法倾注长久的热情的。运动项目还要符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如果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中下等,那就不适宜选择像高尔夫球这样的运动项目。
§§§第二条
每年作一次全身检查。检查身体不只是为了“有病早发现”,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体检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早发现某些疾病的早期征兆,以此制定自己维护身心健康的一系列计划(包括锻炼身体计划和饮食调节计划等等)。例如:体检结果显示最近你的咽炎有复发的征兆,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最好就不要到空气污浊的地方去,也不能吃冷、硬、辛辣的食物。
§§§第三条
合理的饮食搭配。饮食的搭配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去研究。女人一生有好几个不同于男人的特殊时期,像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在每一个时期,应该有相应的饮食搭配。除此之外,有的食物相互搭配食用会使人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第四条
心胸开阔,宽以待人。真要计较的话,生活中的不愉快足以把我们气死。可是回头想想,我们有必要计较吗?在我们跟别人计较的同时,我们自己往往也免不了受伤害,这种伤害甚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宽容一点,多想想别人的好,也多想想自己的好,只有这样,世界才会为你展开美好的一面。宽容一点,可以使我们轻松地打开人际交往的缺口,因为宽厚大度的人是最好相处的。宽容一点,使我们得以找到生活的重心,不至于因为琐碎的事情耿耿于怀,有科学的价值观。宽容一点,我们才不至于气滞郁结、积忧成疾。总之,宽容一点,你不会吃亏的。
以上四条,你能做到吗?
2.关于自卑
你为什么自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卑是对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心理。自卑感差不多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笔者认为,自卑感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来自于外在环境,主要是孩提时代的成长环境,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则是父母的态度;一种是来自于自卑者自身的主观认识。对于这两个方面,下面再分别加以阐释。
小珂一直无法理解她的父母对待她的态度。都说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里是最好的,但她的父母却似乎并不这么想。他们从小就拿她与邻居家的女儿相比,最初是比长相——“你要是长得能有人家×××的一半好看,将来也就不愁嫁了”;接着比学习——“你虽然考了第一名,各科的分数却有高有低,不像人家×××,能做到全面发展”;还比兴趣特长——“要不你别学萨克斯了,也学钢琴吧,人家×××弹钢琴的样子你也看到了吧,多高雅啊”;到最后,小珂考上了外地的名牌大学,×××只考上本地的一所三流高校,她的母亲竟然说“看人家×××多懂事,报的志愿全都是省内的”,令她哭笑不得……
父母的这种态度使得强烈的自卑感像藤蔓一样紧紧缠绕着小珂,使她无法挣脱,更迈不了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小珂在大学的学习和后来在事业上的发展。这种来自于外在环境的自卑是最难以消除的,因为在主体还没有完全懂事的时候,自卑感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他身体里生根发芽了,而那时他还意识不到这种消极心理将会给他带来的影响,更没有能力去分析、消除这样的消极心理。
值得关注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越优秀的人自卑的概率越大。这无情地揭露了应试教育对受教育者情商的忽视。从小在各方面表现较为优秀的人常常习惯于在后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然而事过境迁,谁又能保证自己在离开了上一个舞台后仍能担当主角呢?普通人很容易就能接受这种改变,但头上一贯顶着光环的人要接受起这个来可就难了。
来自于自身主观认识的自卑对我们而言则有着不同的意义。这种自卑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目睹别人某一方面的成就或突出表现后,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欠缺,并进而开始反思自身。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会在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中注入一些活力,会燃起我们挑战自我的斗志。某某在这次的月销售额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我也很努力为什么我的业绩不如他?他有哪些品质是我所不具备的?我的哪些缺点他没有?我该怎么做才能赶超他?……正是类似这样的自我反思使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自卑呢?
但是,如前所述,来自于外在环境的自卑却是我们的大敌。它使我们做事患得患失、缩手缩脚,无法发挥出我们的真实水平;使我们过分在乎旁人对我们的评价,在越重要的时刻越是表现得令人失望;使我们在人多的时候不敢大声说话,个性得不到张扬,能力得不到展示,创造力无从发挥;更为可怕的是,它使我们的各方面天性长期被压抑,从而精神抑郁、苦闷,无法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前程更是一片茫然,个中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尽述的。前一阵子听到一个消息,说一个重点大学的在读女研究生跳楼自杀了,她在遗言中写道:“我从小就在好多方面不如别人,我好痛苦,生命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只能选择这一条路。”追究原因,原来是父母从小对她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她能有光辉灿烂的前途。她不负重望考上了重点大学,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像以前在中学那样是个佼佼者了,而是成了莘莘学子中普通的一个。而她心目中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于是她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深感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令父母失望。就这样,一个本来有着光辉前途的女研究生竟然因为自卑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自卑的人大概很少去思考自己为何自卑,但旁人在解读自卑者的生活经历时却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答案,这些答案使我们在看清自卑的本来面目时得以慢慢远离自卑。
自卑,揭示了我们对自身认识上的误区。人认识自己常常比认识别人要难得多,因为这要受他自己的主观情感的影响,也就是所谓“当局者迷”。不要以为你对自己已经很了解了,事实上,人往往在经历了很多事之后才渐渐地认识自己。而从小自卑的人在长期的自卑心理的作用下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更要难得多。虽然自卑心理最初不一定来源于人们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但它一旦扎下根来,就会使人在看待有关自己的问题时偏离正常的尺度和角度。比如:不是经常在公众面前发言的人突然被要求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言论,有些紧张乃至词不达意本属于正常现象,任何人都会这样,但自卑的人对自己这种表现的评价则是“我真没用”、“我的表现真令人失望”、“我始终还是不如别人”。这使他在下一次当众发言时表现得更不尽人意,从而又反过来强化了他的自卑心理。
摆脱自卑最首要、最根本的步骤,就是要认清自己。必须从心底里接受这样一个理念——我有很多优点,但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有很多不如别人的地方。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但没有必要总把视线停留在这些方面;相反,要多注意自己的优点所在,并且不妨用这些优点为自己下定义,如:“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这样坚持下去,你就有望很快摆脱自卑的困扰了。
自卑,揭示了我们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自卑的本意,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或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反映了我们对自己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常在脑海里对自己的事业、生活描绘了一幅幅理想的蓝图,它使我们孜孜以求、不断进取,这本来是好事,但有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要么不是自己的专长,要么超过自己的专业水平——拼命努力就是无法达到目的。这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一连串失败的打击下来,再踌躇满志、激情澎湃的人也难免心灰意冷、沮丧失望了。
所以,我们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个或一些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有的目标自己通过数次努力仍然无法攻克,那就要考虑这个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必要为它再费工夫,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它放弃。要相信: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生活,就一定会有属于我们的成就。
自卑,它的天敌是自信。克服自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回自信。做“自信罐”的办法值得一试。找一个罐子,在里面放上很多纸条,每一个纸条里实事求是地写上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以及曾在别人那里受到的夸赞,以后每取得一个成就或受到一次表扬也都用纸条记下来放在罐子里面,每当因受挫而灰心失望时,就将里面的纸条逐一取出来阅读。往往还没有读到一半,你的心已经平静下来,并完全陶醉在昔日取得成就或被夸赞的回忆之中,自信也不知不觉地回来了。
当然不能忽略更现实的方法,那就是多参加一些自己擅长的活动。如你喜欢下棋,那么在你每次被自卑感折磨的时候,不妨摆开棋局,厮杀一番。当然,尽量不要找比你技高一筹的人。假如你在某一方面水平很糟糕,那么请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这个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因为学习、工作不如别人而自卑,那么,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和业务水平,才能真正地摆脱自卑,获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