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在友谊面前退却。人生活在社会中,对社会始终都有一种依赖。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当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受挫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从朋友那里得到安慰。所以,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多交朋友、广结善缘,这样,在我们因失败而自卑、因自卑而伤感的时候,我们最起码不会孤独。另一方面,人天生需要来自他人的尊重和接纳,这是人的自信的来源之一,当我们被友情包围时,那种独特的温馨感觉不仅使自卑渐渐退却,更使自信慢慢重回到我们的身边。
现在,你还自卑吗?
3.试着相信他人
韩国励志电视剧《大长今》中的崔尚宫是一个极不快乐的女人,因为在她眼里,家族以外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敌人,不仅不值得信任,而且一有可能就会来加害于她以及她的家族。于是,她就如一只惊弓之鸟,在苦心经营家族事业、谋取家族最大利益的同时,时刻圆睁双目环顾着四周,一旦发现有人走近,不由分说就扑将上去,把来人啄个措手不及。胜利之余,她顾不上歇息和品尝自己通过战斗获得的所谓“安全感”,就又得投入下一次“战争”,防范下一个来范之“敌”……
有人说:“这年头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哪还有什么可靠的人啊!亲戚之间会因为互相攀比而变得冷漠,朋友之间也会因为同时喜欢的男人或女人而干戈相向,同事之间就不用说了吧,那根本只是一种冠冕游戏而已!”是啊,这些情况我们可能都体验过,甚至正在体验着。但是,在为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看似冷漠的行为感到愤懑不平、灰心失望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吧。不管是亲戚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只要条件上允许、情理上讲得通,我们自己不也是乐于事事都争当优胜者和赢家吗?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辛苦经营着,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渴求着社会对我们给予相应的回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这样的回报越可观,我们的成就感越强烈。这种种成就感往往会成为我们在社会上继续打拼的动力,那么,谁又能无端端地放弃获得它们的机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别人放弃呢?
大多数人会将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尺度之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固有能力以及正当的途径去获得,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而且,人们通常只是想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使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并不是要对别人不利。对于与自己发生利益冲突的人,我们首先要确定他是否想以正当手段跟我们竞争,如果是,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值得我们去信任和交往的。双方把自己的立场讲明了,竞争就是竞争,以能力取胜,将来不管谁胜谁负,凭相互在对方心目中的好印象,维持友好的关系是绝不成问题的。一番较量之后,彼此之间更加了解,说不定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默契,感情也更为深厚了,在人生大舞台上,你无形当中又多了一个支持者。所谓“不打不相识”,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看来信任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真是无法估量的。
尤其,在信任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会有一种莫名的快乐;而被信任的人当然也会很快乐,并且会反过来信任我们。这样达成的相互信任对我们而言不只是快乐,简直是一种幸福了。
女人比起男人,更依赖群体的力量,最初,她们常常很轻易地就会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别人,这样总是难免会受挫,于是产生信任危机,慢慢变得不再轻易相信他人,最终反而被扣上多疑的帽子,所以孔老夫子便留下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千古名句。但女人又是非常感性的,一旦发现别人对她付出了真心,她会坚定地相信别人,并双倍地回报给对方。故而女人总会比男人先一步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女人,是天地间的幸运儿啊。
试着相信身边的人,你不会吃亏的。
4.心胸开阔不嫉妒
在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两位著名演员合说了相声《谁让你是优秀》。节目中有一个思想落后、妒忌先进的小人,“他”在得知自己的搭档被评为优秀之后,由于心理不平衡而一再地发难,企图使自己的搭档当众丢丑。演员的精湛表演入木三分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嫉妒心强的人,着实令人回味。那么嫉妒是什么?它是一种病态心理吗?应该怎样看待嫉妒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嫉妒是一种基于攀比而产生的怨恨别人比自己强的心理状态。嫉妒心理总是与焦虑、不满、怨恨、烦躁、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嫉妒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能力、资历、工资、名誉、长相、地位、成绩、家庭条件、恋人、孩子、机遇等等,只要觉得别人某方面比自己好,都可能滋生嫉妒情绪。人都有自尊心,一旦感觉到别人超过自己时多少都会有点嫉妒,但只有那些过分自私和虚荣的人才会真正被嫉妒所操纵,让嫉妒心长时间地左右自己,甚至使自己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的行为。
嫉妒者常常以伤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有些嫉妒心强的职业女性,看到别人在事业上取得高于自己的成就,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贬低人家,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去搬弄是非、造谣诽谤。嫉妒像恶魔一样吸吮着人们友谊的鲜血,吞噬着人们理想的雏婴,它不仅危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同志变成冤家仇敌,而且使许多有进取心的同志望而止步,畏怯不前。
不过,在职业女性身上,那种赤裸裸的瞧不起别人,或讲别人坏话的嫉妒毕竟并不典型,更多的则是一种不直接的、隐蔽的嫉妒。如在工作中不给以支持,不合作,信息、资料保密等等。她们嫉妒的对象大多是同性,对男性则甘拜下风,因为她们认为男性本来就是强者,优于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但她们对同性就没有这么宽广的胸怀了,“我们都是弱者,凭什么你出人头地?”一句话,自己庸庸碌碌,别人也休想有所作为。这种嫉妒造成了女性的“人才内耗”。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无形中也拖了女性团体的后腿。
嫉妒心使人劳心伤神,使人长期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中,严重阻碍了人的社会交往以及进一步发展。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想真正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你切莫被卷入嫉妒者的行列,因为那样你只能离成功越来越远。那么,该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
应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看到他人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应该真诚地为他人高兴,同时暗下决心努力赶超,或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不是攻击诽谤,逞一时之快,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因此,最为明智的办法在于,以别人的长处激励自己,通过学习,取得自己的成就,这比起在阴暗的角落悄悄算计别人,祈祷别人早一天跌入低谷总要来得高尚得多吧。
增强团结,谦虚待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个人都会有一定的长处,也会有他自己存在的价值。不仅如此,在你周围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你真诚地对待他,他就有可能变成你的朋友,并且在将来的某一天向你伸出援手。如果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互相拆台、互相算计,那么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谁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所谓团结就是力量,看来绝非一句空话。一个团结和睦、共同进退的环境与孤芳自赏是格格不入的。谦虚一点,把自己看低一点,你将会赢得周围的尊重和接纳,得到的也必然会更多。通常,在志同道合的人之间,感情融洽或友谊深厚的人之间,很少有嫉妒现象,而是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只有在关系不正常或相互敌视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才会嫉妒或幸灾乐祸。因此,发展友谊增进团结是战胜嫉妒有力武器。
见强思齐。当别人事业上比我们顺利,或业绩上比我们突出的时候,我们难免会黯然神伤、情绪低落,埋怨命运的不公,但我们不能让这些情绪长时间地左右我们,因为它们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毫无意义。相反地,我们应该把别人的成就当作鞭策自己发展的动力。同样是人,别人做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够做到,甚至,如果我们努力,完全可能比他们做到更好。有位名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我感谢那些曾经轻视我的人,没有他们,我不会有今天。”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见强思齐,则他的发展将无可限量;一个国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的繁荣富强指日可待。所以,与其羡慕、眼红别人的成功,不如打起精神,奋起直追,这也是远离嫉妒的深潭,塑造成功人生的唯一道路。
勇敢面对嫉妒。自己光明正大地做事,却遭到来自周围的嫉妒,在这种时候,最要紧的是“不怕”。别人越是嫉妒,越是反衬了你的成功,从某一方面来讲,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有什么好在意的呢?但若是因为某人对你心存嫉妒而刻意与对方保持距离,甚至与对方为敌,又会使人觉得你心胸狭窄、不可一世,甚至更遭人嫉恨。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虽然心中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嫉妒不以为意,但却要友善地对待嫉妒者,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非通过什么不正当的手段,所以问心无愧,也心安理得。如果对方确实是那种品格低下,容不得别人比他好的人,那么不妨敬而远之,省得被他暗算了还蒙在鼓里。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嫉妒者对我们的冷嘲热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缘于我们确实存在的某些不足。我们的亲人或朋友已经接受了这些不足,自然也不会对我们提及。然而,不提及并不代表这些不足无足轻重或是没有必要去改,因为有可能它们会在某一天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设置障碍。所以,当嫉妒者为我们提出来时,我们就有必要去认真面对了。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你连这些不足也得到改正后,那嫉妒者对你就只剩下口服心服了。
5.习惯自我安慰
俗话说:“不怕想不明白,就怕想不开。”人一旦钻进了死胡同,那是要有多痛苦就有多痛苦。根据心理医生的临床研究,超过七成的心理疾病患者之所以长期无法摆脱心理困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转移注意力,在适当的时候找机会安慰自己。如此一来得不到舒解的心理困扰在内心越积越多,最后终于变成伴随一生的梦魇。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相貌平平,却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妹妹;她学习不好,妹妹却连年包揽学年第一名的桂冠。在家里,她仿佛成了多余的人,父母将妹妹捧在手心里呵护着、疼爱着,对她,则少了该有的耐性。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开始瞧不起自己了,觉得自己天生就很差。终于熬到初中毕业,她留书出走了。几年后,她回来了,但因为始终没办法摆脱自卑的情绪,自感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周围的认可,她已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她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大多数人在遭受挫折时,内心都会自然而然地涌出一种自我抚慰地情感,但她却将这些都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越是这样,她遇到的挫折越多,最后终于承受不住了。
在她10岁上下的时候,她曾表现出对电器修理的强烈兴趣,邻居的电视机出了问题都会来找她。设想一下,如果那时候父母对她的这种天赋稍加鼓励,她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些过人之处将会成为她遭受挫折之后的避难所,她的人生必定是另一番模样。
说到底,人活着,有谁的日子是轻松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顺利、平坦不过是我们的奢望而已。但是,在失望沮丧、抑郁苦闷的时候,能够尽快找到安慰自己的途径的人,才算是赢家;而无法自我慰藉、自我解脱,反而一再被消极情绪俘虏的人,则注定了一生波折重重。
有人说:“为什么非要自己安慰自己,父母兄妹、亲戚朋友都是干嘛的?”当然,亲人朋友们通常都会在我们遭遇困境的第一时间赶到,他们的爱往往使我们很快又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我们离不开他们。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慰问首先必须获得我们自己的认同和共鸣,才能被我们快速地消化和吸收,并真正起作用。每年有那么多绝望的人,尽管周围有亲人朋友的劝慰,仍执意地选择轻生,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的心态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所谓“龙”、“凤”,顾名思义,就是人中之佼佼者,也就是学业中的佼佼者。这种思想,究其根源,大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封建制度(如科举制度)在作祟吧。如果子女在学习方面本身就很优秀,那倒也算是求仁得仁,皆大欢喜;而如果子女在学习方面没有潜力,升学无望,父母就“大失所望”、“恨铁不成钢”,轻则冷言冷语、无理训斥,重则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无视孩子的存在。这种种来自父母的压力,使孩子稚嫩的心灵屡屡受创,怎一个“郁闷”了得?试问,父母瞧不起孩子,孩子又怎么瞧得起自己呢?
比起为孩子制定一个令父母满意的人生规划来,创造一个温暖健康、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更为实际。毕竟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要靠他自己去创造。有那么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男孩学习十分努力,但成绩始终赶不上他的同桌,他开始怀疑自己脑子笨,天生不如别人,于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男孩的母亲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母子俩来到海边,看到沙滩上小灰雀和海鸥,母亲对男孩说:“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但是,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却始终是那些略显笨拙的海鸥们。”母亲的这番话,终于打开了长久以来纠缠着男孩的心结——说不定我就是那只可以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笨拙的海鸥呢!
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孩子受挫的时候,寻找机会给孩子安慰,那么,当孩子必须独立面对挫折、承担失败的时候,他就可以找到足以安慰自己的支撑点,不至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不仅如此,如果父母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能用乐观的态度安慰自己,而不是自怨自艾、悲观消沉,那么,耳濡目染的孩子,也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样以来,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将自我安慰当成应对挫折的一种习惯。只要孩子足够坚强,足够应付生活中的一切坎坷,那么,谁又能说我们的孩子不是龙,不是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