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心境平和不再焦虑
焦虑是指人们对生活中一些即将来临的、会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而结果又不确定的事件或可能发生危险和灾祸的情况进行适应时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忧虑、恐惧和焦灼不安兼而有之的情绪反应。由于有焦虑的产生,人们本能地从心底萌生出逃避或摆脱自身处境的主观意愿,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验。如高考前的学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职业女性在应征某个职位之前会患得患失、无法平静;比赛前有的运动员会四肢发凉、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等。如果随着事件的结束或处境的改善,种种焦虑的症状也会慢慢消失,情绪趋于稳定,那就不能称之为焦虑症。所谓焦虑症,只针对那些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小挫折和事件都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的人而言。现代心理学认为,焦虑症属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患焦虑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3%-5%。近年来,我国焦虑症患者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到2%-3%,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如从事科研、教学、机关、管理等职业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
焦虑症患者常常面容绷紧,愁眉紧锁,拳头紧握,为了解除肌肉紧张而咬手指、用手敲桌子或来回踱步,无法安静下来;睡眠不良甚至无法入睡,多恶梦或夜惊;说话变得很快,不间断,声音提高或说话变得犹豫甚至出现口吃;更有些人姿态变得僵直,双手发颤,甚至面部、手臂、肩膀或整个身体都出现颤抖。
焦虑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机体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皮肤苍白,口干舌燥,瞳孔扩大,手掌及脚趾等部位出汗增多,有的人呼吸变得深而快,骨骼肌紧张,胃呈翻动感。如果焦虑反应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出现尿频、肠蠕动加快、腹泻以及大小便不自主地排出、毛发竖立等现象。
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调动机体的生理防御机制,使人的心智活动增强,有利于摆脱困境。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使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逻辑思维能力下降;体内肾上腺和脑垂体的过度活动、糖贮存的过度消耗,可能会出现胃溃疡、胸腺退化、免疫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焦虑状态中出现的一些症状还可能揭示出身体的某些疾患,因此应认真加以对待。例如,在焦虑中发生心悸、呼吸困难、消化不良时,要找医生检查。
焦虑虽然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但是在焦虑状态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病的。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长期生活经历中锻炼而成的对紧急局面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于解除焦虑状态,则是一剂最好的灵丹妙药。为远离焦虑,避免焦虑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平时应当正视现实,主动面临挑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必要时,也可以接受心理咨询。
7.将抑郁赶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据统计约12%的人会在一生中有抑郁体验。
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你有以下的这些体验吗?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或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
多数抑郁症患者还伴有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以及各个系统的症状。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往往没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却以躯体不适为主。其特点是症状虽多,却以头痛、失眠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还有昼重夕轻的昼夜节律,以及春秋季节重而夏季轻的季节性规律,并多有焦虑情绪,女性病人月经期焦虑症状加重。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产生抑郁症的机率就比较大。生物化学因素: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环境因素: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也与脑中风等躯体疾病有关。性格因素: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把握性差,过分担心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能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学习能力,如果不积极治疗,还会造成精神残疾。另外,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下面介绍四种抑郁症的自我疗法:
运动疗法
运动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但运动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做健身操为例,内容包括跑步、跳绳、健身舞等,每周至少做3次,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散步也可以达到同跑步一样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
饮食疗法
许多医生认为,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有专家认为,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也能引起抑郁症,所以建议人们多吃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鱼等。患者还可服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
精神疗法
抑郁症患者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世界和自己的。为了改变这种错误观点,美国医学家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动。明白是指,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忧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有无异常,以及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回答是指,要学会每当产生一个错误时,及时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并给出一个较为实际答案,其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行动是指,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则应修一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寻找新的工作。同时还要多计划一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
交际疗法
研究表明,善于与人结交者比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在精神状态上要愉悦得多,当遇到烦恼和挫折时,多和家人、朋友谈心、沟通,也是消除抑郁的良方。
8.一张一弛不紧张
男女平等了,社会进步了,女性也登上了社会的大舞台,不再像从前那样在男性的庇护下过日子,在女性在体验到种种与男性比肩所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也承受着这个充满竞争的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她们带来的压力。裁员啦,经济指标提高啦,职位的晋升啦……此外,孩子最近成绩下降了,老公近来回家晚了,婆婆过几天就要从老家来了……女性,似乎天生有着无穷的力量,足以应对社会给予她们的任何压力和考验。
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总也不肯消退的黑眼圈是怎么回事?眼角过早出现的皱纹是怎么回事?一阵阵莫名的烦躁又是为了什么?
在追求高效生产力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仅要在工作中承受这种高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还要承受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沦为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奴隶,而且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身体也开始不断发出不和谐的抱怨。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当一个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所迫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其血液内有一种能够引发炎症的叫做IL-6的免疫蛋白的浓度会超过正常值。研究表明,这种免疫蛋白与一些中年人易患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虚弱和某些癌症有关。研究结果还显示,紧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与人的年龄增长成正比,岁数越大的人,紧张状态对其健康所产生的损害也就越大。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工作或生活在紧张环境中的人的某些行为习惯也会使IL-6浓度显著升高,例如抽烟或猛吃猛喝。同时,研究人员告诫说,那些身处紧张环境中但尚未出现严重疾病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抗压能力”强,因为紧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个不断累积的过程。
在社会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向社会的同时,男性却依旧保持着过去在上冲杀的一贯作风,完全没有要走向家庭的意愿。这样一来,女性等于在原来必须承受的相夫教子、服侍老人等压力的基础上,硬生生地又多出了一种压力——工作上的压力。而众所周知,相夫教子、服侍老人本身也并非轻松的差事。在一项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里,科学家发现,就体内IL-6的浓度而言,那些家中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女性较那些家中无病人的女性平均要高出4倍。研究还表明,那些需要长期照顾家中病人的女性的心理紧张程度和孤独感会持续很久。研究还发现,当久病的配偶去世后,这些女性的体内还会出现高量IL-6。甚至在几年之后,她们身上IL-6的这种高浓度都居高不下。
以下是笔者总结的自我“减压”三定律:
学会举重若轻。人到中年,工作上的压力通常表现为所担负的责任多了也重了,生活上的压力则表现为膝下儿女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家中老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中年女性应学会“举重若轻”,自己给自己减压。对自己的工作重任应以乐观的心理去对待,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人们常说的“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时时刻刻都挂念着工作并非一种理性的负责任的态度。因为从客观上讲,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光敬业还不行,还应讲究如何在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敬业。此外,中年女性对儿女的事情要放得下,不要对孩子的一切加以包办。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儿女成人后,你放手得越早,他们和你也就越能早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