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0600000008

第8章 运动减肥,真的管用?(1)

设想一下,你应邀参加一个庆祝晚宴。厨师的烹调手艺高超,邀请函称,这场特别的晚宴将是一次山珍海味的盛宴。邀请函还说,为了使你食欲大开,请饿着肚子来。你该怎么办?

你也许会在一整天内都试着少吃点——甚至可能不吃午餐,或者早餐和午餐都不吃,也许你还会去健身房进行剧烈运动,也许跑更久的步,游更久的泳,以此来保持饥饿感。为了同样的目的,也许你甚至打算步行赴宴,而不是驾车前往。

现在,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为了减轻体重,我们经常得到这样的指示——少吃(减少我们摄入的卡路里)和多动(增加我们消耗的卡路里)。可这些指示是否仿佛在说:我们的目的是保持饥饿感,以增加食欲来吃得更多?

我们已经看到通过少吃来减轻体重带来的问题了。现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卡路里摄入和卡路里消耗等式的另一面。当我们通过加大体力活动来增加能量消耗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久坐不动与我们食量变大一样,是造成体重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存在“患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会使我们更胖”这种可能性,我们在生活中久坐不动的天性也被视作是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现在,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被视为预防我们生活中所有慢性病的主要措施——当然,因运动过度而引起的关节和肌肉问题除外。

考虑到减肥信息盖天铺地,且保持体重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上运动减肥的概念本身简洁明了——燃烧卡路里,减轻体重,预防疾病——假如确实如此,这是否是一件好事?作为一种文化,我们理应相信这是好事。体育活动有益于健康的理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任何对这种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观点有争议的科学事实都被认定为不值一提。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无疑有好处。通过锻炼,我们能增加耐力和免疫力,就如专家指出的那样:由于减少了患心脏病或糖尿病的风险,我们可能会活得更久(尽管这一点还未被严格考证过)。我们只是感觉自己好多了。很明显,许多经常锻炼的人会变得十分热衷于运动,我自己也是如此。但是我想在这里探讨的不是锻炼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是好事,还是如权威们不断向我们建议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辅助,而是锻炼能否在我们消瘦的时候帮助我们保持体重,在我们发胖的时候帮助我们减轻体重。

答案:不能。

我们来看看原因。我想从我在第1章里提到的“肥胖与贫困有关”这个现象开始。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越穷的人可能越胖。同样,我们越穷,我们就越有可能从事体力活动的工作,用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大脑来养家糊口。

在发达国家中,做这种繁重的体力活的都是贫困和弱势群体,他们活得很苦——这不是象征性的说法,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没钱参加健康俱乐部,也不会将空闲时间(如果有的话)花在训练下一次长跑上。比起那些富人,他们更可能在牧场和工厂当佣人和看守,在矿上和工地上干体力活。我们越穷就越有可能越胖,这一结论足以用来质疑下述断言:我们每日消耗的能量与我们是否发胖有关。如果工厂工人和油田劳动者会发胖,正如我前面所讲的,很难想象每人每日消耗的能量有如此大的差距。

另一个足以质疑这一断言的恰当理由正是肥胖蔓延本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不断变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许多权威机构向我们指出,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爱动了。但证据显示真实情况却大相径庭,至少在美国,肥胖的蔓延带动了我们称之为“休闲体育活动”的流行。这些活动包括健身俱乐部和消耗能量的新兴体育娱乐,比如滚轴溜冰、山地车、徒步健身机、旋转有氧健身法、巴西武术班等等,不一而足。事实上,以上所有的活动形式都是自肥胖蔓延以来发明或改良的。

有许多方法可以定量地反映这类体育活动的流行。例如,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年收入从1972年的约2亿美元激增到2005年的160亿美元。就算经过通胀调整后,也增加了17倍。1964年,第一届波士顿马拉松赛,参加者为300多位;到了2009年,已经有超过26000名男男女女的参加者。1970年,第一届纽约马拉松赛只有137位参加者,1980年正式的赛跑者有16000位,2008年达39000位,而报名者达60000名。根据马拉松指导网的报道,姑且不论数以万计的半程马拉松赛程,2009年美国就安排了大约400场全程马拉松(约42千米)比赛,50多场超马拉松(约160千米)比赛以及160场附加超马拉松(约4988千米)比赛。

直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都不认为他们有必要花闲暇时间去出汗,如果可以不出汗,尽量不出汗。到了70年代中期,正如威廉·贝内特(William Bennett)和乔尔·古林(Joel Gurin)在他们1982年出版的减肥书籍《节食者的困境》中所指出的那样:“看到有人穿着五彩缤纷的‘内衣’在城市街道上跑步时,似乎多少有点怪异。”但很快情况就发生了转变。

确实如此,1977年《纽约时报》报道称,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体育锻炼爆发期”。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60年代盛行的“运动无益于健康”理念转变为“新兴传统智慧——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1980年《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约有1亿美国人已经成为“新健康革命”的积极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在10年前可能就会被嘲笑为“健康疯子”了。此外,报道还称:“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是20世纪末重大的社会事件之一。”

但是,如果久坐会使我们发胖,而体育锻炼能够预防发胖,那么,体育锻炼热的爆发和新健康革命的兴起不是应该让清瘦体型的人越来越多吗?

事实证明,很少有证据可以证明我们消耗的卡路里对减肥有任何影响。2007年8月,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会出版了关于体育锻炼和健康的联合指导方针,当提到这些运动对减肥无效的证据时,他们明显是不屑一顾的。这些专家作者中有多位“锻炼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坚实拥趸。简而言之,这些人是真的希望我们去运动,企图举出大量证据促使我们这样做。他们说,一周5天进行30分钟适当强度的体育活动,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必要手段。

但是,当说到体育锻炼是如何影响我们发胖或减肥时,这些专家只能含糊其辞:“我们有理由假设,每天能量消耗相对较多的人群,与能量消耗少的人群相比,久而久之,他们体重增加的可能性较低。不过迄今为止,支持这一假设的数据并不特别有说服力。”

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指导方针与其他权威机构——美国农业部、国际肥胖研究学会和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最近推出的指导方针有所不同。这些机构都建议我们应该每天锻炼1小时。但这些权威机构提倡要多运动的理由并不是为了帮助我们减肥,他们暗示我们:减肥不能单靠运动,不过当然了,运动还是有助于让我们不变得更胖的。

权威们建议每天1小时锻炼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很少有研究能告诉我们,当人们每天锻炼的时间超过60分钟时会有什么效果。所以,这些权威机构只能想象,更多的锻炼也许会有所不同。美国农业部的指导方针建议每天要有90分钟的适当运动,也就是每天90分钟。对于维持体重不反弹来说,这也许是必要的,但他们并不认为超过90分钟的锻炼可以减轻体重!

2000年,两位芬兰运动生理学家出版了一份后来经常被专业指导方针遵为评估基础的研究报告。这两位研究者关注的是:成功的节食者能否保持体重不反弹。他们发现,实验中,每个人体重后来都增加了。而根据不同的试验类型,锻炼这一因素有时候会降低增长率,有时候会提高增长率。芬兰人带着他们特有的保守作出了以下结论:运动与减肥之间的关系比他们可以想象到的“更为复杂”。

一项2006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它的作者是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统计学专家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和研究锻炼对健康的作用的斯坦福大学学者彼得·伍德(Peter Wood)。威廉姆斯和伍德收集了约13000名《长跑世界》杂志的订阅者的详细信息,将这些长跑爱好者每周跑的里程数与他们每年的体重变化作比较。一开始,那些跑得最多的人似乎体重最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长跑者都会变得越来越胖,甚至是那些一周跑约64千米的长跑者也逃不过肥胖。

这些研究结果使得威廉姆斯和伍德这两位“热量摄取平衡与减肥密切相关”学说的信奉者建议道:如果想要维持体重不反弹,长跑者需要每年都去提升每周的长跑里程。根据威廉姆斯和伍德的建议,男性每年需要提升的每周长跑里程为3千米,女性则为4.8千米——这样他们才能保持体重,不发胖。因为他们认为,长跑要消耗掉的那些命中注定的卡路里,不然这些卡路里就会以脂肪的形式积累起来,让我们变成胖子。

让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逻辑。设想一下,一个20多岁的男子每周跑30千米,大概是一周跑5天,一天跑6千米。根据威廉姆斯和伍德的建议以及热量摄取关乎减肥这套理论的逻辑,那么到了30多岁,这名男子的长跑距离必须翻倍,变成一周5天、一天跑12千米;40多岁时又加倍成一周5天,一天18千米——这样才能防止脂肪的积累,才能保持健美身材。而一个20多岁的女子要是一周5天,一天跑5千米的话,等她到了40多岁,她每天的长跑距离必须增加到15千米,才能保持她的苗条。再假如,她平均5分钟跑1千米(对长跑的距离来说,这是个比较好的步速了),那么她最好准备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来长跑,才能保持自己的体重,才能不发胖。

如果我们坚信卡路里摄入平衡与减肥之间密不可分的论调,进而由此得出结论说,一周内有五天我们必须要跑半程马拉松(40多岁时需要跑得比青年时代多,50多岁时跑得更多,60多岁时还要多……)才能保持我们的体重的话——那么,可能又到了我们对减肥的根本理念提出质疑的时候了。也许比起卡路里的摄入和消耗,还有别的因素更能决定我们是否会发胖。

对“我们消耗的卡路里越多,我们的体重就越轻”这种理念的普遍信任,说到底源自于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专家研究时提供的假设。现象就是,苗条的人比起那些肥胖人群往往锻炼得更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一般来说,马拉松赛跑者不会超重,马拉松赛中的领跑者通常看上去很消瘦。

但这个现象并没有告诉我们,一旦这些赛跑者不跑了,他们是否会发胖;以及,如果肥胖的男男女女将长跑作为一种长久的习惯来保持,他们是否就会成为苗条的马拉松运动员了呢?

我们对运动能燃烧脂肪的理念则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我们能够做到增加能量消耗(运动)而无需增加能量摄入(食物)。根据《纽约时报》记者吉娜·库拉塔(Gina Kolata)在2004年出版的《最终健康》一书中的计算,如果我们每天通过运动燃烧额外的150卡路里,并坚持一个月,同时,“没有增加或改变你的饮食”,那么,你就可以减轻0.5千克体重。

话虽如此,但关键问题是:这种做法是否有合理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做到增加卡路里的消耗,每天燃烧额外的150卡路里(比如说,从坐着不动到出去活动,或者从出去活动到一直活动)而不改变我们的饮食,绝不吃得更多——这真的可能吗?

答案很简单——再说一次——这怎么可能?!如果我们增加了体育活动,我们的食欲就会被唤醒。如果你出去散步、打扫、来一次长途徒步旅行、玩几盘网球或18洞高尔夫球,你肯定会胃口大开。你会觉得饿,越来越饿。如果你增加了消耗的能量,那么作为补偿,你也要增加摄入的能量。

我们往往会遗忘那些在生活中,同样也是在运动学、营养学中广为人知的基本原理:唤醒食欲的本能,人体需要增加摄入的能量来补偿它增加的消耗这个基本常识。这种遗忘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史上的离奇故事。

早在1932年,梅奥诊所的肥胖和糖尿病专家拉塞尔·怀尔德(Russel Wilder)在关于肥胖的演讲中就提到,他的肥胖患者在卧床休息期减轻了更多的体重,“异乎寻常的高强度体育运动反而会减缓体重减轻的速度”。怀尔德认为:“肥胖者自己也认为锻炼得越多,那他燃烧的脂肪理应也越多,体重理应也该按比例减轻。所以,当他看到磅秤显示的体重没什么进展时,就会更快气馁。”

正如怀尔德及其同代研究者们指出的,肥胖者的推理有两个缺点:第一,当我们适度锻炼时,燃烧的卡路里特别的少,至少没想象中那么多;第二,通过运动达到的效果很容易破除,对饮食的无意识调整都可能造成减肥效果减弱。1942年,密歇根大学的路易斯·纽伯格(Louis Newburgh)估算的数据为:一名约113千克的男子爬一层楼梯可消耗3卡路里,“他必须爬20层楼梯才能消耗掉区区一片面包所含的热量”。

同类推荐
  • 活力养生:健康添活力·生活真够劲

    活力养生:健康添活力·生活真够劲

    本书是健康好管家丛书之一,它所提出的五种活力:“量腹接所受”——食欲的活力、“室内姬粗丑”——性欲的活力、“暮卧不覆首”——睡眠的活力、“勤动则不朽”——运动的活力和“知足乐无穷”——精神的活力,对于想要的健康长寿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怎样去努力才能培养和保持这五种活力,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 由梦说健康

    由梦说健康

    梦见在美丽如画的地方,却有噪音骚扰——这可能是耳鸣的前兆。梦见在刑场上,被刽子手砍脖子的场景——这是我们颈椎善意的提示。梦见怪兽,可能还与某种动物一起吃草——这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的警报。梦见足登云彩、扶摇直上,并非是升官的兆头——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兆。梦见在大雾里开车,并且眼看着与迎面而来的车相撞——这可能是眼睛出了问题。
  • 怀孕生活参照书

    怀孕生活参照书

    只有健康怀孕才能生育健康宝宝,因此,在怀孕时要保证没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疾病,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孕期的保健,特别是饮食保健和医疗预防等知识,还必须了解有关妊娠知识和胎儿发育规律,并很好地进行胎教,这样的健康怀孕,才能生育身心非常健康的小宝宝。
  • 吃药小窍门

    吃药小窍门

    日常生活中,食疗吃药小窍门。如:治感冒发烧:生嚼大蒜治感冒:可把鲜蒜瓣含于口中,生嚼不咽下,直至大蒜无辣味时吐掉。连续用3瓣大蒜即可见效。一般用于感冒初起、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病症。
  • 别让电脑“杀”了你

    别让电脑“杀”了你

    你知道每天坐在电脑前的你,皮肤变得干燥、晦暗,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在不经意中你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是什么原因吗?……也许,你头歪一歪,脖子就酸疼;握一会儿鼠标,整条手臂就麻了。坐久了,就腰酸背痛。……小心点儿,这些可能都是电脑惹的祸。辐射会慢慢"杀"了你!
热门推荐
  •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初为人父母,还不怎么太会念“育儿经”,却已经天花乱坠地幻想起孩子出生以后的情景,可不得不泼你冷水:按照目前的状况看,年轻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妻子带来的最好礼物,作为80后的我们,也许还真的不能胜任爸爸或妈妈一职。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何让80后父母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小宝贝规避自身成长中的坏习惯?如何让小宝贝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也许这才是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最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 花一样的美好

    花一样的美好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但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她,让她的心渐渐冰冷了起来……
  •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讲述了人类行为海洋中数以万计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书中研究了人类与海洋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主要阐述了人类对海洋生命及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污染以及商业性的捕鱼等,导致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巨大的海洋资源被人为的破坏。书中呼吁人类与海洋应该健康和谐地共处,保护这个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海洋生态。
  • 先生何处来

    先生何处来

    前世双腿残废的物理学家,用自身做实验!没想到!魂穿一位土匪头领儿子身上。为了老爹不做土匪,他开始创办产业!为了不受人欺负,他开始走上仕途!为了饿不死人,他决定改变这个朝代!为了......
  • 不暗不成恋

    不暗不成恋

    古曰山有木兮木有枝,我说,我真的木有枝啊!心悦君兮君不知,你说,你木有枝我怎么知!这是一出暗恋引发的长年小白虐,家常平淡,偶有山珍。某女自白中。一夜缱绻,竟然认错了人!错就错吧,关键是这个人就是你暗恋的人!出轨?放浪!你还是把自己嫌弃到北太平洋去吧!某人昨晚亲着人家告白了一夜!带着球偷跑一年很时髦吧!千万别说出去丢人哟,人家默不作声又躲了你五六年!你生的孩子就是和该你亲?NO!你也不看看娃儿是照着谁的模子长得!依旧园叱咤商业圈的冷漠女王,Ahome普通到家的小粉领,艾昕和纪可昕,谁才是真实的!在纪可昕的世界里,她十分爱的人都回馈了她久久的等待。除了她的儿子,用她的话来说,那是替那个没良心的男人还债的!但是在艾昕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伤害就是要付出代价,债,要用血还!艾昕是历史是现在是将来,纪可昕却是她期盼的一生。以前算命的说,纪可昕这辈子和医的缘分很大。高中的时候学习理科,还以为会当个医生。后来总结和医的缘分在这里,从小体质弱,隔三一小病,差五一大病。医院还给了她生死离别的痛苦记忆。再后来,发现自己暗恋了这么久的人竟然做了医生,为了多和自己暗恋的人接近,就投资建个医院吧。再后来嫁了个医生,儿子也不死心,非得将老妈的医缘进行到底,说什么也要考医科大学,从此商人是路人。当孩子都六岁的时候,突然别扭的秀恩爱。“如果我,不小心,掉进泳池,你可会救我?”郑寒云看着水面,目光已经游离到曾经,那个刚刚学会游泳的女孩身上。“我记得你好像…不会游泳…”纪可昕看着池水,似乎冰冷已经渗入骨里,隐隐的痛——扑腾扑腾——奄奄一息的感觉怕就是这样吧,落汤的滋味真是太难受。“傻瓜!你以为十三年还不能让一个人学会游泳吗?”郑寒云咆哮着,望着怀里那个傻乎乎的女人。“可是…十三年也会让一个人忘记怎么游泳…”只是忘不掉依然要抓住你,紧紧地拥着你…当岁月更迭,时光荏苒,命运叵测,煽情的告白,可还有人回应……“你赌了一次,用了十三年。我现在告诉你,你赢了。那么请让我也赌一次。给我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好好说一说,你十六岁那年的那片杨树林,不管我们是不是已经有了白发,让我紧紧抓住你,温暖一下你的心…”
  • 新婚如火:总裁的独家宠爱

    新婚如火:总裁的独家宠爱

    母亲早亡,父亲不慈,继母狠毒。自己青梅竹马的未婚夫还被亲妹妹抢走了!颜子欣都没来得及抱怨她的命太惨,就被迫嫁给了一个无房、无车、无存款的三无男人。但颜子欣没有想到,她的三无老公,竟然一转身,就变成响当当的段大总裁。唔……颜子欣感觉变化得太快,压力有点大!“怎么?后悔嫁给我了?”段墨寒危险的微眯起黑眸,将她压在身下,“现在后悔也晚了!”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本书精选了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7个短篇,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的传统文化与北方价值观经历的巨大冲击与转变,用奇特而扭曲的语言描述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没落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福克纳的绝大多数长篇和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郡中,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约克纳帕塔法郡中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和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 所有人都在撒谎

    所有人都在撒谎

    我闯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发现这个城市有点不对头。大家好像都认识我,都在回避我。我经常看到人在角落或者暗处对我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面容模糊,表情暧昧,心怀隔阂,不对我说真话……警察,医生、商人,当权者,无赖……连楼房那黑洞洞的窗户都变成了一只只眼睛,有眼无珠,把我窥视。更恐怖的是……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 君如阳

    君如阳

    神秘人窃取了气运以补人寿,谁人能叩长生?道生一,那道又从何而来?人故生而为何?
  • 进化游戏

    进化游戏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人类受益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到这其中的弊端?千年前的遗迹,又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仅仅只是当时的人对无法解释的事情产生的联想,还是真的存在于这世间?一场足以改变人类未来的阴谋,让他来到了一个陌生并且诡异的世界。行远自迩,他将如何死里逃生?而他,身处世界之外,抽丝剥茧,只为疑云后的真相!离奇的失踪事件,神奇的怪异能力,难以揣摩的复杂人性,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进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