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路——历经风雨禅缘在,看罢云烟慧眼开。
——引自《赠李小琳学友》
这是我赠给北京大学李小琳同学的一首诗。全诗曰:“千古江山有大才,芙蓉出水九天来。学业超凡展技艺,胸襟壮阔抒情怀。历经风雨禅缘在,看罢云烟慧眼开。燕园回首十年梦,绿草深深化碧苔。”两进北大校门,让我能够以更加明亮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我是中国医药大学首位来自祖国大陆的访问学者,由于合作导师林昭庚教授的全力推荐和大学各方面领导的妥当安排,我的台湾之行非常成功,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盛情的接待。
我做访问学者的具体部门为中国医药大学的中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针灸文献和针灸历史,其中甲骨文针灸史料和佛医针灸文献是我研究的重点。中医学院院长高尚德教授是我的师兄,他向我介绍了台湾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并就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的现状与展望交换了意见,我们聊得非常投机。高教授告诉我,中国医药大学的四周分别是英才路、学士路、育德路和大德路,有才有德,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跟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相比,虽然中国医药大学的主校区面积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但功能十分齐全,各个院系、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附属医院等均一一具备,他们每年发表SCI论文数量比大陆20多所中医药大学的总和还要多,这是十分了不起的。2012年,该校非常荣幸地入选了世界高校500强和世界医学高校200强。因此,我能到这样的大学做访问学者,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访问学者访什么?这是我赴台之前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我想,首先是学习中国医药大学先进的科研思路、科研理念和科研方法;其次是充分利用中国医药大学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第三是必须和合作导师的研究方向充分接轨。对此,林昭庚教授都考虑得非常周密和细致,甚至连他在赴澳洲讲学期间,把我要做的事情都一一作了很好的安排。
在做访问学者期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广交台湾中医界的同门好友,寻找学术上的合作伙伴,了解台湾古医籍的收藏状况,确定今后的研究目标。
通过从台北到高雄、从鹿港到花莲的密集演讲和交流,我对台湾的印象越来越好,真想有朝一日能够在台中留住更长的时间。朋友们都说,台中的天气在整个台湾岛是最好的,夏天既不会像高雄那样的炎热,冬天也不会像台北那样的阴冷,而是一年四季都让人觉得非常的舒适。
台中之所以成为我人生的重要驿站,这是因为这里有着名的中国医药大学,有我十分尊敬的老师、同门和朋友,还有支撑我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在台湾期间,我是辛苦的,从早上5:30到晚上12时整,我都在刻苦地努力着;我是快乐的,每天过得都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丰富多彩。今年的台湾之行,只是我访问学者旅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正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或将来时。
我的访问学者经历,是海峡两岸学术交往与科技合作日益密切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兹引我2012年1月8日所写的《龙年抒怀》一诗作为结语。
龙年抒怀
清晨瑞雪漫天门,
信步扬眉印履痕。
敢操利刃斩妖孽,
不枉湛卢泣鬼神。
深海蛟龙迎新客,
蟾宫玉兔恋故人。
挥毫直写千秋字,
泼墨横书万古文。
般若禅心传法脉,
琉璃世界净无尘。
我的博士后——风霜百里莫嫌远,踏破荆棘成大家。
——引自《津门感怀并赠程兄》
这是我在做博士课题研究时所写的诗句。全诗曰:“辗转津门豪气在,浪波淘尽是金砂。辨材五载方称上,试玉三旬最为佳。躬背描图知地理,登高量测识天下。风霜百里莫嫌远,踏破荆棘成大家。”这是我与师兄程秋生博士赴天津宝坻区参加测绘研究时的一段实践生活写照。当时,我们冒着风雪严寒,驱车前往津郊,一路上谈笑风生、苦中言乐,欣然用手机而作之。
为了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项目,我们冒着零下14度的严寒到天津郊外做遥感测绘工作,北风在不断呼啸着,手脚被冻僵了,只有我那颗执着的心依然在不断地跳跃,似乎在为我的不懈努力而助威呐喊!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取得骄人的业绩。我坚持下来了,我成功了。从此,我掌握了运用3S技术测量药用植物的知识和方法。“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我的求学之路非常坎坷,也非常具有传奇的色彩。在北京大学的求学过程中,让我对佛学有了超越时空的感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求学过程中,让我对医史文献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求学过程中,为我开拓了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方向;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北京行政学院的学习过程中,为我开拓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视野。最后,我的学习经历在中国医药大学划了一个非常圆满的句号,那就是我非常有幸来到台湾开展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当然,作为学生的生涯虽然结束了,但作为新的学习生活又迈开了崭新的步伐。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特别是从事古籍文献之研究,要读的书很广,要做的学问很多。我非常庆幸,自己赶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时代;我非常庆幸,自己遇到了陈可冀、林昭庚两位杰出的导师;我非常庆幸,我有一个能够让自己发挥专业特长的好学校;我非常庆幸,在海峡两岸能有让自己充分展示才能的好平台。
说起博士后,我也是经历三次的冲刺或者说是三级的跳远,最后才达到今天的目标。最初,我决定做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王琦教授的博士后,王琦老师也非常乐见其成,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与预期的目标擦肩而过。后来,我又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陈可冀院士的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也专门为我向上级主管部门打了报告,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与预期的目标又失之交臂。再后来,我东渡台湾海峡,在林昭庚教授的努力下,终于柳暗花明、云开雾散了,我成功赴台在中国医药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陈可冀院士和林昭庚教授。
我的博士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两位导师的研究方向给了我很好的回答。陈可冀院士是我国现代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人,同时他对清宫医案之研究至今无人可以企及。因此,我将在陈可冀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从殷商至明代的宫廷医案研究。林昭庚教授是台湾现代中医针灸之泰斗,他对台湾针灸发展之贡献至今无人可以超越。因此,我将在林昭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先秦针灸文献史料的研究。
目前,我的研究任务非常繁重,仅在着述方面就已签约了50多部书稿、计约2000多万字,五年之内的“活”基本上都排满了。
我在《接博士后通知书感怀》一诗中写道:
久怀博后梦,
敢上最高峰。
莫谓群山小,
当须奋力登。
日月随心转,
乾坤用意成。
名师传大道,
喜踏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