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2600000003

第3章 回族在祖国各地(2)

北京回族主要来源于元代,在蒙古军队攻打中都(今北京)之役中,首立战功的就是回回人阿刺浅,此后他被任命为达鲁花赤(行政长官)而留在中都。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被迫东迁,并有大批穆斯林科技人员、传教士、商人前来中都,也有一部分被编人“探马赤军”的穆斯林就地落户,至1259年仅在中都地区的即达2953户,人数约在1万5千人左右。明朝时有大量的回族人口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清朝时逐渐形成了北京回族聚居的情况,其中宣武区最为集中,牛街更成为著名的回族聚居区,其它如崇文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都住有不少回族人口,郊区县的通县、大兴形成了不少回族聚居的乡镇和村庄。

早年北京的一些杰出的伊斯兰教界人士致力于对经堂教育进行改革,成立过回文师范学堂、成达师范、西北中学、北京回民女子中等学校,培养阿汉兼通的新式阿訇和其它人才。新中国诞生后,又成立了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回民学院(现为回民学校)和26所回民小学,并于1953年建立北京回民医院,不少人到过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觐,并有很多伊斯兰教界人士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天津有41个少数民族,回族则是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在16万以上,市里的9个区4个郊区5个县均有回族人口分布。

天津回族族源始于元代。元代在天津驻有大量军队,在这些军队里包括来自西域的数量很多的穆斯林,他们承担戍守屯种的任务,随后留下来成了当地的农民。同时,随着天津商贸的发展,吸引了人数众多的回回商人、工匠、官吏和农民前来这里。明代永乐年间至天启年间,有大量回族从全国各地迁徙来到天津,形成了大的回族聚居区,接着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有更大量的回族从各地涌人津门,回族的不断迁入天津一直持续到近现代。

天津回族穆斯林属逊尼派,其中绝大多数为老教格迪目的信徒,极少数属“候鲁思”(意为新教)。天津回族文化水平较高,出现过一些科学家、教育家、书画家、艺术家、医学家和卓有成就的学者教授,而在伊斯兰教界亦出现了著名学者王敬斋和杨敬修(即杨仲明),他们的宗教著作《古兰经译解》、《古兰经大义》在全国影响很大。

河北回族主要分布在沧州市、廊坊市、唐山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保定市、邯郸市及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其他在万人以上的有定州市、青县、黄骅市、大名县、沧县、河间市、泊头市、无极县,全省其它各市、县都有或多或少的回族人口。

河北回族是从13世纪以来经过几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蒙古军队在13世纪的三次西征中,将大批中亚、西亚的居民及工匠强迫东迁,其中有大批人来到河北,他们于蒙古人统一中国的战争结束后留在当地,如当时居住在张家口西南的洗马林一带的穆斯林就有3000多户,而当时镇守定州的将领普颜帅睦儿就是一个穆斯林。正是大批从中亚来的穆斯林军士、工匠、官吏、商人进入河北后与当地汉族女子结婚生育后代,从而成为河北回族最早的组成部分。在明朝的朱棣称帝后,为填补因战乱而造成的河北人口减少的状况,便下旨把大批回族从全国各地迁入河北,形成了一些新的回族聚居区,也构成了今天河北回族的主要来源。在清朝后期,由于云南和西北等地回民起义的失败和山东一带的自然灾害,也有一部分回民流落到河北各地。

河北回族的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于古行派,又称“格迪目”(老教),少部分属于“新行”、“新新行”和“哲合林耶”等三个教派。回民聚居区一般都有清真寺,清真寺除设有门楼、礼拜大殿、望月楼等主体建筑外,还有沐浴室、讲堂、义学堂、阿訇住房等附属建筑。定州城内礼拜寺的一块元代至正八年所立《重修礼拜寺诏》碑,是目前我国穆斯林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教义最早的文献,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山西全省的117县(市、区)有111个居住回族,主要分布在长治市、太原市、大同市、晋城市,阳泉、榆次、临汾、运城等市区也有分布,其余聚居在农村的58个回族村。

山西回族最早来源于13世纪,当时蒙古军队在西征中让大批中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东迁来到中国,很多人定居下来在各地屯田。元末明初,大批回回从全国各地又相继迁入山西,明朝永乐年间实行移民政策,从各地来山西的回民更多,明末清初,不少回民或由于战乱或由于西北回民起义失败或由于逃荒逃难、经商贩运而从各地迁居山西。

山西回族所信奉的伊斯兰教的教派分为伊合瓦尼派(新教)和格迪目派(老教)。山西回族在饮食、服饰、婚丧等习俗方面,与全国回族大体相同。穆斯林每天的五次礼拜、每星期五的聚礼和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的庆祝活动,大多在清真寺进行。

内蒙古回族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呼伦贝尔盟、巴彦淖尔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乌海市、兴安盟,回族人口多数居住在城镇,一部分住在农牧区。

早在铁木真尊称成吉思汗之际,就有花刺子模境内的各族穆斯林商人来内蒙古进行粮食、铁器和各种手工业品的贸易,并从中原带回金银和丝绸,那时有些穆斯林留住下来。蒙古汗国建立后,穆斯林商人、工匠、军士路经内蒙古而留下了更多的足迹。在蒙古汗国至元代初叶,丰州城内(今托古托)已出现穆斯林聚居区。在明朝时期,大批回族从全国各地迁徙来到内蒙古,至明末清初,从各地来定居的回民不断增多,从而使回族在内蒙古的比例逐渐加大。

在风俗习惯和饮食、婚丧、节庆、礼拜、礼俗等方面,内蒙古回族和各地的回族基本相同,伊斯兰教规定的各项功修和宗教仪式,每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的庆典,都在清真寺进行。

辽宁回族遍及全省100多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县城集镇,其中沈阳、锦州、本溪、鞍山、丹东、朝阳、铁岭、营口、抚顺、大连等10城市的回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而沈阳市的回族人口则在6万人以上,回族聚居的地方往往形成回民街和回民村。

辽宁回族是于元末明初从全国各地陆续迁徙来的,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清朝而未间断。在这些迁徙的回族中,有军政官宦来沈阳等地定居的,有从山东、河北逃荒、移民和出外谋生来沈阳和辽宁各地的,回族人来辽宁落户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辽宁回族在一年一度的大尔德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来临的时候,都充满了节日气氛,家家户户准备油香、馓子,炖牛羊肉欢度节日,在婚姻礼仪上,除在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结婚登记的手续之外,往往还举行民族形式的婚礼——写“伊扎布”,在丧事办理上,一般对亡人尸体都实行清水洗、白布裹、土葬深埋等程序,并在丧葬时使用公用“塔布”匣。

吉林回族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林市以及九台、双阳、伊通、扶余、永吉、敦化、大安等市、县,其中长春市、吉林市的回族人口均在2万上以上,城市有回族聚居的“回民营”,农村有回族聚居的2个回族乡、10个回族村、36个回族社(队)。

吉林省回族是于明末清初从外地迁入的,迁入比较多的是从山东、河北、辽宁来的回族、还有从西北地区和四川、湖北等地迁来的回族。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便有部分回民从西北地区来吉林省经商,清代中期以后,从山东、河北等省及辽宁各地来吉林省经商的回族日渐增多,清康熙后期与雍正、乾隆年间,是回族迁入吉林省较多的时期,山东、河北回族自清乾隆(公元1736年)以后逐渐迁来务农定居,在清代回民起义失败后,还有许多回民及其家属被迁发到吉林。

吉林省回族在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方面,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少数属于哲合林耶派的沙沟门宦支系。省内清真寺大多建于清代,经堂教育随清真寺的建立而逐步发展,一般是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经典教义,传播伊斯兰文化,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黑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鹤岗、伊春等地。黑龙江回族人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从各地迁入的,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迁到黑龙江的回族更多,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甘肃、新疆等地。山东、河北一带回民被迁徙黑龙江是进行开垦荒地,西北回民被迁往黑龙江是因反清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实行分散回族聚居的政策,还有不少回族人从扬州、镇江及山东、河北各地来黑龙江经商而留居下来。

黑龙江的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分为格迪目和哲合林耶两个教派。回族聚居地一般建有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进行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对回民的婚丧嫁娶起很大的作用。

二、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回族和伊斯兰教

上海回族主要居住在市内,全市的12个区和10个县均有回族分布。从北宋的时候起,即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来上海地区的青龙镇经商。元代在上海地区即有回族先民定居,开始出现清真寺建筑,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周围落户,到了明朝,因不少回回将领属开国功臣,被朝廷重用,于是便不断修建清真寺,并围绕清真寺形成聚居区,从而形成了当地的回回民族。在明朝末年至清朝中叶,上海回族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地回民来上海的日益增多,在市区形成了一些新的回民聚居区。

上海回族保持着共同习俗和心理状态的伊斯兰民族特点,他们热心研究伊斯兰教,兴建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振兴伊斯兰文化。

江苏省回族散居于全省的11个市和城乡各地,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状态,仅南京市的回族人口即有6万多人,而徐州、淮阴、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6市回族人口亦在5万人左右,其它回族人口较多的城市是盐城市、连云港市、无锡市、南通市,全省农村回族人口较少。

唐宋以来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最早云集扬州从事商贸,有些人定居下来形成聚居的“蕃坊”。到了元朝时期,有中亚、西亚的穆斯林编入的“探马赤军”分驻各地屯田,江苏也不例外,其中还有不少在元朝政府担任官职的穆斯林进入南京、镇江、苏州等地,而明朝时期,随着朱元璋定都南京,大批为明朝建立功勋的回族将士也一起进入南京,全国各地回族也从四面八方涌入南京和江苏各地。江苏回族中,出现过诗词名家萨都刺、航海家郑和、伊斯兰著名学者王岱舆、刘智等重要人物。

江苏穆斯林大多属于“格迪目”(老教),哲合林耶派于清初时传入。伊斯兰教在江苏的传播历史悠久,清真寺遍及回族聚居区,各寺由阿訇执掌教务,穆斯林的宗教活动比较规范和正常。

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温州市、杭州市、嘉兴市,在宁波、舟山、衢州、湖州、丽水、金华、绍兴、台州也有少量分布。温州回族为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由福建晋江迁来。宁波早在宋代就建有“回回堂”,杭州“像其他伊斯兰地区的街市一样”(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语),来自西亚、中亚的穆斯林“蕃客”主要是由海路来的商人。在元代,随着“西域亲军”(即回回军)随着蒙古军队南下和穆斯林商人从海路陆续来华,到浙江的回族一直没有间断。而在明朝和清朝,回族在浙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

浙江回族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在出生、取经名、饮食、节庆、丧葬等生活习惯方面,都保留着较为浓厚的穆斯林特色。

安徽省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阜阳地区、淮南市、蚌埠市、六安市、滁州地区、合肥市,其它地区如皖东南、皖南也有一些分布。

安徽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华经商过程中,安徽境内沿淮河、泗水、古运河、长江一带是必经之地,这里居留过一些穆斯林,并在寿县、定远县等地建有清真寺。在元代,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一带穆斯林工匠很多,元朝廷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曾将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600人召至京师(今北京),当时回回军“随处入社”,在居住地形成一些回民聚居区,仅在寿县芍陂(今寿县安丰塘一带)的屯田户先后即达14800余人,还有一些回民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迁到安徽,明清以后,又从江苏、江西、河南、北京等地迁来大量回民,这就奠定了现今安徽回族的分布格局。

安徽回族的伊斯兰教派有“格迪目”和“伊合瓦尼”两派,以伊合瓦尼派为多。在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方面,安徽回族和全国各地的回族基本一致,都保留着比较浓厚的伊斯兰特色。

福建省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厦门、邵武、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平潭、同安、莆田等市、县。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夏、商、周、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夏、商、周代采取中央王朝与各部落联盟分土而治的方式;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各诸侯国对疆土采取分层划区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户籍制度最初处于萌芽阶段,至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则与兵籍、赋籍、地籍联结在一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依据。
热门推荐
  •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本书分为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等部分。
  • 失眠调养:一觉睡到自然醒

    失眠调养:一觉睡到自然醒

    失眠是困扰许多现代人的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10%。其中有20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在所有失眠患者中占七成;睡眠不良者高达5亿人,其中3亿以上在城市。职业女性中更有高达80%的人受睡眠不良困扰。在失眠患者中仅有21%就诊,求助于专科医师的人更少。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其表现主要是夜晚难以入眠,白天精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感情压力、长期不正常生活习惯和疾病等。很多生理疾病都和失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风湿等。
  • 冷情书生热娘子

    冷情书生热娘子

    叶暖暖一次次表白,却总是被不识趣的万年冰山男打回票。没关系,你不爱我,还有很多人在后面望眼欲穿——美男一:“小龟,离开表哥跟我走吧,花朵生来就是要被呵护的。”发现了叶暖暖女儿家身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惜花公子深情款款表白。美男二:“百草,哥哥不喜欢你,那就让我来照顾你。”和冰山男一个妈生,性子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俊秀公子抓着叶暖暖的手,相许一生。美男三:“小东西,你这辈子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就乖乖从了我吧!”狂傲放浪的明月国太子桃花眼微勾,能把天下女子的魂儿都给勾了去,他却偏偏喜欢上这个一脸倔强,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小丫头。叶暖暖回首,发现冷心冷血的大冰块儿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神色,她到底是要走还是留?本文女主非小白,三分贪财,三分坚强,四分聪明。大方向不虐女主,偶尔小虐调节气氛。
  • 凤舞兰陵

    凤舞兰陵

    网络金牌写手满座衣冠雪完胜之作,推荐榜、点击榜双料冠军。继《兰陵缭乱》之后再续兰陵王荡世传奇,少女将军横雪疆场,誓将绝世美男兰陵王收入囊中。她本是现代某著名房地产集团战略策划部部长,遭遇塌方,穿越到南北朝末期,成为一位将军的女儿——顾欢。乱世中,她初遇兰陵王,再识韩子高。保北齐、和北周、平突厥、定江南的纷繁战事,失身、弑君、无名无分的刻骨情感,少女将军顾欢如何一一应对?
  • 英雄联盟之野区至霸

    英雄联盟之野区至霸

    不止一次的有人对他说,打野是辅助的哥们,是ADC和AP的私生子。是和上单并肩作战的铁血真汉子。这个结局的意味表示,黑锅你来背,欢呼我来受。可是,唐亦一,这个从未按照道理出过牌的青年,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在赛场上,他不是一个辅助,不是一个上单。而是作为主宰一切,生长在暗处的霸主。“你的野区,我的家。”唐亦一。
  •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的裂变 遍地狼烟

    大唐的裂变 遍地狼烟

    残唐天下,遍地狼烟。肆虐大唐半壁江山的黄巢之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从此朝廷再也无力约制各藩镇。本稿从朱温降唐开始写起,描写了大唐日渐衰败,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天下一地碎片的政治乱象。书稿采用编年体体例,多角度刻试图全景式地展示唐末复杂烦乱的景象。
  • 战神图卷

    战神图卷

    传说,他们是神的传人!一个少年,无奈中走向求真的道路。艰难险阻,国破家亡,磨砺中成长为一方强者!真神降临,渐揭传说的真相!神的传人,龙的传人?有何关联?一切的起源,竟是如此!面对真相,该何去何从?“十日之役”、神秘组织、天外来客……起源Ⅰ:战神图卷!这只是一个开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为何小竹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收录了16个以“他”为主人公的小故事,如:他在读一本书,他在梦中喊出一个女人的名字,他想拍一部电影,他割了又长的生活……作者用熟练的手法,大胆的创意写下这些故事,却又让人很难分辨它们究竟属于哪一类,在这些故事中作者的描写有些荒诞,有些魔幻,又有些伤感;有超现实的,又有后现代的感觉。作者笔下的“他”有如生活中的你我,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有着对婚姻生活的探讨,有着对人生理想的追寻,想从中寻找答案却又似乎难以找寻。每一个故事都是单独的个体,却又以“他”为线串联起来,读完全书不免让人产生思考,思考人生,思考婚姻,思考理想,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