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领域,新华社毫无疑问是中国老大中的老大。它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用户总数高达数万家。据说新华社每天平均会播发文字新闻信息11000多条,图片900多张,音视频新闻20余条。它还编辑出版了20多种报刊,主要有《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的成员,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有协议关系,可以交换新闻、人员和技术。
这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只不过目前这个信息巨人,显然受到国内政治活动的牵引,注意力集中在“两会”报道上,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在马航MH370航班上的作为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大。
13时26分,新华社发出的第一条引人注目的快讯是,越南媒体3月8日报道说,越南搜救人员当天在越南南部金瓯省西南120海里处发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失联的客机信号。
很显然,时间关系清楚表明这是一条被越南媒体转引并略加修饰的错误信息,它源自CNN的报道,而新华社的再次引用,进一步扩散了这一错误信息。而同样的错误也在马来西亚激起波澜,“波音系统”传来的马来西亚信息声称,掌握到越南媒体的消息,有失联客机的信号发自越南的富国岛。
事情变得越来越玄了。
信息总是这样,如果是一种ABC的顺序结构,很简单地从A点发展到B点,最后在C点结束,那么这将是直白的,非常枯燥无味的。可能除了少数专业人士感兴趣之外,大家的注意力都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面,每个人在心里都会说,“我就知道是这个样子”。但如果从A点到B点发生了转向或是转折,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发展到B点,这样的事情就会发展为故事,就会吸引非常多的为讲故事而生的行业人士,比如媒体和新闻机构。至于转折点非常多,可能性非常多,能否驾驭、能否逼近真实的判断和推导,那也将会是另一回事,因为这通常大大超越了媒体以及普通人的能力。
有的时候,可以讲故事,但故事却有可能被越讲越乱,完全失去了逻辑,每个人都被卷入进去,难以自圆其说,又在努力自圆其说。
首都机场的平静和有序早已被打乱,很早就启动了所谓应急预案。开始的时候,T3航站楼出口处,准备迎接马航MH370航班的人,聚拢得越来越多,像平时一样,有人拿着接机牌,有人捧着鲜花,准备迎接亲人或是朋友。早上8时40分,接机人群中有人惊呼:“出事了!”有人举着手机给周围的人看,手机上的短讯称,马来西亚航空证实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失去联系,目的地是北京。
人群骚动起来,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搜索信息,还有人不停地拨打电话。乘客家属抱有期待,但却又惊慌地获悉,机上燃油或已消耗殆尽。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几乎无人愿意相信自己亲人已经离去,悲伤、哭闹和围观使得首都机场不得不试图安排家属先进饭店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以便恢复机场秩序。
正在召开的万众瞩目的“两会”,本来是以严肃认真著称的,人们期待看到国家大事的结果和方向,而且在喜欢听故事的中国人心中,“两会”就是最好的“大故事”。但今年的“两会”,罕见的情况出现了,3月8日上午举行的“两会”外交部长记者会,央视的记者会直播数次被打断,插入失联客机的最新消息。而外交部长王毅也被当场反复询问MH370失联的问题,王毅外长表示,他对此事件很揪心,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外交部已经在全力了解情况。
众所周知,外交部常用外交辞令中的口头禅就是“了解情况”,通常没人傻到当真在隔天去追问结果,只是这一次不同,外交部“了解情况”是真的。
从北京东部的三环路向西不远就会进入二环路,外交部就位于北京二环路上朝阳门桥的旁边,这是一栋很大的气势宏伟的半月形大楼,外形有点像中国宋代的官帽,中间主楼方正高大,两边翼楼相对低矮。中国人喜欢凭外表看人看事,很多人据此也想象外交部的能力一定超群,实际情况却相反,外交部长期困扰于人手不够。大楼虽大,人数虽多,但无奈外交部的工作面极为广泛,在很多细节上根本无暇覆盖,只能是去了解。比如几个关键的部门,虽然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路信息如雪片般地飞来,但实际能够去处理这些信息的人可能只是一个处的几个人而已,看都不可能看全了,更别提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了,所以外交部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切并非尽如人意。
事实上,中国的外交部今天为了MH370的失联,也的确开足了马力,只是他们更多的工作,是在了解、联系、沟通、安排和落实。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外交部都是在部际联席会中度过的,公安部、交通部、民航局等相关单位都在外交部的策动下提供自己掌握的信息,分享情况,进行判断。而被“两会”女记者大赞“很帅”的外交部长王毅,也在记者会后立即飞奔赶回外交部去了解情况。
疲于奔命的还有记者。
采访“两会”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也在疲于奔命,他后来写道,他是在“两会”记者会上的现场获得的“动静”,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将在丽都酒店与乘客家属会面,并将举行记者会。他立刻打车直奔丽都酒店,据说这家酒店向来就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成员固定下榻的酒店。
他赶到丽都酒店才发现,“两会”新闻中心仿佛已搬到了这里,记者们胸前晃荡的几乎都是“两会”的记者证。
很快,有记者朋友就认出了他,对他说:“徐老师快上二楼,那边儿有乘客家属。”等他噌噌噌跑到二楼,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摄像机、拍照机、智能手机,都举过了头,对着门里头猛拍,里面不时传来“我的儿啊,儿啊”的哭声,现场也没有警察和保安。由于小会议室里面已经挤得密不透风,他看到一名记者有一个小梯子,商议一番之后,总算答应让他上一次,这就让他得以爬上小梯子举起相机看到了里面的情形:除了一堆麦克风和录音笔,马航的人一个都不在。本来说好是13时30分举行的记者会,结果几回推延,很多进不了会议室的人只好在外面喝茶等待。
不知是谁,忽然在现场看到两位棕褐色皮肤的男女走来,估量着是马来西亚人,马上前去发问。两人神气凝重,但听不懂中文,正在改用英文对话中,这事儿猛然被守候的记者群发现,立即引发了一阵纷扰:“马航职员来了!”几乎所有的摄像机都猛扑过来,直到又有人说:“看他们穿的衣服,不像!”围堵了一阵子才知道:他们是马来人,有亲朋也在这架飞机上。
快到下午2时30分了,猛然间记者都在往外跑,说是“记者会开始了,在家属们待的那一栋楼里”。顷刻间,所有的记者开始了马拉松角逐。等到徐静波赶到会场时,又早已是人墙高筑。恰好碰到一位酒店职员,徐静波问他:“有没有路可以从边门进会场?”他说:“穿过厨房可以走。”徐立刻直奔厨房间,从厨房间的边门钻了进去,而且一进门就站到了马航代表的身旁,而他正在用英文宣读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