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3700000010

第10章 认识媒体(4)

然而,这次实验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明示结论”的效果就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好于“寓观点于材料中”。由于论题的复杂程度不同、理解难度不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实际的情形会有变化。

综合分析众多的研究成果,传播学者得出以下三条比较通用的结论:

第一,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好。

第二,在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

第三,在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者受众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应采用“寓观点于材料中”的方法;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再明确提示结论就会“画蛇添足”,不但不能说服受众,达到传播目的,反而引起受众烦躁或者反感而影响传播效果。

(4)“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性”

在情感上,传播的目的最终是要“打动人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打动人心,让人心灵震撼的诉求方式有两种:一是“诉诸理性”;二是“诉诸感性”。前者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打动人,达到说服目的;后者则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氛围或者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达到特殊的说服效果。

“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性”,究竟哪种方法在宣传说服活动中占优势地位,传播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考察。

首先是精神分析学家哈特曼在德国议会选举期间进行的实验。哈特曼设计了两种宣传小册子,宣传的目的相同:“号召选民支持社会党”。一种采用“诉诸理性”的方法,内容以介绍社会党的纲领和政策为主,试图通过阐释社会党政策的合理性说服选民。另一种则采用“诉诸感性”的方法,强调社会党失败后给德国带来的可怕的危机,渲染一种“赴国难”的气氛来感染选民。实验方式是在三个区内向选民发放小册子,其中,两个区分别发放一种小册子,第三个区作为对照组,不散发任何小册子。实验的结果显示:在散发了“诉诸感性”小册子的选区中,社会党选票的增长率最高;散发了“诉诸理性”小册子的选区中,社会党选票的增长率居中,而在未散发小册子的选区中,选票增长率最低。

类似的研究还有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于“战时超额利税”宣传的调查。调查人员同样设计了“诉诸感性”和“诉诸理性”的两种宣传品,分别发放到调查对象手中。第二天调查人员再次登门面访,征求人们对实施该税目的意见。结果同样显示:“诉诸感性”的效果要好于“诉诸理性”。

事实上,这两种方式涉及我们日常写作和传播中经常提到的两种方法:“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尽管有多次实验证明了“以情感人”的优势,众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感召受众,但实际的传播情境中,仍旧是需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比如,科学上的争论不能靠感情说服,只能以理服人;而一些紧急情形,或者文艺作品的创作中,“诉诸感性”更容易调动受众的激情。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的方式往往会取得良好效果。在电视新闻节目和评论节目中,有经验的学者和记者会强调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前者是动情,后者是说理,最终的目的是感染人心,进而引发一定的符合目的性的行为。

当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受众的个性、经历、文化水平、接受情境不同,其行动受理性和感情支配的程度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男性更易于接受说理性的说服行动;女性更偏重于感性,容易受情绪或者气氛的感染。另外,不同的媒介也对传播技巧提出要求,比如电影、电视更偏重于气氛营造的感性渲染;报纸、期刊对理性的要求偏高。

传播技巧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传播学者对传播技巧的研究也很多,研究结论不一而足,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正确把握论旨的性质、媒介的特点、受众的实际情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5.受众(传播对象)

大量的传播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个传播者,同样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技巧,在不同的受众那里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传播对象本身的属性也构成了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受众的属性通常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第二,人际关系网络;第三,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第四,人格、性格特点;第五,个人经验和经历。这些属性是受众的“既有图景”,在接触特定媒介或信息之时就存在着的背景、倾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他们对媒介或者信息的兴趣、感情、态度等,并会影响传播的效果。

在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中,列出了受众中的意见领袖、群体归属、受众个性对传播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1)“意见领袖”是传播学中的一个专门名词,特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他们首先在政治问题领域中发现了意见领袖的存在。接着,在《个人影响》中,他们又发现,在购物、时尚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活跃着一大批意见领袖,他们对大众传播的效果起着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

综合研究者的观点,“意见领袖”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见领袖”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并不一定是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意见领袖”不见得是大人物,更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人,如亲友、邻居、同事。他们的影响力源于大家对他们的了解和信赖,因此,他们的意见和观点才更具有说服力。第二,“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者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在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第三,根据其影响力的不同,“意见领袖”可以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两种。在现代都市社会,“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特定领域有专长或者在一个小群体中享有一定的声望,他就可以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而在其他领域,他们则成为一般的影响者。例如:一个在时尚界拥有较高影响力的人在时政界不见得有影响力。而在传统社会或者农村里,意见领袖则以“综合型”为主,例如有名望的家族、有声誉的人会在当地社会和乡民中有较强的影响力。第四,“意见领袖”的社交范围很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媒介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如一些学者成为媒体明星,一些演员成为众多广告品牌的代言人。

在传播活动中,找到“意见领袖”无疑是有利于受众的定位的。但由于“意见领袖”的分散性和变化性,准确地判断谁是“意见领袖”也非易事。于是,卡兹在《个人影响》中提出了测定“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生活阅历(经验和知识)、社交性和社会经济地位。当然,这些指标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政治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社交性”,在时尚购物方面,“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则是“生活阅历”。

(2)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

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凯利和沃卡尔特等人还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考查了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第一,在特定群体中,不仅“意见领袖”能够对个人产生影响,由于多数成员的意见产生的群体压力也会对个人的言行产生制约和影响,即“从众心理”。在中国,这种心理的表现尤其突出。第二,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群体的观念、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内化为个人的“群体规范”,这些规范即使在个人离开某一群体后仍产生作用。这些规范不仅影响受众对媒体及其内容的“选择性接触”,还影响受众对某些观点的接受。比如,一个在严格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成长的个人对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一般是不能认可的。

(3)受众的个性和传播效果

受众的个性对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有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传播效果很明显;有的人固执己见,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日本传播学者将这种每个人都具有的“容易”或者“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行为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他认为,“可说服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一个人在某些主题上更容易接受他人意见,而在另一些话题上则容易产生拒绝或者排斥态度。

第二,与特定讨论形式或者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如有的人容易接受道理说服,而有的人更容易接受场面或者氛围的感染。比如,儿童更不能接受说理教育,而更容易在故事中领会生活哲理和社会规范。有的人对“强加式”的说服很反感,而更愿意接受“诱导式”的说服。

第三,一般“可说服性”。与主题和形式都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受个人性格和个性所规定的、对他人意见接受或者排斥的倾向。

1945年,传播学者贾尼斯还通过临床实验的方法从自信心的角度对“个性倾向和一般可说服性”的关系进行了考查。他选取的三项指标为“社会不安感”、“委曲求全性向”和“感情抑郁程度”作为自信心强弱的指标。

结果表明: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处境抱有较强不安感的人,做事委曲求全、尽可能避免发生冲突的人,情绪忧伤压抑的人都是自信心不强的人,其“可说服性”呈现较高趋向;而自信心越强的人,“可说服性”越低,越不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或者意见。

另外,个人寻求、接触和处理信息的行为方式,个人求知欲、性格和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对传播效果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三、媒体传播过程的结构模式

1.拉斯韦尔的线性结构模式

传播的线性结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论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传播过程可以分解为信源、内容、信道、信宿和效果五大要素。因为这五个环节在英文中都包含英文字母W,所以也有人称之为5W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

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途径(in What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得到什么效果(receive What effects)

在传播学史上,线性模式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引申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参数,呈现了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形成了大众传播学者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传播学者塞弗林和坦卡德认为,这个模式和许多好的模式一样,已经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在纪念这个模式提出十周年的活动中,传播学者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一文中又增加了两个W: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

但这个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直线性引发的传播的单向性特征,从开始的信源到结束时的效果,没有反馈,也看不到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孤立性引发的对传播活动中别的元素的忽略,连基本的社会过程也没有显示;再次是理想性,这个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看到的。

2.申农-韦弗模式

在5W模式提出后的第二年,申农和韦弗就出版了《通讯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

这个模式是用来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信源发出讯息,经由发射器转为可以传送出去的信号,经过传输过程,再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最后传递给信宿。这个过程中,讯息要受到干扰源或者噪音的干扰,产生衰减或者失真。

申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为研究传播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启发。首先,传播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都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传播学者麦奎尔和温德尔认为:“传播失败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传播者那一头不能认识到发出的信息与接受的信息并不总是相同的。”其次,模式中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传播过程中信息科技的作用的认识。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这种作用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第三,这个模式为使用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但这个模式所描述的传播过程仍旧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这个过程最大的缺陷是缺少反馈环节。描述电子通信过程,这个模式是非常适合的:首先,单向过程在电子通信中是存在的,电视台的发射器和家庭中的电视机之间进行电子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就是一个单向过程。其次,在一些双向电子通信过程中,信息的传达和反馈也是通过同一条通道(或同性质的媒介)进行的,如电话机和电话线路。再次,在电子通信过程中,传达的机理和反馈的机理是一致的,本着简要和经济的原则,在制定电子通信过程模式中,设计者自然省略掉了反馈环节。但在进行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时,由于传播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题,互动性又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离开反馈就不能说明这种切切实实存在于传播中的互动性。

同类推荐
  • 民族学如何进步

    民族学如何进步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民族学如何进步》汇集了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论文,围绕中国民族学理论与话语建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的建立建言献策。作者均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著名专家,如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等。
  •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这是一群服刑妇女。她们被判有罪,她们自己也已认罪。她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们又为何和如何走上犯罪之路?且听她们自己的讲述……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公众及其问题

    公众及其问题

    《公众及其问题》作为杜威经典著作之一,是他在一个大众传播、政府官僚主义、社会复杂、多元主义的时代,对民主未来所做的最丰富和最系统的思考。作者以其独特的、振奋人心的风格阐释了“公众”“国家”“政府”与“政治民主”等意涵,并且论述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展现了对公众运用自身智慧处理公共事务的强烈信念。本书有201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个版本,豆瓣评分7.4分,读者对翻译质量评价低。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是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
热门推荐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马云说:“做生意的第一要素是要用心。思考如何卖,也是一种快乐!”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会卖产品的人。钱是给内行人赚的!理顺销售脉络,打开销售思路,像天才销售一样活用套路,就开启了签单模式。从此,订单不再流失。《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以销售活动的一般流程为主线,从人性角度切入,精心锤炼出110个绝妙的成交秘诀,从挖掘需求到找准对策,从察言观色到攻心签单,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一般销售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销售问题及其应对建议与措施,对广大销售人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罗斯·斯图特说:“一则故事能改善与他人之关系,移人情性,使人恍然大悟,认识到‘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一则故事可使我们沉思生存之意义;一则故事或使我们依然接受原有的真理,或给我们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体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书精选了100个活泼生动、浅显易懂却饱含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每则故事后都配以“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揭示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智慧、成功的钥节,让中学生朋友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做事做人的准则,学到处理日常事务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走上快乐成功的人生旅程。
  • 玉梨簪

    玉梨簪

    一支玉梨簪,一曲伤别离。他是为守护仙界而生的圣君,她是为赎罪而来的上古魔神;他已重获新生,她在一世又一世的转生中不得安宁。第一世,她对他说:神女又怎样,这一生我求的只不过是一个心安!心若不安,神亦成魔!第二世,她对他说:你要诛魔,好,我以我魔尊之血封印魔界,以我元神尽毁了结你我的孽缘!第三世,她携着两世记忆对他一避再避,她说:我能不受大道法则制约却终是逃不开你!他们注定相遇不相知,相爱不相守。然而一步步解开谜底,赫然发现这一切皆是幕后之人刻意为之……
  • 30岁时你是谁·男人版

    30岁时你是谁·男人版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20岁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到了30岁,肯定已经功成名就,至少也是“五子登科”一票子、车子、房子、妻子及孩子一应俱全。然而,真正到了30岁,却往往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于是,有人戏说30岁的人看书时开始注意名人的年表,喜欢将名人成名的年份,减去自己出生的年份。如果小于30,就很扫兴;如果超过30,就很开心;如果碰到那种40多岁才干出点事的例子,就觉得来日方长。
  • 诗路花雨:徐志摩品诗(再读徐志摩)

    诗路花雨:徐志摩品诗(再读徐志摩)

    《诗路花雨:徐志摩品诗(再读徐志摩)》收录了坏诗,假诗,形似诗;诗人与诗;欧游途中致刘勉己;未来派的诗;诗刊牟言;《诗刊》放假;《志摩的诗》附注;谈诗论文书信选等内容。
  • 开店盈利300问

    开店盈利300问

    开店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在心理上要做好迎接改变的准备。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店马上要开张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事业。第二,心理上要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做生意的出发点是为了赚钱,但却是有风险的。风险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保持冷静,做事有依据,未雨绸缪,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第三,要有积极的态度。有一句格言说:“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态度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量。
  • 纸婚时代

    纸婚时代

    都说婚后第一年是“纸婚年”,这纸是易损还是易磨?是易折还是更韧?“80后”的男男女女撑得住纸婚年的考验吗?女人说,我只想找到一个能伴我一生的人,可为什么男人却让我如此失望;男人说,就算我能够叫出天上每一颗星星,我也搞不清近在咫尺的女人在想什么。本小说从女性视角出发,描述了都市生活中的一对闺蜜叶小满和章菡,在纸婚年平淡而温馨的新婚后,命运之路突然偷偷拐了个弯,面对旧情、新爱,面对爱情、亲情,面对第三者和出轨,她们该如何选择呢……
  • 夫人的权威

    夫人的权威

    我站在楼梯口,心里怦怦地跳。刘青青去供养室取注射器具去了,马上就要转来,今天一定要她接受我的邀请,去舞厅或咖啡馆,度过这个对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夜晚。为此,昨夜我通宵都未曾合眼,仔细考虑选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提出为好。于是我选择了在楼梯口等候她。刘青青很美,却不苟言笑,待人又很善良厚道,象外凉内热的热水瓶。
  • 魔帝:三界新娘

    魔帝:三界新娘

    邪魅霸道的魔帝放着佳丽三千不要,偏偏跑婚礼上抢人家的新娘;“人人都想要,我独独给了你,可是,你却根本不想要……”“无论我对你做了什么,你要信我,一定要信我……”她真的真的以为那是爱情了。他是魔呀,他怎么可能会有真情?其实,她不过是他打开三界之门完成霸业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