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000000004

第4章 政论模式:言论重于新闻(1)

18世纪60年代,美洲殖民地报纸开始日益关注英美关系问题。1765-1783年,从《印花税法案》(Stamp Act)开始实施到独立战争结束,美洲报纸开始逐渐显现政治色彩。虽然“刊载外国新闻依旧被作为报纸的首要职责,但是随着对英斗争的发展,美洲政治事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1770的时候,就已颇有几份报纸明显地将政治事件置于首位,有关日益高涨的对英国当权者的反抗的投稿取代了来自英国报纸的新闻”(Mott,1962:71)。

为了更好地理解报纸的这种变化,有必要回顾一下殖民地早期报纸的情况。

一美洲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外国新闻唱主角

尽管存在争议,但是美国新闻史家通常还是将1690年出版的《波士顿公共事件》(Boston Public Occurrence)作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第一份报纸(Sloan,1991:28),尽管它只出版了一期。1704年,第一份连续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Letter)创刊。

殖民地报纸的外观乏善可陈,早期报纸的尺寸是小页和4开纸大小。新闻基本没有标题,虽然偶尔有标题,也都是一栏宽,标题只标注时间,字体比正文字体大不了多少。报纸基本没有插图,由于纸张缺乏,报纸不留底边,每行也几乎与报纸宽度相当。印刷设备亦十分简陋,纸张、油墨、印刷机、铅字都十分粗鄙,甚至有时一张报纸不得不用2到3种字体,这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所有字体的铅字都不够用。到了1765年之前,报纸尺寸有所增大,大城市的报纸大多数用对开纸或克朗纸(Crown sheet)印刷,每份报纸有4页,尺寸大约为11×17英寸或者10×15英寸,偶尔报纸也会有6到8页,以满足广告商的要求。

殖民地报纸是以英国报纸为模型的,报纸的名字、形式和外观都模仿英国报纸。受英国报纸《牛津公报》(Oxford Gazette)的影响,美国早期许多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报纸均以《公报》命名,例如《波士顿公报》(Boston Gazette)、《宾夕法尼亚公报》(Pennsylvania Gazette)、《纽约公报》(New York Gazette)、《南卡罗来那公报》(North-Carolina Gazette)等等。《波士顿新闻信》就完全是同时期英国报纸的翻版,它单张纸,双面印刷。以第一期为例,《新闻信》2/3的内容来自伦敦四个月前的报纸,主要是伦敦的政治和宫廷消息,还有欧洲的战事。

早期殖民地报纸的新闻是主要来自英国报纸的简短的外国新闻。一项对美国殖民地1764-1775年间的三家报纸:《波士顿公报和国家新闻报》(Boston Gazette and Country Journal)、《宾夕法尼亚公报》和《马里兰公报》(Maryland Gazette)刊载的外国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显示:就新闻来源而言,超过4/5的新闻来自于西欧,而这其中又有超过2/3的新闻来自英国;国内新闻来自其他的殖民地报纸、私人信件或通信员的信件;少数本地新闻来自于官方或半官方的渠道,有时与船长和其他旅行者的谈话也被看作是很好的新闻来源(Hester et al.,1980:19-20)。报纸上的本地新闻甚少,“因为当地甚小,发生之事尽人皆知”(Mott,1962:51)。报纸的主要阅读材料是散文和诗,与宗教有关的尤受欢迎,它们来自于英国和其他殖民地报纸。除此之外,还有“给印刷商的来信”和殖民地作者具有文学和政治色彩的散文诗歌(Bleyer,1927:74)。

美国报纸对英国报纸的依赖不仅在于获得大部分的英国和欧洲新闻,还在于美国报纸的评论也深受英国报纸的影响。有些评论直接来自于英国报纸。《加图来信》(Cato's letters)在殖民地得到极大的欢迎并引起共鸣,其中一些来信几乎被所有的殖民地报纸重印和引用。不仅如此,美洲报纸的评论在论题和形式上都模仿英国报纸,通常是模仿《旁观者》(Spectator)或采取《加图来信》的形式。这种讨论当地政治经济事件的信件在美国十分流行,署名通常会借用著名的罗马人物的名字。

美国报纸尽管不断从英国报纸中获得滋养,但仍然开始具备各种与美洲大陆生活相对应的特性。

首先,殖民地的报纸获得了特殊的发展机遇,那是因为殖民地的政府机构很早就分散到若干殖民地首府,在那里存在着许多各自独立的政府。它们有着各自的行政机关和议会,有着各自的条例、法律、议会辩论记录、选票、会议录和命令等需要印刷。单是这许多各自独立的政治单位的存在,就给美洲早期印刷事业提供了核心业务和实际的用途,同时也有助于使印刷所成为当时美洲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1693年年底时,美洲殖民地的坎布里奇、波士顿、圣玛丽城、费城和纽约就已经出现了印刷机。但是印刷机传到英国外省城市是在1693年以后,那时最后一些限制性法令最终失效;像利物浦、伯明翰和利兹这类英国城市1693年的时候还没有印刷机(布尔斯廷,1997:439)。到革命时期,每个殖民地政府都已在它的首府有一个印刷商为它的需要服务。在大西洋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都可以找到印刷商。如果一个殖民地政府嫌他的“公文承印人”不合心意,别的政府会欢迎他去,并提供给他官方的印刷业务。

其次,美洲报纸是注重实际的美洲生活的产物。身居蛮荒的美洲,生存是首要问题,居住民每天都要面临艰难和危险,美洲人一下子就迈进了实际生活。即使是在清教徒的聚集地新英格兰,到18世纪中叶也几乎没有产生过一部重要的思辨神学著作(布尔斯廷,1997:8)。美洲的清教徒不会为了神学问题而分散其对实际事务的注意力,他们不像英国同代人那样把精力花费在对神学大义的争辩上,他们必须集中精力来应对实际生活,缔造家园。“所有新英格兰生活的情况——传统、神学和新大陆的各种问题——合在一起,促成了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布尔斯廷,1997:43),而这凝聚成了美洲人的精神气质,成为这个国家的基调。在这个国家,人们“更希望得到的是贴切有关的下界实情,而不是海阔天空的上苍真谛,并对带有沙龙情调的聚会闲谈、旁征博引和明讽暗喻保持着有益的怀疑态度”(布尔斯廷,1997:426)。所以在美国,一开始几乎没有什么职业文人,1830年到达美国的托克维尔尚调侃道,欧洲的一个三流城市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也比美国二十四个州加起来的还要多(托克维尔,1988:350)。殖民地时期最好的文字都是实用性的,像典章制度、宣传小册子、布道词和报纸专栏文章等等。报纸由于其对日常生活的实用意义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美国报纸的文风颇为直率甚至多少有些粗鲁。

再次,美国报业的先驱们不是作家和文人,而主要是印刷商。“除了4份报纸,整个18世纪的殖民地报纸都是由印刷商编辑出版的”(Mott,1962:47)。报纸仅仅是印刷商业务的一部分,他往往还是邮政局长或是地方长官,并承担政府印务。在布尔斯廷看来,美洲殖民地的印刷商有着他在英国各郡的同行们所不知道的尊荣和权势(以及一些新的职能)。作为“公文承印人”,威廉·帕克斯(William Parks)、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威康·布雷德福(William Bradford)和安德鲁·布雷德福(Andrew Bradford)等人生活在政府的中心,那里是新闻的来源。而英国地方上的印刷商只不过是一种工匠,只有伦敦的英王敕许的承印人才有官方地位。但是,美洲每个殖民地的公文承印人都占着一个重要的公务职位,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预示着美国的政治和新闻界之间的特殊关系(布尔斯廷,1997:455)。在早期的报业中心波士顿,继哈里斯(Harris)之后的30年里,那些新闻从业者全是邮政局长(埃默里等,2004:30)。办报人身兼公文承印人、邮政局长可以享受到诸多便利。因为所有机密的信件都要首先经过邮政局长之手,因此他能最快、最机密地得到各种消息,当城镇居民来信时,他可以收集到当地的轶闻趣事。他还和政府的公共事务保持着联系。而作为印刷商,他又通晓各种向广大群众销售和投递印刷品的方法。富兰克林将其邮政局长职位的好处总结为:“能使消息灵通从而改进了报纸,增加了它的需要量和它所刊登的广告,结果使我得到了一大笔收入。原来和我竞争的那家报纸就相形见绌,日见衰微”(布尔斯廷,1997:457)。可见,这种一身兼三任的职业十分具有美洲特色,这使得美洲新闻业一开始就与美洲政治和公共事务结合在一起。

不过,这些印刷商编辑对报纸内容个性方面的贡献却不大,因为他们并不撰写报纸内容,他们或其雇工只写少量的当地新闻,用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编辑外国新闻、杂著和其他殖民地的新闻。报纸的内容个性来自于那些关于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散文和诗歌投稿,虽然来稿在论题和形式上都模仿英国报纸,但毕竟说的是美洲的人和事,偶见新意。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赢利是美国早期报纸创办的目的,这就使得报纸发展与殖民地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印刷商的业务一开始主要是印行文告、法令、辩论记录、会议记录、决议文本以及法定表格等。印刷商们兼办报纸主要是为了多一个谋生渠道。关于美国早期报人的办报实践及其办报思想,请参见黄旦:《美国早期报人及其办报思想》,《新闻大学》,2000年第1期。他们通常会经营书店出售自印的出版物和从伦敦运来的书籍,他们还常贩卖一般商品。本杰明·富兰克林即曾刊登广告出售咖啡、肥皂、酒类、专利药、眼镜、罗德岛干酪及彩票。凯默(Keimer)也曾出售各种“英国货物”,而盖因(Gaine)和许多其他人则售卖专利药,印刷商还常常是当地彩票的代理人(Mott,1962:48)。当时商务印件的需求很小,报纸期刊的市场还未发展起来。早期报纸的夭折比例是很高的,这通常是由于资金不足所致。如在1690-1820年间问世的2120份报纸中,有一半以上不足两年就夭折了,只有34份报纸维持了30-40年的时间(埃默里等,2004:42)。当时,印刷机、铅字、纸张和油墨都必须从英国进口,早期报纸又采取订阅方式,订户和广告商经常拖欠费用,再加上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报纸经营往往捉襟见肘。尽管坎贝尔(Campbell)很努力,但《波士顿新闻信》的发行量不超过300份(Bleyer,1927:50)。在这种情形下,殖民地的印刷商多数都是循规蹈矩的,政府的印件是其业务稳定的最主要的保障,《波士顿新闻信》在1706年还两次得到政府的拨款,所以,此时“殖民地的印刷业很难成为新颖的、惊人的或激进的思想的温床”(布尔斯廷,1997:453)。而殖民地早期的报纸多以“公报”为名也显示了报纸与政府的关系,就如同《伦敦公报》(London Gazette)是英国政府的机关报一样,这些报纸也都是“经由政府许可出版的”(Bleyer,1927:51)。

同类推荐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该书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所选的案例基本上是近几年体现转型与融合发展实践的代表性案例。全书八篇,聚焦新闻生产、新媒体平台、全媒体采编、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及其测定、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成功案例解析等问题。在对“总书记赞的12位优秀党员”的特别策划、“东方之星”救援报道带来的过亿、湖北随州二中校长演讲刷屏朋友圈、微博直播市委书记讲话等一批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行全面解析的同时,作者还对网络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的转型行了探析。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热门推荐
  • 行走与歌唱

    行走与歌唱

    我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磨床工人。父亲很希望我有一技之长,所以,我岁数还小的时候,就想让我学乐器。快上小学的时候,我随他们去了贵州遵义,那里有一个工业基地,许多上海人到那里支援建设。环境极为艰苦,粮食不够,副食匮缺,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两次豆制品。文化生活就更贫乏了,学习音乐几乎是奢望。孩子们的玩具多是报废的螺丝钉、轴承和打磨的鹅卵石。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也不放过任何可以让我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楼下住着民兵连长小王,他的京胡拉得不错。
  • 本宫所向披靡

    本宫所向披靡

    传说那位一手遮天的长公主也曾对一人求而不得正经权谋文案四国鼎立,天下四分蜀国皇帝久病不起,太子未立,皇子内斗最终由皇帝最宠爱的长公主监国,垂帘听政…………可谁又能肯定,那位长公主就不想坐上龙椅呢诡计多端(划掉)心系家国腹黑长公主×清风朗月深情右丞相
  • 王者荣耀之谁于争锋

    王者荣耀之谁于争锋

    一个游戏渣渣的王者之路,补习班的王者风云从这一刻考试,我们永不失败,只为到达巅峰!Nevergiveup!
  • 绝代女帝

    绝代女帝

    喝酒误事啊! 凤飞醉酒醒来便发现自己成了个将要灭国的女皇帝! 原以为只是个历史剧,没想到摇身一变,成了玄幻片。 凤飞:不复国不修炼成不成? 某大臣:万万不可!若是不修炼,皇上您将是他人眼中的唐僧肉,任人宰割。若是不复国,那皇上岂不是会被他人取笑?若是&*%¥#&*……所以,皇上,还是修炼复国吧! 凤飞(--)心中腹诽,摆袖而去。 …………
  • 洛克王国之生命征程

    洛克王国之生命征程

    “万物皆有生老病死,再多的美好也有消逝的那一天。但生命的过程,自己是可以掌握的啊!”幼年失母,出身贵族却要承受难熬的孤独;危机四伏,师友守护但仍面临黑暗的抓捕。她的一生,华丽但不奢侈,悲伤但不痛苦。一生的时间或许很短,但她却在这征程上绽放光芒……虽然洛克王国游戏现在已经不好玩,但我仍然要用青春的梦想谱写生命的乐章!
  • 一念为魔为哪般

    一念为魔为哪般

    为魔者,毋需断情绝意,只愿心随意动;为仙者,不可肆意妄为,必须断情绝爱;她与他,一为魔,一为仙;一执断人生死判官笔,一持斩人魂魄绝情剑他们相识于招摇山、相知于相忘于三生石的姻缘由谁来编织……
  • 我的青春电子竞技

    我的青春电子竞技

    从rank路人到职业新秀再到低谷深渊,最后登临绝颠,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哪怕意识操作大不如前,我也要坚定信念,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英雄联盟
  • 毒仙倾天下

    毒仙倾天下

    相思树下,相思错。相思树上,相思醉。一段讳莫如深的私人恩怨,一场盘根错节的爱欲情仇,银针乱舞,白绫翩翩。一次穿越,将彼此联系。一次错杀,倒覆难收。没武学根基?爹不疼娘不在?没实力没势力?那又是谁以毒护身,以药为杀,驭驾神兽,横走江湖;迷惑人心,仙倾天下。却不知迷惑的不仅是人心,还有——他明明轻人轻事轻天下,偏偏重她重情覆天下。且看现代鬼医夏倾月架空到一个高手云集的时代,穿越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身上,如何在以武为尊的世界颠倒乾坤!【只言片语】那世界没你,这里有你。———帝珏夜明月星辰本就交相辉映,黑夜都能肖想你,我觊觎了又如何?———季淡星在小爷眼中,除了她,其他人什么也不是。———云诺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只有她。———摇白【片段一】“你夫君有缺点吗”“有,像黑夜,多得一眼望不到头。”“那你夫君优点多吗?”“少,少的就像月亮一样。”“那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因为月亮一出来,就看不见黑夜了。”【本文保证男女主身心唯一,女主外热内冷,男主外冷内也冷。专宠,计谋,温馨欢迎跳坑,喜欢点收藏!】
  • 我的王妃不思归

    我的王妃不思归

    未知国度,未知朝代,她一朝穿越化身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而他,是暗夜中的王者,是一人之下的王爷。呼风唤雨,只手遮天,却独独栽在了她的手里,“王爷,王...王妃...去了清倌,找人去了”
  • 让客户回头:超乎想象的客户服务6大宝典

    让客户回头:超乎想象的客户服务6大宝典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提出了完善企业客户服务的6大宝典:客户服务的3重境界,打造高效服务团队的5大步骤,卓越客户服务人员的5项修炼,卓越客服人员的5大任务,客户服务的6大创新模式,应对客户抱怨和投诉的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