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现代化
(一)大众体育发展的动因
从社会学角度和体育的价值角度进行分析,国际大众体育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生产方式导致社会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
工业化社会的节奏加快,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与人相对立的、支配人的异己力量,人类为大工业时代的机器所主宰,人的身体在日益片面发展,人们沦为物质的附庸,沦为现代生产的工具和手段。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无暇顾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的关爱。另外,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使得人们从事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身体机能日渐下降,并由此产生如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神经衰弱等肆虐人类健康的疾病,所有这些都迫使社会大众和国家政府对大众体育越来越关注。
2.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营养、卫生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医疗保健事业、社会养老制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带来了人的寿命延长和人口出生率持续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均先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继而扩展到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1987年,全世界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有47个,多为发达国家。目前,世界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20个国家中,有18个在欧洲,其余是日本和美国,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3.2%~17.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目前世界人口以1.7%的速度增加,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则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1995年,60岁以上人口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7.5%,占发达国家的18.3%,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至11.9%和23.6%。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将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这一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给社会的政治、经济、福利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在生产、消费、医疗保健、住房、家庭等方面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大大加重了社会的负担。
在美国,1980年、1990年、199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2%、12.2%和12.8%,而这3年美国政府付出的医疗保健费用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9.3%、12.6%和14.8%。1996年,美国政府用于国民医疗保健上的费用竟达10000亿美元之巨。因此,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如何保持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而体育健身与娱乐活动既能起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又能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需要,也是大众体育发展的一个契机。
在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在迅速形成。现在全世界每5名老人中就有1名中国老人,亚洲每2人中就有1名中国老人。到201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预计为7.95%,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为大众体育的兴起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1】
3.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西方发达国家是体育产业的先发地,也是当今全球体育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体育消费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现实,其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而随着体育需求的不断加强,体育消费迅猛增加,使体育生产行业日趋繁荣,体育用品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业、体育旅游业等多种体育产业应运而生。这些产业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也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在美国,从1970年到1994年24年间,体育产业的营业额增长了近3倍。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总值高达2125.3亿美元,占GDP的2.4%,位居10大支柱产业的第6位。2000年美国体育与娱乐总营业额达到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年产值与国防开支。2002年美国的休育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的总收入,2004年达2555亿美元,是汽车业年产值的2倍,影视业年产值的7倍之多,体育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领域的龙头产业。澳大利亚国家体育机构在“1998~2000年战略计划”中指出,体育每年为澳大利亚提供了11.5万个专职就业机会,体育产业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2%。在日本,体育产业占全国10大经济行业的第6位,1980年体育商品销售总额高达10315亿日元。1995年,日本人的体育消费总额为56690亿日元,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极大地刺激了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运动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大众体育中来。
4.健康生活观念的形成
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普罗科普说:“由于缺乏运动,人体机能很快消退,不管现代医学如何发展也没有办法弥补,适当的体育运动是预防文明病的最好办法。”事实上,自20世纪后期以来,不少国家国民医疗费用急剧增长,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70年,美国国民的医疗费用占国民总产值的7.5%,至2000年上升到20%,反映了美国公众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加拿大的医疗开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开始,以每年13%的增长率上升,比经济增长速度快50%。从1972年到1982年的10年间,医疗费用增加了3倍。另外,心理健康问题也非常严重,抑郁症的犯病率不断升高,特别是在女性中间更加明显。这一切促使人们对健康问题重新审视。1989年,联合国卫生组织(WT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定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打破了以前仅从自然属性考察人的健康问题。从体育的多元价值可以看出,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而且可以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整合社会情感,促进人际交流,这些作用正是现代健康观念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所以大众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正在情理之中。
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除了上述国际大背景外,还与我国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我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人民服务,而党和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说过“中国的体育就是群众体育”。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颁布两个月后,紧接着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这为推进全民健身和维护人们参与体育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人,社会组织系统开始转型,以行政隶属为主的纵向系统社会向以中介联盟为主的横向结构社会转型。这使得基层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也使区域性组织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同时,社会管理体制也在转型,以政府包办为主的管理方式向民间主办的形式转化,从而推动了社区组织的产生。社区服务的迅速发展带动社区体育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大众体育已初具规模。在1997年11月底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到2010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提高国际体坛竞争能力,全面推进体育进步,为逐步实现体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这个目标提出了两个新思想:一是“人人享有体育权利”;二是“逐步实现体育现代化”。这两个新思想的出台,奠定了大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也加大了政府对大众体育的扶持力度,必将推动我国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我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一直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并带来了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这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大众体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工业革命无疑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它使人类社会踏上了现代化建设的旅途。到20世纪40~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步入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工业化的结果使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经济收入及相应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工业化的结果也导致了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激烈的竞争,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现代人容易变得焦虑不安;人们长期伏案使用电脑等工作方式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一些现代“文明病”,所有这些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人们开始对工业化产生质疑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认真的反思,以寻求解决的办法。于是一些发达国家把目光聚焦到体育领域,1956年,法国、瑞士、波兰等11国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赞助下对“闲暇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公众闲暇生活问题的广泛关注。此后各国对闲暇生活及体育运动在闲暇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到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休闲运动成为各国体育科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1965年,法国人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作了“论终身教育”的报告,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受此影响,美国出现了“终身运动基金会”一类的组织,日本人提出“终身体育”的主张。
1968年,日本在《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体力发展,保持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进行运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1975年,欧洲共同体通过了《大众体育宪章》,努力促进各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主要任务是促进大众体育发展。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国际体育运动宪章》,宣布“体育运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也加强了与联合国的联系,努力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自1919年1月,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首先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All Sports for All)的理念,之后,“终身体育”、“休闲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相继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主体思想。
198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1986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组织召开了自此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第一届“世界体育大会”。这对世界范围内大众体育的快速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健康大会的调查表明,世界上有89个国家提出了大众体育的目标。
1990年5月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大众健康与营养大会,进一步表明发展大众体育的国家数已接近100个。
1993年6月,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洛桑签订了双方合作备忘录,指出双方合作的核心是“全民体育与全民健身”。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与国际奥委会一起资助和组织“国际大众体育联合会”。
1994年在乌拉圭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主题是“大众体育与健康”,大会宣言指出“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和平、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还提出“2000年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口号。199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体育联合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200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体育锻炼,提出“运动有益健康”的口号。由此可看出,大众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发展。
大众体育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开展,意味着人类社会对体育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体育的价值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体育生活方式的提出,使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国际大众体育联合会主席帕尔姆先生预言,如果说20世纪是奥林匹克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必将是大众体育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