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7400000005

第5章 二月养性,自强而诚明(1)

第一周

星期一

忠信廉洁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原文宋代林逋《省心录》【译文】

忠诚信用廉洁,是立身做人的根本,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

曾国藩对世事都好以淡化的方式处理,他尤其忌讳的是,自己拼搏一场,却成为徒具虚名的“名士”。曾国藩对这类名士的认识是深刻的,与他同时代的龚自珍,就是一名优秀的读书人,做官期间,屡屡上书,言天下利弊,但却受到权贵的排挤与压制。在1840年前后,龚自珍坚决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国殖民侵略者。同时,也主张打破闭关锁国的政策,睁开眼看世界。他写过两句非常著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正是他一腔赤诚的表现。不过,龚自珍因为个人品行疏狂,为世人和执政者所猜忌,最终除了赢得了“名士”的浮名之外,却使得自己时时有生命之忧。

所以对于品行种种,曾国藩格外注重;而对于名誉种种,曾国藩是能推则推。他认为:“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这种崇尚淡泊的人生志趣,也使人们几乎不能从古籍中看到任何曾国潘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的影子。相反,那些与他同时代的“名士”或者生有名节、死后露出狐狸尾巴的“名臣”,其浮名就不值一提了。

注重实效,不务虚名,是立人立事立身立世的关键所系;廉洁自律,更是保护自己的根底所系。有这两样修养做羽翼,则无需钓名,自然会为大家所认可;若无这两样修养,则想要振翅高飞、也无法施力。

星期二

慎独心泰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文集·挺经》【译文】

自我谨慎则心气平和,心有敬畏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别人喜悦,思想诚挚则神灵钦慕。

这是曾国藩《挺经》第一章中的话。曾国藩认为古人在内心修为方面有着四种很高的境界,每一种境界都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益处。

慎独,意即对自己内心要加以审视,比照高标准的要求,谨慎对待自己的所言、所思、所行。主敬,就是心中要有敬畏之心,要晓得害怕和畏惧。求仁,就是要坚持仁义。现代社会中的“仁”就是能尽最大可能性地理解别人,换位思考。思诚,就是凡事要做到诚恳和诚挚。现代商业社会的很多交易原则就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的,真心诚意,方能有所为。凡事缺乏诚意,则凡事不得成。

曾国藩这“四说”不但生前常说、常做,即使在他留给家人的遗书中,也慎重地提及。足可见,他对这种品质的推崇。

第一,慎独。谨慎地处理好自己经手的每一项事务,做到有始有终,按合理的程序和方式解决好每一个问题。第二,敬畏。对于自己的事业常怀一颗敬畏之心。第三,仁和。因为心存敬畏之心了,一个人看待自己的事业就会有一种热爱的温情。第四,诚信。把诚信看成自己的第二生命,无论对何人何事,都必须慎重许诺,能做到的就必须全力以赴做好,不能做到的推位举贤。

星期三

心正气顺

心正气顺。

——《曾国藩日记·论内心修养》【译文】

心态端正,则神气顺和。

所有的管理者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能安居平凡,但有时却有超越平凡的渴望。曾国藩也是这样的普通人,因此他具有普通人普遍的心声。

早年的曾国藩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容易被俗见所左右。处处自诩高人一等却并不被认可和承认,精神状态非常差。为此,他非常苦恼,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是出了点“心理问题”。

在师友的指点下,曾国藩正视自己的病根子,用一生的时间对自己的这段状态进行反省,提出了“心正气顺”的观念。他开始了记日记的习惯,淡看了名利成败,只是专注于读书、学问和做事,同时认同了儒家“天命”的世界观。认识到是非成败往往不是单单个人意志可以左右的事,需要更高的内心境界,才能把握和天命的契合,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管理者的“心正气顺”对于企业尤其重要。企业是以生产各种消费产品为核心事务的社会组织,管理者的心态直接决定着企业运作的质量。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企业,要生产优质的产品,就必须要先生产优秀的管理者。

1.坚持记日记,反思每天的工作生活。管理者认真记录好管理日记,能够保证自己对事务的不间断思考。

2.集中精力忙于事务本身,不考虑个人得失,这样人和事才能相得益彰,才能获得劳碌之后的安憩。

3.给自己制定细致的计划,每进一步对照计划进行反思,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定位。

4.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不间断地对大环境加以研究,如对市场、民众的消费习惯、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研究。

星期四

不诚无物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原文《中庸》【译文】

诚心诚意是接人待物的全部,没有诚信就不能处世。

曾国藩身处清政府统治末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状况令他很是忧心,他不止一次对清政府的末路做出预见,认为不出五十年,清王朝就将覆灭,天下一片大乱。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的,不过三十年的光景,辛亥革命的烽火就席卷清廷。

曾国藩是从哪些地方得出自己的判断的呢?首要的一点就是朝廷的不诚,就曾国藩本人而言,这种不诚体现在清政府对他既依重又不信任上。他初出湖南,立下了战功,咸丰皇帝本来要授予他湖北巡抚的官职,很快就反悔,又剥夺了;既要求他全力攻打太平军,一会儿又调他到川北防务,一会又调他到浙江、福建防务,一会又调拨他北上“勤王”。朝令夕改,言出无信,令人无所适从。对待位高权重的功臣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士子和黎民百姓。因此,曾国藩在教导下属时,很深刻地说:“没有诚信就不能处世。”

一个管理指令、一个制度、一个方案、一个政策从推出到落实实践,一定要谨慎地设计好原则性纲要,然后设计好富有弹性的操作措施,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有效推进既定目标的实现。最忌讳在原则上含糊不清(涉及具体利益层面),在方式方法上随心所欲,导致管理的诚信度不断打折扣,甚至导致工作的负面效果或者彻底失败。

星期五

畏人畏天

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曾国藩家书·同治六年六月致澄弟》【译文】

俯身敬畏别人的言论,仰头敬畏天命,这些都是在磨炼之后获得的。

常看到一些管理类的书籍,把卡耐基、德鲁克或者韦尔奇这样的西方管理学家尊为“人性大师”云云。殊不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道德哲学的研究,其研究的基点,都在于对人性细致入微的把握。

任何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都必经传统伦理学的门槛。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把学术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获得的认知含金量十分充足。

曾国藩认为,所谓“畏人言”,就是人要克服自己偏执、固执、自我等天生的一些心理习性,克服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力量,对别人指向自己的言论,要在意,不能不当回事。而所谓“畏天命”,就是要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自己所干的事业、自己面对的问题,要充满敬畏和警觉之心。

曾国藩说,这两种的“畏”都是需要在磨炼之后才能获得的。他原本是个心中无所顾忌的湘伢子,个性刚烈,争强好胜,在一开始的治军生涯中,多次受贪功冒进所累。这越发坚定了自己从小听闻的“吃亏是福”的道理:注重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十分把握的胜仗看做五六分把握来打,太冒险的战术绝对弃之不用。

关于“畏人言”,要明智地面对别人的言语:面对指责,要诚心自省,有问题就改进,没有问题,就要预防出现问题;关于“畏天命”,要以一颗博大的心胸面对世界,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内心明澈,与外界友好相处,自己的价值也会不断得以提升。

第二周

星期一

主敬定明

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曾国藩文集·冰鉴》【译文】

人心啊,只有心存敬畏才会安定,才会清明。

咸丰六年,也就是1856年,曾国藩领兵驻扎江西,度过了他平生第一次最难熬的时光。他的整个湘军兵分两部,一部分由罗泽南指挥,远赴湖北,支援胡林翼攻打武汉;一部分由部将周凤山指挥,在江西南康和南昌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苦苦支撑着,抵抗太平军。

曾国藩自从从湖南出来以后,经历了鄱阳湖湖口的大败,刚刚恢复了一点元气,但自己的带领的湘军却举步维艰:他并没有地方大权,湘军的军饷、物资主要仰求于江西。江西官员视湘军为负担,有危急了向他们求救,战胜不予以褒奖,战败就横加讥笑,还时时以停饷加以要挟。曾国藩后来回忆这段光阴:“江西数载,人人以为诟病”、“通国几不能相容,遂浩然不欲复问世事”。还对自己老朋友刘蓉发过狠:“我死了,你给我写墓志,一定要给我鸣在江西的冤屈。”

不过,曾国藩到底还是挺了过来,打消了自己在这段困境中的摇摆不定,他说:“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他怀着一份敬畏审视自己,发现完全是自己没有把江西官员们放在眼里,只是凭着形势,而不是凭着诚心和他们打交道。他引退一年后复出,亲自逐一拜访江西巡抚耆龄以下各级官员,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为兵出江西做好了准备。

面临的人际环境往往是自己内心状况的真实反映:当一个人内心阳光的时候,即使环境恶劣,他也会发现阳光所在的。因此,心存一份敬畏,则周围环境也会对自己敬畏一分,就不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摇摆不定了。

星期二

诚与明一也

诚与明一也。

——《曾国藩文集·冰鉴》【译文】

诚意与心明是一致的。

曾国藩的原话是:“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他大意是:从外界学来但内心也能理解的就是明,从内心领悟到并在外界得到印证的就是诚,诚也就是向别人完全袒露心胸,并同时获得别人的心心相映。在曾国藩看来,诚意与心明是一致的。

就曾国藩的态度来说,他带兵打仗是心明的结果。而他一片赤诚,却总担心自己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一直提防着清廷对自己身为功臣、权臣、望臣的猜忌和迫害。清廷对他再造大清的功劳不予否认,曾国藩死后若干年,慈禧太后在与曾国藩子曾纪泽的谈话中,深刻表达了一种“国危思良臣”的哀痛,她说:“也是国家运气不好,曾国藩这么早就去世了。现在各处大臣,总是瞻徇的多。”当曾纪泽宽慰“老佛爷”“李鸿章、沈葆桢、丁宝桢、左宗棠均忠贞之臣”时,慈禧说“他们都是好的,但都是老班子,新的都赶不上”。这足以看出慈禧对曾国藩的真情流露。足可见,只要足够诚心明意,连歹毒、凶恶如慈禧这样的“恶领导”也会深受感动的。

明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对事业有着足够的理解、充沛的想法、深入的谋划,才能有完成事业的诚意,才能感染别人,带动更多的人来完成事业。

星期三

精神贵藏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原文宋邵雍《邵子全书·观物外篇》【译文】

人的内在精神,贵在潜藏着自己使用,草率地向外炫耀,少有不失败的。

中国文化的传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面对世界,首倡“自我节制”。因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各种资源相对有限,必须要克制人的欲望。但时间到了现在,随着人类的发展,整个全球呈一体化状态,人们又会发现,地球的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有限的。所以,反过头来看,农耕时代的某些箴言,还是非常有效的。

曾国藩提倡“藏神”、“藏拙”,认为人的内在精气神,由自身修养而成。那种自诩才高、实力雄厚、能力超凡而表现出傲慢、专横和自以为是的人,很容易把自己放到和别人、和环境对立的位置上,从而丧失掉很多可以成功的机会。

曾国藩非常忌讳那些自负才学,却做事无力的人。他的学生李鸿章以翰林的身份投靠他,曾国藩深知其好“炫于外”的毛病,故意冷淡他。直到李鸿章完全放下身段,愿意从最低的文书工作做起,曾国藩才肯收留他。

要“慎独”,不要被自己的能力所迷惑,要善于铺路搭桥,领导、组织同仁齐心协力,稳妥且扎实地把目标推进、实现。

星期四

不任心、不任口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文集·冰鉴》【译文】

做事不能随心所欲,说话不能随口胡说。

曾国藩一生所遭遇的最大的困境,不是来自敌人方面的,而是来自自己身后的“清议”阵营。

所谓的“清议”,就是一些不临具体事务的人,或者说根本不操心任何具体事务的人,趁着别人干事时,大加品藻,横加指责。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剿灭捻军、办理天津教案、办理“刺马”案等事件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太多的清议,以至于他一听到清议头就大,晚年说了句很经典的话:“外负清议,内疚神明。”

同类推荐
  • 把“卖”高手:顾问式销售的实战技术

    把“卖”高手:顾问式销售的实战技术

    本书是“影响时空管理丛书·顶尖销售系统”之一。本书分为入门篇和实战篇。入门篇讲述顾问式销售的基本概念,顾问式销售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以及成功运用SPIN技术的4个关键和4个阶段等。实战篇详细讲述销售行为7阶段和方案营销法。本书内容注重实战;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不仅可以作为销售人员提升销售力的指导工具,而且也可以作为企业内部培训销售人员的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职业化训练与学习的辅导用书。。
  • 高效能企业的7个习惯

    高效能企业的7个习惯

    本书从执行力、日清流程、时间管理、科学规划、做事方法、质量标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来帮助读者提高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及绩效,从而帮助企业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本书全面阐释了马云对电子商务、数据时代、未来技术以及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畅想,详细解读了阿里巴巴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三十年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马云宣告DT时代即将到来,eWTP平台必将建立,一场电子商务的革命即将展开。他对企业与个人在未来十年的机遇和陷阱,一一提出对策,具有实战性。马云把过去十几年自己在创业、管理和处世上的人生哲学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除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前景,马云还对未来十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和人的智慧升级做出了全面分析和惊人预测。在展望未来之余,马云还多维地分享了他关于阿里巴巴上市、公益活动、女性权益、环境保护、农村脱贫、打击假货、乡村教师、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工和职业高中)种植类、养殖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通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热门推荐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跨世记

    跨世记

    假如可以随心所欲的弥补过去的遗憾,是否人生就没有了遗憾?从时空追溯开始,跨越独立而羁绊的无数世界,萧然有幸成为其中的命运架构师...从跨越时空开始,穿行在时间线交叉穿插的因果之中,是走钢丝,也是命运的导师......各人命运的羁绊,碰撞出因果交汇的火花,波澜壮阔的无数世界,用无尽的魅力极尽诱惑之能事,让深陷其中之人欲罢不能……(保证完本)
  • The Moon Pool

    The Moon Poo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凤涅槃:冷帝宠后成瘾

    邪凤涅槃:冷帝宠后成瘾

    她是郡侯掌中宝,绝色倾城的嫡女柳盈绾,她是郡侯盘中棋,清秀赢弱的庶女柳君兰,前世棋子翻身,嫁帝王,升妃位,享权势,人生赢家;嫡女失身,嫁人臣,贬妻位,遭虐待,身心皆亡。这世嫡女怨念中涅槃,再次归来,姐妹相对,仇敌相向,庶妹布局,嫡姐拆招,你我往来,到底是谁算计了谁?
  • 密爱追凶之男神住隔壁

    密爱追凶之男神住隔壁

    【刑侦大神VS娱乐圈花旦】一边破案一边谈情。他,刑侦界的神话,华夏犯罪画像第一人!有胡子的样子荷尔蒙爆棚,剃掉胡子更是帅得无与伦比,偏偏这样一个极品男人,被当红明星季茜堵了门。“我这条腿买了保险的,你要是不开门,夹到了可能有点儿贵。”宋臻望着某厚颜无耻的女人,一张脸寒意更甚。“远亲不如近邻。”女人脸上的笑容却更加灿烂无害。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去倒追必后悔!于是,糙汉子的季妹纸开始了跌宕起伏的追夫史,因为伴随着她男神一道出现的,竟然是剥皮分尸、变态杀人、连环杀手、标本血色等等一系列令人心惊胆战的词汇。【精彩片段】季茜盘腿坐在沙发上,抱着泰迪,一手顺毛一手托腮,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咱们宋队侧写了那么多犯罪画像,那能不能侧写下我呢?”“不能。”“为什么?”男人凑近,无情地拎起泰迪的脖子将它丢到了沙发下,回道:“因为只要想到你,我就忍不住想。”*本文又名《扑倒男神99次》,简介无能,坑底厚实,欢迎入坑。
  • 运作:搞定项目的秘密

    运作:搞定项目的秘密

    杜坷,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H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初入职场的他,哪里知道职场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刚到销售一线,就被硬性安排接手一个没人愿意接手的客户。还没有来得及把情况搞清楚,就掉入了竞争对手设计好的圈套,丢掉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单子。无路可退的杜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受尽了同事的冷嘲热讽和领导的责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逆境中成长,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布局。他期待着机会的来临……几千万的项目不期而至,让杜坷看到了希望……
  • 飞鸟,浅仓十月天

    飞鸟,浅仓十月天

    你是否还记得苍白的天空中有飞鸟幸福划过的痕迹……浅仓的天空亮了,谁的故事温暖了你的泪光?浅仓的十月有些寒冷,让唐卡忍不住想要逃离。她记得在自己的十七岁里有个少年曾许下承诺,带她一起离开……但是年少的承诺呢?坠落、消失,在那些苍白的少年时光中……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谷域

    谷域

    苍天不识人心,只言风雨!二千年前的遗物玉匙消失二十年后重现江湖。谷域正统山宗顿时四面楚歌,六大势力共逐其中。或忠或奸,各为其主,相互间刀消剑长,纷争不断,更在最后六大势力为图生存,最后一战的时候,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悲歌!
  • 仙神乐园

    仙神乐园

    李里一被无聊到爆炸的天界仙神挑选为掌控至宝时空城的三界大总管,负责安排天界仙神解决矛盾带来欢乐,以确保天界仙神能够身心健康的和谐共处。小说偏向轻松欢乐型,不存在扮猪吃老虎的装逼套路。新人新书已进行签约,有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来,但请不要人身攻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