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始人之一,公认的公司战略和跨国公司管理领域的专家。《为未来竞争》系其与哈默尔合著。——编者注发现,近几十年来,由于同业激烈的竞争,许多一度是业界领导者的公司,如施乐、通用汽车、西屋电气、大众汽车等,纷纷采取行动,企图跟上产业前进的脚步。目前,创造未来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在这点上,王传福更有发言权。当大家都在津津乐道他携传统汽车在市场上攻城拔寨的时候,他已经着眼于未来——发展电动车。在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的发布会上,王传福认为,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在21世纪将会走向末路,新的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在汽车业内,内燃机时代即将走向结束,所有内燃机汽车厂商所采用的那些技术将被终结,如四轮驱动技术、变速箱技术、燃油喷射技术等将会变得毫无用处。全球汽车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驱动时代,电动汽车将会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而电动汽车并不需要诸如四轮驱动、变速箱、燃油喷射等技术。用王传福的比喻就是像上一次产业革命“电子表对机械表的冲击”一样猛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于2009年下半年完成了两大布局:首先是建成比亚迪惠州产业园,基地将担负起比亚迪电动车核心技术——铁电池的生产任务;此外,还投资30亿元整体收购美的三湘客车有限公司,将长沙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这些基于未来的战略布局,将推动比亚迪成为持续领跑的行业翘楚。
行动指南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设置了六个问题,找到答案,也就探索到了未来。1.你们将来服务的顾客是谁?2.你们将来通过哪些渠道服务顾客?3.你们将来的竞争对手是谁?4.你们将来的竞争优势基础在哪里?5.你们未来利润的来源在哪里?6.你们将来准备靠何种技能或能力创造独特的局面?
2月10日
做适合的产品
外形和内饰很重要,但电子产品是高科技含量,现在很多高档车的电子含量越来越高。关于我们现在这个品牌的定位,由于品牌的问题,假如你在我的位置也会这么思考,现在只做一些适合低价位消费预期的产品。
——摘自2007年8月9日王传福在比亚迪F6下线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无论企业推出什么产品,都是要销售给消费者的。因此,目标用户群最欢迎的才是企业最应该推广的产品。在这方面,王传福想得非常清楚,比亚迪的核心用户群是年收入10万元左右的普通大众,他们一般都有家庭,有小孩子。因此,外观漂亮和价格实惠是其最先关注的因素。因此,王传福要求,车的外观必须体现出国际潮流,而功能上保证基本需求即可,这样性价比就可以做到极致。此外,随着品牌的提升,比亚迪的车型也在逐渐个性化,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比如从早期的F系列到现在的G系列、M系列,就体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这也符合市场规律,随着品牌不断提升,其市场溢价能力也在不断增长。
王传福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他通过准确分析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以独特的视角“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其次,他完整地建立了一座赢利的金字塔——形成了由高到低的全系列产品,不仅有力地阻击了外来对手的入侵,还做到了总有一款适合不同消费层的产品,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
行动指南
在“世界是平的”的趋势下,世界已经变得一体化、透明化,企业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本土文化特征、消费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快速吸收国际时尚等特点,做到既体现本土思想,同时满足消费者追求国际潮流的需求,最终,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做到产品设计、销售等都最适合。
2月11日
中国的消费文化
实际上,你看现在拿到中国卖的这些车型都是外国人设计的,有时候他们设计这款车是按照国外的人体工程学,国外的一些生活习惯,国外的一些文化,不太适合中国人。
——2004年3月王传福接受大连电视台《第一访谈》栏目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在多种场合,王传福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国外造车拿到中国卖,其车型都是按照外国的人体工程学而设计。实际上,国外的一些生活习惯、文化体现,往往不太适合中国人。比如欧美车,后排都很小。因为在欧美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有好多部车,上下班每个人都有车,后排只是放一些行李,或者放一些猫、狗等宠物,往往就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甚至干脆就是两个门。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很多人买车往往都是家庭的第一部车,有时候是“全家乐”,后排也要坐人,而且空间要大一点。因此,比亚迪习惯把后排做大一点。同时,也由于中国人比较讲排场,而车目前在中国还不怎么普及,因此车也要够面子,车型要有国际气派,车造得很大,排量也很大,而价格很低,这就是王传福的成功秘诀。在很多人都在关注比亚迪模仿国外车型的时候,却忘记了比亚迪通过细节创新——关注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赢得了市场。
行动指南
在很多的经营领域,都存在明显的国别特征或区域特性,这就需要一个本土化的战略。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微软的办公软件,内容和功能都是一样的,但在各个国家都要采用当地的语言。这也就是简单的本土化营销。而王传福则抓住了最明显的、最本土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心理,既有国际流行元素的车型,也有满足切实需求的内部设计(比如后排加大等),更有价格优势,市场也就自然“吃得开”。企业要想迅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就必须关注消费者的切实需求,特别是关注个性化的本地文化和消费需求。
2月12日
热营销的奥秘
如果说“百万辆”前更多是关注“造好车”,那么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在生产优异产品的同时,将比亚迪打造成为一个在世界汽车制造领域受尊敬的品牌。
——摘自2010年7月15日王传福在比亚迪百万车下线仪式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在解读王传福的豪言壮语以及浏览比亚迪铺天盖地的“销量”倍增新闻中,回归到营销层面,其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热营销”。从比亚迪推出汽车开始,市场就时时能够见到热销的新闻,而且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抛开销量本身的话题,深入研究这种媒体营销我们可以发现:这非常符合“追涨不追跌”的消费者心理——既然销量这样好,我也购买一辆,于是就形成了跟风热潮。如果从经济领域来解释,这叫做“羊群效应”。羊群是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就是盲目地横冲直撞,但一旦有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羊群效应”说的就是从众心理。从房地产、网络购物等营销策略方面,我们就可以发现“热营销”的效应。如果利用得好,其必将成为营销利器。而比亚迪的热销新闻恰恰就体现出这种营销策略,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行动指南
企业如何完成“热营销”呢?首先,要创造一种“热”,即很多人都购买、都参与,成为一种现象。这可以通过媒体、口碑等进行传播,特别是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互动、引爆;其次,尽快从事实角度佐证热销,即从数据、使用体验等可以感受到的角度让大家信任,并形成持续的追随、追风,完成从“现象”到“事实”的转变;最后,企业要不断地从新品(不断地推出新品)、促销(终端动销),以及各种活动方面(百万下线、百万优惠等)予以推动,使其持续升温。
2月15日
技术营销改变企业
我们认为,一家企业最顶层的东西是技术。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可以改变国家,也可以改变企业。
——摘自2009年2月21日《经济观察报》
背景分析
以技术创造市场的企业有很多,但是成功者却非常少,比亚迪就是少数成功的企业之一。好运为什么降临比亚迪?其实,这与王传福的高瞻远瞩有关系。在全球化市场中,技术使“营销战”的面孔日渐模糊——技术是“营销战”的前奏。为此,在近景技术阶段,王传福实施了“引进来,走出去,深下去”的策略。首先,把国外成熟的经验、技术引进来,对成熟的技术、消费者认可的技术全部实施“拿来主义”;其次,企业要积极地走向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特点、营销策略,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应用,确定自己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最后,深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把引进来的关键技术化为己用。此外,也要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应用现状,从差异化角度整合出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技术营销策略。在技术推广上,做到“正”是“偏”的躯体、 “偏”是“正”的灵魂。也就是说,技术为正,还需要“剑走偏锋”的技术推广,这是比亚迪与很多技术性公司的不同之处。王传福通过“热营销”、“集中推广”等策略完成了技术营销的落地。
而在远景技术阶段,王传福通过压宝铁电池,借助新能源完成对未来的布局和领航。这方面,又有“股神”巴菲特的“义务宣传”,再次让王传福“剑走偏锋”的技术推广走向巅峰。
行动指南
企业领导者首先是战略家。在近景方面,要具有全球眼光,注重本土聚焦;在远景方面,要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势有超前的判断力;最后,要善于运用《孙子兵法》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尽量通过“剑走偏锋”的营销推广策略发挥奇效。
2月16日
边缘化下的突围
实际上我们这个品牌最初是被边缘化的。我们收购的秦川汽车(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秦川汽车)也是如此。比亚迪最早做的电池是工业品牌,不是消费类产品,因此我们实际上没有品牌。在这个阶段我们做汽车唯一能追求的就是性价比,以此提高销量,没有别的选择。
——2008年1月第101届北美国际汽车展上王传福接受《中国汽车要闻》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面对众多的同业竞争对手,比亚迪从边缘启程——没有任何行业背景。在当时,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就像王传福所言,“我们在这个阶段做汽车,唯一能追求的就是性价比,以此来提高销量,没有别的选择”。本着这个原则,比亚迪在推出F3的时候,其核心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台高性价比的汽车。F3很宽很大,外形中庸,但很大方,特别适合作为家庭的第一辆车。它没有太多个性化的东西,就是性价比高。也正是通过性价比优势,比亚迪从汽车边缘品牌成为核心品牌,甚至还流行过这样一种说法:“以前,中国的汽车品牌分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两个阵营。今天的中国汽车品牌已成为三个阵营: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比亚迪品牌。”
行动指南
企业产品要从边缘走向产业核心,初期基本可以采取五大策略:一是低成本,通过各种流程改造或产业模式创新,使生产成本或运营成本比同业低,由此可以推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二是产品创新,根据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消费者需求,添减产品功能等;三是外观最佳,通过借鉴、组合以及创新,使外观更美观,或者外观具有高端形象,而价格却处于中低水平;四是概念领先,与竞品相比,能提炼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主张或产品概念。
2月17日
语录营销引爆市场
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
——2004年比亚迪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时的印刷品宣传语
背景分析
比亚迪汽车的崛起,与其说是王传福商业模式的成功,还不如说是“狂人”王传福几次“狂言”带动起来的。在比亚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王传福总会通过“雷人”的话语吸引眼球,沸腾市场,在被各种媒体放大和广泛传播后,完成了“病毒式”营销。实际上,比亚迪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语录营销”。这些语录,往往成为比亚迪最重要的公关素材,而媒体更是乐于传播这些有争议、有爆发力的“语录”。2004年,比亚迪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其印刷品上的宣传语非常雷人:“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这话正出自王传福之口。当时,这句话迅速掀起一轮比亚迪关注热潮。现在,如果我们在谷歌中输入这句话,就会出现近100万条的搜索结果,这就是“病毒传播”的魅力。2007年8月9日,在比亚迪F6的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又开“金口”,再次运用“眼球效应”:“比亚迪要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汽车企业,2025年成为全世界第一!”其实,这个时候无论媒体如何评论,其爆炸式的吸引眼球的推广效果已经达到。此外,王传福也曾放过这样的豪言:“2008年比亚迪将把电动汽车商业化,2009年推出纯电动车。我们将比日本整整提前20年,到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很多人也是通过这句话,才了解了比亚迪的电动车。
行动指南
今天,信息已过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因此,找到一句既能吸引眼球(包括消费者、媒体),同时又不伤害品牌的观点(语录),将是引爆市场的捷径。
2月18日
关注人的力量
在比亚迪,人是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种战略打法的最终执行者。
——摘自2009年12月《数字商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