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3400000001

第1章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有很多种说法——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弟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人民网)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

    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

    练师、甄女王、貂婵、星彩、月英……所有的妞都是我的!我本是立志成为三国泡妞王的男人!曹操孙权刘备吕布敢不服?我打!如今我铁军驰骋,四海征战,只为保家卫国,扫平天下,荡清宇内!用斗魂与热血来实现华夏一统!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 围观历史之政变

    围观历史之政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变之举,不绝如缕。先秦汉唐,俯拾皆是;宋元明清,代代皆有;魏晋南北朝,“禅让”相替;五代十国,兵变迭兴……为了皇位,上演了多少互相残杀的惨剧。在权力的漩涡里,一切,从来就没有常理。本书以风趣的语言将自夏商至明清各朝的大小政变娓娓道来,引领读者回到那些阴谋与颠覆的年代,静静围观嗜血皇冠导演的一场场血腥的权力演变,让读者在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变之中,看清权力、利益与生命的关系,于风趣、有味之中体悟更加真实的人生。
  • 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

    “仲谋,你说曹操跟刘备的这局棋最后谁会赢?”“容我三思。”“仲谋,这骰子到底是开大还是开小?”“容我三思。”“仲谋,貂蝉的内衣什么颜色?”“容我。。。咳咳!”我是孙权,没错,全天下都想认我当儿子的那个孙仲谋。世人皆称我为百年一遇的天才,却没人知道,我生来就拥有神技‘容我三思’:每天能完美模拟三次未来!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热门推荐
  • 保健,食物中来

    保健,食物中来

    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根据各自体质的不同,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的方法,才能促进和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所谓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促进和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就是在传统中医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利用食物来营养身体,确保健康,以达到延年益寿或者辅助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说得更为具体一些,就是充分利用我们每日所食用的各种食物,按照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原则,通过科学的调配与合理的烹调,使饮食成为我们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 燕云台·贰

    燕云台·贰

    穆宗回到上京就针对谋逆案展开了杀戮,上京城人心惶惶。太平王和赵王同时向萧家求婚,顿时把皇位之争的议论,推到了顶峰。“下任皇后必出自萧思温家”的传言四起。萧胡辇有着萧氏后族的使命,而背负同样使命但却无忧无虑的乌古里与萧燕燕也即将卷入这场政治漩涡中。
  • 爱的欺负:驯服小老婆

    爱的欺负:驯服小老婆

    他是高高在上的霸道总裁,她是顽强小白领。恶劣的他一向坚持一个原则:爱她就要欺负她。他还打算逼她结婚,据为己有。她愤然“你这魔鬼,强枪民女”,他撇嘴“我怎么可能是魔鬼?因为近亲禁止结婚”
  • 逆天大邪神

    逆天大邪神

    平凡少年、誓要崛起。偶得最低阶的功法,他没有绝世的领悟能力,没有天纵奇才,但是凭借着一股韧劲,他疯狂升级!惊人的修炼,依然可以逆天!踏平上界大能,不屑神级功法,一代邪神,横空出世!
  • 人之初

    人之初

    本书选收作者报告文学12篇,作品讴歌世间真、善、美,赞美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 夏了夏天

    夏了夏天

    曾几何时,少年和少女们不知忧惧地穿梭在夏日校园,升学率、排名等词汇只是生活的镶嵌,真正连绵成广阔世界的是真实、单纯与爱。总有人说,初三能让人一夕成长,但是,这样的成长,是否也是最后青葱岁月的心灵的祭奠?少年和少女们在校园里穿行,分数已经成了生活的镶嵌,充盈他们的是真实、单纯与爱。只是最后,他们终将离开。
  • 世界终末游戏

    世界终末游戏

    您有一封来自末日的信,请注意查收。已经被确认灭亡的零蓝世界,在宿命的推动下,与地球所在的宇宙展开重叠。无尽的亡者怀着对生者的恶意,拖着或干枯或腐烂的身体,扑向仍在挣扎求生的人们。诡秘莫测的命运测译者,被暗月覆盖的太阳,沉默如谜的未来……少年们能否完成复原一切的承诺与诅咒?放逐和背叛,该如何抉择?“我一定会来的,无论你面对的是上帝还是撒旦。”“自由……原来是那么危险的词啊。只是那种璀璨的光芒让我觉得,就算拼上一切去追逐,也不是毫无意义。”“毕竟失去希望的人,就只能靠谎言活着了啊。”有人在溃烂的世界里跌下神坛,有人从崩坏的秩序中重获新生。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远的情歌(乡土新故事)

    永远的情歌(乡土新故事)

    说到爱情,人们自然会认为是城里人和小资才享有的专利,农民被屏蔽于爱情之外。农民有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农民的爱情不乏浪漫与温暖,还实实在在多了踏实的成分。农民的爱情就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虽说平淡,却也不可或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乡村的精神生活也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物质化、世俗化,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在情感和审美方式上的变化也令人震惊。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