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800000021

第21章 高欢 元修 宇文泰的三角大博弈(下)(1)

元修傻眼了。

他没想到高欢“声东击西”之计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他还憋着一肚子坏笑想耍高欢呢,结果又被高欢给耍了。

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务之急,是赶快逃离高欢的魔爪。洛阳是绝对不能呆下去了,现在元修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宇文泰控制的关西。

七月二十七日,元修将洛阳中的宗室紧急集合起来,带着他仅有的五千骑兵,夜宿于洛阳城外,准备投奔宇文泰。元修高估了自己在这些人中的威信,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他亡命关西,他们更想留在故土。他们并不在乎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只在乎谁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当天晚上,就有许多人开始从营中逃出来,五千人逃出了至少两千五,甚至连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这样的宗室都背叛了元修,悄悄逃回洛阳城,只有南阳王元宝炬没有离开。

现在的元修已经管不了他们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七月二十八日,元修带着二千多人仓皇西逃,在下令起程的那一刻,元修泪流满面。他看了最后一眼远处巍峨高大的洛阳城,然后头也不回的纵马西去。他知道,这次离开,也许就是永别。

七月二十九日,元修前脚刚走,高欢的军队就气势汹汹地杀进了洛阳城。

高欢进城之后,当务之急是尽快选择一个傀儡皇帝,继续当高欢的政治挡箭牌。高欢知道,元修落在宇文泰手上,宇文泰自然要利用元修的皇帝身份大做文章。高欢做事非常刁滑,他在选择新君之前,先把洛阳百官痛骂一顿,说他们都是大饭桶,君有过而臣不纠,君出亡而臣不陪从,臣节安在!

好一个“臣节安在”,高欢应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那副老奸巨猾的嘴脸,不觉得好笑么!高欢这么做,无非是想把黑锅扣在别人的脑袋上,洗白自己的“欺君之罪”。

高欢冷笑着,下令将几个“罪臣”斩首示众,这几头替罪羊是:尚书左仆射辛雄、开府仪同三司叱列延庆、吏部尚书崔孝芬、都官尚书刘廞、度支尚书杨机、散骑常侍元士弼。客观讲,高欢的种种小人之举确实很无耻,但他能光明正大地用这种无耻来争取自己需要的利益,至少说明高欢活的坦荡。

高欢不在乎死后留下千古骂名,他只在乎生前是否能有留下千古骂名的机会。

接下来高欢要做的,就是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上台。至于人选,高欢看中了清河王元亶,元亶是孝文皇帝的孙子、清河王元怿之子。和元子攸的父亲元勰一样,元怿也是名满天下的贤王,在官场民间威望甚高,而且元怿也是被奸臣害死。

高欢选择元亶,不仅是考虑到要借元怿在官场上积累的人气,为元亶造势。更重要的是,西逃的元修必然沦为宇文泰的政治资源,而元修是孝文皇帝的嫡孙,所以在候选皇帝的血统上,高欢绝不会选择一个宗室旁支,只能选择和元修同级别的亲王。

不过看起来,元亶似乎还只是高欢的政治备用胎,元亶并没有称帝,而是承制监国。高欢对元修还是没死心,一直在想办法把元修从宇文泰手上捞回来。高欢这么做,真正的用意可能是借此洗白自己的逼君出亡之罪。其实高欢心里非常清楚,元修要是能回来,太阳都能打西边出来!修当然不会回来,回来干嘛?让天下人看自己的笑话么?

元修知道自己是一块蛋糕,虽然美味,可高欢已经吃腻了,而宇文泰却从来没有吃过。正因为如此,元修才需要投奔一个从没吃过美味蛋糕的人,因为宇文泰即使以后吃腻了蛋糕,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元修要的,就是这个缓冲时间。

也许元修已经预感到了高欢是不会放过他的,他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向西狂奔。高欢派出的两路人马,如娄昭和高敖曹,都没有追上元修,只好悻悻而回。正因为走的急,元修没带足够的干粮和水,走了几天,人饥马乏,一路上只能吃野果喝泉水充饥。

元修一行非常狼狈地逃到潼关,才得到潼关大都督毛鸿宾的热情款待。一群饿鬼看到毛鸿宾安排的丰盛饭菜时,眼都绿了,直流口水,抢成一团。元修一边摸着圆鼓鼓的肚皮,一边称赞毛鸿宾:“寒松劲草,所望于卿也。事平之日,宁忘主人。”

离开潼关后不久,元修就遇上了奉宇文泰之命特来迎驾的赵贵和梁御,二将对元修毕恭毕敬,不敢少礼。元修深受感动,站在渭水河边,元修感慨道:“此水东流,而朕西上。如果有一天朕能杀回洛阳,重整大魏天下,朕必不忘卿等之功。”元修说完,痛哭流涕,众人号啕不休……

不能说元修这是在演戏,整体来看,元修还是个很纯真的年轻人,感情也比较单纯,不像高欢简直就是个千年修炼的老妖精。哭完了,还要继续赶路,因为他知道,他人生中第二个最重要的朋友——宇文泰,就在不远处等着他。

在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七月一个炎热的日子,元修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关西大行台宇文泰,地点在长安东面的东阳驿(今陕西渭南东郊)。东阳驿距离当年项羽设鸿门宴的地方,只有一步之遥。

宇文泰表演的时间到了。

宇文泰摘下帽子,跪在元修面前号啕痛哭:“为人臣者,不能救君于水火,反使陛下播越流离,臣罪不可赦!”元修当然知道宇文泰是在演戏,但他当然不能揭穿宇文泰说:“卿演技一流,可得最佳男演员奖。”何况天下公认的最佳男演员,是高欢。

元修这几年跟着高欢混演艺圈,演技提高了不少,他扶起宇文泰,深情地说道:“宇文将军忠名久著,朕早知之。朕无才无德,上愧祖宗,下愧黎庶,以致今日。高欢作恶于九州,万方无策,惟赖将军英雄,挽我大魏江山于即倒。朕今日得将军,必有一日能报贺六浑之辱!以后军国大事,皆由将军决断。”

元修说了半天,其实最后一句话才是最关键的,这就意味着元修以皇帝的名义,正式承认了宇文泰对关西的统治。元修还算聪明,关西是宇文泰的地盘,他说不说这句话,关西的事情都由宇文泰作主,还不如自己主动说出来,捞个空头人情。

宇文泰也许就知道元修会这么说,他早安排好了剧情,元修话音刚落,三军将士齐呼皇帝陛下万岁,簇拥着元修,进入千年古都长安。

当元修心情复杂的踏进长安城时,他已经意识到了,他的祖先们积一百多年之功才打拼下来的大魏帝国,将正式分裂。

在历史上,关于北魏分裂的年代断限是元修西奔这一年,也就是公元534年,但却是以东魏皇帝元善见登基为标准的。至于西魏,史学界一般都将元宝炬在公元535年登基视为西魏建国之始。元修的历史身份是北魏末代皇帝,但其实元修应该是西魏第一个皇帝,只不过一人分饰二角,在技术上处理有些麻烦,所以史家们就把元修放在了北魏史。

诏下,封宇文泰为大将军、领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咸取决焉。”为了近一步拉拢宇文泰,元修还牺牲了自己的妹妹,把冯翊长公主嫁给了宇文泰。其实早在洛阳时,元修就已经决定要嫁妹妹了,只不过当时没来得及操办婚事。

冯翊长公主嫁给宇文泰,并不是她的爱情初体验,她也是个二婚头。公主的前夫是开府仪同三司张欢,张欢为人贪残,根本不把公主当姑奶奶供着,经常使用家庭暴力,甚至还杀死了公主的贴身奴婢。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怒气冲天的公主跑到哥哥那里哭诉,元修大怒,立刻杀掉这个与高欢同名的堂妹夫。

公主成了寡妇,替妹妹寻个好婆家是元修的心愿,而宇文泰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买家。元修嫁妹,与其说是对宇文泰的奖励,不如说是给自己买的一份政治保险。一旦公主和宇文泰感情和睦,并生下事业继承人,即使以后他和宇文泰翻脸,宇文泰也要给大舅子一个面子,不至于像尔朱兆杀元子攸那样。

元修还是太天真了,他一直认为高欢是头恶狼,宇文泰是只温顺的绵羊。其实,宇文泰也是一头恶狼,他和高欢的区别,也只在于他披着一张羊皮而已。

狼总是要吃肉的,宇文泰就是高欢想要吃到的那块肥肉。

高欢已经意识到,元修逃到长安之后,宇文泰必然会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趁宇文泰在关西立足未稳之时,进一步确定对宇文泰的战略优势。

高欢没有在洛阳多做停留,而是率军沿着黄河向西挺进。

关西与河东势力的分界点,就是潼关。潼关位于黄河与渭河的汇流处,是关东进入关西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方军队进入潼关后,丰饶的关中大地便无险可守。只要拿下潼关,长安,或者说是宇文泰和元修,就在高欢眼前。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九月十一日,高欢的军队蝗虫一般扑到了潼关城下。在前不久还给元修提供酒食的大都督毛鸿宾,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他就成为高欢的俘虏。随后高欢继续向西推进,又拿下了关西重镇华州(今陕西华阴)。

拿下潼关和华州后,高欢的军队在关西有了落脚点,进可图关西,退可守河东。就像曹操拿下汉中,对刘备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威胁一样。高欢把刀插在宇文泰的腹部,提前抢到了赛点,只要高欢能至少守住潼关,就可以确定“高欢可攻可守,宇文泰只能守不能攻”的格局,这对高欢是非常有利的。

高欢派行台尚书长史薛瑜留守潼关,薛绍宗守华州,自己随后撤离关西,高欢下一个军事目标是盘踞在荆州的贺拔胜。贺拔胜和宇文泰是穿一条裤子的,高欢的对敌战略“围点打援”,暂时不对宇文泰下手,但要清除掉宇文泰所有的盟友。

不过像贺拔胜这样实力相对弱小的对手,不需要高欢亲自出马,杀鸡焉用牛刀。替高欢出面教训贺拔胜的,是时任吏部尚书的侯景。

侯景五胡南北朝时期的四大羯人枭雄之一(其他三个是石勒、石虎、尔朱荣),出生于公元503年,与梁武帝萧衍的次子萧纲同年出生。萧衍在隔岸观火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高欢手下那个并不太起眼的羯人侯万景,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同类推荐
  •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穿越成为三国世界的韩馥,刚开始拥有一级的召唤系统,但却没用来争霸天下,反而用来增长寿命。好不容易将系统升级到二级,没想到系统竟然变成一个财力加点系统,可用来提升自身实力。注:可以从第二卷开始看……
  • 帝王将死

    帝王将死

    人生的最后时刻,帝王的遗嘱势必会在瞬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其间伴随着政治的交锋、权力的角逐、家族的争斗、亲人的反目、现实的走向与帝王遗愿的碰撞,充满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杀戮、残酷与无奈……冲出传统的历史视野,用文字细刀,剖析帝王遗嘱的密码,解开重重历史谜团。
  •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这是一部书写战国历史的大众历史读物。从三家分晋拉开战国序幕,七雄并起,逐鹿天下,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吞并东方六国,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写出了贯穿乱世的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这些故事出自于《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跌宕起伏,脍炙人口。聂政之刺韩,荆轲之刺秦,苏秦、张仪之励志,孙膑、范雎之复仇,孟尝君围魏救赵,商鞅变法,诸子百家绽放思想之花,后世的民族精神、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无不在战国的故事中追根溯源;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军事家的用兵之道,政治家的韬略智慧,哲学家的深邃思想,对后世深具启发。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中国通史(二卷)

    中国通史(二卷)

    《中国通史(全2册)》以时间为顺序,收录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一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理解现实必须懂得历史,借鉴前人得失。《中国通史》正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采用全新的体例形式编纂的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历史的新型图书。
热门推荐
  • 探秘军事天地

    探秘军事天地

    无论是保卫战,还是侵略战,无论胜出或者是败落,历史都将给出一个公正的评判。那些经历战场武器,那些亲历战场的士兵,那些见证战争的旁观者,甚至是无辜的受害者都将成为军事天地里的主角。
  • 一剑动神州

    一剑动神州

    神州大地有九州,武道境界分九重。紫衣青莲,踏遍九州,一剑自定天下劫;一袭貂裘,运筹帷幄,身负经天纬地才。看少年兄弟如何一步步成长为问鼎江湖权倾庙堂的大人物。江湖的刀光剑影,庙堂的权谋争斗,粉墨登场的鲜活人物,和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
  • 爱在心碎时旷世奇恋

    爱在心碎时旷世奇恋

    现实世界中平凡的她一不小心掉入一个充满着灵力与巫术的时空之中,她冷若冰霜,心如止水,不为尘间世俗所扰,却偏巧碰见一个霸气冷傲的帝王,将她本会平淡的生活彻底的颠覆,从此恩恩怨怨。他,万千宠爱,却是只取一瓢。可身为帝王,又岂能随心所欲,这一生,注定在某个时候有负于她。她为救他,誓死与巫国的绝顶巫术相抗,耗尽了灵力,致使自己瞬间满头白发,烟消云散。而当数年后她再次醒来,昔日的帝王早已娶妻纳妾,把酒颜欢,身边之人,心中之人,也再也不仅仅是她湖冰一人……
  • 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

    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才是我

    他才是我

    王晋康,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名家。14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其作品在中国科幻文坛上独树一帜,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他具备良好的文学功底,语言冷静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
  • 如果深爱化成牢

    如果深爱化成牢

    结婚前夕,姐姐爬上了未婚夫的床。她忍痛割爱,却被当做杀人凶手,遭受三年非人折磨。如果深爱化成牢……
  •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里学(实战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辅以详实的解析,从销售人员的心理领悟、顾客的消费心理透视及销售过程中的心理博弈等加以阐释。对于销售人员而言,要想提升你的销售业绩,试试从了解销售心理学开始吧!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爱情对于慕晴云而言究竟是什么?<br/>她与四皇子指腹为婚,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直到慕家覆灭。<br/>她因而绝望,可是命运却让两人再次相遇。<br/>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权势涛天的恩客。<br/>理智的战争,渐渐变成情感的拉据战,谁才能求得最后的胜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梨花误

    梨花误

    步蘅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睛,有种摄人的吸引力,令她怎么也挪不开目光。那竟是一双……绿色的眼睛!不,是一只绿色的眼睛!另外一只是灰褐色的……不一样的颜色,却都一般晶莹亮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