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3800000004

第4章 朝闻道(3)

中国的甲骨文比钉头字和圣书字晚两千年,跟腓尼基的“比拨罗”字母时代相同。汉字文化向南传到越南,向东传到朝鲜和日本,形成“东亚文化区”。

到现代,欧亚大陆四个文化区(西欧、西亚、南亚、东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西欧文化,它扩大到美洲,成为“西方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西亚、南亚和东亚的文化统称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播到整个世界,成为国际现代文化的主流。

文化的历史发展

文化不仅有地域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有历史的发展。从古到今,任何文化都是逐步发展和演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神学文化、玄学文化和科学文化。神学文化的特点是冥想,玄学文化的特点是推理,科学文化的特点是实证。

文化有精神的一面和物质的一面。从神学到玄学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相对减少,物质的重要性相对增加。文化以精神安慰为目标发展为以物质享受为目标;文化以“文史哲”为支柱发展为以“科学和技术”为支柱。精神和物质彼此依存、互为表里。没有物质背景的精神文化是不存在的,没有精神背景的物质文化也是不存在的。

人类走出了原始生活之后就开始思考两大问题: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另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发展为道德和法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索发展为科学和技术。

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最为典型。它从“中世纪”逐步走向“现代”,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革命、产业革命、民主革命;政教合一改为政教分离,强迫信教改为自由信教,君主专制改为全民选举,贵族教育改为平民教育;创造铁路、汽车、轮船、飞机,发展能源,改进通信;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发展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系列的发明和创造,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四种传统文化融合成为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国际现代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任何个人或国家都可以参加进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从国际文化的客人变为国际文化的主人。

今天世界上并存着各种发展水平迥然不同的文化,它们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将在“矛盾和统一”的辩证规律中波动前进。

双文化时代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都热爱甚至崇拜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现代,任何民族都无法离开覆盖全世界的现代文化。环顾世界,到处都是内外并存、新旧并用,实行双文化生活。双文化的结合方式有:并立、互补和融合。不同的社会选择了不同的结合方式。今天的个人和国家已经不自觉地普遍进入了双文化时代。

个人的双文化生活在任何城市中都能看到。食,中菜和西菜;衣,中服和西装;住,四合院和公寓楼;行,汽车和三轮车;卫,中医和西医;教,学校和家庭教育;娱,图画、音乐、舞蹈、小说、戏剧,中西合璧、彼此模仿。人们说,在电视里看京戏是“寓中于西”。东方的城市生活一天也离不开来源于西方的交通设备、通信设备和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

“大清帝国”改名“中华民国”,这就是宣告中国双文化时代的开始。“中华”属于中国文化,“民国”属于西方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双文化。大学里传统文化课程很少,西方学术课程很多,这是“向外倾斜”的双文化。

中国文化原来就不是单纯的,它是中国的儒学和印度的佛教以及其他因素的混合物。佛寺多于孔庙是古代双文化的遗迹。

印度做了三百年英国的殖民地,行政和教育离不开英语,是一个双文化国家。新加坡规定英语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是华人的民族语言,新加坡是双文化国家。某些伊斯兰教国家激烈反对西方,但是照样学习英语和西方科技。

新闻说,某伊斯兰教国家的大臣们反对国王建设电视,因为其中的人像就是魔鬼。国王无奈,宣布休会。大臣们走出会场,找不到自己的汽车,回去问国王是怎么一回事。国王说:汽车不也是魔鬼的工具吗?

新闻说,在韩国,同一家人,父母倾向农耕文化,儿女倾向西方文化。“泡菜”的一代和“汉堡包”的一代住在一个大门里。青年人一方面希望父母负担他们的教育和结婚费用,这是农耕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另一方面不愿意担负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文化。企业家一方面拼命工作、扩大资本,这是资本主义文化;同时把财富和企业经营权传给子孙,这是农耕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双文化并存,因为英国工业化经历两百年,美国经历一百五十年,韩国只经历四十年,旧文化还没有来得及退出历史舞台。

西方文化内部也远非清一色。它早期是“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西亚)传来的基督教的混合物。生物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遗传学,到礼拜堂里拜上帝,进化论和上帝创造论集于一身,这不是新闻。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从国家来看是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从每一个家庭来看都是西方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双文化。

德国和日本,军事战败而经济战胜,这是铁血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文化的结合。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地域小而能量大,这是儒学传统和市场经济两种文化的结合。

西方文化所以发展最快,因为它兼收并蓄,汇集众长,重视科技,奖励发明,思想自由,人才辈出,人的智慧充分释放了出来。要使落后赶上先进,必须研究双文化的策略。

1995年7月30日

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殷商时代,欧亚大陆上有七个文化摇篮。六个在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一带的“西方”。一个在喜马拉雅山之东的“东方”,这就是中国的华夏文化。到了汉代时候,演变成为四大文化: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欧文化,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西亚文化,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

华夏文化在三千年中经历了四次变革:先秦的百家争鸣,汉代的独尊儒学,隋唐的佛教兴盛,清末的西学东渐。华夏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不同的文化,发展成为包含哲学、科学和艺术的全景文化,既有精神的一面,又有物质的一面。

先秦时代,诸国并立,文化多元,百家争鸣,《史记》记载“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但是,儒家人人阅读诸子著作,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以儒学为中心的综合文化。儒家说:“一物不知,儒家之耻。”

儒家的政治哲学长期稳定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使农业和手工业有条件逐步发展。培育五谷,纺织丝绸,采焙茶叶,制造瓷器,发明纸张,造福人民,惠及邻邦。

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到隋唐时代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不是只有庙宇和菩萨,它还有建筑术、数学、天文学、医学、语言学、因明(逻辑)学等科学和制作技术。它丰富了和活泼了陈陈相因的儒学。华夏文化于是变成儒佛二元文化。“江河不择细流,所以成其大。”华夏文化在当时是东方的文化高峰。

农耕的汉族在军事上不能抵御游牧的外族,但是在文化上同化了入侵的外族。经过不断的民族融合,汉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西欧文化后来居上,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等剧烈的变革之后,科学代替玄学,民主代替君主,发展成以科学和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文化。它大大超越了西亚、南亚和东亚的东方文化,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现代文化。西方帝国主义利用新兴的科技力量,席卷全球。中国地处“远东”,遭受侵略较晚,但是也未能幸免。

华夏文化直到明代还是世界上的先进文化,但是在西方工业化和民主化之后,相形见绌,无法较量。对抗失败之后,中国被迫采取“师夷技以制夷”的策略。开放门户,师法西洋,学习科技,废除帝制,华夏文化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以科技为中心的现代文化是开放性的。它是全世界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共同创造。任何国家只要能作出贡献,就是现代文化的主人。中国应当积极参加现代文化的创造,做现代文化的主人。

现代文化的出现使民族文化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文明古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文化的价值。哪些保持民族特色,哪些跟国际接轨,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之后,我国提倡弘扬华夏文化是及时的拨乱反正。但是,弘扬华夏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除旧布新,发扬光大。弘扬华夏文化绝不是提倡国粹主义。不能革新和发展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华夏文化必须恢复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伟大生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95年9月3日

双语言时代

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

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还要添上一句:“登月球而小地球。”超音速飞机从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到任何另一个城市,都可以早发而午至。地球的确太小了,不能再说是“大地”,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叫作“地球村”。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来自言语异声的四方。他对弟子们讲学,说的是什么语言呢?孔子周游列国,不带翻译。他向诸侯宣讲仁义,说的是什么语言呢?他不说曲阜的方言,而说当时的“天下共同语”,叫作“雅言”。孔子的语言是“双语言”:雅言和方言。

在地球村里,民族繁多,言语各异。如果东村说的话西村听不懂,西村说的话东村听不懂,那么地球村就成哑巴村了。地球村必须有大家公用的共同语。

用什么语言作为地球村的共同语呢?“世界语”行吗?不行。所谓“世界语”就是“爱斯不难读”(Esperanto)。这种人造语的规则简单,学习容易,但是应用范围不广,图书资料稀少,只相当于一个小语种,不能适应现代政治、贸易和科技等领域的复杂需要,所以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没有它的地位。

地球村的共同语不是开会决定的,而是由历史逐渐形成的。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三百年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日落”了,遗留下来一份遗产“英语”,正像罗马帝国瓦解之后遗留下来的“拉丁语”。“公历”失去了基督教特色,“米制”失去了法国特色,“英语”失去了英国特色。英语不仅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家的疆界。它是一条大家可走的世界公路,谁利用它,谁就得到方便。

“二战”之后,有一百多个殖民地独立成为新兴国家。在语言工作上,它们面对两项历史任务: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同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同语。日常生活和本国文化用国家共同语,国际事务和现代文化用国际共同语。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实行了双语言。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英语的洪水泛滥

“英语”原意“地角语言”。5世纪中叶(中国南北朝),欧洲大陆一个部落叫作“地角人”(Engle),从石勒苏益格(Schleswig,现在德国北部)渡海移居不列颠(Britain)。他们的“地角语”(Englisc,古拼法)代替了当地的凯尔特语(Celtic)。于是地区称为“英格兰”,语言称为“英语”(English,现代拼法)。

1066年(北宋中期),说法语的诺曼底人(Norman)侵入英国,此后两百年间英格兰以法语为官方语言。后来,1350-1380年间,英语开始用作学校语言和法庭语言。1399年(明朝迁都北京之前),英格兰人亨利第四当上了英王,此后英语的伦敦方言成为文学语言。

英语在5-6世纪时,用原始的“鲁纳”(runa)字母书写。7世纪时(中国唐代前期),基督教从爱尔兰传入英格兰,英语开始拉丁化。拉丁字母跟英语的关系,好比汉字跟日语的关系。英语的拉丁化是很晚的,到中国唐代时候才初步成形。

英语不是先有拼写规则然后拼写的,而是在随意拼写中逐渐约定俗成的。拼法不规则的原因主要有:(1)字母少而音素多,造成一音多拼;(2)语音变而拼法不变,遗留古文痕迹;(3)强调拼法反映希腊和拉丁的词源,人为地造成言文不一致现象;(4)部分语词采用法文拼法;(5)不断借入外来词,拼写法变得非常庞杂;(6)15世纪(明代中叶),英语发生语音的重大变化。刚刚写定的文字无法系统地改变,混乱的写法流传下来成为今天拼写定形的基础。

民国初年,英国“海盗牌香烟”的广告曾经贴满中国的街头。英国本来是个海盗之国。1588年(明万历年间),英国发挥海盗精神,用海上游击战术,以一群零散的小兵舰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成为海洋第一霸主。此后四百年间,英国建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大英帝国”。英国打破历史传统,努力开创新的历史局面,在政治上开创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创工业化生产方式。这两个开创改变了人类历史,使英语在全世界语言中独占鳌头。

英语虽然拼法不规则,但是同一个语词有一定的拼法和读音,例外只是少数。语法比其他欧洲语言简单。英语从四面八方吸收有用的外来词,成为词汇最丰富的语言。它用26个现代罗马字母而不加符号,方便打字和电脑处理。

同类推荐
  •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诗词中的绝世才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诗词中的绝世才子

    穿越千年时光,从诗词之中去品味那离尘绝俗的君子之道;从诗词之中去感受他们的人生。盛唐之诗与五代北宋之词,是古典诗词发展的两个高峰,这两个时期,也涌现了大量个性独特、天赋异禀的诗人词人。而其他时期的诗词发展也各有特色,每个时期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绝世才子。作者以诗词为线,通过解析诗词,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那些谦谦君子。
  • 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

    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回味:沉默的风景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热门推荐
  • 里皮自述:思维的竞赛

    里皮自述:思维的竞赛

    《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是里皮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反思和总结,是这位执教风格鲜明、个人魅力深入人心的足球教练的内心独白,包罗了他执教经历中所见证的重要时刻、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工作哲学,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中个性参差的足球运动员们的真实一面。同时,作为一位在意大利本土极其成功,并为中国足球带来新希望的教练,里皮在《思维的竞赛》中所分享的执教理念,在绿茵场外同样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团队精神的培养、共同使命的树立、信任的养成、战斗力的凝聚……里皮认为这些是比球赛的战术策略更重要的必胜团队要素。《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展现的不仅仅是里皮关于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种气度和智慧。
  • 三官灯仪

    三官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ilith

    Lili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len of Troy And Other Poems

    Helen of Troy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ver  The  Rainbow

    Over The Rainbow

    青木壬京一只手撑着脑袋向外望去,手表的指针已经转到了晚上七点过半,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公式又嘱咐了几遍,才宣布可以休息了。壬京今年才升入高二,如果不是父母啰啰嗦嗦一直在耳边唠叨升学的事,他根本不会来参加这个晚间补习的特别升学班。按理来说,能进入这个特别升学班的学生,都是在各个高校名列前茅的优等生,但是像眼下这种情况也时常会发生。“三个菠萝包和两罐橘子汁,哎,绘里,你要什么?”一个梳着利落马尾辫的女生,边这么转头问身边的同伴,边把一张纸币塞入一个短发女生手里。
  •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本书详述了袁隆平的生平与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和对人类作出的巨大功绩,令人读后感佩不已,就像世界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的那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读了本书,可以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贡献的精神和斗志。
  • 绝世仙恋

    绝世仙恋

    她,是生长在深山里的一株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等待他的到来。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是最放荡不羁的王,却每年栖她枝头,居心不良。那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她终于幻化成人形,站在他面前羞涩地说喜欢他。他助她修炼成仙,却又亲手将她送进轮回,许下毒咒,“豌儿,这辈子,下辈子,生生世世,你只能当我的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宗玄先生玄纲论

    宗玄先生玄纲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夫人专治不服

    顾夫人专治不服

    不是说,女追男隔层沙么?怎么她感觉隔的是沙漠?又大,又干。为了避免死在沙漠上,凤菲霏决定了,为什么要为了这片干巴巴的沙漠放弃整片大海?当她拥抱大海,发誓要当海王的时候,某男突然冒出来说:“你这片大海已经被我承包了。”“顾少,非卖品,下辈子请早。”
  • Boss独宠:甜妻难招架

    Boss独宠:甜妻难招架

    因为一纸阴谋,她招惹上大boss,寄人篱下,生活不再自由。本也认命了,不再抗拒了,得到了爱与温暖,却又被告知自己的家人的死与他有关?“上官景天,你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因为我父母的死跟你有关?!”?“呵,你以为呢?”“你要记得,这辈子你都是我的人——爱人。”他的宣示,震撼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