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0700000008

第8章 历史的大悲哀(6)

卖了一会儿,她走路便有些摇摇晃晃,旁边的营业员问她怎么了,她说是自己从小脚有抽筋的毛病,过一阵就会好。约三点钟,她去库房里取毛主席相片,紧接着,几个营业员都听见了“咚”的一声,谁都以为是哪个书架倒了,进去一看——林金凤倒在地板上,人昏迷了。刚才抱在怀里的一扎扎毛主席相片:穿军装的,穿大衣的,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在书房里的,在北戴河海边的,在井冈山、韶山的,和林彪在一起的,和“中央文革”几个人在一起的,和红卫兵们在一起的……摔在地上,有不少破了包装纸,撒落在她的身上、腿上。

当即送进了医院。医院组织了最有经验的大夫,进行紧急抢救。人虽然醒了过来,但血压上不去,晚上全身出现紫色的血点,并伴有抢救感染性休克。凌晨四点多钟,再次清醒过来之后,她表现烦躁、不安,一遍遍地问大夫、护士:“我这是在哪儿?”

“我这是在哪儿?”

“送我回去!”

“送我回去!”

天亮后,她渐渐安静了。脸色惨白,那对大眼睛里,失去了水盈盈的光泽,陷在眼窝里,好似两只落在地上有好几天的风干了的果子。那缩进去的两颊,暗淡渐渐爬上来的双唇,将一向活泼有如鸽子的笑容也给惊飞了……一夜之间,她像突然大了十岁,二十岁!晚了,晚了……

二十岁就是二十岁。

九点,一条洁白的被单,盖过了林金凤的眼睛,盖过了林金凤的脸庞。

她死于暴发性脑膜炎。

“脑膜炎”三个字,像一颗原子弹投向了井冈山!

第三个,第五个,第十个,第二十个……

当时只有四五十张病床的医院一下全塞满了,所有的普通病房都改为传染病房;

山上的红卫兵都戴上了口罩。各个接待站每天都有医务人员给红卫兵的喉咙里喷射一种黄色的药水;

大部分患者来自小学。小学被严厉地封锁起来,除了医务人员,谁也不能进出;

无疑,好药先用,但医院储备太少,抢救几个下来,只有阿托品了。此药对于治疗暴发性脑膜炎疗效不明显。大夫们好似在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过日子——病房里是生命垂危的红卫兵;医院门口等着一批批虎视眈眈的红卫兵,那可怕的沉默,正似引爆前的炸药……

显然,他们无法接受这样冷酷的事实:和自己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同学,与自己一起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来到井冈山的战友,竟会把笑声、歌声葬在这里,把青春的活力、战斗的激情葬在这里,而让长征队少一个成员,井冈山新添一座坟茔!

三天后,林金凤人土安葬了。

有几百名红卫兵送葬,大多数都是相互陌生的,第一次走到一起,犹如前面的几十面旗帜,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成都、武汉、杭州、南昌等祖国各地的长征队旗帜,第一次汇合在一起。

肃穆,悲哀,迷惘。只有北风拍打旗帜的声音,强悍,尖厉,让人感到它们随时有可能会被撕开,或者被折断;只有几百双脚踩在满是冻雪的土地上的声音,“咔嚓”,“咔嚓”……洁白的晶体顷刻间化为一摊摊污水,像是雪也在呻吟。

沿途,不断有年纪大些的红卫兵加进送葬的行列。而年纪小些的,伫立在原地,眼睛里充溢着不安与惊恐,似乎那抬在四个老俵肩上的不是一口白木棺材,而是他们的明天……

到了墓地。墓地在离井冈山大厦不远的山脚下,靠近茨坪去大井的公路。几个老俵早挖好了坑,棺材稳稳地放进去后,组织这次送葬的北京大学、东北农学院的几个红卫兵,命令同来的袁林、孙景玉、段奇逵等井冈山上的“走资派”走到坑前。

临来前,他们已被勒令“披麻戴孝”——头上扎着一块白布,身上是一件白大褂,胸前吊着一块写有杀害红卫兵的刽子尹字样的牌子。这一生里,他们死过亲人,牺牲过战友,可他们还从未有过这样的装束……

“你们统统跪下,请罪!”

袁林,这位参加过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和胡耀邦同志在一个团共事的老干部,第一个跪下了。其他五六位领导干部也相继跪下了,地上的冻雪一下湿了他们的膝盖……

不是怯懦,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人是不会怯懦的。说到底,他们的手是干净的,而且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山上发现脑膜炎起,他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站着,向南昌紧急求援,向北京紧急电告,组织抢救,安排隔离,处理后事,安恤死者亲人,乃至在医院送汤水、倒痰盂,拆纱布做口罩……

是真诚的痛惜。他们为一位如花的妙龄少女未等到展现自己的全部色彩、全部芬芳,便凋谢在井冈山上而痛惜,他们也有与林金凤差不多年纪的女儿……

是坚韧的负重。虽然还说不明白,可他们能感到为林金凤的死,红卫兵骚动的心里有了某种悲哀,某种迷惘。也许为了掩饰心灵上已经爬上的裂纹,红卫兵才需要某种精神上的发泄,那就让自己来承受这种劈头盖脑的发泄吧。

一个红卫兵发言道:“我们是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崇拜、无限热爱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可是井冈山的走资派们极端仇视我们,制造恶劣的生活条件、肮脏的生活环境,妄图驱赶我们,林金风战友的死就是他们迫害红卫兵的铁的罪证……”

他一步走到孙景玉面前,狠狠甩了一记耳光,孙景玉被打得身子歪倒在地上。

他又走到袁林面前,右手刚刚举起来,后面有红卫兵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

他走回去匆匆地念完了带有浓厚火药味的发言稿,算是对死者的祭文。

北京大学、东北农学院的那几个红卫兵,从老俵手里拿过铁锹,将泥土铲进坑里去。所有的红卫兵都围过来,插得上手的,便用手撒把泥土下去。当未上漆的棺木被褐黑色的泥土隐没了最后一点白色时——并不比粘合一个信封、或者油漆一张桌子更复杂,站在前面的人都愣了一下。有几个女红卫兵啜泣了,哭声是压抑的,揪揪颠颠,时断时续,压抑得似从石碾子里发出来的……

不一会,哭声泛滥了,几乎所有的女红卫兵都哭开了。让人分不清是北风在渐渐隆起的坟头上呜咽,还是哭声在阴沉的天穹撕碎败絮似的云块……

十三

茨坪。

那半块未搭棚子的水田上,一连解放军战士手拉手地拉起了一个巨大的圈子,同时也拉起了一个巨大的撞憬。

如果说毛主席一定会来井冈山接见红卫兵的想法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致于常常会在眼前幻化出一幕幕激动人心、热泪淋漓的场景;那么这一回飞机不在厦坪空投、而要在茨坪降落下来的事实,眼前出现的众多解放军战士紧张又警惕的面孔,则使这一想法得以大鹏展翅般地飞腾!

某种失望一扫而空,某种迷惘抖落一尽,就是心头弥漫过的某种悲哀,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欣喜,产生了速度。嘴唇皮的波动决不会慢于水浪的波动——“毛主席会来看望我们!”

“毛主席今天会来慰问我们!”……

痴迷,爆发了联想。每一个红卫兵的脑海里都有节日焰火般的绚丽——“林副统帅会来!”

“周总理会来!”

“江青同志也会来!”

各个接待站的工作人员都在解释——“这是中央派来送治疗脑膜炎药品的飞机!”

这是中央派来送治疗脑膜炎药品的飞机广……

几十条、几百条嗓子,盖不过数千、数万条嗓子,犹如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少数人却常常处于被打倒、遭屈辱的地位一样,红卫兵怀疑他们!红卫兵嘲弄他们!红卫兵敌视他们!这种敌视,使真话越讲越像假话,假话越传越像真话……

圈子外,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所有的眼睛都瞪着灰蒙蒙的天空,所有的耳朵都竖起来,力求捕捉到那非同凡响的声音在大气层里引起的第一阵颤动……

我们也在其中,胡平与几个同班同学一起,站在博物馆大门口的那片高坡上等着,张胜友则挤进了离圈子不过五米远的近处。

就是站在一起,我们也不会真正认识。我们,还有这片人山人海,不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却胜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历史,还没有给我们认识自己、也认识同一代人的机会。

当时我们决没有想到,二十年之后我们会来写这样一篇作品;犹如当时我们不可能料到,十年之后我们会从社会的阴沟里爬出来,蒙混进了堂堂的复旦大学……

世界上难有这样漫长的等待,世界上找不到这样耐心的观众。衣服单薄的红卫兵们,在零下二三度的旷野,等了半天,等了一天……

次日上午,那片几乎凝固了的、巨大的“银幕”上,终于隐隐地有了什么:由弱而强了,是发动机的轰鸣声;由远至近了,是一架涂有八一红星军徽的直升飞机。

顷刻间,那海,发生了海啸:“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那山,上下起落,左右错位,似乎这是一座火山,即将要有一次伟大的爆发!

那圈子,则像一只四面受强气压挤压的脆弱的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碎……

直升飞机并没有立即着陆。它在低空作了多次的盘旋,那道道灼热的气流,纷纷扫落树枝上的冰壳、冰凌,强大得像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在俯视人世间的芸芸众生;它几次像是要着陆了,又猛地升上去,似乎又有蜻蜓般的小心翼翼,生怕让什么东西给吃了、或缠了去……

身子向后顶去,脚板向前蹬去,解放军战士们的手拉得更紧了,彼此的五指,宛如一道铁钩……

直升飞机终于着陆了。螺旋桨仍在隆隆地转动,舱门刚刚打开,隐约看到里面一个穿军装的高大身影……

这一刹那,站在高坡上的胡平看见,往前涌的人海扯出了后面的几个口子,口子里都有结着一层薄冰的粪坑,粪坑里都不断有闪避不及、被撞下来的红卫兵,其势正如中国的改革者在一九八五年里纷纷中箭落马!

已挤在圈子边的张胜友目睹——一个十五六岁、操着宁波口音的红卫兵喊了一句:“我要第一个与毛主席握手!”

话还未落地,他和另一个红卫兵竟冲进了圈内,仅跑了七八米,许是被发动机喷出的气流那巫师般的力量摄住,他不动了,身子又往左侧了一下,旋即,飞机头部的螺旋桨劈将下来,一股白色、粘稠的脑液似从高压水龙头喷射出来,他的两颗眼珠子,也被打出去七八丈远……

前面的红卫兵都呆住了!圈子内的另一个红卫兵更呆住了,几秒,十几秒……

足足半分钟之后,他走过去,双手捧起地上的一摊脑浆,将它们放回到同伴的冒着热气的大半边脑壳里,似乎这样能够起死回生……

上帝没有被感动。

所有的欣喜,所有的痴迷,同时都被螺旋桨劈得粉碎……

直升飞机运来的是几箱贵重药品——进口的阿拉明、新福林,还有血管紧张素等抢救休克的针剂。据说,后者一盒得花28元人民币。

红卫兵散去后,在这半块水田里,拾到了两大筐鞋子袜子……

直升飞机只能暂停在了茨坪,螺旋桨劈坏了,在等着从南昌的向塘机场运新的螺旋桨来换……

惊愕、愤怒的红卫兵们向空军造反了,他们誓死要揪出杀害红卫兵小将的刽子手和幕后策划者……

同类推荐
  • 忘忧草

    忘忧草

    人是情感动物,在我的这部书中,我所要表达的,或许就是我的一种思念、一种理解、一种心情,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我创作的客体与主体。
  •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收录了《终于能管你一回》、《心境》、《失眠》、《张山的相好》、《后妈》、《女人》、《捕鱼者说》、《福婶的心情》等近百篇微型 小说作品。
  •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许多人视传其神为畏途,但是席小平在一部书中记录、欣赏、分析、评论流派情趣各异的书画作品毫无吃力之感,反而极逞笔力,将一幅幅用线条与色彩勾勒的作品演变成一场场文字的盛宴与语言的狂欢。在欣赏和探寻书画家们的艺术成就时,席小平专于白描,但是在倾注感情时却不吝笔墨,他的描写从底蕴到语言都是民族的,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翎毛、走兽、虫鱼等内容,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勾勒、设色等技法,都有富于中国传统的文人化阐示。从《诗经》流传下来的“赋比兴”手法在席小平手中运用娴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铺陈、比喻、起兴成为席小平散文的一大特色。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热门推荐
  • 灵千狐

    灵千狐

    现代某小国公主意外穿越到波澜大陆成为灵家小姐,可是这接踵而来的恩怨情仇是怎么回事?哼!想算计本小姐,你就做梦吧!
  • 爱在不言中

    爱在不言中

    本书内容有,《爱在不言中》、《爱他就爱他的家人》、《茶山的歌者》等。
  • 劫道归尘

    劫道归尘

    “哎呀,师兄~,任务有你就好了嘛!小光头,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姐姐带你玩好不好?”“……
  • 题松江驿

    题松江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魅力女人课堂

    魅力女人课堂

    本书是一本女性生活通俗读物。向您介绍了零星时间打造精致生活、时尚“小资”情结、情调假日等内容。
  • 老婆束手就擒

    老婆束手就擒

    注:本文轻松搞笑,内容不小白,后有小虐怡情(女虐男哦)不要被裴儿的简介所迷惑.天雷滚滚,无伤大雅…白小兔这辈子最痛苦的事儿就是碰上了秦守,从此两人便展开了一场你跑我追,你逃我擒的戏码。白小兔是真的很白很小兔,秦守是真的很禽兽!!…秦守,笑的倾国倾城,颠倒众生。白小兔一脸的不甘唯唯诺诺的!“我是兔子!不是猫!”秦守,邪魅一笑,双眼一眯,眼角一挑,嘴里吐出婉转性感的音调,一个字后音向上翘着“恩?!”白小兔可怜兮兮的“喵儿~”…男主:典型的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闷骚腹黑,讨白小兔嫌的主儿。女主:典型的长的白白净净,脑子里也是白白净净,整天给秦守压迫,牵手是被逼的,拥抱是被逼的,接吻是被逼的,同居是被逼的,甚至结婚都是被逼的!...............新年开新文,希望宝贝儿们多多支持,裴儿也会多多努力!众么么
  •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途经华岳

    途经华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在校内外的见闻和思想活动,中间还穿插了多篇父母为他写的劝诫性的文章,以及老师每个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本书的翻译者夏丐尊先生认为,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这些平实的文字里,作者将人世间的种种伟大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融入其中。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感情,恰恰能在读者心中激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使爱的美德永驻心中。该书自诞生以来,被译成了一百多种文字,成为公认的一部最富有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
  • 三国之皇叔四弟

    三国之皇叔四弟

    主角设定:罗昭,字伯明。男,16岁,身高186cm,体重72kg,穿越前为某校学生。自幼在山里拜大师学习武艺,练习骑马、射箭。学习太极枪、罗家枪、杨家枪、剑法。擅长搏斗、太极拳,于黄巾之乱时登场。武艺基本与赵云、马超、典韦同级,高于太史慈、庞德、张郃。与刘关张结为兄弟打天下。文采:身为穿越者,语文不太差,会剽窃古人几首诗讨得美女芳心。打仗?打得过就死命的打,打不过就玩阴。曹操:“刘备只不过比我多了个罗伯明而已,此乃天亡我也。”张飞:“四弟好酒量!某家比不过你。”刘备:“如不是四弟,大汉复兴无望……”孙策:“有你在我何敢自称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