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300000001

第1章

佛般涅槃后  适满百余年

圣教异部兴  便引不饶益

展转执异故  随有诸部起

依自阿笈摩  说彼执令厌

世友大菩萨  具大智觉慧

释种真苾刍  观彼时思择

等观诸世间  种种见漂转

分破牟尼语  彼彼宗当说

应审观佛教  圣谛说为依

如采沙中金  择取其真实

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四众者何。一龙象众。二边鄙众。三多闻众。四大德众。其五事者。如彼颂言。

余所诱无知  犹豫他令入

道因声故起  是名真佛教

后即于此第二百年。大众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说部。二说出世部。三鸡胤部。次后于此第二百年。大众部中复出一部。名多闻部。次后于此第二百年。大众部中更出一部。名说假部。第二百年满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亦名大天。大众部中出家受具。多闻精进。居制多山。与彼部僧重详五事。因兹乖诤分为三部。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如是大众部四破或五破。本末别说合成九部。一大众部。二一说部。三说出世部。四鸡胤部。五多闻部。六说假部。七制多山部。八西山住部。九北山住部。其上座部经尔所时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少乖诤。分为两部。一说一切有部。亦名说因部。二即本上座部。转名雪山部。后即于此第三百年。从说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犊子部。次后于此第三百年。从犊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贤胄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次后于此第三百年。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化地部。次后于此第三百年。从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自称我袭采菽氏师。至三百年末。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饮光部。亦名善岁部。至第四百年初。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经量部。亦名说转部。自称我以庆喜为师。如是上座部七破或八破。本末别说成十一部。一说一切有部。二雪山部。三犊子部。四法上部。五贤胄部。六正量部。七密林山部。八化地部。九法藏部。十饮光部。十一经量部。如是诸部。本宗末宗同义异义。我今当说。此中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本宗同义者。谓四部同说。诸佛世尊皆是出世。一切如来无有漏法。诸如来语皆转法轮。佛以一音说一切法。世尊所说无不如义。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际。诸佛寿量亦无边际。佛化有情令生净信无厌足心。佛无睡梦。如来答问不待思惟。佛一切时不说名等。常在定故。然诸有情。谓说名等欢喜踊跃。一刹那心了一切法。一刹那心相应般若知一切法。诸佛世尊尽智无生智恒常随转。乃至般涅槃。一切菩萨入母胎中。皆不执受羯刺蓝頞部昙闭尸键南为自体。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一切菩萨出母胎时。皆从右胁。一切菩萨不起欲想恚想害想。菩萨为欲饶益有情。愿生恶趣随意能往。以一刹那现观边智。遍知四谛诸相差别。眼等五识身有染有离染。色无色界具六识身。五种色根肉团为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觉触。在等引位有发语言。亦有调伏心。亦有净作意。所作已办无容受法。诸预流者。心心所法能了自性。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苦能引道。苦言能助。慧为加行。能灭众苦。亦能引乐。苦亦是食。第八地中亦得久住。乃至性地法皆可说有退。预流者有退义。阿罗汉无退义。无世间正见。无世间信根。无无记法。入正性离生时。可说断一切结。诸豫流者。造一切恶唯除无间。佛所说经皆是了义。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心性本净客随烦恼之所杂染。说为不净。随眠非心。非心所法。亦无所缘。随眠异缠。缠异随眠。应说随眠与心不相应。缠与心相应。过去未来非实有体。一切法处非所知非所识量。非所通达。都无中有。诸预流者亦得静虑。如是等是本宗同义。此四部末宗异义者。如如圣谛诸相差别。如是如是。有别现观。有少法是自所作。有少法是他所作。有少法是俱所作。有少法从众缘生。有于一时二心俱起。道与烦恼容俱现前。业与异熟有俱时转。种即为芽。色根大种有转变义。心心所法无转变义。心遍于身。心随依境。卷舒可得。诸如是等末宗所执。展转差别有无量门。其多闻部本宗同义。谓佛五音是出世教。一无常。二苦。三空。四无我。五涅槃寂静。此五能引出离道故。如来余音是世间教。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其说假部本宗同义。谓苦非蕴。十二处非真实。诸行相待展转和合。假名为苦。无士夫用。无非时死。先业所得业增长为因有异熟。果转由福故得圣道。道不可修。道不可坏。余义多同大众部执。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如是三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不脱恶趣。于窣堵波兴供养业。不得大果。有阿罗汉为余所诱。此等五事及余义门。所执多同大众部说。说一切有部本宗同义者。谓一切有部诸是有者。皆二所摄。一名二色。过去未来体亦实有。一切法处皆是所知。亦是所识及所通达。生老住无常相。心不相应行蕴所摄。有为事有三种。无为事亦有三种。三有为相别有实体三谛是有为。一谛是无为。四圣谛渐现观。依空无愿二三摩地。俱容得入正性离生思惟。欲界行入正性离生。若已得入正性离生。十五心顷说名行向。第十六心说名住果。世第一法一心三品。世第一法定不可退。预流者无退义。阿罗汉有退义。非诸阿罗汉皆得无生智。异生能断欲贪嗔恚。有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有天中住梵行者。七等至中觉支可得。非余等至。一切静虑皆念住摄。不依静虑。得入正性离生。亦得阿罗汉果。若依色界无色界身。虽能证得阿罗汉果。而不能入正性离生。依欲界身非但能入。正性离生。亦能证得阿罗汉果。北俱卢洲无离染者。圣不生彼及无想天。四沙门果非定渐得。若先已入正性离生。依世俗道有证一来及不还果。可说四念住能摄一切法。一切随眠皆是心所。与心相应有所缘境。一切随眠皆缠所摄。非一切缠皆随眠摄。缘起支性定是有为。亦有缘起支随阿罗汉转。有阿罗汉增长福业。唯欲色界定有中有。眼等五识身有染离染。但取自相唯无分别。心心所法体各实有。心及心所定有所缘。自性不与自性相应。心不与心相应。有世间正见。有世间信根。有无记法诸阿罗汉亦有非学非无学法。诸阿罗汉皆得静虑。非皆能起静虑现前。有阿罗汉犹受故业。有诸异生住善心死。在等引位必不命终。佛与二乘解脱无异。三乘圣道各有差别。佛慈悲等不缘有情。执有有情。不得解脱应言菩萨。犹是异生。诸结未断若未已入正性离生。于异生地未名超越。有情但依现有执受相续假立。说一切行皆刹那灭。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但有世俗补特伽罗。说有移转。活时行聚即无余灭。无转变诸蕴。有出世静虑。寻亦有无漏。有善是有因。等引位中无发语者。八支圣道是正法轮。非如来语皆为转法轮。非佛一音能说一切法。世尊亦有不如义言。佛所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此等名为本宗同义末宗异义。其类无边。其雪山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犹是异生。菩萨入胎不起贪爱。无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无天中住梵行者。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有犊子部本宗同义。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依蕴处界假施设名。诸行有暂住。亦有刹那灭。诸法若离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依补特伽罗可说有移转。亦有外道能得五通。五识无染亦非离染。若断欲界修所断结。名为离欲。非见所断。即忍名相。世第一法名能趣入正性离生。若已得入正生离生。十二心须说名行向。第十三心说名住果。有如是等多差别义。因释一颂执义不同。从此部中流出四部。谓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所释颂言。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其化地部本宗同义。谓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无为是有。弥四圣谛一时现观。见苦谛时能见诸谛。要已见者能如是见。随眠非心亦非心所。亦无所入。眠与缠异。随眠自性心不相应。缠自性心相应。异生不断欲贪嗔恚。无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无天中住梵行者。定无中有。无阿罗汉增长福业。五识有染亦有离染。六识皆与寻伺相应。亦有齐首补特伽罗。有世间正见。无世间信根。无出世静虑。亦无无漏寻伺。若非有因预流有退。诸阿罗汉定无退者。道支皆是念住所摄。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不动。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无记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缘起真如。入胎为初命终为后。色根大种皆有转变。心心所法亦有转变。僧中有佛。故施僧者便获大果。非别施佛。佛与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脱说。一切行皆刹那灭。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此等是彼本宗同义。其末宗异义者。谓说实有过去未来。亦有中有。一切法处皆是所知。亦是所识。业实是思。无身语业。寻伺相应。大地劫住。于窣堵波兴供养业。所获果少。随眠自性恒居现在。诸蕰处界亦恒现在。此部末宗。因释一颂执义有异。如彼颂言。

五法定能缚  诸苦从之生

谓无明贪爱  五见及诸业

其法藏部本宗同义。谓佛虽在僧中所摄。然别施佛果大非僧。于窣堵波兴供养业获广大果。佛与二乘解脱虽一。而圣道异。无诸外道能得五通。阿罗汉身皆是无漏。余义多同大众部执。其饮光部本宗同义。谓若法已断已遍知则无。未断未遍知则有。若业果已熟则无。业果未熟则有。有诸行以过去为因。无诸行以未来为因。一切行皆刹那灭。诸有学法有异熟果。余义多同法藏部执。其经量部本宗同义。谓说诸蕰有从前世转至后世。立说转名非离圣道。有蕰永灭。有根边蕰。有一味蕰。异生位中亦有圣法。执有胜义补特伽罗。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三藏法师翻此论竟。述重译意。乃说颂曰。

备详众梵本  再译宗轮论

文惬义无谬  智者应勤学

同类推荐
  • 人间训

    人间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全生集

    外科全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十六水法

    三十六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迷糊小助理

    迷糊小助理

    她不懂时尚,不会打扮,是屡败屡战的相亲小达人,却在不经意间闯进他的时尚世界。从此,情敌满天飞。天后、超模火力全开,只想虐她千百遍,偏偏,某只腹黑却待她如初恋,手指都没动一下,就有人帮她搞定一切。只是,她怎么觉得,他才是最危险的那个?
  • 收获日(全集)

    收获日(全集)

    本篇小说描写的是乡村男女的爱恨情仇。李惠文嫁到了穷乡僻壤,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心里却想着初恋的情人,在繁琐平庸的生活中,向往自己曾经的爱情。可是再与初恋情人重逢时,已经不是她心中所思念的那个样子了。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梦,还是实实在在的平淡日子触手可及。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娱乐头条:帝少狂宠娇妻

    娱乐头条:帝少狂宠娇妻

    谈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招事体质,招了一群娱乐圈的小婊砸还不够,还招来一尊大佛。只是,这位先生,你哪里来的这么厚的脸皮装熟。商灏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爱上一个女神……经,关键是自己攒了二十几年的撩妹技能全都用在了谈笑一个人身上。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是梦想登顶娱乐圈的大小姐,一个是商海沉浮的娱乐帝王,两人过招究竟谁胜谁负?商灏泽呵呵一笑,我的字典就没有输这个字。谈笑表示赢不了你,我还治不了那群上赶着找虐的小婊砸们嘛,大不了双赢就是了……...
  • 西汉故事

    西汉故事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 零售管理

    零售管理

    扛起中国零售业的大旗的必备书。“超市不超”,“便利店不便”,“专业店不专”……我国零售业正处于这样一种业态特征不突出,竞争能力不强的混乱局面。只有学习先进的东西,对整个零售系统管理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才能在这场零售阻击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缉拿传染病的元凶抗菌良药青霉素的发明走进微生物生物分界林耐研究分类系统时,将生物分成了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但当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细胞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也被一一识别。这样,两界系统也就不再适用。
  • 不焦虑的女人

    不焦虑的女人

    人生道路不平,其实是心不平。得失心、是非心、分别心、荣辱心……任何一种存有妄念的心,都会让我们焦虑,而所有的焦虑,其源头都是因为执著。最智慧的女人并不是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业、婚姻、家庭上,而是应该时刻观照自己的心,斩断焦虑的源流,让身心处于喜悦和饱满之中,这种女性也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世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重要,安放好自己的心,让生命在平静祥和中焕发出光彩,这样的智慧女人,怎不令人爱?这本书,写给所有身处焦虑之中的女性。作者以清凉的文字,还你一颗清净的心。
  • 冷帝毒医

    冷帝毒医

    她,墨清姿,碧落山庄的大小姐,小小年纪便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五岁随母出游,却惨遭暗算,为保她性命,娘亲的贴身婢女把她自己同样五岁的孩子推出,只为换来她一丝活命的机会。亲眼目睹娘亲死在她的面前,亲眼目睹鲜血流成河,她趴在草丛中,因那一幕而痛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却身处四大名山的青山之中,是谁救了她?是谁把她送到了这里?青山中,她谨记娘亲之言,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隐忍,别人一天可学成的一招剑法,她要用上三个月,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可又谁知,她才是那天才中的天才?她淡雅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青山十年,风云涌动之际,四大名山比武论名,她被推上台,想看她笑话?想看她出丑?可谁知前一刻垂首静立的白衣女子下一刻蓦然抬眸冷眼睥睨群雄,素手轻扬瞬间取人性命于无形,众人震惊了,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台上那清冷脱俗的女子,那袭白衣,在那一刻夺去了众人的心后,却又在名扬天下之时消声灭迹…他寻她千里,待寻得时,她却已是他人妻,黯然伤神望月相思,待知她被离弃,势必把她纳入怀中永不离!他与她指腹为婚,却不知心系之人已是他的妻,待到错放之时,悔恨终生血泪滴!他为她,默默付出不求报,只为她展颜一笑色倾城!那一袭白衣,夺了众人的心,灼了众人的眼,迷了众人的情,痛了众人的心,到头来,谁能得她一句,白头相守永不离?谁,又能得她一句,生死相随永不弃?本文一对一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