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2200000009

第9章 补足真阳百病消——阳气是人体最好的治病良药(1)

第一节 万物生长靠太阳,长命百岁靠养阳

阳气像太阳,维持生命要用它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阳光的照耀,我们人体也是一样。在人体这个设计精密的小宇宙里,同样需要阳气的温煦才能够充满鲜活的生命力。《黄帝内经》中说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系于“阳气”,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人们才能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而我们养生的重点就在于养护身体内的阳气。

人体内的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就是保卫的意思,阳气是人体的卫士,它能够抵制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六淫邪气”即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很爱生病呢?像是现在的流感,有的人总是在“赶流行”,有的人却安然无恙,区别就在于他们体内的阳气充足与否。总是爱生病的人体内阳气不足,病邪很容易侵入人体,而体内阳气充足的人能够抵挡外邪的入侵。所以,那些身患各种疑难杂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基本上都是卫阳不固、腠理不密的,以致外来的各种邪气陆续占领人体并日积月累而成。

导致疾病的原因除去自然界的“六淫邪气”,还有人体内部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传统中医认为: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惊恐伤肾,也就是说情绪波动过大就会伤害五脏,导致病变。而人的情绪就是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起伏最大,阳气充足的人通常比较乐观、通达,阳气不足的人则容易悲观绝望。所以,养好阳气,人的情绪也会慢慢好起来,整个人充满了精神与活力,由于七情过度而导致的病也就离我们远去了。

总之,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失去阳气,万物便不能生存,而如果人体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要停止。

阳气何来:秉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

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就是指人体的阳气,也称为“正气”、“元气”,即“真元之气”。我们知道,人体阳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阳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正气耗尽,人就会死亡。那么,我们身体的阳气究竟从何而来呢?《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阳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

父母之精气是先天之本,阳气的强弱首先由先天之本所决定。也就是说父母身体都很好的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同胞姊妹,有的健康强壮,有的体弱多病。兄弟姐妹之间有一套相近的遗传基因,在先天条件上应该差距不大,但有一个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孕期有无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受孕的时间,孕妇孕期有无饮酒过量、服药等情况,孕期心情,孕妇营养状况等等。所以说,母肥则子壮,如果打算生孩子,一定要先把夫妻双方的身体都调养好,给孩子一个比较充足的阳气,要知道怀胎十月可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当然,阳气虽来自父母之精气,但这些先天带来的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因此,人体阳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受到后天之本,即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的影响。有的人父母身体不是很好,先天阳气没有那么充足,这样的人虽然自小免疫力低、体弱多病,但如果他知道自己先天条件不好,很注意养生,懂得养护自己的阳气,也能长寿。

由此可见,阳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它的强弱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先天之本与后天之力。父母的先天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而至于能否长寿,还是要看他本人能不能巩固好后天之本,养护体内的阳气。阳气虽秉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定数。人活着的这些年就是不断耗散这些阳气的过程,有一天阳气耗尽了,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因此,养生就要珍惜父母赐给我们的生命力,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好好养护正气,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

脾胃运转情况,决定阳气是否充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百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他认为,脾胃与人的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的阳气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而人吃五谷杂粮、果蔬蛋禽,都要进入胃中,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摄取营养,都要从胃而得来。

李时珍曾经说过:“脾者黄官,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他认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协调。脾胃如果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而如果脾胃一旦受损,功能失常,就会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人是否懂得养生,还要重视养脾胃,那么吃什么才能养脾胃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枣、莲子、南瓜、茼蒿、红薯等都有养脾胃的功效。

另外,下面四大保养脾胃的要诀要记牢:“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1.动为纲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生化之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因此,美女们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散步是一种和缓自然的体育活动,可快可慢,可使精神得到休息,使肌肉放松,气血调顺,帮助脾胃运化,借以祛病防衰。

2.素为常

素食主要包括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杂粮、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等。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温凉适当,不要过热也不可过凉,因为热伤黏膜、寒伤脾胃,均可导致运化失调。少食质硬、质黏、煎炸、油腻、辛辣性食品。

3.酒少量

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刺激胃肠蠕动,以利消化,亦可畅通血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除风散寒,但过量饮酒,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不思饮食,重则呕吐不止。

4.莫愁肠

指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中医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久之气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导致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干扰,经常保持稳定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这也是保养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

肾为身之阳,养阳先养肾

中医所说的阳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组成的。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涵养着人体的阳气。养好肾,才能保障人体气血畅通,阳气充足。因此,养阳一定要先养好肾。

如果说生命是一棵大树,那么肾脏就是树根。对于肾脏,中医里永远只存在着补,从没有泻的说法。不能给肾脏撤火,更不能灭火,只有通过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长久而旺盛。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补肾的药品、保健品,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补肾也有讲究,不要盲目。大家都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羊丢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把羊圈补好,而不是再买几只羊回来。补肾也是一样,首先要保住现存的,然后再想怎么去补,不要一边补,一边继续大量地消耗,这样是没有用的。所以,补肾首先是固摄元气,每天吃好、睡好,心情愉快,也是一种保护。具体说来,养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节制性生活

在中医的抗衰老、保健康的理论中,常把保护肾精作为一项基本措施。对此,前人早有定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固而勿泄。”总的意思是对房事要有节制,既要节而少,又要宜而和。只要做到节欲保精,就会阴精盈满,肾气不伤,精力充沛,从而有利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调畅情志

“恐则伤肾”。只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则肾气不伤。肾气健旺,五脏六腑得以温煦,功能活动正常,身体才能健康。

3.爱护脾胃

养肾一定要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平时应当对食物合理调配,烹调有方,饮食有节,食宜清淡,荤素搭配,忌食秽物,食后调养。只要脾胃不衰,化源有继,肾精得充,精化肾气,自然健康长寿。

4.起居有常

古人曾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是“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若能做到起居有常,自然精气盛,肾气旺,能够达到抗衰老、保健康的目的。

走出误区:补肾并不等于壮阳

我们在上一节提到“肾为身之阳”,于是有的人可能就会认为:肾虚就会性功能不好,吃了补肾药就能补肾壮阳。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壮阳并没有这么简单,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解释一下。

在中医理论中,肾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脏器,而是肾脏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的总称,如人的精神、骨骼、头发、牙齿等的病理变化都可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其范围较西医要广。

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在临床上,肾阴虚比阳虚更为常见,因此,补肾就是壮阳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阳痿早泄,便不成形或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泻等;而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遗精、早泄,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动则汗出,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在治疗和自我调养保健时必须对症进行,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引起肾虚的原因很多,但常见原因还是房事过频、遗泄无度所致。房事的频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以房事后第二天身体不发累、心情舒畅为合适。从年龄上看,青年夫妇每周2~3次,中年夫妇1~2次为宜。因此,日常护肾必须注意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

在饮食方面,感到无力疲乏时可以多吃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消化不良者可以多喝酸奶,吃山楂。有补肾作用的食品很多,其中最简单可行、经济实惠的是羊背骨汤。

经常进行腰部活动也能起到护肾强肾的作用。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也要按时休息。

津为阳,液为阴,阻止外邪来入侵

中医认为,津属阳,主表;液属阴,亦称阴液。津液与血、汗、小便、泪、涕、唾等都有密切关系。津液在经脉(经络、脉管)内,即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可转变为汗,可转变为小便,也可转变为唾液或泪液,如悲伤时号啕大哭之后,便会感觉口干舌燥,此时就是津液已经大伤。

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伤了津液所出现的现象。即使不在炎热的夏季,出汗过多,也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时,可以用玄麦桔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炙甘草各等量)沏水代茶饮用,可清热生津。

如果体内的津液亏耗过多,就会致使气血两损;气血亏损,同样也可致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会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过,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所以中医自古就有“保津即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的养生说。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并通过脾、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张仲景就在《伤寒论》提出“保胃气,存津液”的养生原则,传统养生中还有“漱津咽唾”的方法。在一部养生名著中就提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就是说每天坚持吞唾液,百日后就可使人容颜润泽。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四季的津液养生之道:

春季属阳,天气干燥,应常吞口中津液,并保证水分的足量摄入。

同类推荐
  • 养生保健枕边书

    养生保健枕边书

    你只需要改变一个观念或生活习惯,就可以免予疾病的困扰。养生就是顺应自然,改善自身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益寿延年的目的,本书就是你的健康小卫士,帮你防范来自生活的侵袭,让健康伴随你一生。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养生角度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从更科学、更合理的养生角度,揭示生命和健康的奥秘,其不仅沿袭了人体健康的基本法则,更是在传统预防医学的观点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见解和精华性的提炼,并告诉人们人体生病的真相以及不生病的秘密。书中不仅完整、直观地剖析了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同时又具体、科学、详实地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养生方式及不生病的对策,是一本值得认真一读的养生好书!
  •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以《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基础,以二十四个节气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人体节律周期与健康的影响,破解了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
  •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让衰老的过程缓慢一点,让生命质量提高一些。一方面,需要老年医学工作者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己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指导生活。朱志明教授是我国第一代老年医学家,由他和他的同事们经20余年的科学研究,完成世界上首次追访长寿老人时间最长的科学调查,探索出一些值得老年人借鉴的长寿经验。老年人若能按照专家们研究总结的科学长寿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幸福的晚年,同时,也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为社会做出贡献。
  •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慢性肝炎很常见,诊断不困难。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在发生后即能作出早期诊断,多数病人就诊时难以说明何时开始有病;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病人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辗转求医尚无结果。肝炎患者在日常保健和治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书主要从不同的季节,介绍了一些科学的保健方法,可以让你避免感染,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 排毒一身轻

    排毒一身轻

    永葆青春、延年益寿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医学界也在积极地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多年的科学实践,开发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能够使人不早衰,少得病,少得重病,少得绝症,最终达到养颜美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条路就是清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
热门推荐
  • 女将在朝:王爷当自重

    女将在朝:王爷当自重

    一朝穿越,败将之女不配为正妃?呵呵,老娘还看不上你呢!曲南泠本是二十一世纪霸气女总裁,能力心机手腕样样不缺。踹渣男,娶美男,赴沙场,平战乱,光耀曲家门楣,通通不在话下。可是,唯独在情字上栽了跟头,他接近她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算计。骗子,给老娘圆润地滚!可是为何他却死皮赖脸地不肯走……将门嫡长女VS神医九皇子,来啊,相爱相杀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女奇缘(下)

    侠女奇缘(下)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甲集》,发表于1929年7月至1930年6月。作者的短篇创作趋向成熟,无论是对话,还是心理刻画,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周遭环境的烘托,无不体现出沈从文满腔的热情。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 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逃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 兔子跑不见了, 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 上之于天

    上之于天

    一个不愿普通的心,一个不甘平凡故事...
  • 神帝宠妃:驭灵女神棍

    神帝宠妃:驭灵女神棍

    她本应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姑娘,出生在了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可是,她却偏偏被妖怪寄了魄。明明早该魂飞魄散的她,却阴差阳错地离开了阴灵充沛的出生地,在阳灵鼎盛的部队里安然长大……然而,寄生在她体内的残魄终究还是醒了过来,扰乱了她原本快要恢复平静的生活!为了摆脱身体里的这个妖精,她被迫走上了修炼之路。现世里:她从学渣到学霸,文武全被她拿下;剖恶人略渣渣,哪里热闹哪里趴;风水算命样样来,赚钱捞金全不落。幽冥间:她抓灵物,偷仙草,媚妖凶兽她都要;渡冤魂抓恶鬼,蛊惑邪术她都效;魑魅魍魉逗着玩儿,牛鬼蛇神拿来嘲。她以为一切都如此顺遂之时,却不知自己正一步一步跌入深渊!她心狠手辣,但也菩萨心肠……她见利忘义,但也义胆侠肝……她,亦正,亦邪!她,亦善,亦魔!*简介无能,欢迎跳坑看正文!【特别说明:】1、爽文,现代半架空,双洁,1V1,有虐有宠,以宠为主,小虐为辅2、文中涉及的药理功效、宗教设定请勿过分较真,一切均是为情节所需而设定;3、关于幽冥轮回,修仙驱鬼,各种蛊术请勿深究,均是百度+脑洞,不严谨之处,欢迎指正;4、关于文中的江湖行话,最好不要随便拿到江湖上使用,以免弄巧成拙,如果生活中碰巧遇到了,还一不小心听懂了,那也真的是碰了巧了,万不可当真;5、玻璃心不至于,只要不是人身攻击,留言区随便狂轰乱炸,热忱欢迎大家讨论指教。6、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文殊指南图赞

    文殊指南图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妙门

    妙门

    明明只是求道修仙却被人丢到孤岛上,开局一百人,装备全靠捡;看看我手里的平底锅,谁能活到最后心里没点儿数?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