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别人的评价,大多是实事求是的。但有时也不一定,有失准的时候。比如对成功者的评价,可以指出他的许多优点,但有时也会说,这个人在有才能、有成就的同时,还会来事。有时人们无视成功者的才华与成就,只是说,这个家伙特别会来事。至于怎么会来事,来的什么事,只是个模糊概念,没有人认真去琢磨、去研究,也没有人能给一个准确的说法。一般的人,只能姑妄听之,也姑妄信之。对于成功者、幸运者来说,这种评价也许是中肯的,准确的,也许是不那么中肯和准确的,甚至是有意诋毁的。
我属于不会来事或者说不太会来事的那一类人。这是我的自我感觉、自我定位,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也大多有这样的看法。我不会或者说不太会来事,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就是,我是写杂文的。如果谁认为杂文作者是会来事会来大事的人,那么我以为赞同他的人不可能太多。会不会来事,是由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个人品质、个人能力等等因素决定的。会不会来事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道德的高下。会来事的并不一定全是坏人,不会来事的也不一定全是好人。因此之故,我并不因为我的不会来事而自傲,更不会将我的会来事硬说成不会来事。我对“来事”的看法我以为是比较客观的。
对会不会来事不能简单地下好与坏的结论。会来事,首先要看这个事是什么事,人们又是如何来事的。一般地,人们所谓的“会来事”,是指会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会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指处事比较灵活,明了别人的好恶,并能投其所好;指能够大胆展示与推销自己;指干了什么事都能让别人知道。如果会来事者的动机不是阴暗的,他“来事”的本身不构成对别人和社会的侵害,他的所作所为不会让别人感到斯文扫地和人格沦丧,不会让人感到作呕和恶心,那他的“会来事”就是正当的,是正向的,是对社会有益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有群体性的,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与别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人必须与别人尤其是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作为处于下风的“部下”,必须主动与领导接近,让领导了解自己,欣赏自己,提拔自己,帮助自己。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包裹起来,不展示自己的才华,不让别人了解和理解自己,不让上司赏识自己,那就等于自己脱离社会,等于主动放弃良好的机遇,等于自己不想成功。
当然,那种不琢磨事,专琢磨人,不干工作,专门揣摸上司心理、上司好恶,不惜丧失人格,低三下四,溜须拍马的行为,那种本无多少能耐,却把自己吹成一只虎,本是一棵杂草,却硬说自己是一朵花的行为,是不足为训的,是万不可取的。这是另外的问题,本文不打算展开来谈。
还是回到正常与正面的“会来事”上来。
让人忧心的是,现在许多的中国人,不懂得正常的关系学,不会展示与推销自己,不会让领导了解和赏识自己。这样的人,自视道德高尚,自以为只有自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让别人看,或许是个不入世的人,是个怪人,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立足就比较困难,其事业就难以成功。所以我想,我们不要怨别人会来事,要怨就怨我们自己不会来事。我们应当对照那些会来事者,尤其是成功了的会来事者,向他们学点儿什么。让别人觉得我们不会来事并不难,但这不是我们的上佳追求,我们的追求是事业的成功。如果说不会来事也能成功,那当然再好不过。如果说不会来事会影响事业的成功,那还是要尽快学会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