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600000015

第15章 王东(3)

列宁是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叙述辩证法特征的,这六个方面有什么内在联系?把列宁的思想简单地套入恩格斯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框框中,这种做法缺少历史性。列宁生前并未见到《自然辩证法》手稿,他的辩证法思想有自己的特色,和恩格斯的表述不是那么丝丝入扣的。非常明显,在这里“发展”是一个中心概念、基本原则,各个方面的特点都是围绕着发展这个重点展开的,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了辩证法发展学说的重要特征。这种展开的内在逻辑看来是:

从发展的外部形态到发展的内在源泉。首先指出的是辩证发展的总趋势是螺旋式的;接着深入到发展的两种不同形式,量变和质变;最后揭示出事物的内在矛盾造成发展的内因。

从否定之否定到量变质变到对立统一。列宁并没有使用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明确提法,甚至也没有达到这种总体把握。在这里,质量互变规律是由②③④三条表达的,作为三个方面的特点;对立统一规律是由⑤这一条来表达的,作为一个方面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又不是杂乱无章、随意列举的。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上述排列顺序,构成了这些特征之间的潜在逻辑。

从个体运动到整个世界的系统运动。前几条着眼于某一物体、某一现象、某一过程的个体发展,而到最后一条则上升到各种现象的一切方面的普遍联系,“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统一的原则,普遍联系的原则,辩证法内容的无限丰富性的原则……一系列后来在《哲学笔记》中得到充分发挥的辩证法原则,都作为思想胚芽,包含在细胞状态之中。

把《辩证法》一节放到列宁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历史链条上,放到整个辩证法史的历史链条上,就会看出这个环节带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本质上说超越了第二国际理论家对辩证法的流行见解,表明列宁尝试着以崭新的方式来系统叙述辩证法的最初构想。在辩证法的重要地位、研究对象、知识来源、基本性质、主要内容等问题上,列宁都为自己的崭新见解搭好了一个初步构架,勾画了一个初步轮廓。实际上,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理论系统化的伟大构想,就是在这里萌发的,以后形成的各个片断计划就是在这个萌芽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另一方面,它又留下了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某些重要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质的飞跃,还没有完全超越普列汉诺夫以及黑格尔对辩证法的理解。在第一部分有两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是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三者关系尚未作出明确概括和具体分析,“辩证法包括认识论”这个提法还有可能理解为一种外在的包容关系;二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来源究竟有哪些领域,通过什么途径才能系统制定辩证法理论,还是不成系统,甚至不甚了了的。在第二部分同样有两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是唯物辩证法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各个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如何做到对辩证法的整体把握?把否定之否定作叙述辩证法的首要之点,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逻辑学的构架。而把质变量变作为辩证法内容重心,似乎还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的思想影响;二是如何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揭示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内容,构成辩证法的规律、范畴体系,这个问题还没有认真接触,更说不上解决。正是这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为列宁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生长点,成为《哲学笔记》中各个总结性纲要探索的中心。

三、第二纲要——《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问题》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第三部分《概念论》的开头,写下了《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问题》这个总结性片断,我们称之为“第二纲要”。无论阿多拉茨基、凯德洛夫,还是其他哲学家,都没有把它列为《哲学笔记》中的总结性纲要之一,看来对它的理论意义是有些估计不足的。

分析这一片断的创作动因、内在结构和理论内容,有助于证实这是《哲学笔记》和列宁辩证法研究中的一个总结性纲要。这个纲要的中心就是“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问题”,它要求通过三条途径来揭示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实质上也就是列宁通过改造黑格尔,制定唯物辩证法理论的直接途径。它对于理解列宁探索辩证法的基本思路,理解《哲学笔记》的基本内容,理解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伟大构想,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一)列宁这一片断的创作动因在于探寻“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寻找打开黑格尔概念体系奥秘的钥匙。列宁直接师承马克思,把改造黑格尔逻辑学看作系统阐述唯物辩证法的一条捷径,因而,这个问题对于把唯物辩证法系统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全局性意义。

列宁读完了黑格尔逻辑学的《存在论》、《本质论》,并转向最后一部分《概念论》的时候,他愈来愈趋向于从总体高度来思考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含义问题。为此,他不仅到黑格尔体系中搜秘探宝、索隐发微,而且参看了以熟悉黑格尔学说著称于世的德国哲学史家库诺·费舍的著作——《近代哲学史》的第八卷《黑格尔的生平、著作和学说》。可惜读过之后,不免使列宁感到大失所望:唯心主义的思辨使黑格尔本人未能提供打开逻辑学大门的钥匙,费舍的长篇解释更是不得要领,抽象晦涩的这一部分成了引起头痛的最好办法。因而,列宁把这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摆到了自己面前:“指出如何去找出理解黑格尔的抽象概念中那些难懂的转化、微差、推移、变幻的钥匙。”也就是说,找出理解概念论中辩证逻辑的钥匙,以至于理解整个逻辑学中概念辩证运动的钥匙。

列宁从概念论中个别与一般的辩证转化入手,力求透过迷雾重重的晦涩叙述,清理出黑格尔学说中最本质的东西:(1)一切概念、判断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联系;(2)一个东西向另一个东西的转化;(3)对立面的同一。然后,列宁非常确信地下了结论:“这就是黑格尔的主要的东西。”

有了这面透镜,列宁就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读《逻辑学》,把它作为一部别出心裁的思想史、认识史来读。“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列宁认为,这就是《逻辑学》的这一部分中的大量的“规定”和概念的规定。这就是说,黑格尔逻辑学是从逻辑高度写出的一部特殊的思想史、认识史。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主要角色不是作为哲学家的人,而是一般概念和范畴;发展主线不是历史进化,而是逻辑进展。要把黑格尔逻辑学当作这样一部独特的思想史、认识史来读,透过一般概念的生成和转化,抓住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一般进程,抓住客观世界的运动在概念运动中的反映。接下去,通过黑格尔逻辑学、《资本论》第一章、康德二律背反的对比研究,列宁证实了自己找出的这把钥匙是灵验的。因而作为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他写下了这个对于理解黑格尔整个逻辑学,对于改造黑格尔,把唯物辩证法系统化,都有重要意义的总结性纲要。

(二)列宁这一纲要的内部结构,表明列宁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来深入开掘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含义。这三条途径汇合到一起,实际上也就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系统研究辩证法的主要思路,在相当程度上提供了把握《哲学笔记》主要内容的基本线索。

这个总结性片断的结构,在《哲学笔记》中是别具一格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引子部分外,它的主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划分为四个大格的图表,是首先写下的重心部分;另一部分是后面陆续写下的四则“警言”。

从列宁手稿的影印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列宁的思想脉络,和这一纲要内部结构的形成过程。看来,由于列宁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钥匙,所以他一开始就打算在这里清理一下自己改造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思路。列宁首先划好了一个很大的方框,然后竖着分为四格,一格写标题,剩下三格正好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他的字体变小了,写得密密麻麻,以便按照习惯把主要思想都表达在这个大方框中。至于大方框的四个格的内容,按照列宁的思路和写作过程,应该从右向左读。右边第一格里实际上是这一片断的总标题:“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问题。”然后,自右至左三个格里,分别阐述的是黑尔格逻辑学在当代的三重意义:(1)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具有客观含义和认识论含义;(2)黑格尔的辩证法翻转过来就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合理运用的辩证法;(3)从黑格尔哲学中可以挖掘出批判康德主义者等等的流行的认识论和逻辑的哲学武器。列宁在这里不是泛泛而言黑格尔逻辑学的意义,而是和八个《哲学笔记本》的思想主旨相联系的,实际上谈的是它在系统制定辩证法理论中的作用,也就是揭示着探讨唯物辩证法的直接途径。

下面接着写下的是四则“警言”。写到这里,大方框的这一页已经写满,“警言”只好写到下一页中。在“警言”之间,个别地方还穿插进别的摘要,表明列宁有一个反复思索、不断补充的过程。四则“警言”是按照相反顺序,从左向右来补充的。紧接着方框写成的“警言二则”是补充第三点的。隔几行写下的著名的“警言”,是补充第二点的。最后一个“警言”则是补充第一点的。与此相应,前边的引子部分,当然也可以分出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

八个《哲学笔记本》中,大方框往往是(不是全部)表示列宁比较成熟、比较重要的思想。这样的大方框共有170多个,而在这里(从引子到“警言”)集中了9个。列宁自称为“警言”的,共有六则,在这里集中了四则。这个事实有助于证实这个片断的重要性。

挖掘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对比研究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方法——批判新康德主义的逻辑和认识论。纲要的这种结构像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哲学笔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当然,要真正证实这一点,还必须深入到纲要的理论内容中去。

(三)这一片断的理论内容表明,它继续着“第一纲要”的思想,揭示着把唯物辩证法理论系统化的直接途径和挖掘黑格尔逻辑学的重大作用。整个纲要是围绕着如何从改造黑格尔入手,系统研究唯物辩证法这个中心展开的。因而,它阐述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三个层次,实际上也就牵涉系统制定唯物辩证法理论的三条直接途径。

第一层次,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的真实含义,首先在于其中包含的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过程的辩证法。这里蕴藏着大量的思想宝藏,挖掘这些宝藏是构成唯物辩证法理论的首要的直接途径。从引子到图表,再到最后补充的“警言”,都首先着眼于这一点。

从手稿影印件上看得非常清楚,这一格的内容是在图表中最先写下的,而且是图表的重心,是最大的一格。在这里,列宁拨开了唯心主义迷雾,指明了黑格尔《逻辑学》真实含义的两个方面。(1)黑格尔逻辑学实质上是有客观意义的辩证法。一般概念的形成、运用和发展,实际上标志着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必然联系、普遍规律、一般属性的认识过程。黑格尔比康德的深刻之处就在于此,他通过概念的转化,研究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在概念的运动中的反映”,或者说,黑格尔实际上通过概念的运动,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而,黑格尔的逻辑学已经不仅是纯粹主观的,关于思维形成的“形式逻辑”,而且是关于客观规律的“富有内容的逻辑”。(2)黑格尔逻辑学实质上是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简单的抽象概念的形成,已经意味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深化;而概念、判断、推理之间的联系、转化、对立同一,则意味着人们的认识运动的不断扩展、不断深化。因而,列宁写下结论:“必须在这里来探求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6]他强调:“要注意这点。”总之,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如果去掉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外壳,那么它既反映着客观辩证法,又反映着认识的辩证法。在这里,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一致的思想萌芽进一步形成。

第四则警言实际上是补充这里的内容,继续阐明黑格尔逻辑学本身的真实含义。分析了黑格尔论述各种推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之后,列宁作出了自己的概括:“关于联系和转化(联系也就是转化)的阐述,这就是黑格尔的任务。”接着,列宁揭示出逻辑学本身包含着,但没有能够明确表达出来的深刻思想:“黑格尔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些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到了。”列宁在大方框中的这段话旁边标明:“警言”,表明这是经过自己长期沉思、反复锤炼之后的思想升华。

从改造黑格尔逻辑学入手,从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寻找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辩证法,的确构成了列宁系统研究唯物辩证法的首要的直接途径之一。八个《哲学笔记本》正是以黑格尔逻辑学摘要为起点和重心的,而且分量最大、最为评尽,几乎写满了头三个笔记本,有力地证实着上面指出的列宁思路。

同类推荐
  •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新学术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他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他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收录的就是他的自述文、交游文、散记,以及为各类古籍和甲骨考据著述写的序跋等作品。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风信花落

    风信花落

    “风信花,落了。”??姜诗诗看着这孤寂的世界,忽然间像是被打开了开关,满天的风信花美的那般诡异,像是哭诉,像是愤怒,像是挣扎……???“好可怜啊!爱你的人都死了,挫骨扬灰,一点不剩。被人剜心刨肺的感觉怎么样呢!啊,哈哈哈哈!蠢货,活该。”???“我活该,我该死~”??女子捏住她的下巴怒目圆睁,“对,可那关别人什么什么事。那些枉死的,无辜的人,痛的直叫啊!你为什么不帮帮他们。”……???“风信花落,意为重生。我要把他们碎尸万段。”
  • 大清报律

    大清报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城名迹

    江城名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野秧子

    野秧子

    金钱、美色、权力、良心、正义?同样在农村中浸泡着男人、女人的生活,奇事、嘎事、怪事、趣事也成筐成箩,所不同的是,乡间的那些事比城市的柔媚、嗲气,少了些羞赧和虚伪,更多的是率真和粗犷,甚至是野性,那“一亩三分地儿”里的故事让你想也想不到……
  • 鬼影人间

    鬼影人间

    秦岭太平裕之中是否真的有始皇之墓?墓中发现的金碑书上神秘的铭文到底记录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叶家村老宅石碑铭文与金碑文到底有什么关系?安禄山的死因是否真如历史所言?天公张角墓中有没有太平要术?秦桧是不是历史上第一奸臣,为何他要害死岳飞?千年鬼影再现,诉说不同寻常的故事。《太平裕惊魂》《叶家村的秘密》《太平要术》《千古奇冤》以及寻找历代十大未解之谜等等将为我们一一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诙谐故事

    诙谐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带着空间去寻宝

    带着空间去寻宝

    为救人英勇就义,再睁眼回到幼年,幸亏好人有好报,金手指空间到手,云楠决定带着空间好好玩转新人生,前世因为生活所压迫的那颗“毛线”的心骚动不已,寻宝探墓动起来,上山下海浪起来,哎~那谁,怎么哪都有你?!ps:就是一女主得了空间,然后上山下海寻宝探秘,一路发家致富,顺便一直偶遇男主的故事^-^爱护新人,从我做起,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努力更新,回报社会,我爱人人,人人爱我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妖泪记

    妖泪记

    四千年前,时空破碎,妖皇携四大妖王及万千妖族降临古月大陆,千年的时间里,妖族在妖皇的带领下相继灭掉了人类五大帝国,龙域、兽人、精灵、矮人部落等,用三千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古月大陆,古月大陆也在被妖皇统一的那一年正式改名为妖月大陆。
  • 半道将军很嚣张

    半道将军很嚣张

    岳晓一生浩浩荡荡,一朝穿越。爹愚孝,为帮助母亲脱离苦海,英勇参军……立下誓言:带她归来之时,恒国百姓不在受战火迫害,没有黎民百姓在会为战争妻离子散!她的一生,除了战场还有什么能是她的归属呢?(简介无能:为了尾款,加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