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1900000006

第6章 如果全世界都能微笑——海顿

如果有人问从谁的音乐能够听到更多的谐谑气氛,海顿是古典主义作曲家中最好的人选。在音符中,他慈祥的笑容、平和的态度、善于自解自嘲的个性总能不时地跳跃出来,哪怕是在一个不和谐的、压抑的和声后面,低沉也不会持久,“不用怕,孩子们,有海顿在!”他常说。是的,有海顿在,乌云都会过去,暂时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如果全世界都能微笑

海顿是作曲家中以乐天达观闻名的人物。他的快乐来自何处?如果说全部是生活赐予的,恐怕有失公允,因为命运其实对海顿并非很友善。读懂海顿的快乐,需要读懂快乐本身,它不意味着欣喜若狂,也不意味着较量后胜利的冲动,而这种快乐更多来源于既来之则安之的自我慰藉与平和心态。

童年时代,海顿曾饱经生活的痛苦。1732年,在奥地利边境的一个村庄罗劳的普通农家,马车夫马蒂亚斯·海顿和厨娘玛丽亚·科勒生下了一个可爱男孩。从此,这个并不富裕但是热爱音乐的家庭中又多了快乐的音符。热爱歌唱的海顿经常从父母和周围邻居那学来一些民歌,用清澈甜美的嗓音唱出他简单快乐的生活。父亲发现了儿子的音乐天赋,希望能为他创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然而对于一个罗劳镇的清贫农家来说,对于一个以制造、修理马车为生的工匠来说,父亲无法为儿子提供一架小风琴,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乐器可以供他学习,愿望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父亲决意将海顿送到海恩堡的叔叔家。

在弗朗克叔叔家,海顿的视野明显扩大了,他的学习生活也就此开始。严肃的弗朗克指导海顿学习大键琴演奏和基本的作曲技法,除此之外,他们经常参加当地的音乐活动,海顿因此有机会展示他的音乐天赋。同时,他们也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利于海顿深造的机会,维也纳圣史蒂芬教堂招募唱诗班成员是件很难得的事,海顿用上了天生的好嗓子和这些年跟随弗朗克积累的音乐知识。面试的时候,他受到指挥的青睐,顺利成为唱诗班的正式成员。

从疼爱她的父母身边到海恩堡,再到维也纳的教堂唱诗班,命运成全了海顿学习音乐的天真梦想,但是同时它也没有忘了和这个8岁的孩子开玩笑。

唱诗班的生活紧张而忙碌,孩子们一边在礼拜仪式上演唱,一边进入教会学校学习。不要以为教会学校是学习音乐的孩子们的天堂,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孩子没办法吃饱饭,就像海顿所回忆的“鞭挞多于膳食”。要想美餐一顿,孩子们需要在街头表演,海顿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日子里,海顿还能够维持温饱,毕竟教堂还是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但糟糕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海顿逐渐失去了清脆甜美的童声。在一次奥地利女皇欣赏圣史蒂芬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从合唱队里传出一声很不协调的怪音,“这个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乌鸦叫!”女皇讽刺道。于是,本来就不能安分守己,已经让牧师头疼的海顿就这样被送出了教会学校,离开了生活了8年多的唱诗班。

没有固定收入,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接下来的生活对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海顿却并不这样认为,就像他经常说的那样:“虽然父亲说我生在4月1日,但我是不会承认的。我不是生在愚人节,我也并不是一个呆子。”他总是能想出办法,总能用调皮的笑脸等待幸运,虽然,他并不知道幸运还有多远。

流落街头的这段日子,海顿口袋空空,没有面包和金币,于是他开始在街头卖艺,过了些日子又去打短工,帮人看门、送信,又是8年多时间,虽然收入微薄,但是海顿还是难以离开音乐,他会在自己蜗居的小房间中拨弄提琴,还偶尔写一些小品供周围的朋友们一起娱乐。直到1758年,终于有一天,幸运敲开了他的房门。海顿意外受到了一位爱乐贵族的资助,终于可以在一间小居所里继续音乐学习。同时,他也做家庭教师,辅导一些学生学习演奏和作曲。他很乐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别人,同时在教学上有颇具方法,少年时积累的音乐知识和天赋让他渐渐在维也纳音乐圈里有了名气,学生也多起来。

热爱音乐的莫尔辛伯爵是海顿的学生之一,无疑,他也是海顿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没有他,也许海顿会终生隐没在家庭教师的身份当中。由于对海顿才能的钦佩,伯爵将海顿聘为自己的宫廷乐师,海顿到这时才得到第一份长期的音乐职位。由于出色的音乐才华与和善、谦恭的性格,海顿总能给人带来快乐。1761年,海顿受到匈牙利最有权势的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亲王邀请,到他的宫廷担任乐长。

从此,海顿开始了身穿金边绣花马甲,脚蹬白色长筒袜,头戴假发的音乐仆役生活,这样的日子长达30年。

宫廷乐长不是一项单纯快乐、充满自由的行当。要知道,在贵族的宫殿里,乐长的工作就是恭候在客厅里,等待主人安排当天的音乐活动,监督乐队的纪律,看管好每件乐器,给新歌手上课,提高乐队水平,满足主人的欣赏要求。乐长的创作大都是“命题作文”,不但完成的时间受到局限,内容也必须按照指定主题编写,不能有丝毫偏差,甚至不了解主人情趣的乐长都会因为音乐不受青睐而离开。

海顿在宫廷中受到主人的极大重视,但是他也经常受到思想的困扰。在日记中他曾这样写道:“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和我在一起……最近几天我也不知道我是乐长还是剧场验票员……要知道经常作奴仆是很可悲的……”

宫廷生活强加给海顿的种种约束让他厌倦,但生性随和的他却仍然能够保持乐天知命的达观,他很少抱怨,也不会在音乐中宣泄自己的气愤,甚至总在说服自己看到积极的一面。“这里有利条件超过了不利条件,我不仅经常受到鼓励,而且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我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什么产生了效果、什么减弱了效果,我可以改进、替换、作一些增删,可以大胆地按我喜欢的那样去做。”这段时间里,海顿安心创作了大量作品,绝大多数钢琴奏鸣曲都写于此时。他充分发挥了当时键盘乐器的特性——比起巴洛克时代它们由拨弦变为了击弦,所以音色更加明亮。他的音乐热情、典雅,充满了巧妙的幽默感、和平的气氛和别致的情趣,海顿并不忘把童年时代的民歌融入音乐,使作品经常弥漫奥地利民间的纯朴气息。

海顿的幽默不但来自于面向生活的坦然,而且来自于对所有人的友善和对生命的轻松态度。

有一天,他意外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小镇上的一名屠夫。屠夫从未见过这位赫赫有名的作曲家,所以恭敬地摘下帽子,虔诚地请求道:“尊敬的大师,我最亲爱的小女儿即将举行婚礼,对我来说,这是重大事件。我满怀感激之情,请您为我写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请求,除了向您提出,还能去找谁呢?”海顿听罢,慷慨允诺,并如期将一首小步舞曲作为礼物送给了屠夫。几天之后,正当作曲家伏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埋头写作之际,嘈杂的乐器声打破宁静,不是别的音乐,正是海顿前几日写给屠夫的小品。门外,一群流浪艺人正在尽情演奏,时而因为乐器跑调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海顿连忙出门,只见屠夫恭敬地站在作曲家的门前,身旁还有一只头挂金彩的公牛。“尊敬的大师”,屠夫开口说道,“对一个屠夫来说,没有什么能够比用健壮的公牛来表达对优美的小步舞曲的谢忱更恰当了。”海顿并未因此而恼火,而是欣然接受了屠夫的回赠。

海顿的一生中有30年是在宫廷中度过的。直到中老年时移居维也纳后,他才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当海顿已经成为一名古稀老人时,他依然始终未变对生活、生命的平和态度,这位一直面对命运微笑的伟大作曲家在非常虚弱的时候闻听人们将以弥撒曲哀悼他的离世,还不放弃开玩笑的机会:“为什么不通知我他们的好意呢,说不定我还能在自己的葬礼仪式上打拍子呢。”1809年,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今天,在音乐中,全世界始终还记得他的微笑。

二、“海顿爸爸”

如果要推举音乐史上最具人缘的音乐家,海顿一定不会落后。这位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的瘦老头不但赢得贵族的青睐,平民的喜爱,在音乐圈中也是极受人敬重的,而且,年轻的音乐家对海顿的爱更多于敬重,他们叫他“我们的父亲”,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曾这样称呼。

海顿与莫扎特相遇在维也纳,52岁的海顿与只有29岁的青年莫扎特一见如故。海顿的音乐创作方法给了年轻的音乐家很多启发。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音乐,海顿善于将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技法融入到钢琴奏鸣曲中来,这使他的钢琴作品往往出现交响性、对话性的音响效果;而莫扎特更善于表达天真、细腻、柔和的感情,并且在调性的选择上非常自如。在与海顿的交往中,莫扎特受益匪浅,他从海顿的音乐中借鉴了室内乐的创作理念,吸收了大量前人留下的精华。莫扎特经常有一些作品,“首演”的对象就是“海顿爸爸”。在长期的交流中,两人确实在音乐上达成了某种默契,甚至直至今天,我们听海顿和莫扎特的一些钢琴作品时,还会发现两者在乐思上有着惊人的统一和共鸣。

对于莫扎特来说,海顿是朴实善良、和善幽默的老头。年轻的莫扎特在尊敬他、爱他的同时,总忘不了发挥一下自己古灵精怪的个性,捉弄一下可爱的“爸爸”。在一次与海顿的交谈中,莫扎特忽然提出了个奇怪的请求,那就是让“海顿爸爸”演奏一段他写的曲子——这个曲子自创作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演奏。海顿虽然为人谦和谨慎,但是面对莫扎特出的难题仍然不以为然,毕竟半个世纪以来,在钢琴上,所有的音符都能够臣服在海顿大师的两只手下。于是,海顿拿起莫扎特写就的乐谱,兴致勃勃地演奏起来,在弹到一段赋格的段落时,海顿减慢速度,开始犹豫,原因是在两只手控制的声部之外,又一个声部出现了,而演奏者并没有第三只手去弹它。于是海顿稍稍停顿一下,又换了一种指法返回重来,就这样,连续尝试了四五种指法,却仍然没有一个手指能够腾出来把多余的声部弹响。“真是活见鬼……看样子不会有人能演奏这部作品了”,海顿无可奈何地说。这时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的莫扎特走到钢琴前,开始重新演奏这部作品,就要到关键段落了,海顿屏住呼吸,伸长脖子,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莫扎特的手。只见,莫扎特俯下身去,两手从容不迫,用鼻子弹出那个无法演奏的声部的音符,弹罢,便再也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虽然是一个恶作剧,但是海顿并没有认为这是个荒唐的举动,他也没有感到气愤。相反,在后来,每当他的学生遇到难以逾越的技术困难时,他都会幽默地鼓励他们说:“想一想,总会有好办法,你甚至可以用上自己的鼻子。”

海顿与贝多芬的相遇是在他第一次访问伦敦时路过德国波恩。在那里,年轻的贝多芬已经发表过《降E大调奏鸣曲》、《F小调奏鸣曲》和《D大调奏鸣曲》,并且亲自写信给弗利德里希亲王自荐,是尽人皆知的音乐天才。

海顿看中了这个年轻人的天才,表示愿意收贝多芬为学生,1792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海顿为师,在一同学习的时间里,思想激进、充满热情、行为张扬的贝多芬,和贝多芬眼里只顾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以保持现有状况为目标的海顿,总是在性格上发生矛盾。他们为了音乐而争吵,为了贝多芬的前途而争吵,为了生活而争吵。海顿总是不温不火,任贝多芬怒气冲天,甚至拂袖而去,海顿仍叼着烟斗,保留慈祥的目光。

不过,最终贝多芬还是因为观念不同而离开了“海顿爸爸”。他走后,海顿对其他人说:“……贝多芬迟早会进入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之列,而我将为能把自己说成是他的教师而感到自豪……”

就是这样,海顿的生命中不但包含着对自己生活的友善,还充满了对年轻一代音乐家的友善,虽然,海顿的时代可能会在他们其中某些人的音符中结束,但是“海顿爸爸”是永远的微笑与信赖的象征。

三、这个时代属于维也纳

巴洛克时代留下的灿烂就向夜空中的焰火,即使熄灭,也会在空中留下闪亮的痕迹。当时有人曾预言亨德尔、巴赫、维瓦尔第、斯卡拉蒂等大师在键盘音乐方面所创作的奇迹足以遮蔽后世音乐家的光辉。但是,海顿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预言。这位出生在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为钢琴艺术打开了又一扇时代的大门,并且,在有生之年就将这个新时代带入了灿烂的春天。

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出身贫寒的海顿是连接两个时代的桥梁。他曾经自信地说过:“我的音乐语言全世界都能听懂。”的确,海顿在巴洛克音乐上大刀阔斧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当意大利歌剧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时,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也呈现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延续。这个时代的艺术不再专属于宗教,宫廷、市民、社会、自己……这些复杂的因素在海顿的奏鸣曲中都一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作曲家用典雅、简朴的笔墨,写下了很有说服力的结论——这个时代属于维也纳。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正是缘于它人文、艺术中心的地位。所有的时代新生思想都聚集在这里,这里的人们开始进入到认识自己的时代。维也纳时代是人的时代,这是巴洛克时代的作曲家从未解开、也不敢设定的命题。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作为世俗世界的一分子,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个体即将何去何从。作为一名音乐家,在这个变化与结合的年代里,谱写向神灵虔诚献礼的音乐渐渐不再是他们的专职,甚至“康塔塔”这样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音乐仪式也逐渐成为一种音乐形式,开始为内容服务。每个人都开始用音乐探寻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疑问、困惑、迷惘,在音符的起伏中,神明的微笑与世俗的色彩不再对立。

在早期的奏鸣曲中,海顿开始重视用音乐吐露人们的心声,他越来越觉得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素材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之处。他的灵感也可能来自城市通俗的歌唱或者乡间农民的舞蹈,比如奥地利、尼德兰、意大利的复调音乐;也可能来自那些本来专属于教堂和神明的音乐。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会因为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内容而更具生命活力。

海顿的奏鸣曲无论是速度还是演奏方法上都与传统键盘音乐存在巨大差别,这样的差别可以说代表了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与巴洛克音乐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在保持古典而平衡风格的基础上,维也纳时代的音乐扩大了题材与境界,摒弃了巴洛克时期组曲的冗长、繁琐;另一方面,维也纳的时代不再是复调的时代,音乐的线条开始变得明晰,一种更为直接、更为亲切的音乐表现成为人们欣赏的重心。

这个时期,海顿在钢琴上做过很多试验,他在古钢琴奏鸣曲上的创新并没有体现在技术上,而是更多表现为精神的改良。那些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表达,那些简单直白的热情和风度都是海顿为创造一个新的音乐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而在直白、简单、质朴当中,海顿的音乐包含着许多属于人的哲学——平静、乐观与恳求,这也是维也纳时代人的角色的体现。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为一个音乐时代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更多人而言,海顿的成就在于用平易亲切的音乐语言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与联想。这也是时隔200多年,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能够从音乐中读出亲切感的原因。那些气息清新、朝气蓬勃的音乐是对人和生活的赞美与歌颂,无论任何时候,聆听海顿都会获得鼓舞。

四、钢琴上的交响

1766年之后,海顿音乐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宫廷乐长的职务,让他接触了更多音乐风格与形式,在交响乐创作上又掀起一个高潮,同时也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留下了不少室内乐曲和钢琴奏鸣曲的杰作。尤其是钢琴奏鸣曲,开始经历一个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演变过程。

在当时,键盘乐器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古钢琴的结构随着人们对音响要求的提高改善了机械结构,拨弦古钢琴逐渐被以击弦机击弦的现代钢琴所代替。1790年后,钢琴基本上已经在宫廷中取代了大键琴。现代钢琴由于改变了发声方式,所以音响更加明亮,共鸣更加浑厚,海顿的创作也随着乐器的发展出现了变化。

海顿一生共写有5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用古钢琴,为教学和个人演奏。早期的钢琴奏鸣曲通常用“嬉游曲”和“奏鸣曲”作为标题,多半保留三个乐章的形式,并且三个乐章统一在同一调性上。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17世纪80年后代海顿的创作在旋律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经历了一生与音符为伴的时光,海顿开始在晚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气象。这时的海顿已经不再需要功绩、名利,而老来受到尊崇的他也逐渐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偏好,除了保持乐观、真诚、爽朗、幽默的性格以外,他开始追求性的乐思与立意。创作于1789年至1790年的《降E大调奏鸣曲》就是海顿晚期作品的重要代表。

如果说到充满仪式感的作品,人们可能会最先想到交响乐、清唱剧。但是《降E大调奏鸣曲》的出现可以说呈现出钢琴奏鸣曲的新气象。精制、优雅的奏鸣曲受到器乐的影响,开始融入乐队宏大的音响效果。在《降E大调奏鸣曲》中,现代钢琴的音响特点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海顿作品中性格感情幅度较大,性格最为多样,音色效果最丰富的一首,很多人认为它更接近贝多芬的风格。这里既能听到乐队的交响效果,也能听到钢琴独特清澈明净的音符跳动,甚至其中的主题变化已经让人隐隐感觉到散文化的浪漫效果。人们一致将这部作品视为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这也是海顿历尽一生智慧留下的最后一首作品。

奏鸣曲以宏大的和弦拉开序幕,在键盘上以求达到全乐队的理想效果,这与海顿的创作历程不无关系,在完成了一百余部交响乐之后,他开始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萌生了“钢琴即乐队”的创思。接下来的音乐中,第一主题仿佛由弦乐奏出,不甚明亮,但是却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低音部分非常连续,有绵延不绝的感觉。后面的音乐中,还能听到木管的清脆声音,尤其在第二主题中,跳跃而出的音符充满了短笛调皮的个性,接着又引出乐队的全奏。整部作品中,海顿幽默、亲切的个性仍然保留,但是,钢琴上回响的乐队气氛为奏鸣曲这一服务于某件器乐的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这首奏鸣曲平添了宏大的气势,甚至让人第一次在奏鸣曲中发现了“海纳百川”的气质。

在这首奏鸣曲中,除了乐队的全奏、乐器的独奏之外,人们还能够发现一些赋格的段落,就像两个乐器在乐队中窃窃私语,而“乐器的对话”也正是海顿在弦乐四重奏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乐曲的第二乐章中,奥地利民间曲调在变幻中出现,深邃精致的音乐氛围与第一乐章交响似的音响效果形成对比,和谐静谧的古典主义气氛弥漫在整个乐章当中。而在第三乐章中,音乐如放开缰绳的小马,热情地向着春天的草原奔跑出去,舞曲的乐句在乐章中反复使用,就像一场歌颂生命的狂欢。

这部海顿最后的钢琴奏鸣曲已经与他的大多数交响曲在结构上具有类似之处。钢琴奏鸣曲中所展现的不是88个琴键的魅力,而是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无论是在音响抑或在结构上,《降E大调奏鸣曲》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也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同类推荐
  • 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是部对华语电影明星进行个案研究的明显分析著作。书中梳理精选了当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明星,并对其电影、表演方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艺术或学术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影片,进行了全面、深入、专业的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共包含关于当代著名华语电影人物的专论21篇,它们先后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和书籍之中,时间2001至2009年。
  •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本书收有35篇研究唐代碑石与文化的文章,有“《张士贵墓志铭》所反映的问题”、“唐代的学士”、“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魏征的史论观”等。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雪山行走拍摄的摄影家的孤独逐梦之旅。 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个人,10年,10万公里自费攀援独走。 以绝无仅有的百幅珍贵照片,和不曾为外人道的绝境生命体验, 讲述一个人的十年雪山故事。
热门推荐
  • 你又把我零食藏哪儿了

    你又把我零食藏哪儿了

    【男女主双重生】“你又把我零食藏哪儿了!!!”“藏在我心里了,珞珞要看一下吗?”“……咦,你也不怕你的小心脏装不下我的零食大军?”第N次翻到陌璎珞藏的零食,寒笙面无表情,把陌璎珞扯过来,“珞珞,吃太多零食不健康。”“哦,所以?”“珞珞要换个口味吗?好吃又健康的东西。”“什么?”“我。”“呵呵,我觉得我明天有必要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有病就治,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嗯,我有病,只有抢走珞珞的零食才能好。”“寒小笙,你胆子肥了,敢抢我零食!”“珞珞,你变了,以前你只会和我分享零食,现在,你的零食我连碰都不能碰,你是不是在外面有别的狗了?”“不,以前是我不敢惹你,现在,我才是爸爸,乖儿子,把零食给我。”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海面上出现了一只神秘的怪物,它频频袭击各国海轮,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我”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海怪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行动。孰料行动刚一开始,“我”和伙伴就成为怪物的俘虏,随即被迫开始了一段历尽艰辛、生死未卜的海底旅行……
  • 大明末世南京城

    大明末世南京城

    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下了半日毛毛细雨,南京老城的春色仍遥遥无期。在更寒冷的北方,一队锦衣卫骑着快马,忍受着鼻耳的冻痛,将名将戚继光的死讯带进了京城。明朝建立了完备严密的文官体系,为防止唐朝地方军藩乱的重演,武官一直备受压抑。建军扫荡东部沿海倭寇、建藩威慑蒙古部族,令戚继光对近乎四十万军队有了控制权,成为本朝唯一有造反能力的武官,他被贬为庶民后便匆匆老死。那日,神宗皇帝穿着镶有暗红色绣纹的黑色龙袍,在书房文华殿得知了他的死讯,未作任何批示。
  • 皇宫宝贝之刁蛮公主

    皇宫宝贝之刁蛮公主

    固伦和孝公主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女,母惇妃汪氏。因是乾隆帝的老来女,公主从一出生就被破格封为了固伦和孝公主。乾隆还曾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为储也”,可见乾隆帝对公主的喜爱程度已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公主。
  • 华尔街:野心不眠

    华尔街:野心不眠

    本书是华尔街营销传奇人物、上市公司董事长王勇的自传。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少年,自小心怀大志,儒雅的外表下有颗异常坚定的心。内里“不奋斗,毋宁死”的劲儿贯穿着他这前六十年的人生:23岁放弃公职考进大学,31岁赤手空拳赴美留学,与妻子一边打工赚取学费一边求学,32岁考入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在硅谷的MP公司从普通的销售员做起,晋升到首席营销员、国际事务部总经理。38岁的他创立“美国环球实业公司”,49岁公司在华尔街上市。这条崛起之路,是一部不断的斗争史。公司达到年产值两亿美元高峰时,却因内斗伤痕累累,王勇为着股民和自己,两次与窃据公司职位者对簿公堂,最终大获全胜,宛如好莱坞式的人间话剧。
  • 吾家囧徒初长成

    吾家囧徒初长成

    古代小萝莉养成文!呆萌妞霸气上演艰难追师记!她,出身名门却长在山谷,卖萌撒娇耍无赖,无一不能。他,沉默寡言却文武双全,腹黑毒舌假正经,样样精通。她追随他出了山谷,一路风尘仆仆,进入皇宫,摇身变成小公主。他养育她十六年,受尽折磨痴缠,对天感叹:“女人为何如此麻烦!”阴险太后设迷局,镇国塔中的她九死一生。他救她于危难,却只说:“你怎么这样沉?”楚国皇子求和亲,为换得长治久安,她挥泪出嫁,却险些死在他剑下。她只知他沉默寡言,却不知,他曾为她拱手江山。他想护她一世周全,却不知,她想与他一世长安。
  • 玄魂立道

    玄魂立道

    座座仙山杀机列,层层尸骨殇琼天。山内宗门世外桃源,山外千派龙潭虎穴。且看少年卫誓如何从渺小微末成长为一代巨擘。“凭你们?也想要我背弃宗门?”“唯有宗门弃我之日,无我背弃宗门之时!”这是一个宗门从不背我,故我不弃宗门的故事。
  • 异世称霸:呆萌王爷妖娆妃

    异世称霸:呆萌王爷妖娆妃

    一朝穿越,从对异世界的一无所知,到称霸异世界的商业王国。此间,再顺带拐个呆萌王爷玩玩,那感觉,一定不错!虾米?你这家伙想干什么?帮我穿衣服?啥?碰了下嘴就脸红成了苹果样?原来是个纸老虎呀!没关系,我来教你亲亲~~虾米?要姐负责?好吧,我不介意多个王爷做压寨相公。乖,别不好意思。我会好好疼你的哦。虾米?stop!站住!不准逃~~
  • 不要抓我的狐狸尾巴

    不要抓我的狐狸尾巴

    我只是只小狐狸……虽然是狐王唯一的小公主,虽然长得可爱了一点,虽然爱玩了一点,虽然经常穿男装......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惹这么大的祸啊!!“你......你们干嘛?”某狐狸护住自己的尾巴,可怜兮兮地看着来人......“啊,救命啊!!!!!!”一个魔君欺负我也就算了,你一个人类来瞎凑什么热闹啊!虾米,你是父王的徒弟?好吧,悲惨地狐狸生活开始了............
  • 圣经学规纂论学

    圣经学规纂论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